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大余西华山岩体边部找矿前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华山钨矿田成矿受复式花岗岩控制,含黑钨矿石英脉赋存于成矿花岗岩顶面原生裂隙带,称"西瓜皮"矿化。在总结西华山岩体地质与成矿特征的基础上,依据钨成矿与花岗岩体的关系,以及地表标志带特征及其分布,认为西华山岩体西侧、北侧和F1南东盘隐伏花岗岩顶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江西茅坪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茅坪钨锡矿床是一个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化花岗岩浸染型共存的矿床。石英脉型钨锡矿床产于燕山早期(γ52-2b)隐伏花岗岩外接触带,赋存于寒武系中下统浅变质岩中,多组成矿裂隙发育,产状复杂,在走向上相互交叉,在倾向上交叉呈"X"型,呈共轭形式出现;云英岩化花岗岩浸染型钨锡矿床位于石英脉型钨锡矿床下部,赋存于燕山早期(γ52-2b)隐伏花岗岩内接触带小突起部位,呈似层状,透镜状沿花岗岩顶部呈面型分布,构成"上脉下体"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地质勘探部门曾运用等距离控矿构造理论找到了木梓园半隐伏钨钼矿床。目前 ,随着矿山生产中段的不断延深 ,井下各种地质体现象的不断揭露 ,矿山地质工作者运用“侧列式”成矿地质规律在该矿床340中段以下又找到了南组内接触带矿体 ,获得较好的地质探矿效果 ,对指导其他脉钨矿床的深边部地质找矿也起着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钨业》2017,(3):12-16
棕树坑钨锡矿床地处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带,是西华山—扬眉寺北东向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含钨锡石英脉产于燕山中期隐伏花岗岩的外接触带。石英脉近东西走向,向南陡倾,尖灭再现、尖灭侧现和突然尖灭现象频繁。矿脉短小密集,呈东部收敛西部撒开展布,上小下大呈扇形下插于隐伏花岗岩隆起顶部。黑钨矿矿体中间富、上下贫,最富矿体在518~568 m中段上下。据矿化规律和工程控制程度,分析认为棕树坑边深部出水坑及螺形区段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江西大余樟东坑钨钼矿属外接触带石英单脉型矿床,含矿石英脉具"上钨下钼"垂向矿化分带规律,自上而下大致可分为黑钨矿带、(钼)钨矿带和(钨)钼矿带。已开采中段钨钼品位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开采中段尚处于(钼)钨矿带向(钨)钼矿带过渡位置,而且目前最低开拓中段至隐伏花岗岩体顶面预计还有160 m的成矿空间。根据已开采中段工业矿脉分布和垂向分带规律,提出了深边部探矿靶区,并预测了潜在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珊瑚长营岭钨锡矿床成矿特征和成矿规律研究,对深部、边部及外围找矿作出了预测。研究表明:矿床深部产出隐伏花岗岩体,侵位标高大概为-1 000 m;NE向挤压带及其伴生的NW向脆韧性剪切带形成的网格状断裂系统为矿床的控矿和容矿构造;钨锡石英脉组在空间上为左后型侧幕排列;碎屑岩向碳酸盐岩的过渡部位对成矿较为有利;珊瑚长营岭钨锡矿床Ⅵ组脉NW方向深部可能存在新的盲脉组,在隐伏花岗岩体顶部可能存在岩体型钨锡铌钽矿体。圈定了3个边部预测区和1个外围预测区。  相似文献   

7.
江西樟东坑钨钼矿床“上钨下钼”垂向分带规律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西大余樟东坑钨钼矿属外接触带石英单脉型矿床,含矿石英脉具"上钨下钼"垂向矿化分带规律,近年在矿区深部发现蚀变花岗岩钼(钨)矿化,矿床呈现"上脉下体、上钨下钼"成矿构式。初步分析认为,这一成矿构式是区域构造应力与成矿花岗岩演化耦合的结果,隐伏花岗岩侵位高度是影响石英脉垂向矿化分带的主导要素,蚀变岩脉是矿区花岗岩型钼(钨)矿找矿标志和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钨业》2016,(2):6-10
左拔矿区地处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岩浆带东段与诸广山北北东断裂构造隆起区的复合交切部位,石英脉型钨矿体产于寒武系中下统浅变质岩中,受隐伏花岗岩凸起和构造裂隙复合控制。文章针对矿床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进行分析,结合矿床成因和控矿因素,得出该矿床内接触带有望找到花岗岩浸染型钨矿体("五层楼"的"地下室")和内接触带石英脉型钨矿体("楼下楼")。隐伏岩体最高凸起位置可能位于中组脉带,中组脉带深部是寻找"地下室""楼下楼"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9.
