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后荔枝果皮色素、总酚及有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成熟度约八成的“淮枝”在采收后2天内,色素的合成代谢仍相当活跃,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的含量增高,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增大,总酚保持原有水平,叶绿素降解,反映了果实达到完全成熟的特征,随后,上述各项参数因果实的衰老而下降,与采收当天相比,7天后花色素苷为90%,类黄酮为59%,总酚为71%,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为46%,讨论了酚类,花色素苷及两种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对荔枝果实在成熟,衰老褐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颜色果袋对‘云红梨2号’果实着色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套袋处理下果皮外观着色、叶绿素、类黄酮、总酚、花色素苷含量以及花色素苷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 发育期的黑暗处理有利于解袋后梨果皮着色;不同套袋处理中,采前解袋自然光照射下梨果皮中花色素苷含量最高,着色最好,白色纸袋次之.不同套袋处理显著影响果皮中叶绿素、类黄酮、总酚和花色素苷含量,从而影响梨果皮的外观色泽.不同套袋处理的花色素苷合成酶活性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果皮中花色素苷含量与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和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浓度丁香精油处理冬枣果实在0℃贮藏期间(60d)及藏后25℃货架期(5d)的果实腐烂率、诱导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探索丁香精油抑制冬枣果实腐烂与抗病性诱导的关系。结果表明:丁香精油处理能有效抑制冬枣贮藏期果实腐烂的发生,提高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诱导总酚含量的增加。经丁香精油处理冬枣果实在贮藏60d后25℃货架期5d时的腐烂指数得到明显下降,同时保持了较高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总酚含量,并以0.50%丁香精油处理的效果最显著,其贮藏后货架期的果实腐烂指数较对照下降了45.5%。可见,丁香精油抑制贮藏冬枣果实的腐烂与抗病相关酶活性的升高密切相关,抗病性诱导是丁香精油处理抑制冬枣采后果实腐烂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研究发现β-氨基丁酸(BABA)处理减少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叶片花色素苷的积累,而且BABA处理降低了花色素苷合成基因(CHS,LDOX,UF3GT)的表达,却上调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表达,同时促进了花色素苷降解酶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叶片对DPPH(1,1-二苯基-2-苦基苯肼)的清除能力、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以及电导率和细胞死亡率的测定表明BABA降低了叶片的抗氧化能力、电导率及细胞死亡率。结果表明BABA处理抑制了花色素苷在叶片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以幸水梨为试材分不同时期进行套袋处理,采集各个发育时期的果实,对其果实品质、石细胞团的密度、大小、含量及几种相关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时期套袋后,幸水梨的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单果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不同时期套袋果的石细胞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与对照果相比套袋果果实表面光洁,果点小而稀,外观品质明显改善.(3)果实石细胞团的密度在幼果期较高,随着果实的发育膨大,密度逐渐减小,成熟前1个月左右基本稳定,石细胞团的纵横径随果实发育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石细胞含量也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花后第49 d达到最大值.(4)果实内苯丙氨酸解氨酶在果实发育初期的活性较高,随着果实发育逐渐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与苯丙氨酸解氨酶相似;过氧化物酶活性随果实的生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活性峰值在盛花后第28 d,其后缓慢下降.(5)不同时期套袋处理后,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整体上均比对照降低,与石细胞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纯氧对采后杨梅果实腐烂的抑制与抗病相关酶的诱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高氧对抑制果实腐烂的作用及其与抗病相关酶活性诱导的关系,将杨梅果实采后在5℃用纯氧或空气(对照)处理12 d.结果表明,纯氧处理可显著抑制果实腐烂发生,贮藏12 d后对照果实的腐烂指数达到54%,而处理果实仅为17%.纯氧处理在贮藏前期可诱导杨梅果实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升高,并在第6天时达到高峰.另外,纯氧处理增加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总酚含量,并在整个贮藏期间一直高于对照水平.这些结果表明,高氧抑制杨梅果实腐烂的作用与诱导与抗病相关的酶的活性升高密切相关,抗病性诱导是高氧抑制杨梅果实腐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红皮砂梨品种‘八月红’和‘红香酥’为试材,比较了不同栽培地区和年份的红皮砂梨着色规律、花色素苷组分及含量,以及相关代谢酶的变化。结果显示:(1)‘八月红’和‘红香酥’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变化规律由其品种特性决定,同一品种的果皮花色素苷绝对含量受不同栽培区域和年份的影响,其组成和含量变化趋势不受影响;但不同品种的花色素苷含量变化以及着色规律有所不同。(2)红色砂梨果皮着色主要与矢车菊-3-半乳糖苷含量变化一致,且随着梨果实的发育和着色加深,果实中UDP-葡萄糖:类黄酮-3-O葡萄糖苷转移酶(UFGT)、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活性呈上升趋势,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随着果实发育而下降。(3)相关性分析表明,两品种梨果实花色苷含量与其UFGT、DFR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PAL活性相关性不一致。研究表明,梨果皮中的UFGT、DFR是影响红皮砂梨着色的重要酶。  相似文献   

8.
