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磁敏Z元件位移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制出一种新型磁敏Z元件位移传感器。并对磁敏Z元件的伏安特性和磁敏特性进行研究,给出了实验结果。设计了由信号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数字显示等电路构成的系统,实现了位移量的测量。由于Z元件的特殊性质,其应用电路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转动装置的转速进行实时检测,研制出一种光敏Z元件角速度传感器。对光敏Z元件的特性进行了测试,其伏安特性曲线呈"L"型;随着光照度增加,阈值点向左上方移动。运用半导体理论对光敏Z元件的特殊性质进行了分析。利用光敏Z元件作为光电转换器,并用红外光源和信号处理电路设计一种光电式角速度传感器,其分辨力能达到0.4 rad/s,并能实现将转速量转换为数字脉冲信号输出的功能。由于光敏Z元件的特殊性质,该传感器具有电路简单、响应速度快、光谱响应范围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磁敏Z元件的基本伏安特性、磁敏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给出了实验结果,从内在微观结构和导电机理上对磁敏Z元件的特殊性质进行了分析.利用磁敏Z元件的特性,设计了用磁敏Z元件作位置传感器的直流无刷电机的电子换相电路,实现了在磁敏Z元件采集到的正弦信号驱动下对四个绕组有序选通的控制,并针对Z元件输出信号随温度漂移的现象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4.
力敏Z元件的研究及在触觉传感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一种新型力敏元件Z元件的制备、机理和特性。并阐述了用力敏Z元件研究触觉传感器的前景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坡  赵旭  付佳晖  付云鹏 《传感技术学报》2005,18(2):418-420,425
数字传感器是一种新型传感器.由于它有一系列优点,近年来日益受到广泛地关注.文中简述了由力敏Z-元件构成的新型力数字传感器的最新研究成果,展望了它的产业化方向.简述了力数字传感器的特性、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的一些新概念.  相似文献   

6.
数字传感器是一种新型传感器,由于有一系列优点,近年来日益受到广泛地关注.本文简述了由力敏Z-元件构成的新型力数字传感器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力数字传感器的特性、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提出了一些对研究人员、工程师和生产经营管理者都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新概念,并展望了它的产业化方向.  相似文献   

7.
最简单的检测电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工业参数的检测,目前均采用传感器(或工业变送器)、A/D转换器,通过并行口构成计算机自动巡检系统来进行,信号处理复杂,成本较贵.为了减化信号处理过程,降低成本,提高检测精度,扩展串行口的应用,本人利用一种新元件设计并组装了一个新颖的检测电路,如图1所示.该检测电路除直流电源E外,仅由Z—元件和电阻R构成,堪称全世界最简.这种新元件学术名称为Z—效应半导体敏感元件,简称Z—元件.它是一种经特殊掺杂而形成的特种pn结,其微观结构和工作机理目前虽不得而知,但它的一系列优异的特性已引起世人的瞩目.其主要优点是:  相似文献   

8.
一、传感器SHT75简介 SHTxx系列产品是一款高度集成的温、湿度传感器芯片,提供全量程标定的数字输出,不需外围元件直接输出经过标定了的相对湿度、温度及露点的数字信号.它采用专利的CMOSensTM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卓越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王安敏  刘国建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17):269-270,281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AT89C52单片机为主控器,以MAX110为核心,以温度、油压、气压、霍尔元件等传感器为主要外围元件的车用数字仪表(VDI)的设计与实现.此仪表系统具有显示准确、直观,使用可靠方便等优点,体现了车用仪表的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专利     
《传感器世界》2009,15(1):56-57
一种用于集成式光电液位传感器的电路;计量表传感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一种称重传惑器;一种由Z一元件构成的三端力数字传感器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多数研究对复杂社会网络关键节点影响力的识别都是静态的,缺乏动态变化的分析。采用可拓聚类方法对动态变化下的科教人际网络进行量化分析,首先以多属性决策法计算每个节点重要性,再利用变异系数权重法计算得该节点综合重要性量值,之后划分等级并取标准正域和正域区间,利用可拓关联函数计算每个节点与每个等级的关联度,关联度值最大的等级即为该节点对应等级,最后分析同一社会网络节点在不同时间点的重要性等级变化。可拓聚类方法尝试从动态上对网络节点重要性进行把握,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方涛  陈志国  傅毅   《智能系统学报》2021,16(2):279-285
由于人脸面部结构复杂,不同人脸之间结构特征相似,导致难以提取到十分适合用于分类的人脸特征,虽然神经网络具有良好效果,并且有很多改进的损失函数能够帮助提取需要的特征,但是单一的深度特征没有充分利用多层特征之间的互补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多层特征信息融合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选择ResNet网络结构进行改进,提取神经网络中的多层特征,然后将多层特征映射到子空间,在各自子空间内通过定义的中心变量进行自适应加权融合;为进一步提升效果,将所有特征送入Softmax分类器,同时对分类结果通过相同方式进行自适应加权决策融合;训练网络学习适合的中心变量,应用中心变量计算加权融合相似度。在同样的有限条件下,在使用AM-Softmax损失函数的基础上,融合特征在LFW(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上的识别效果了提升1.6%,使用融合相似度提升了2.2%。能够有效地提升人脸识别率,提取更合适的人脸特征。  相似文献   

