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张莹  荣嵘  刘平 《中国卫生产业》2014,(2):178+180-178,180
目的探讨实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一系列防控措施在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中的成效。方法通过比较实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一系列防控措施前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变化,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结果我院2013年1—6月份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低于2012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水平(c2=18.48,P〈0.05)。结论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一系列防控措施可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开展防控策略的具体方法以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所接诊的多重耐药感染患者资料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出现原因,制定预防以及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利用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提高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手卫生,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医疗废物等进行规范处置等防控策略。结论:通过开展有效的防控策略,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获得了理想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在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为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查实施质量评价前后的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效果。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手术科收治的1 025例患者及医护人员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实施前为2019年1月—2020年6月,实施前患者共515例;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实施后为2020年7月—2021年10月,实施后患者共510例,医护人员无变化。对比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实施前后质量评价指标及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实施前相比,实施后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发病率、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病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中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下降(P<0.05)。实施后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呼吸机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均高于实施质量指标评价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落实对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2012年,在全院范围内加强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落实,并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与全年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两者间的关联。结果通过监测与追踪,医院多重耐药菌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持续好转;下半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0.29%,119/41 579)较上半年(0.49%,186/38 25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5,P0.01)。结论持续多重耐药菌监测与追踪有助于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并能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在提高多部门参与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的效果,为医院多部门协作管理提供方法学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共67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处置相关数据,流程再造前2015年7月—2016年6月3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流程再造后2016年7月—2017年6月30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应用流程再造完善医院内多重耐药菌发现、报告、合作、处置等各个环节流程,比较应用流程再造前后各项医院感染质量评价指标的差异。结果应用流程再造后,多重耐药菌信息从检验科传送到临床科室的时间由(240±30)min缩短至(8±2)min;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由2.39‰下降至1.56‰,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由13.42%下降至1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耐药菌各项防控措施依从率和知晓率由58.11%~71.89%提高至84.11%~92.05%;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3.18%下降至48.45%,使用强度DDDs值由44.76下降至38.26,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从46.68%上升至53.62%。结论流程再造增强了各部门参与合作程度,发挥了学科间优势互补,提高了医院感染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加强儿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冰 《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0):60-60
目的加强儿科多重耐药菌病儿的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儿科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儿进行病原学检查,对属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儿进行干预,建立预防和控制措施,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建立监督和处罚制度,把零宽容理念应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结果通过对属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儿进行干预,加强消毒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了患者及医疗安全。结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制度,提高基本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力,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陈冰 《医疗保健器具》2009,16(10):60-60
目的加强儿科多重耐药菌病儿的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儿科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儿进行病原学检查,对属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儿进行干预,建立预防和控制措施,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建立监督和处罚制度。把零宽容理念应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结果通过对属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儿进行干预,加强消毒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了患者及医疗安全。结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制度,提高基本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力,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对于防控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60例重症监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干预组则采取集束化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为5.0%,对照组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为16.2%,干预组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进行集束化干预措施,能够减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医感染的管理对策。方法:建立监测系统,进行MDRO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研究管理对策,实施过程干预。结果:临床科室送检标本1200人次,1906例次,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报告阳性菌株173例,多重耐药菌63株,63株耐药菌标本源自10个科室29例患者。结论: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及监测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是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防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妇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引起院内感染爆发。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3月妇科住院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进行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多经过手术治疗及侵入性操作,机体免疫力下降,抗感染能力差。病原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介导的大肠埃希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根据本院制定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制度及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管理,7例患者均达到解除隔离标准,未造成交叉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提高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实施率,以预防及降低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方法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9年1月起施行严格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综合管理措施,采用对照研究,通过分析干预前(2018),干预中(2019),干预后(2020)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接触隔离医嘱开出率、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以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评价综合措施的有效性。