经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处理的小麦幼苗中H2O2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以及总酚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低分子量壳聚糖处理的效应高于高分子量壳聚糖的。  相似文献   

9.
热激处理对冷藏枇杷果实冷害的生理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果实采后经48~52℃、10 min的热激处理,然后2~5℃贮藏,通过对贮藏期间果实冷害级别、呼吸速率、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质膜相对透性变化的分析,研究贮前热激处理对冷藏枇杷果实冷害的生理作用.结果表明,2~5℃低温可诱导枇杷果实呼吸速率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异常升高,果实冷害程度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26.热激处理能降低冷藏条件下(2~5℃)枇杷果实呼吸速率的异常升高,减轻由于低温胁迫造成的果肉细胞膜损伤,提高枇杷果实的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贮前热激处理有推迟和减轻枇杷果实冷害症状发生、降低果肉低温劣变的作用.贮前热激处理结合低温冷藏是延长枇杷果实贮藏寿命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增强UV-B对矮牵牛花瓣中生理生化物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比较研究了普通光照(CK)和增强UV-B处理条件下,粉红色矮牵牛(Petunia hybrida)花瓣中花色素苷、辅色素、丙二醛和还原糖的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UV-B照射处理组花瓣中花色素苷、辅色素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对照(CK),PAL活性增强,叶面积、叶宽和周长均小于对照组,MDA含量则低于对照组.综合分析表明,粉红色矮牵牛承受增强UV-B处理有一个阈值,大致为960.5 kJ?m-2;并且花色素苷和辅色素的作用不同,花色素苷以抗氧化为主,而辅色素以对UV-B的屏蔽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幼果期、白果期、转色期的离体‘北陆’蓝莓果实为试材,设置0(CK)、5、10、15min紫外光辐照处理,24h后取样分析蓝莓果实中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和花青苷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裂解酶(PAL)和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的变化,探究UV-B紫外照射处理对不同发育时期蓝莓主要果实品质及相关酶活的影响。结果显示:(1)对于幼果期蓝莓,5min UV-B处理可显著增加果实内可溶性糖含量;10min UV-B处理果实PAL活性增加效果最为显著;15min UV-B处理对果实总酚和花青苷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大,但显著降低了类黄酮含量和CHI活性。(2)对于白果期蓝莓,5min UV-B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类黄酮含量和CHI活性,10min处理使果实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5%和18%;15min处理对果实花青苷含量和PAL活性影响作用最大。(3)对于转色期蓝莓,各处理除果实可溶性糖及类黄酮含量降低外,其余物质含量均显著增加。(4)UV-B处理并未改变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总酚、类黄酮和花青苷含量及PAL、CHI酶活性的积累规律。(5)蓝莓果内PAL活性与其可溶性糖、总酚和类黄酮的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CHI活性仅与其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UV-B辐照处理促进了幼果期和白果期可溶性糖的积累,也能促进不同发育时期蓝莓果实总酚和花青苷及白果期类黄酮的积累,对蓝莓果实主要品质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文冠果新梢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文冠果新梢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茎尖、茎段、叶片的多酚、类黄酮、单宁及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了文冠果新梢枝条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酚类物质的积累规律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文冠果新梢生长期内(4~9月)随着季节的变化,多酚、类黄酮、单宁等酚类物质含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新梢同一时期不同部位的多酚、类黄酮、单宁等酚类物质含量的分布情况相似,皆为:叶茎尖茎段。(2)文冠果不同发育时期的茎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大小为:新梢幼嫩茎段及相应叶片半木质化茎段及相应叶片木质化茎段及相应叶片;新梢叶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茎段,茎尖的最低;文冠果叶片有着极强的抗氧化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最高可达98.13%。