铁山垅钨矿分支矿脉开采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红 《中国钨业》2009,24(3):19-21
脉钨分支复合开采,是钨矿山长期以来较为突出的技术难点。铁山垅钨矿通过多年生产实践的探索研究,有效地对几种较为典型分支矿脉进行了开采,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鱼菜花岗岩型锡钨矿床与第二阶段花岗岩有关。通过与第三阶段花岗岩相关的锡铌钽矿床特征对比,二者存在一系列差异,应属于一种新的矿化类型。在隐伏含矿岩体的顶上带,发育多种类型线细脉及细晶岩脉,可作为预测寻找隐伏花岗岩型矿床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石英脉型黑钨矿床找矿评价的几个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地表标志带和隐伏花岗岩进行隐伏、半隐伏石英脉型黑钨矿床预测和评价,必须研究其地质地球化学类型,只有属于钨锡硫化物型的标志带,才具有找矿评价意义。对隐伏花岗岩体预测研究,不仅要研究隐伏岩体的地球化学类型,还应研究岩体多期多阶段的成岩成矿作用,才具有找矿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茅坪钨锡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定堂 《中国钨业》1999,14(3):23-24,27
简要介绍了江西省崇义县茅坪钨锡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矿化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控矿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的时空关系。进而论述了该矿床与隐伏花岗岩的成因联系。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钨业》2017,(5):9-16
大吉山钨矿床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钨多金属矿床,以外接触带石英脉型W-Mo-Bi矿体为主,兼具内接触带蚀变花岗岩型Ta-Nb-W-Be矿体,是南岭"五层楼+地下室"或"上脉下体"型钨矿床的典型代表。大吉山钨矿床品位的概率分布型式研究表明,无论是脉状矿体,还是蚀变花岗岩型矿体,WO_3品位均呈现出分布范围宽、低品位频数高、高品位频数低,即接近对数正态分布的概率分布型式,这暗示其钨成矿过程均较复杂,均受多种地质作用和/或物理化学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14.
数十年的钨矿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辉煌成绩,发现了一些新的矿床;确认云英岩-夕卡岩型、钨-钼-铋矿床、岩体型网脉状黑钨—白钨矿床、斑岩型钨矿床等新的矿床类型;运用"五层楼"式规律和隐伏岩体顶突预测判断隐伏、半隐伏石英脉状黑钨矿床的顶与底。今后要继续探索新的找矿思路,探寻新的矿床类型,深化已有的成矿规律和矿床地球化学类型的认识,开展隐伏矿床预测;引进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进行综合找矿。  相似文献   

15.
钨矿山深部的成矿预测,主要是预测被开采矿体往边深部延伸的变化情况和生产区段或已勘探范围边深部是否蕴藏有新的矿体或新的矿石类型。江西钨矿多属壳源花岗岩成矿系列,在空间分布上,往往是构造、岩体、矿床“三体同位”,有一定的矿床共生组合规律;矿床构造和成矿作用表现多阶段脉动性,矿床的形态分带和同一矿石沉淀阶段的成矿—地球化学分带在空间上呈有序地排列。因此,预测隐伏成矿花岗岩体的顶面形状和隐伏深度,建立矿床的立体综合分带模式,对矿山深部成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漂塘钨矿本坑钨锡矿床地质赋存特征,根据近20年来成功地应用分段空场采矿法的生产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当前具体开采条件,通过探索性试验研究,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7.
强硅化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评价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产于盘古山钨矿床下部的强硅化岩 ,是一套以石英为主要组成矿物的岩石 ,其SiO2 含量一般超过90%。强硅化岩是与钨矿化有成因联系的花岗岩浆接触变质和硅质交代作用的产物。面状强硅化岩发育部位 ,含钨矿化石英脉的数量和脉体总厚度明显减少。面状强硅化岩对盘古山钨矿床的深部隐伏花岗岩体预测和深部找矿评价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钨业》2017,(4):8-15
樟斗钨矿床地处南岭钨锡成矿带中段崇(义)—(上)犹—(大)余矿化集中区西华山—扬眉寺矿带北段,矿区产出外接触带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化花岗岩脉型两种钨矿化类型。含钨石英脉组有石窝里北组、石窝里、火烧壁和高壁—苧麻园四组,各组矿脉总体走向近东西,在平面呈右侧幕、剖面上呈后侧幕形式产出。云英岩化花岗岩脉钨矿体产于高壁—苧麻园脉组的深部,走向北东东,向北陡倾,呈火焰状侵入寒武系浅变质岩中。含钨云英岩化花岗岩脉属矿区深部找矿新发现,是今后找矿突破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9.
唐家湾钨矿位于东南地洼区赣桂地洼系衡阳地洼与茶陵地洼之间的川口隆起的南缘,是耒临南北向构造与浏衡北西构造叠加复合部位。矿体赋存于赋存在石英细脉带中,为隐伏钨矿体,矿(化)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川口地区钨矿随着年复一年的采掘,矿山可采储量逐年在萎缩,加强该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研究对川口地区钨矿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具有较大实际意义。唐家湾钨矿的研究将丰富川口地区钨矿的资料,本文介绍了唐家湾钨矿的地质特征,并提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崇义县高坌钨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崇余犹钨锡矿集区九龙脑花岗岩株北部外接触带,具有石英脉型、夕卡岩型多型共生矿化特点,对赣南寻找钨矿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矿区具有良好找矿前景,钨矿资源潜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