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1月~1997年6月,笔者用蒲败灌肠液加思密达粉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30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为本院住院患者,均符合文献[1,2」诊断标准。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0~50岁,平均35.5岁;病程6个月~10年。对照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2~55岁,平均36.卫岁;病程6个月~8年。1.2治疗方法:蒲败灌肠液为我院生产,主要成份为蒲公英、败酱草,每100ml蒲败灌肠液分别合生药50g;思密达粉由法国益普生制药公司生产。每晚8时用蒲败灌肠液200ml加思密达粉3.0X3包保留…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中西药合用及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22岁~56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3mo~6a,以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特征,乙状结肠镜及X光钡剂灌肠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及临床表现及辨证分型,分为湿热内蕴型8例,脾肾阴虚型17例,脾胃虚弱型6例,气滞血瘀型4例,肝郁脾虚型5例,我们采用黄苓、黄柏、地榆各12g,水煎100mL,将庆大霉素16万U,强的松10mg、甲硝唑0.4研末加入液体内保留灌肠,1次/d,2wk为1疗程,观察疗效.结果中西药合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症状消失,大便镜检阴性,结肠镜检查肠粘膜恢复正常,基本治愈30例(75%),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大便镜检阴性,结肠镜检查肠粘膜病变有明显改善,好转6例(15%),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大便常规及结肠镜检查均无改善,无效4例(10%),总有效率为90%.结论中西药合用及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既治标又治本,标本相照,内外合治的综合疗法,故诸药合用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健脾理肠丸治疗慢性结肠炎11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结肠炎专科 1 994~ 1 999年共诊治有较完整病历记载的慢性结肠炎患者 1 76例 ,其中使用健脾理肠丸者 1 1 6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 76例中 ,男 1 0 4例 ,女 72例 ;年龄1 8~ 70岁 ,平均 38.5岁 ;病程 1~ 2 5年 ,平均 4.5年。均经纤维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摄片明确诊断 ,且排除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治疗前皆有慢性腹泻史 ,其中伴腹痛者 1 72例 ,粘液便 1 76例 ,腹泻与便秘交替 38例 ,里急后重 43例 ,兼有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者 2 9例。中医辨证脾气虚弱 82例 ,脾阳…  相似文献   

4.
我科从1986年6月—1993年9月共收住慢性腹泻病人47例,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男性23例,女性24例;年龄20—70岁,平均45.5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21年,平均4.6年;住院时间最短的30 d,长的110 d,平均53.9 d。经钡剂灌肠、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为慢性结肠炎40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7例。大便培养有真菌生长9例,余均未发现其它致病菌生长。1.2 治疗方法 ①内服基本方:异功散加味,处方:党参、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用中药(黄连、白头翁、黄柏、木香、摈榔、厚朴、地榆、白芨、乌梅、补骨脂、槐角)配合甲硝唑注射液内服和保留灌肠;对照组30例单纯应从甲硝唑片剂及注射液内服和保留灌肠,10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纤维结肠镜检查对照.结果经治疗2~3疗程后,治疗组痊愈22例,好转3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94%.对照组痊愈4例,好转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结肠炎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结肠炎是继发于结肠壁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一种疾患,是结肠缺氧再加上机械因素(肠腔内压力增高)和感染等所致。一般将缺血性结肠炎分为坏疽性和非坏疽性二种。坏疽性者由于结肠大块梗死而病情严重,患者呈休克状态,并有肠穿孔和腹膜炎征象,需紧急手术,钡剂灌肠或结肠镜检查应属禁忌。非坏疽性者缺氧仅引起粘膜、粘膜下层和偶尔肌层的损害,临床症状相应较轻,只有结肠炎和直肠出血征象,愈合后可有或无后遗症,对此类病例可行钡剂灌肠和结肠镜检查。作者等在1973~1979年共见22例非坏疽性缺血性结肠炎,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20~74岁,平均56岁。均有明确的症状,皆经钡剂灌肠和结肠镜检查。22例中14例根据临床、X线和结肠镜可以确诊,2例误诊为结肠癌,1例误诊为肠息肉,另5例同结肠Crohn病  相似文献   

