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白文”     
民族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白族有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可以肯定地回答:有!白族既有语言,也有文字。然而,在对外交往中,有的持有怀疑,有的干脆说“没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本文就这个问题,从一般的文字常识、白文的历史记载、白文的文物古籍、白文的文字样式、白文的应用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3月,其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原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诏史研究室”,已有20多年的学术历史。南诏史研究室取得的一些成果,如张树芳《大理丛书·金石录》;周祜《大理古碑研究》、《大理历史文化论集》;杨延福《剑川石宝山考释》、《南诏大理白族史论集》;段伶《白族词曲格律通论》、《白族勒墨人原始宗教实录》等均在学术界产生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我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到60%的土地上。除个别外,他们都有本民族语言,有的还有本民族的文字。很古以来,我国务兄弟民族都一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创造祖国的历史,把我国的社会不断地推向前进。 我们云南有二十三个少数民族,其中白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兄弟民族。白语是白族内部通用的语言。历史上白族因深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并与西来的印度文化接触,所以还用汉文和梵文写作,在民间流传下大量的汉文古文物和相当多的梵文古文物。此外,白  相似文献   

4.
大理白族青年女装富有一种多元的视觉,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它始终与本民族所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它的选材、造型、工艺、图案等,都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和心理,它不仅是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整合,还体现了审美主体内心的情感,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出白族在特定社会结构下的民族生活、民族习俗和民族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广义的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那么,在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民间文学宝库中,代代相传并不断丰富发展着的民歌民谣则最能够反映出每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特有的民族心理素质和属于他们自己的审美情趣。《白族民间歌谣集成》正是这样一部能够让人们真正了解和认识白族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6.
佛教密宗对白族社会的影响较大,本介绍了密宗传入白族地区的时间、传播途径以及形成“白密”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分析了密宗对白族社会的思想影响、民族心理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2003年10月,大理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提出撰写《大理上下四千年》教材及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构想,受到学院重视,2004年由科技处列为院级重点项目公开招标,民族文化研究所中标,于2005年初开始实施。经反复酝酿讨论并听取部分专家学者意见,初定20集:《远古遗踪》《庄开滇》《南诏崛起》《天宝干戈》《思平故里》《妙香佛国》《世祖平南》《马嘶花放》《帅府义旗》《辛亥风云》《白州辉煌》;《观音崇拜》《本主信仰》《高僧大德》《骚人墨客》《古道沧桑》《白族商帮》《科技精英》《白族乡音》《南天瑰宝》,由课题组分头撰写,作为向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庆典的献礼。现先将其中《观音崇拜》一集刊出,就教于方家学者,以便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8.
南诏是唐朝云南的地方政权,是白、彝等民族聚居的地区,有二百五十三年的历史。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有较大的发展,以白族为代表的南诏文化进入了繁荣阶段,有丰富的史料。在历史上曾有文献名邦之称。但由于长期来白族文献的整理不被重视,加之古代记载洱海地区的史书很少完整地流传下来。今见存研究白族历史的史料很少。仅见的有综合了许多唐人著作和案牍的《蛮书》等,绝大多数散载于群书之中。且有一书几名称的,如魏完的《南中志》和《南中八郡志》中。也有几书一名称的,如《白古通记》和《玄峰年运志》。同时也有书的性质、内容、作者和著述年代不详等问题存在。往往造成在研究白族历史中难以利用。为了充分利用散载于群书中的南诏史料,必须对南诏史料进行辑佚和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大理地区白族服饰图案释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理地区白族传统服饰图案风格各异,世代传承,成为本民族的重要标志。通过对白族服饰图案的介绍和分析,就其类型和审美特点进行归纳,并从原始崇拜、信仰习俗、文化交流等三个方面,阐释白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本主崇拜是白族宗教信仰的特有形式。本主神祗所在场所本主庙,是白族村民祈祷保佑的圣地和村社节日聚会的场所。本主神,白族话称为“武憎”(vxzex)。白族村落几乎每一个自然村就有自己的一位本主,有的则因水域、地域关系,数村有一位。在众多的本主神中,他们的来源可以说是等级不分,贵贱不分,民族不分,男女不分,少长不分,只要是有功于民而受人尊敬的都可以成本主。以历史角度来考察,在丰富的白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德化精神”是大理最优秀的民族文化。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团结、重视教育。大理白族历来重视对汉文化的吸收,通过对儒、释、道等文化的兼收并蓄,立足本民族的思想,在哲学思想、礼乐伦理等方面有许多独到的建树,推动了白族文化朝着更加丰富、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使大理赢得了“文献名邦”的美誉,这种精神对现代建构和谐社会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白族档案是白族世代相承、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特定文化空间的永久保存载体。基于民族文化的白族档案研究,是以档案内容、形态、分布为三个基点,综合考虑民族档案的立体式存在状态,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进行白族档案研究,在全面、深入地对云南大理凤羽白族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揭示白族档案在这一地区发展演变规律,进而提出解决民族档案资源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这一关系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3.
大理白族是一个积极进取的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其中白族服饰文化最能体现白族的文化底蕴.文章从大理白族妇女服饰入手,分析了大理白族妇女服饰具有对个体美的形象的塑造、对社会关系的整合、对民族文化的建构等美育功能.并从深层次上挖掘出大理白族妇女服饰的审美意蕴,从而弘扬了大理白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白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白族文化的研究非常重视。《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一书,是一部白族文化研究的力作。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很有特色:一是用文学作统摄,全面观照白族碑刻;二是综合各类文献,以时代新思潮解读;三是以文化为视野,充分揭示碑刻的意蕴。《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可以当作一种特殊的白族古代文学史来读,也可以当作一种特殊的白族古代文化论著来读。  相似文献   