结果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从干预前的45.127%,提高到干预后的52.894%(P0.001)。接触隔离医嘱开出率从干预前的28.349%提高到干预后的95.281%(P0.001)。2020年各项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均高于2018年和2019年(P0.001)。多重耐药菌总检出率从干预前的24.659%下降到干预后的20.870%(P=0.015),其中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及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检出率均下降。结论从创新培训方式、建立绩效考核、优化信息流程着手,实施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闭环管理,可以提高隔离措施执行率,降低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可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管理措施落实效果,防止多重耐药菌扩散,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以某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982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健全管理组织,落实危急值管理,多部门协同管理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对干预措施落实前后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措施落实后,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架构,落实多重耐药菌报告制度,加强手卫生管理,强化诊疗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等一系列干预措施,提高了医护人员感控意识,使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提高了医疗质量,促进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秀娟  林红燕 《现代医院》2009,9(8):108-109
目的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方法制定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引。结果实施后3个月内,检出多重耐药菌148例,电话报告和实行床边隔离148例(100%),请临床药师会诊117例,会诊率79%。无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结论架起临床各部门的沟通桥梁,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但临床医生请临床药师会诊的意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基本情况,为制定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13和2014年多重耐药菌目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和2014年该院共检出多重耐药菌2433株,其中医院感染658株,占27.04%。菌种分布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2.25%。将临床科室分为5个系统,其中外科系统检出多重耐药菌最多,五官系统最少。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以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CR-AB为主,并且外科系统医院感染多重耐药构成比最高,妇儿系统最低。另外,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结论 加强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管理,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降低或避免造成多重耐药菌在院内的交叉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综合干预措施对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ICU2014-01/2014-12所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为干预前组;2015-01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2015-01/12患者为干预后组,比较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ICU患者3 080例,其中干预前监测患者1 518例,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15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病率为9.95%;其中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发病率为3.8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发病率为1.84%,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包菌(MDR/PDRPA)感染发病率为1.32%;干预后监测患者1 562例,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98例,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病率为6.27%;其中CRAB感染发病率为2.05%。,MRSA感染发病率为0.96%,MDR/PDRPA感染发病率为0.58%,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总发病率、CRAB、MRSA、MDR/PDRPA感染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8、8.52、4.37、4.54,P均0.05);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送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05、111.62,P均0.05)。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总发病率及CRAB、MRSA、MDR/PDRPA感染发病率,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提高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送检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某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的临床分布及特征,为制定医院感染管理防控策略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10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住院患者,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使用的表型确认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测。结果 10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检出例数最多,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发生耐药率均在10%以上。结论 建立多重耐药菌管理制度,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循证感控,可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儿科治疗中心患者多重耐药菌防控方法。方法:通过加强感染患者标本病原学监测和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有效防控感染。回顾性分析我院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405例的临床资料,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405例中,检出感染多重耐药菌34例,检出率8.4%,经治疗和预防与控制,痊愈出院33例。结论:对患儿实施严密监测及采取科学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对于预防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信息化联合多部门监测防控多重耐药菌的管理新模式在提高多重耐药菌防控水平中的效果。方法基于医院HIS、LIS、PACS等基础信息系统搭建信息技术平台获取多重耐药菌相关数据资料,明确分工构建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并落实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掌握及执行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后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知晓率、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微生物标本合格率、标本送检率、多重耐药菌隔离措施执行率均高于实施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信息化联合多部门协作监测可明显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多重耐药菌防控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控制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医院ICU收治的7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患者827例作为干预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干预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各项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和患者病情转归。结果干预组827例患者发生感染75例,感染率为9.07%,发生例次感染93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1.25%。对照组758例患者发生感染96例,感染率为12.66%,发生例次感染11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5.30%。两组患者感染率、例次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5.689;P=0.023,0.018);干预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4.23%(35/827)低于对照组的8.71%(66/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5,P0.001);干预后各项防控措施:戴手套、穿隔离衣、物品专用、转科告知的依从性,医生、护士及护工的知晓率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DRO感染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MDRO感染患者治疗的转归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对预防和控制ICU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2016年期间检出523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临床科室对其执行的各项接触隔离措施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月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中,比较应用前后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后,临床科室各项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均高于应用PDCA循环法前(χ~2=7.95,45.28,26.99,22.32,79.22,P0.05),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χ~2=28.18,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措施执行力,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