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某院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维生素D联合钙制剂治疗,观察组予以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25-(OH)D_3、NBA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5%(39/42)较对照组73.81%(31/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OH)D_3水平较对照组高,血清NBA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可改善治疗效果,提高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血清NBAP水平。  相似文献   

2.
应文霞 《海峡药学》2013,25(4):229-230
目的观察维生素D治疗100例婴幼儿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方法 200例婴幼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①治疗组:给予维生素D制剂口服,严重者给予维生素D针剂肌注治疗。②对照组:未给予维生素D制剂治疗,由其母自由采取日光照射,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1年后评价其效果。结果治疗组100例婴幼儿经口服治疗后93例获临床治愈,7例出现轻度肋缘外翻经肌注维生素D制剂后,病情控制未继续进展,其他无明显佝偻病骨骼体征,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出现漏斗胸5例,鸡胸4例,肋缘外翻29例,方颅8例,"X"型腿5例,"O"型腿3例,总有效率为46.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维生素D治疗婴幼儿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疗效好,安全、方便,是做好婴幼儿早期佝偻病预防的最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3,(34):179-179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对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方法将本院门诊收治的14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四组各35例。A组给予肌注维生素D,。B组给予口服维生素D,。c组给予口服英康利丸。D组给予口服鱼肝油丸。比较四组患儿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A组临床有效率为100%。B组临床有效率为88.6%。c组临床有效率为80.0%。D组临床有效率为74.3%。四组间临床有效率显著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其他三组88.6%、80.0%及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药物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疗效有差异。其中肌注维生素D3对患儿疗效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张斌成  周琼 《北方药学》2016,13(3):73-7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维生素D3对预防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入院治疗的55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生顺序随机分为早产儿A组27例与早产儿B组28例,两组患儿均于出生后给予维生素D3治疗,早产儿A组患儿剂量为每日800IU,早产儿B组患儿剂量为每日400IU.对比两组早产儿治疗后的佝偻病发病率.结果:早产儿A组佝偻病的患病率低于早产儿B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A组骨质改善情况优于早产儿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早产儿出生后应用日均800IU剂量维生素D3治疗,可以减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病率,对于预防佝偻病发病及改善骨质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生素D3滴剂囗服预防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葡萄糖酸钙片。观察组使用葡萄糖酸钙片联合维生素D3滴剂。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5.72%高于对照组6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LP正常率88.57%优于对照组65.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3滴剂能有效治疗及预防佝偻病。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分别采用不同药物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维生素D3肌内注射组的有效率为100%,而维生素D3口服组、伊可新与鱼肝油丸组及英康利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19%、81.82%和87.5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2,P<0.01)。结论不同的药物对小儿佝偻病的治疗作用不同,以维生素D3肌内注射组的治疗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7.
刘晓峰  高武红  张丽红  蒋澜  谢凤 《中国药房》2014,(46):4366-4368
目的:观察维生素D滴剂预防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方法:137例早产儿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1例,给予乳酸钙颗粒0.25 g、bid,连续用药6个月以上;观察组86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滴剂400 U、bid。随访2年,比较两组早产儿给药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如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钙、磷、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的含量变化和骨密度及佝偻病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在给药前,各项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相应治疗并随访2年后,观察组的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及骨密度、佝偻病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D滴剂能显著降低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率,对预防佝偻病和促进骨质形成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锌铁制剂佐治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儿科收治的94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7例口服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观察组47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锌铁制剂,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的同时及时治疗锌铁缺乏有助于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四维葡钙颗粒联合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51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8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D联合碳酸钙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儿四维葡钙颗粒联合维生素D口服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恢复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67.83%(175/258)、总有效率为93.80%(242/25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02%(111/258)、77.13%(199/258)(χ2=32.130、28.846,均P<0.01);观察组有92.64%(239/258)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恢复正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3%(191/258)(χ2=32.149,P<0.01)。结论小儿四维葡钙颗粒联合维生素D能够提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使用方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维生素K 对营养性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骨钙素羧化率的影响,探讨维生素K 对佝偻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3-12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佝偻病激期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儿服用维生素D 400 IU,每天1次,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K4 4 mg/d,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前后血清骨钙素、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及骨钙素羧化率的变化。