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科幻电视连续剧《卡普里达》中,女主角佐伊·格雷斯顿拥有一个电脑备份的“数字大脑”.当她去世后,她的“数字大脑”被移植到一个和她外貌酷似的机器人身上,从而让她能以机器人“化身”的形式重新复活在世上.不可思议的是,这种科幻影视中的虚构情节已在现实生活中真实上演.  相似文献   

2.
章琪 《世界科学》2014,(12):27-29
<正>在Baxter公司组织的人类与机器人比赛的现场人们发现,机器人能够很快地领会游戏规则,甚至知道如何作弊。在《罗素万能机器人》(科幻剧)开场一幕中,实业家哈利·多明(Harry Domin)引用了卡雷尔·怡佩克(Karel Apek)在1920年开的一句玩笑话"我们很高兴确认收到您下的15000台机器人的订单"。Apek以捷克语robota(意为强迫劳动或苦差事)为词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科幻电视连续剧《卡普里达》中,女主人公佐伊格雷斯顿拥有两个大脑,其中一个是她的人类大脑,另外一个其实是用计算机备份的“数字大脑”,不过,这个“数字大脑”同样具有意识.虽然创造一个机器人版“阿凡达”是影视剧中的疯狂幻想,但美国科学家们目前正在朝这一方向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假面躯壳     
正美国科幻小说家约翰·斯卡尔齐写过一本《生命之锁》,描写一种神秘病毒使得部分感染者的身体被完全禁锢,只能通过意识来操纵机器人躯壳或者人类化身。而以下的这篇微型科幻小说《假面躯壳》中的构想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类的意识能够储存起来,并输入任何一具躯壳里面。富裕人士能够拥有自己的躯壳,而穷人们只能分时共享躯壳,就像现在的我们使用共享单车一样……  相似文献   

5.
宇宙动态     
机器人太空手术机器人在太空中做手术将不再是科幻梦想,日前,美国斯坦福研究院国际公司在一架飞越墨西哥海湾上空10万m的美国宇航局C-9运输机上首次进行了零重力外科机器人手术。因为要快速而准确地进行开刀和伤口缝合,这项零重力手术因此而考虑到了人类和机器人外科医生的速度和精确度。由于重力场强度会出现动荡,斯坦福研究院开发的SRI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将帮助机器人外科大夫修复"环境错误",而真正的外科大夫则在地面上通过电信网络对多臂机器人外科大夫进行遥控。  相似文献   

6.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阴险”想法.不少科幻故事由此产生。最近.国外一些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够进行简单地自我复制的机器人.科幻的情节可能变成现实。虽然自我复制的机器人将主要用于制造和自我修复。但是有专家担心会“繁殖”后代的机器人如果不加以控制,真的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7.
还记得美国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吗?其中那些在潘多拉星球上横冲直撞的机器人战士,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美国设计师杰米·马丁设计出一种机器人战警很像影片中的机器人战士。它们是一种行如螃蟹的巨型机器人,可以协助警察执行警务,行动灵活如武装警察。而身体坚固程度如装甲车。  相似文献   

8.
《科学24小时》2011,(9):52-52
它看上去颇似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机器人C·3PO的解体版,但这款机器人并非科幻虚构,它是最新科学成果,而且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人。它不仅拥有“骨骼和肌肉”,甚至还有能够认识并纠正错误的“大脑组织”。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军事机器人也将被重新定义。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Capek)在1920年发表的科幻剧作《罗苏姆的全能机器人》中,发明了机器人(robot)这一词语,一开始它们只是在工厂里生产低成本产品的微不足道的机器人,但最后这些机器人杀死人类,导致人种灭绝。由此诞生了一个经久不息的科幻小说题材:机器人失控,变成不可阻挡的杀人机器。20世纪的文学和电影中也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几乎每个人都玩过机器人玩具,都喜欢看动画片里的机器人战士。如今,诸如《变形金刚》之类展现机器人魅力的科幻大片仍深受大众喜爱。那么,看了多年科幻大片中的机器人,现实中的机器人离我们的生活究竟有多远?带着疑问,让我们一同到人气十足的浙江科技馆机器人展区来寻找答案吧。  相似文献   