15.
观音在大理地区受到广泛崇拜。在《白国因由》,“莲池会”经以及民间传说中都有观音形象出现。本通过对这些观音形象的分析,得出在白族民间信仰中,观音不单只是佛教意义上的神,更加是体现了白族人民审美观念、道德观念并与大理农耕化紧密结合的一尊神。  相似文献   

16.
白语琐谭     
白族是一个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民族,自古即居于洱海地区。《史论·西南夷列传》中说:“古自桐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巂、昆明。”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进程中 ,民族文化逐步在消亡。这是个让全世界都关注的问题。白族文化面临危机 ,白族语言会不会消失 ?白族风俗习惯会不会在开放中消失 ?白族研究会不会得到重视 ?作者作为在白族地区生活了四年多的外国学者 ,对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古代白族的宗教信仰十分严重,巫教、道教、佛教都加以信奉,本主则熔巫、道、释于一炉而崇拜之。然而,白族也并非天生的有神论者,和兄弟民族的先民一样,他们的先民也经历了没有宗教观念的漫长岁月,即便在后来宗教弥漫于整个民族的时期,在白族的部分群众中,在一些文人学士中,也有无神论思想在闪光。本文试图借助白族民间文学资料和地方历史文献,对古代白族的无神论思想作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9.
各民族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都在择善而从,不断完善自己。白族在与各民族长期交往中,特别在与汉民族交往中不断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元人郭松年在其《大理行记》中说“大理之民……其宫室、楼观、言语、书数,以至冠、婚、丧、祭之礼,干  相似文献   

20.
一 前言 杨黼的《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俗称《山花碑》,是一块用白文(即用汉字记录白语)写的白族山花体民歌的碑。因为它是白语,一向不为人所重视。抗日战争时期,国内的学者名流纷纷来到大理,才为研究民族历史和语言学的专家所注意。傅懋勣、肖雷南两先生曾根据庆洞庄白族郭纯仁先生的读音做了记录,进行过研究。石钟健先生、范义田先生、徐嘉瑞先生对这块碑都作过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宝贵的意见。解放以后,由于党和人民政府对民族历史和语言文学研究工作的重视,中央白语调查组,曾对这块碑进行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