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45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肺不张的CT征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核性支气管狭窄肺不张的CT征象,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或痰检证实的45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肺不张患者的CT征象.结果 45例中,左或右上叶肺不张19例;中度及重度肺不张37例;多支支气管狭窄28例;多叶肺不张5例.不张肺叶的外缘常较平直或凹入,内缘与纵隔界面清楚;肺门区无块影;不张肺叶内常出现迂曲、变形的支气管气相8例,支气管扩张14例,钙点或钙斑12例;不张肺叶的同侧和/或对侧肺野显示新旧兼存的多形性结核病灶和支气管播散病灶25例.结论 除观察不张肺叶及其内部的CT征象外,仔细观察其余肺野、支气管、肺门及纵隔情况,有助于鉴别结核性支气管狭窄肺不张与中心型肺癌引起的肺不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结核与支气管哮喘并发支气管粘液嵌塞的发病机理,临床与X线特征。材料和方法:对7例肺结核与支气管哮喘并发支气管粘液嵌塞的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该病好发于右肺上叶支气管、粘液痰栓和肺不张在X线片上表现如墨鱼状、粘液痰栓相当于墨鱼的足─—呈V、Y或树枝状影,肺不张呈块状影,相当于黑鱼头与体部,有时可观察到痰柱周围的气体形成包壳状影。当粘液栓咳出后、肺部分或完全复张、可显示与粘液栓形态一致的支气管气象及扩张支气管的轴位象。结核患者尚可显示原有的结核灶。结论:肺结核与支气管哮喘并发支气管粘液嵌塞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及X线表现。  相似文献   

3.
当粘液栓子充盈和阻塞扩大的支气管分枝时,称为粘液栓塞,不论病因如何,都可有支气管粘膜以及管壁的损伤,晚期形成支气管扩张。美国Shaw 于1951年首次描述本征后,英语文献已逾170例类似报道,几乎都见于支气管肺鞠菌感染,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粘液栓塞的病理表明,粘液栓塞并不是一种独  相似文献   

4.
急性支气管粘液栓塞3例报告重庆市西南铝加工厂职工医院放射科郭仁辉,唐飞急性支气管粘液栓塞致一侧肺不张和/或纵隔疝较少见,本文报告3例经连续摄片由误诊到诊断正确的过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病例报告例1女,20岁。胸痛、胸闷、咳嗽、咯粘液痰伴间断咯血半...  相似文献   