13.
遥感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因此定量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工作已是当务之急,也是近年来遥感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LAI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中使用的方法和取得的研究进展,然后结合实例分析了黑河中游不同分辨率LAI产品的真实性检验。通过比较两种不同尺度转换方案得到1 km分辨率的LAI对MODIS LAI产品进行验证,并分析了LAI的尺度效应。结果表明:两种方案比较验证的相关系数为0.57和0.39,借助于高分辨率影像作为中间尺度验证MODIS LAI产品要比直接利用地面实测点尺度转换到低分辨率LAI图验证MODIS LAI产品更合理,且黑河中游MODIS LAI产品存在明显的低估现象,最大偏差达2.26。  相似文献   

14.
多数社交网络影响力最大化算法的研究只关注于所选种子节点集合的影响力是否最优,忽略网络自身传播影响力的固有能力。本文对网络进行渗流模拟,计算渗流后网络的主连通分量随着传播概率改变的趋势,并且求得主连通分量大小增加开始变快的相变点,从而计算网络自身传播影响力的固有能力。通过相变值与种子节点集合大小的换算,求得当前网络最佳的种子节点集合大小。将种子节点集合大小限制在最佳大小范围内即可获得最佳的影响力。在kareteclub、football、highschool和socdolphins社交网络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结合模糊网络环境特征,提出了在全局网络中遍历服务异常(QoS)的目标的评估函数。该函数的实施,首先 通过建立节点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传统研究方法开展评估过程中表现出的局限性和适应性。其次,结合网络节点多 跳特征给出相应机制筛选信息域。同时引入指数级评估函数用于排除累积性差错引发的跳距误差。然后形成一套评估函数 的实施策略。最后,搭建实验模型部署实验方案,将评估函数同传统研究方法开展对比。经过三项实验的多次考察表明,本文 研究的指数级评估函数部署在模糊网络中,各项指标均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销售管理系统的涵义和结构,并讨论报价管理系统的定义和作用。以销售管理系统报价管理子系统的开发为背景,论述了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结构和基本设计。全文共分为引言、系统规划与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运行、结束语五部分。该论文在应用程序的编制中采用了VisualBasic6.0,文中介绍了VisualBasic6.0的特点。最后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高分一号卫星4种融合方法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高分一号作为数据源,应用Pansharp融合、HPF融合、Gram-Schmidt融合和SFIM融合4种方法对高分一号卫星2m全色及8m多光谱数据进行了融合试验,并对融合结果的空间信息融入度和光谱保真度进行了评价。选取标准差、熵及联合熵、平均梯度、相对偏差4种客观评价指标对融合结果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分一号卫星,4种方法均显著提高了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同时较好地保留了影像的光谱信息,提高了影像的利用率。其中Pansharp融合综合表现最好,HPF方法边界最为清晰,SFIM方法的光谱保真度最高,GramSchmidt融合在近红外波段效果最好。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使用适宜的融合方法及参数,可以使高分一号卫星影像更好地为生产及科研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8.
李程程  王晓云 《软件》2013,(12):186-189
针对目前流行的OpenFlow技术,本文提出OpenFlow的标准进展、商业价值和连通性测试。该方法根据控制层面和转发层面相分离的技术,采用移动研究院内网拓扑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在BigSwitch controler上进行相关命令配置就可实现二层的OpenFlow交换机互联的不同网段主机的通信。OpenFlow是SDN技术中一种关键的接口协议,SDN是对网络的抽象, OpenFlow是对单个转发面设备的抽象。OpenFlow交换机和Control er的出现为新型互联网(NGN)体系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实验途径。  相似文献   

19.
PROFIBUS现场总线通讯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鉴于通信问题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集成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探讨了现场总线的拓扑结构,以Profibus—DP工控网为基础,分析了其通信机理和链接方式,并建立了基于PLC的主从站式控制现场总线网络。阐述了实现Profibus-DP变频器控制通讯的原理及方法,并结合具体项目介绍了采用西门子PLC之间以及和ABB变频器的总线通讯。  相似文献   

20.
The new method of defuzzification of output parameters from the base of fuzzy rules for a Mamdani fuzzy controller is given in the paper. The peculiarity of the method is the usage of the universal equation for the area computation of the geometric shapes. During the realization of fuzzy inference linguistic terms, the structure changes from the triangular into a trapezoidal shape. That is why the universal equation is used. The method is limited and can be used only for the triangular and trapezoidal membership functions. Gaussian functions can also be used while modifying the proposed method. Traditional defuzzification models such as Middle of Maxima − MoM, First of Maxima − FoM, Last of Maxima − LoM, First of Suppport − FoS, Last of Support − LoS, Middle of Support − MoS, Center of Sums − CoS, Model of Height − MoH have a number of systematic errors: curse of dimensionality, partition of unity condition and absence of additivity. The above-mentioned methods can be seen as Center of Gravity − CoG, which has the same errors. These errors lead to the fact that accuracy of fuzzy systems decreases, because during the training root mean square error increases.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provokes the errors is that some of the activated fuzzy rules are excluded from the fuzzy inference. It is also possible to increase the accuracy of the fuzzy system through properties of continuity. The proposed method guarantees fulfilling of the property of continuity, as the intersection point of the adjustment linguistic terms equals 0.5 when a parametrized membership function is used. The causes of errors and a way to delete them are reviewed in the paper. The proposed method excludes errors which are inherent to the traditional and non- traditional models of defuzzific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of defuzzification with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models shows its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