结果:因家长不配合以及抽血困难、溶血等因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部分患儿退出研究,最终纳入分析的治疗组33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母乳喂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骨钙素、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及骨钙素羧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骨钙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骨钙素羧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低于对照组,骨钙素羧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前后骨钙素水平、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羧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K可以提高佝偻病患儿骨钙素的羧化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剂量口服维生素D3治疗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400 IU/d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一次性大剂量维生素D3 20~30万U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生长速率标准差比值、25-(OH)D水平、临床体征改善时间、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60,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生长速率标准差比值、25-(OH)D水平分别为(2.47±0.21)mmol/L、(2.24±0.54)mmol/L、(314.34±31.21)IU/L、(2.16±0.35)、(27.19±2.50)n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2.22±0.18)mmol/L、(1.67±0.45)mmol/L、(414.66±31.21)IU/L、(1.76±0.32)、(19.21±3.26)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X线拍片显示正常时间、鸡胸消失时间、肋外翻消失时间分别为(6.34±1.46)、(5.21±0.24)、(4.78±1.78)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8.58±1.75)、(7.90±0.56)、(6.72±1.7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发育落后比例10%、乳牙萌出延迟比例2%、身材矮小比例0,均低于对照组的28%、16%、14%,身长标准差比值(-0.85±0.23)高于对照组的(-1.15±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大剂量口服维生素D3 20~30万U治疗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良好,可更快更好地改善病情,改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和血清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骨化三醇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3个月~3岁的未服用过维生素AD制剂的婴幼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40例。治疗组服用骨化三醇胶丸,对照组服用普通维生素AD胶丸。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各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1,25-(OH)2D3,具有最强的活性,直接促进胃肠对钙磷的吸收,促进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临床症状消失快。口服后迅速达到稳态,其半衰期短,降低了在体内蓄积中毒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中的作用,降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促进小儿健康成长。方法选择在我院儿保门诊进行3个月体检的小儿,以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出生的561例为对照组,产前不予以干预,产后42 d来我院体检时予以健康宣教;以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出生的535例为观察组,从母亲的孕期开始叮嘱孕妇要多晒太阳,对于缺钙的孕妇要补充钙剂和适当的维生素D以及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的宣教,倡导母乳喂养,在婴儿出生后半个月,无异常时即可补充维生素D,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多晒太阳等。结果对照组561例,检出颅软41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为7.31%。观察组535例,检出颅软10例,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为1.87%。结论针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原因,预先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有效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黄放如 《海峡药学》2000,12(3):89-90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以下简称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全身性疾病,属于我国儿童保健"小儿四病防治"中的病种之一,临床常用口服或肌肉注射维生素D制剂治疗.为了选择一种较为简便、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笔者自1996~1999年对164年4个月~2岁的活动期佝偻病患儿进行了两种不同给药途径(口服与肌肉注射维生素D制剂)的疗效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96年1月~1997年6月,收治经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住院患儿131例,随机将131例患儿分成口服治疗组66例,肌肉注射组65例。两种给药途径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31例患儿,年龄均小于3岁。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标准,其中生长发育过速28例;多汗、睡眠障碍、枕秃48例;颅骨软化35例;肋骨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骨碱性磷酸酶和25羟维生素D在佝偻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佝偻病患儿中随机抽选出62例为观察组,分别测定患者的骨碱性磷酸酶和25羟维生素D浓度,同期选取健康体检的婴幼儿6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维生素D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婴幼儿及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骨碱性磷酸酶和25羟维生素D浓度。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婴幼儿的骨碱性磷酸酶和25羟维生素D浓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骨碱性磷酸酶和25羟维生素D浓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骨碱性磷酸酶和25羟维生素D浓度,可早期有效诊断佝偻病,并给予其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肌内注射维生素D2预防佝偻病的疗效.方法 200例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对照组97例,治疗组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D2及口服葡萄糖酸钙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AD滴剂每天1粒及口服葡萄糖酸钙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5%高于对照组的8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内注射维生素D2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婴幼儿喘息性肺炎用维生素D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诊治的60例喘息性肺炎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50例患儿进行对症及抗生素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加以维生素D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不做维生素D辅助治疗干预。两组进行4周实验,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血清碱性磷酸酶、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免疫球蛋白A(IgA)。并且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的碱性磷酸酶、25-(OH)D_3、I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的碱性磷酸酶、25-(OH)D_3、IgA实验组水平高于对照组水平。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达96%,对照组达84%。结论辅助维生素D治疗喘息性肺炎时可以在促进骨骼发育的情况下增强患儿的免疫抵抗能力,是临床治疗婴幼儿喘息性肺炎的重要辅助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维生素D应用于儿童佝偻病治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60例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佝偻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肌注维生素D3治疗,研究组口服维生素D滴剂治疗,观察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显效14例,有效14例,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有效率对比,P> 0.05,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3例发生不良反应,所占比重为10.0%。对照组中有1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P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佝偻病应用维生素D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但口服维生素D治疗的安全性相对高于肌注治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葡萄糖酸钙锌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14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D3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维生素D联合葡萄糖酸钙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25-(OH)D3、NBAP、脱氧吡啶啉(DPD)、骨钙素(BG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钙(Ca^2+)、血磷(P)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NBAP(297.35±1.64)U/L、Ca2+(3.39±1.03)mmol/L、25-(OH)D3(63.66±0.39)ng/L、DPD(34.90±0.94)mmol/L、BGP(20.06±1.22)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78±1.93)U/L、(2.83±1.92)mmol/L、(46.95±0.38)ng/L、(24.97±0.42)mmol/L、(12.78±1.30)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FPG(4.42±1.36)mmol/L、2 h PG(7.89±1.20)mmol/L、HbA1c(7.49±1.06)%、Ca^2+(1.90±0.74)mmol/L、P(2.76±1.02)mmol/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6±1.23)mmol/L、(12.98±1.49)mmol/L、(9.03±1.08)%、(1.67±0.02)mmol/L、(2.18±1.39)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治疗中,维生素D与葡萄糖酸钙锌联合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血清25-(OH)D3、NBAP水平明显提高,临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