5.
飞行员大体检中发现肺不张一例关英涛柳树太关键词(KEYWORDS)体格检查(Physicalexamination)肺不张(Atelectasis)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851.3一、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歼击机飞行员,飞行时间500h。19...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粘连性肺不张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搜集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所致肺损伤后1年,2年,3年,4年,5年的426例粘连性肺不张胸片观察,80例体层观察。结果:(1)肺不张不受肺叶肺段的解剖限制;(2)肺不张不超越照射野外;(3)肺不张区常伴有胸膜肥厚;(4)肺不张体层示支气管气像存在;(5)粘连性肺不张为不可逆性。结论:粘连性肺不张是放射性肺损伤的继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癌性肺不张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0例癌性肺不张的CT表现。结果CT能够清晰显示支气管狭窄及阻塞,并能分清狭窄及阻塞的类型,诸如截断状梗阻、鼠尾状阻塞、局限性环行狭窄、锥形阻塞、偏心性狭窄、不规则狭窄、阻闭消失。强化后能够清晰显示肿块的镶嵌征、波浪征、“S”征、不均质强化、毛刺征。结论肿块影或支气管不规则狭窄及阻塞,是诊断癌性肺不张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可调支气管导管是一种新型的导管,具有任意调整方向的特点。配合单曲导管使用可作肺叶及肺段支气管造影。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并可同时用支气管刷作脱落细胞学检查,作出病理诊断。我们选择15例作支气管造影检查,其中4例伴有肺不张,经造影检查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功能性肺叶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健康犬12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A组行靶肺支气管肺泡灌注碘化油平阳霉素及靶支气管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堵塞;B组行靶支气管PMMA栓塞;C组行肺叶切除。分析各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4周的动脉血气,4周后作胸部X线、组织病理学检查及靶肺组织细菌学培养。结果3组动物术后动脉氧分压低于术前(P<0.01),术后动脉CO2分压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1周后动脉血气恢复正常,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4周肺部摄片及大体标本见实验组靶肺肺不张形成,组织病理学显示靶肺呈纤维化改变,靶肺组织细菌学培养阴性。B组有2例肺不张形成,靶肺未见明显纤维化。结论通过靶肺支气管肺泡灌注及靶支气管堵塞可使靶肺形成肺不张、纤维化,达到功能性肺叶切除术目的。该术式创伤小,安全、有效,有望部分替代外科性肺叶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介入性肺叶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健康犬12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A组行靶肺支气管肺泡灌注碘化油、肺泡上皮细胞毁损混合剂及靶支气管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堵塞;B组行靶支气管PMMA栓塞,C组行肺叶切除。分析各组术前、术后即时、术后1~4周的动脉血气,4周后作胸部X线、组织病理学检查及靶肺组织细菌学培养。结果3组动物术后即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术前(P<0.01),动脉血CO2分压(PaCO2)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1周动脉血气恢复正常,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4周肺部摄片及大体标本见实验组靶肺肺不张形成,组织病理学显示靶肺呈纤维化改变,靶肺组织细菌学培养阴性。B组有2例肺不张形成,靶肺未见明显纤维化。结论通过靶肺支气管肺泡灌注及靶支气管堵塞可使靶肺形成肺不张、纤维化,达到介入性肺叶切除术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圆形肺不张是肺叶外一部分肺组织肺不张,甚为罕见,易误诊为肺癌。自1971年Hanke首次报道以来,国外已有110余例报告,现收集国内文献报道6例连同我院2例共8例,综合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经证实的肺不张患者120例。作者着重对64例次肺不张的特殊X线征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其形成机制鉴别诊断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胸部手术后肺复张应用持续低负压吸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部手术后肺不张通常采用胸腔引流管、吹双口瓶或吹气球的方法治疗,但一般效果都不佳.自1995年以来,我们应用低负压吸引器持续对胸腔低负压吸引治疗16例,获得良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4~76岁,平均55岁.全部患者均为胸部外科术后肺膨胀不全、肺不张致气、液胸,其中肺癌肺叶切除术5例,支气管扩张症肺叶切除术1例,刀刺致肺叶穿透伤修补术1例,食管癌切除术3例,自发性食管破裂修补术2例,胸部挤压伤致食管破裂切除、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1例,未闭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心包炎心包剥脱术1例,纵膈肿瘤切除术1例.所有肺不张患者均经反复的胸腔引流,拍背促咳,吹双口瓶或吹气球等方法治疗无效,经过X线胸部检查证实气、液胸,患肺被压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支气管内膜结核肺不张的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支气管内膜结核性肺不张X线表现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我院1981~1991年有完整资料的3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导致肺不张的胸片、支气管体层片,结合纤支镜与病理检查,分析其X线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病例以中、青年女性为多,肺不张以左侧为多,2/3病例肺部无明显活动性结核灶,肺门区无肿块为主要特征。支气管狭窄常为弥漫性。但也可以呈截断状或鼠尾状等局限性狭窄,难以与癌瘤鉴别。结论:支气管内膜结核性肺不张可通过纤支镜肺活检、痰菌及临床随访确诊。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X线与CT诊断(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X线与CT诊断,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例证实为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病例,复习了近几年国内外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表现。结果: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胸片表现为气管内或支气管内结节或孤立的肺内结节或肿块,有的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CT为卵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可见斑片状钙化,可伴阻塞性肺炎、肺气肿或肺不张,注射对比剂后肿块轻度强化。结论: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可以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支气管结核性肺不张的影像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从98例已证实的支气管结核中抽出具有肺不张的5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不张的患者大部分肺内均有或多或少、或新或旧的肺结核灶或支气管播散灶,不张以外的支气管也有多支受累的征象。结论:在支气管性肺不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除不张本身的征象外,结合临床资料,注意其余肺部、支气管、肺门与纵膈的情况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陈国平  仲建全   《放射学实践》2013,28(8):840-842
目的:探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患者胸部X线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确诊的ABPA患者的胸部X线及CT资料。结果: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同一个病例可有多种表现:片状及结节状游走性浸润影3例,结节状类似肉芽肿性阴影2例,局限性肺不张2例,支气管柱状或囊状扩张6例,"牙膏样"或树枝样阴影3例。胸部CT表现亦多种多样:中央型支气管扩张并支气管内粘液栓形成6例,其中2例支气管扩张表现为平行的轨道状,1例表象为静脉曲张状,4例支气管内粘液栓表现为结节状高密度影。4例有肺段或肺叶的实变,2例有部分肺不张,2例有肿块影。10例患者上叶均有病灶,其中5例位于右肺上叶。结论:ABPA影像学表现为一过性肺浸润和中心性支气管扩张为主要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能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食管癌术后引发肺不张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科2002年8月-2007年7月治疗的25例食管癌术后肺不张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癌术后肺不张多发生在术后3~11天,术后肺不张的发生与吻合口的部位、有无胃潴留、既往有无吸烟史等有关联。结论多闪素导致食管癌术后肺不张,采取化痰,扩张支气管等药物,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等检查及镜下治疗,可以治愈术后肺不张。  相似文献   

19.
肺不张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放射工作中,肺不张的病例是屡见不鲜的。早在1945年Robbins等曾对肺不张的X线表现作了精辟的论述;1980年Proto等根据肺不张的基本解剖改变全面阐述了其典型和不典型的X线表现;1983年Naidich等对不同病因所致肺不张的CT表现作了阐述。现就有关文献综述如下。检查方法在CT检查前,应仔细观察胸片表现,并训练好病人作“深吸气!憋气!”动作。病人取仰卧位,从胸骨切迹到横膈作10mm层厚连续扫描。如果病灶较小或支气管有异常时,应加作通过受累部位支气管的簿层  相似文献   

20.
作者根据100例(男72,女28)正常成人左侧位胸片,观测了倒“U”字征的出现率、位置及长度。结合观察15具成人尸体的30侧(左右各15侧)肺脏标本,阐明了倒“U”字征形成的解剖基础。倒“U”字征前臂由舌叶支气管后壁及舌叶肺动脉构成,平均长为5.95±0.77cm(4.0~7.5cm),可作为左肺大叶间裂的界标;倒“u”字征后臂由左下叶支气管前壁及左下叶肺动脉构成,平均长为4.45±0.64cm(3.0~6.5cm),是左心房后壁和左下叶前内基底段后界的标志。此征对左肺不张及左心房向后增大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