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遗民逃禅”是明清之际的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屈大均逃禅前后“历史图像”的勾勒,试揭示明清鼎革之际岭南遗民逃禅特点以及遗民“逃禅”与政治生态变动关系。本文研究认为:岭南遗民逃禅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岭南遗民“逃禅”与政治生态变动密切相关;二:岭南“逃禅”者多有心理上的矛盾,行为上的“悖逆”;三:岭南政治生态的多元化是岭南既开放又封闭文化特质的凸显。岭南在明清之际先后经历南明政权统治,南明与清政权的争夺,以及“三藩”时期,政治生态明显并于它地,且更替频繁、反复,所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生态,是造成以上特点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曾灿是明末清初"易堂九子"中的重要成员,又是清初诗坛一位重要的遗民诗人.曾灿一生跨越明清两朝,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经历了从贵公子到抗清志士再到前朝遗民、官府幕僚的身份转变.而随着人生经历和身份的变化,其诗歌创作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透过其诗歌创作,实可窥其一生心态之变化.作为在鼎革易代之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遗民,曾灿其人、其诗有其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轼生平考     
陈轼是明末清初福州遗民文人,他一生经历明清易代,生活特殊,使得他阅历极其丰富复杂,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与思考也较为深刻。因此,研究陈轼的生平经历,对进一步研究他的遗民志节、创作思想及风格特征,乃至明末清初福州遗民文人群的整体心态等,颇有必要。根据《道山堂集》及相关文献资料,将陈轼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读书应试、求取功名时期;朝代鼎革,宦粤交游时期;中年坎坷,颠沛流离时期;隐居道山,酬唱著述时期。  相似文献   

4.
明清鼎革之际,出现了大批遗民文人。自称“明遗臣”的王船山的遗民情怀表现得尤其深刻和持久。明亡以后,王船山以遗民身份致力于文学创作,留下了大量学术著作。文章以船山词为载体,联系明清易代的社会背景和船山的个人生平经验,通过对遗民情怀追溯和对船山词的分析来探索王船山深刻而坚定的遗民情怀。  相似文献   

5.
薛始亨是明代岭南诗人中长期被学界忽视的一位.他的诗作数量不多,却格调高古,个性独特,表现出浓重的遗民情结,充分体现了“风雅兴寄”的诗学追求.他不多的书序文字也集中反映了他重申诗教传统,追求“格调高老”、标举“曲江风流”,以汉唐诗歌为宗的诗学理想.他对明代粤诗的发掘及其地位的确立,对岭南诗派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明清之际,学术思潮出现了新的历史转换。清初,经历过明清鼎革之变的宿儒遗民思想影响在学术界依然很大,他们在继续晚明学术风气的基础上,深沉反思现实与历史,积极探索新的学术出路,为清初学术发展开出新格局,展示出明清之际学风发展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清初,易堂九子以文章、气节声震天下,总其生平之志,除著述、授徒之外,广交天下友也是他们苦心经营的一项重要“事业”,皖中诸遗民即是其遗民朋友中的至交。由于特殊的身份及时代背景,易堂九子与皖中遗民之交游有着丰富的历史蕴涵,除与其遗民情怀有关外,更重要的则是以“交游造士”作为救世方式之一,是其经世理念的体现,在明清鼎革之际的历史文化中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绘园和稊园的设计都出于对现实中王朝兴替带来的痛苦的规避,但又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遗民园林的两种典型。易代之际的遗民园林雅集是“诗可以群”的文化传统与文人雅集的文化记忆之承续,“园隐”则是园林雅集文学书写的一大主题,是易代之际文人面临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生存困境后作出的安全选择。遗民园林对易代之际文化传承起到重要作用,象征着“精神桃源”。易代之际的遗民借助现实的文化空间,将非常态的人生境遇、改朝换代的沧桑之感揉进纵情逸乐的极致享受中,勾连起对往事的追忆与挽留,代表着一种重返故国、回归故园的人生渴望。园林的封闭性与自足性隔绝了永失故园的沉痛悲苦,代替故园成为一处超越现实的精神存在,存放鼎革之际的文化记忆,寄托着遗民们对现实世界与个人处境的迫厄之感与避世之愿。  相似文献   

9.
作为两大诗文世家的各自代表,范国禄与冒襄交往于祖辈业已营造的深厚世交基础之上,又以传统文人特有的方式,于政权鼎革的特殊情势之下以遗民自居,坚守信仰的高度,维持了世家情谊的长久性,垂范后世子孙,也为深入研究明清之际家族交流的文化生态模式带来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0.
明清鼎革之际,先朝之遗民纷纷遁逸山野,更有志同道合者结为社团,易堂文人群即是其中的典范。易堂诸子有明确的结社意识,考其形成原因,既为时局所迫,构屋于地势险要之翠微峰巅,有“结社共保”之意,然诸如明人结社与讲习之风、诗酒风流与精研时艺之风以及前代遗民生活方式之标榜等历史文化因素在易堂文人群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明乎此,可更为深刻地理解清初遗民结社繁复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1.
鼎湖山庆云寺创立于明万历年间德清中兴曹溪道场之后,是明清之后岭南的一支重要法系。清初成鹫编纂的《鼎湖山志》详细地记载了庆云寺创建和演化过程,从中也可以看出明清之际岭南禅宗发展的鲜明特点和轨迹:明朝遗民逃禅成风,致使佛门内儒风盛行,儒释加速融合;由宗派分张而走向禅净兼修,师承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门派之别淡化;禅净合流亦使禅宗失去了原有的奋迅直截、激扬踔厉的精神,法场衰败,高僧和俗僧各行其道,致使岭南佛门重新走上严明戒律之路。  相似文献   