7.
1994~ 1999年 ,我院共收治远端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6 5例 ,应用激素灌肠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取 6 5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1治疗组 :35例 ;男 19例 ,女 16例 ;年龄 2 0~ 45岁 ,平均 35 .5岁 ;病程 5个月~ 5年。病变位于直肠 11例 ,直肠和乙状结肠 18例 ,左半结肠 6例 ;按病变程度分类 ,轻度 2 2例 ,中度 13例。 2对照组 :30例 ;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2 1~ 46岁 ,平均 39.2岁 ;病程 6个月~ 5年。病变位于直肠 10例 ,直肠和乙状结肠 16例 ,左半结肠 4例 ;轻度 2 0例 ,中度 10例。两组临床资料无…  相似文献   

8.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性肠道疾患。笔者从 1 995~ 2 0 0 0年采用中药愈疡灵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96例 ,疗效甚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参照文献 [1 ]。 1 2 6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 2组。愈疡灵组 96例 ,其中男 69例 ,女 2 7例 ;年龄 2 0~ 5 1岁 ,平均 31岁 ;病程6个月~ 1 1 .5年 ,平均 3年 8个月。纤维结肠镜检查 :肠粘膜散在溃疡 2 4例 ,轻度糜烂 33例 ,充血水肿 39例。对照组 30例 ,男 2 3例 ,女 7例 ;年龄 2 1~5 0岁 ,平均 30 .5岁 ;病程 8个月~ 1 1年 ,平均 3年 6个月。纤维…  相似文献   

9.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25例内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 UC)在儿童期发病率较低,容易误诊。我科自 1994年 1月至 2000年 5月经结肠镜检查结合 X线钡剂灌肠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确诊 25例,其内镜特点及临床表现与成人相比颇有差异,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 UC 25例中男 11例,女 14例;年龄 2~ 15岁,平均 9.5岁。临床症状:粘液脓血便 9例( 36.0%),粘液便 5例( 20.0%),单纯便血 4例( 16.0%),里急后重、下腹坠痛排便后不能缓解 4例( 16.0%)。肠道外症状 15例( 60.0%),其中关节痛伴发烧 5例,结节性红斑 1例,体重下降、贫血 5例,生长发育迟缓 1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腹泻为临床常见病,且病程迁延、较难控制,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我们自1996年以来,运用扶中四神汤治疗脾肾两虚型、肾阳亏虚型腹泻,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8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0~66岁,平均40.6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8.2个月;中医辨证属脾肾两虚型39例,肾阳亏虚型11例。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65岁,平均41.3岁;病程2个月~3.5年,平均7.8个月;辨证属脾肾两虚型21例,肾阳亏虚型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又名原发性结肠炎、特发性结肠炎、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血栓性结肠炎等,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乙状结肠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粘液血便,多伴有里急后重以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笔者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本病2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自1995年2月~1999年10月观察本病22例,年龄在26岁~60岁之间,其中男18例,女4例,病程短者1年,长者20余年,本组病例均有慢性腹泻、腹痛病史,并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诊为本病。2 治疗方法中药灌肠方以明矾合剂为主方:明矾、苍术、苦参、槐花各15g,白头…  相似文献   

12.
自1996-09开始应用奥美拉唑[洛赛克-阿斯特拉(无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40例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并与20例使用传统治疗方法的患者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系我院门诊1996-09/1997-06按1978年杭州全国消化系统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诊断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7岁~56岁,平均31.5岁、病史5mo~15a,平均5.8a,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病变局限于直肠者33例、直肠乙状结肠均有病变者27例,无回例病变在降结肠以上,轻型36例、中型24例,初发者11例、慢性复发型者40例、慢性持续型9例,60…  相似文献   

