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丁苯酞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2 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或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法舒地尔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7-11~2018-02期间接受诊治的9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给予法舒地尔+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法舒地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炎性因子各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SS-QO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用药2wk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42/46),高于对照组75.56%(34/45)(P0.05);用药2wk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及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2wk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法舒地尔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分为:A组(收缩压<130mmHg)、B组(收缩压130~160mmHg)和C组(收缩压>160mmHg).对比(1)三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NIHSS评分.(2)三组入院时及出院后6月mRS评分及BI评分.结果:(1)三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2)三组入院时mRS评分及BI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出院后6月mRS评分及BI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收缩压在130~160mmHg时预后优于其他血压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探究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血管再通成功率、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治疗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成功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 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与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与GC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明显,患者神经缺损情况改善,恢复较好,且患者比较认可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晓艳 《中国校医》2021,35(11):856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与丁苯酞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胶囊服用治疗,观察组采用脑心通胶囊和丁苯酞胶囊联合服用治疗,比较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4.02±1.74)分,低于对照组的(6.89±2.23)分,MMSE评分(26.80±1.84)分、ADL评分(67.26±7.09)分,高于对照组的(24.73±1.56)分、(54.65±6.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CA、PCA血流速度(41.79±8.04)cm/s、(23.22±3.61)cm/s,低于对照组的(49.32±9.47)cm/s、(29.33±3.82)cm/s,MCA血流速度(38.93±9.06)cm/s,高于对照组的(24.83±8.79)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41,P=0.299)。结论 脑心通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可有效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液流动,改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恩必普与金纳多联合应用治疗组,和单用金纳多对照组2周为一疗程。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mRs、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mRs0-3分的病例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4-5分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在治疗后2周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恩必普与金纳多联合应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氢溴酸樟柳碱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PCC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PCCI患者100例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氢溴酸樟柳碱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14 d,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较高、阻力指数较低,炎症因子水平较低,神经缺损评分较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高(P <0.05)。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急性PCCI常规治疗同时增加使用氢溴酸樟柳碱,可促进患者脑血流状态及炎性反应得到良好改善,积极改善预后情况,且用药方案安全性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比高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107例。对照组给予高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加曲班联合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0 d后的NIHSS评分、BI评分,90 d后mRS评分及复发率情况,并记录两组治疗中不良事件。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后随访,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阿加曲班联合低剂量阿司匹林对比高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治疗中,安全有效,可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缺血性眼底病变常伴有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本研究分析樟柳碱注射液对缺血性眼底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方法选取沈阳爱尓眼视光医院2017-05-01—2018-10-31收治的92例缺血性眼底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性别和病程频率匹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应用樟柳碱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3,P=0.013。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比容为(0.35±0.07)%,低于对照组的(0.41±0.12)%,t=2.929,P=0.004;纤维蛋白原水平为(4.11±0.24)g/L,低于对照组的(5.23±0.44)g/L,t=15.156,P0.001;红细胞聚集指数为3.80±0.42,低于对照组的4.88±0.52,t=10.958,P0.001;全血黏度为(4.88±0.41)mpas,低于对照组的(5.52±0.32)mpas,t=3.275,P0.001;血浆黏度为(1.58±0.014)mpas,低于对照组的(1.71±0.23)mpas,t=13.245,P0.001。结论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眼底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罗迪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该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和治疗组(7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胞磷胆碱0.5g/d,治疗组给予普罗迪5mL/d,两组均以10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7.6%;治疗组总有效率84.7%,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10d后NIHSS评分下降明显(P<0.05),在治疗90d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降至(4.75±1.82)分和(3.83±1.39)分,治疗组的降低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偶有头痛、皮肤过敏症状,较轻微,且随用药时间延长而消失,无需处理。结论普洛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与心源型(CE)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磁共振加权成像(DWI)特征、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采用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案,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AIS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根据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TOAST)分型, 将患者分为LAA组73例、CE组47例。查阅两组患者入院时的MRI资料, 对比两组DWI分型、侧支循环分级及入院时的基本情况, 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预后结局差异, 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CE组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合并房颤患者占比、侧支循环分级0~1级的患者占比均大于LA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E组患者主要为皮质-皮质下型梗死、前-后循环型脑梗死, 且患者占比高于LA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A组患者大的穿通支梗死、单侧前循环梗死患者占比高于CE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E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28 d的NIHSS评分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82名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直接取栓治疗40例,采用桥接治疗42例,对比分析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天、7天两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但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在治疗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刘晓波 《医疗装备》2020,(2):184-185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1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实施急诊快捷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溶栓时间窗、溶栓率、护理满意度及溶栓前、溶栓24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溶栓时间窗短于对照组,溶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24h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快捷护理干预可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溶栓时间,提高溶栓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runnstrom技术联合针灸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软瘫期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Brunnstrom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与MMSE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8.16±2.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0±3.14)分(P<0.05);观察组的MMSE评分为(27.23±2.5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14±3.74)分(P<0.05)。结论Brunnstrom技术联合针灸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压氧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分别在常压氧和高压氧环境下开展综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FIM评分。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和FIM评分分别为(20.23±3.28)分和(60.73±5.45)分,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FIM评分分别为(20.55±3.31)分和(60.32±5.6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和FIM评分分别为(10.69±2.14)分和(95.88±7.74)分,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FIM评分分别为(15.87±2.78)分和(82.64±6.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互联网^(+)”延续性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行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疾病管理、用药管理、合理饮食、康复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神经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t-PA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rt-PA溶栓治疗,先以总量的10%于1~2 min静脉推注;剩余的90%以1:5的比例加入生理盐水持续静脉滴注1 h。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分,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24 h、7 d两组NIHSS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24 h、7 d观察组NIHSS[(16.19±4.32)、(10.80±3.35)分]低于对照组[(18.35±3.06)、(16.94±4.1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 d两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ADL评分[(80.35±12.09)分]高于对照组[(61.53±13.0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两组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7 d观察组血清IL-6水平[(77.06±15.43)ng/ml]低于对照组[(90.84±12.67)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溶栓治疗可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并结合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治疗前后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IHSS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风痰阻络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祛内风汤结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62例。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行祛内风汤结合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卒中量表评分(NIHSS)、生活质量(SF-36)、焦虑评分(SAS)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为(21.4±2.4),观察组为(16.2±1.8),两组对比(p0.05,t=9.051),对照组患者SF-36评分平均为(89.3±5.6),观察组为(75.6±3.3),两组对比(p0.05,t=11.413),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31.4±4.6),观察组为(18.4±3.1),两组对比(p0.05,t=7.39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97%(22/3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30/31),两组对比(p0.05,X2=18.919)。结论:祛内风汤结合西药,能够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病情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