12.
明清鼎革之际,遗民画家恽寿平将其隐逸特性融入到他的没骨花鸟画中,通过对师法临习对象的选择、绘画题材的表现、古淡清丽色调的追求、点染同用笔法的运用等,表现出其幽淡、闲适、清逸的审美意趣,不仅使得日趋衰微的没骨花鸟艺术重放异彩,而且通过绘画诉说着一位遗民知识分子坚守志节又郁郁寡欢的凄凉,不满现状又无力改变的无奈,强调着画家鄙薄世俗的气节。同时对庄子精神的解读,表现出他的宇宙情思与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岭南文士参禅之风特盛,海云系为滨海一大法窟,天然和尚座下高僧云集,以遗民文士入禅者多。为培植正信、振起宗风,和尚以诗为教,组织社团,并提出“似诗”理念,引领诗歌唱和活动;又鼓励批评切磋,编刻多种文集,以实现“乐与天下,以尤乐待一人”之目的。在“似诗”理论的指导下,岭南诗歌创作出现一种奇特的风格和流派,天然和尚座下释子也因此找到了入禅的门径,提高了禅学修养,最终抵达安身立命处。  相似文献   

14.
宋诗有三百年的发展历史,有的学者曾经把它分为五个阶段,即所谓“五变”:杨刘西崑体、殴苏梅王、黄山谷及江西诗派、南宋四大家、遗民诗。在这五个阶段中,对遗民诗的研究比较冷落,长期来不为学术界所重视。事实上,遗民诗是宋诗发展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阶段,它以自己独具的特色在中国诗歌史上闪烁着光芒。当宋亡之际,南中国的广大诗人慷慨悲歌,表现了强  相似文献   

15.
清初的岭南,征服与复国的斗争十分激烈。尼庵也像僧舍一样,成了女遗民的避难所。本文首先回顾比丘尼制度在岭南展开的历史情况,然后逐一论述潮州望云庵日曜尼、广州无著庵今再尼和檀度庵自悟尼的事迹,最后指出尼姑史与遗民史的关系,及其在佛教史和社会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经历了明清鼎革的明朝遗民留下了丰富的关于明清易代的历史著述,在这些史著中,对死难女性的著录和书写成为引人注目的内容,高宇泰的《雪交亭正气录》就是其中的代表。该书为专记明清更替之际死难人物的传记汇编,涉及死难女性的著录共六十二篇,所著录的死难女性在出身阶层、内容等方面特点鲜明,同时对死难女性的模式化书写表现的也尤为明显。这种著录和模式化的书写一方面是缘于作者著述目的的需要而有意为之,另一方面则归因于作者受到了当时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对逸民遗民的界定入手,研究了身处元末明初的倪瓒心态及思想的变化,从而廓清了倪瓒在元明易祚之际逸民遗民身份及心理变化。指出倪瓒的这一思想嬗变对于后来明清之际的一些遗民画家对倪瓒传承中的一种文化认同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清初画家恽寿平在绘画理论与绘画创作中对于"逸格"的理解,在黄休复"得之自然""笔简形具"的基础上,融入了他的遗民情结。他选择用简淡的笔墨、自然的物象、"摄情"的手法隐性地表达出明清鼎革之际的家仇国恨以及画家内心深处的悲苦与无奈。同时,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恽寿平在绘画中又超越了世俗利害得失,通过简淡的笔墨、荒寒的意境表现他的宇宙情思与对人生的思考,以实现对"道"的观照。  相似文献   

19.
越南会安是17-19世纪越南中部著名的华埠,17世纪中叶明清鼎革之际,闽浙遗民迁往会安定居,构建了明香社。自18-19世纪,大批闽粤清商先后来此经商定居,他们以五帮会馆为中心构建了独立于明香社的社会体系。无论是明香社还是清商,都建立了数个神圣空间,构建了具有海外华人社会特点的信仰体系。信仰、祭祀与华人社会的构建和活动密切相关,一方面华人社会通过建立神圣空间来实现其社会发展、生产稳定、商业发展等目的,另一方面神圣空间的内涵与形式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一再成为华人社会的联结纽带与重构范式。  相似文献   

20.
今释澹归绝非传统定义下的遗民,其晚年生命的认同与归属都在佛法,佛教(特别是禅法)在其文艺观与诗词创作中始终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作为明清之际最为特出的诗僧之一,其文艺观与诗词创作,既是江南与岭南两大文化场域沟通的桥梁,同时也体现了雅正与俗化相互交渗的特征,因此,文学史应当给澹归一个席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