13.
结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上长期误为“慢性结肠炎”.应用肠道灭菌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有的酿致肠道菌群失调,甚或发生霉菌性肠炎。1994年6月~1996年4月间,我院专科门诊应用平目散加味治疗89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9例中男58例,女31例。年龄17~68岁,病程半年~30多年,全部为专科门诊患者。均做X线、钡剂检查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并结合临床4大症状(腹痛、腹泻、便秘,消化系统其他症状)诊断确诊者。诊断标准参照马汴梁主编《中西医结合胃肠病学》中肠道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2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缓下寒湿,补火升清法治疗五更泻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全部病例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的泄泻之肾阳亏虚型(五更泻)诊断标准.其中男43例,女26例;年龄20岁~57岁,平均40岁;病程1a~23a;均为我院消化科门诊患者,无其他系统严重合并症.1.2方法冷积丸1粒/次,3...  相似文献   

15.
自1995年6月~1997年6月.我们共检测了63例脾气虚型胃肠道疾病患者的血浆神经降压紊(NT)水平,探讨NT对脾气虚证形成的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63例病例为本院中医科、消化科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医虚证辨证标准【门。其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引~78岁,平均56.0岁;病程2~20年,平均8.5年;经纤维PI。窥镜、组织病理学诊断,按最主要表现分类为慢性炎症21例,溃疡病17例,胃肠功能紊乱10例,恶性肿瘤15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0~70岁,平均500岁,均为同期来院体检健康者。1.2测…  相似文献   

16.
自1993年2月~1995年12月,我们共收治慢性胃炎患者146例,其中82例应用胃速康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1.l一般资料:146例患者均符合文献「l」诊断标准,并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根据确诊顺序的先后.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中男56例,女26例;年龄ZI~72岁,平均45.ZI岁;病程18个月~24年,平均15.60年;中医辨证属肝气犯胃型26例,日阴亏虚型15例,脾胃虚寒型4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期3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9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18~69…  相似文献   

17.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就诊最后确诊为消化道肿瘤,临床上并非少见,对其病因常易误诊.本文就我院1986~1992年误诊的32例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9~78岁,其中50岁以上17例.最后确诊结肠癌16例,直肠癌9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3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回肠腺癌样息肉1例,空肠平滑肌瘤2例.误诊时间:6~30月,平均8.3月.在误诊阶段有9例曾做过全消化道钡餐造影,5例钡剂灌肠,3例结肠镜检查.32例中误诊为慢性结肠炎12例,慢.  相似文献   

18.
1995年9月~回996年10月,应用红霉素加抑木和中汤治疗慢性胆囊炎4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慢性胆囊炎诊断标准参照们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y‘。将96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ZI~60岁,平均38岁;有上腹或右季肋部隐痛不适及其他消化道症状36例;病程2个月~7年,平均3.4年。对照组54例,男31例,女23例;年龄20~57岁,平均35.5岁;有上腹或右季肋部隐痛不适及其他消化道症状40例;病程1.5~8年,平均4.2年。所有病例经B超检查,均表现胆囊壁增厚(>0.4cm),…  相似文献   

19.
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针刺三合穴治疗76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5例,女51例;年龄20~50岁;病程3个月至2年。纤维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充血、水肿,呈花斑样改变69例,伴有溃疡7例。病变位于直肠5例,乙状结肠36例,乙状结肠以上35例。治疗方法:取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分别进针1.5~2寸、1~1.5寸、3分,配以双侧天枢穴进针1~1.5寸。掌握虚补实泻,无虚实者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平均治疗3个疗程。 结果:本组痊愈(腹痛消失,大便成形,每日1~2次,纤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冷积丸对五更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9例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泄泻之肾阳亏虚型诊断标准,应用冷积丸(主要由白芷30g,白术20g,白芍20g,桔梗15g,肉蔻10g,丁香15g,巴豆5g,硫黄5g等中药组成)进行治疗,其中男43例,女6例;年龄在20岁~57岁之间,平均40岁;病程1a~23a;均为我院消化科门诊患者.1mo为1个疗程,最短1个疗程,最长6个疗程,平均3.6个疗程.结果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泄泻疗效评定标准,治愈16例,占23.2%;好转48例,占71%;未愈4例(均为30岁~35岁患者),占5.8%;有效率为94.2%.结论冷积丸对五更泻标本兼治,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