11.
机器人(英文Robot)是捷克作家查培克在20世纪20年代写的剧本《罗莎姆万能机器人公司》中的主角。它的出现,给人类大家庭增加了一个新的家族。机器人是科幻作家笔下最感兴趣的题材,对于未来的世界,机器人将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12.
青云 《世界科学》2005,(8):32-32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在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想法:最近,国外一些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够进行简单自我复制的机器人,科幻的情节南此可能变成现实。虽然自我复制的机器人将主要用于制造和自我修复,但是有专家担心会“繁殖”后代的机器人如果不加以控制,真的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人工智能已经经历了60年的风雨路程。未来,人工智能到底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人工智能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需要,机器也不再是人们眼中冰冷的工具,而是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作为科幻作品中很大的母题,人工智能经常在科幻电影中出现,比如《我,机器人》《黑客帝国》《机械姬》,其中人工智能往往扮演反叛者的角色,对人类造成伤害。结合现实来说,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创建有伦理意识的机器人,是人工智能面临的一项最艰苦挑战之一。若要取得重大突破,必须将相关伦理意识融入到人工智能的研发中,并借助逻辑学提出符合伦理要求的选择。科幻作家伊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在多部科幻小说中,经常提到机器人的工程安全防护和它的伦理道德标准。在1942年科幻小说《环舞》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科幻文坛超级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从《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吸收灵感而创作出的科幻巨著《基地》系列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而把这部不朽的科幻巨著搬上银幕的想法,在电影行业中从未停止过,但原著小说中抽象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很难用电影手法准确而全面地表现出来,所以一直令许多编剧和导演感到望尘莫及。可喜的是,曾执导过《后天》、《2012》的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采  相似文献   

16.
正朋克是看待社会的钥匙,它用符号学的方法解读过作家菲利普·迪克的"赛伯朋克"作品《血钱博士》。本季"小小科幻家,来了"的三篇作品充分体现了朋克科幻作品的精神内质。朋克宇宙的开启要真正了解朋克类科幻作品,需要认识它的起源。19 8 4年,"朋克"一词被美国作家威廉·吉布森使用在处女作《神经漫游者》中,这部被誉为"赛伯朋克"鼻祖的作品为读者呈  相似文献   

17.
今年初春,一部《超能陆战队》,让机器人大白成了网络上知名度最高的卡通形象。肥硕的白色身躯、由一条黑线串起来的两颗黑色眼睛,以及可爱的自我介绍,所有这一切,都引爆了观众的"萌点"。曾几何时,机器人在人们眼中变得如此活泼可爱、生动有趣起来了呢?这可要拜像《超能陆战队》这样的科幻作品所赐。那么,它们到底是怎样卖萌的呢?  相似文献   

18.
刚刚过去的5月是北京邮电大学的科技活动月。北京邮电大学具有长久的科幻传统和很强的科幻实力,他们很早便成立了科幻协会,并多次举办征文活动,在每次征文中都会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上期的《风格》和本期的《原子宇宙》都是最近一次征文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余获奖作品本栏目还将陆续刊发。 其实喜爱科幻的大学生绝非少  相似文献   

19.
杨先碧 《科学之友》2005,(13):23-24
机器与生物的重要区别是生物可以繁殖后代,而机器只能靠人来制造.然而,在许多科幻片中,机器人和人的差别慢慢消失,不少机器人学会了复制自己,最终有了取代人类的"阴险"想法,不少离奇的科幻故事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20.
《保罗》(Paul;2011)的主创和主演来自英国,但这部精彩的科幻影片还是由美国好莱坞的环球电影公司制作和出品。格雷姆和克莱夫是一对痴迷于科幻的好友,格雷姆创作科幻故事,而克莱夫则为他的作品插图,不过两人都没有什么名气。他们从遥远的英国跨洋来到美国,参加著名的圣地亚哥动漫大会,但他们的行为并不为人理解,甚至让人产生许多误会。动漫大会结束之后,他们租下一辆房车,打算游历整个美国。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