(3)在4月29日前后,文冠果新梢各部位多酚、类黄酮和单宁含量上升趋势有显著差异,各部位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最低,而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木质化程度不同的茎段DPPH·清除率均降至最低,表明4月29日是文冠果新梢生长期的一个重要过渡生长阶段。(4)文冠果的新梢多酚、类黄酮、单宁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酚、类黄酮、单宁与DPPH·清除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表明,酚类物质含量是影响文冠果无性繁殖的主要因素,酚类物质含量越低,文冠果的扦插、嫁接、组培的成活率越高;新梢多酚、类黄酮、单宁等酚类物质含量在生长初期最低,后随着新梢的生长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文冠果无性繁殖最好在新梢生长初期进行,最佳时间为4~5月中旬。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夏季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优势树种幼叶的光保护机制,以演替中期优势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黧蒴(Castanopsis fissa)、锥栗(C.chinensis)和演替后期优势种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黄果厚壳桂(C.concinna)为材料,分析了2种生长光强(全光照和30%全光照)下6种优势种幼叶和成熟叶的叶片表型、光合色素含量、花色素苷含量、抗氧化能力、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和最大量子产量(Fv/Fm)恢复效率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演替阶段幼叶的叶绿素含量(Chl a+b)、Chl a/b比成熟叶低,但光保护物质比成熟叶多;演替中期幼叶的花色素苷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比演替后期的高,而类黄酮和总酚含量比演替后期的低;全光照下幼叶的总酚、类黄酮、总抗氧化能力及Fv/Fm恢复效率都要比30%全光照的高,并且含有花色素苷的幼叶恢复得更快。因此,植物的光合能力与自身的光保护潜力成反比关系,演替中期优势种幼叶的光保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花色素苷的积累而演替后期优势种是因为自身抗氧化物质(类黄酮、总酚)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炭疽病菌侵染对荔枝果实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测定了荔枝果实人工接种炭疽病菌后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的变化和果皮氧化、过氧化作用以及与酚类代谢有关的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炭疽病菌的荔枝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显著增高,果皮活性氧(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增高。说明炭疽病菌的侵染可导致荔枝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的增高,加速荔枝果皮氧化和过氧化进程,并诱导荔枝果皮PPO、POD、PAL活性增高,是加速采收后荔枝果实衰老、褐变、腐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4种真菌诱导子诱导新疆紫草悬浮培养细胞对细胞紫草素的合成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以黑曲霉诱导子效果最高,而且促进细胞紫草素的外排,约30%的紫草素存在于培养液中;诱导促使细胞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显著提高,培养液中紫草素的含量变化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以丰香和红丰草莓为试材,对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细胞壁水解酶活性和细胞壁成份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乳糖苷酶和α-甘露糖苷酶活性随草莓果实成熟而提高,葡萄糖苷酶活性不随草莓果实成熟而提高.随着果实发育成熟,纤维素酶活性、果胶酶活性不断提高.果实中未检测到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外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变化不随果实成熟软化而提高.随果实发育成熟,细胞壁中可溶性果胶和半纤维素增加,而离子结合果胶和共价结合果胶及纤维素减少.  相似文献   

17.
PRO-LONG涂膜对采后贮藏荔枝果实色泽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荔枝品种“槐枝”为材料,以1.5%和2.5%Pro-long涂膜处理果实,研究Pro-long涂膜对果后贮于4℃的荔枝果皮色泽变化和有关酶活性的变化。对照和处理的HunterL值和b值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处理的比对照的下降慢。采后贮藏开始21d内,对照和处理的HuntCra值变化很小,保持相对稳定,之后的贮藏时间内有较显著的下降,说明贮藏初期果实的红色特性变化较少,之后变化很明显,这与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的变化是相对应的。在贮藏后期,处理的HuntCra值下降明显较对照慢。Hunter值的变化与在贮藏过程中果实外观逐渐变成暗红和揭变以及在果实的来后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多酚氧化酶和部分地涉及褐变过程的过氧化物酶的变化相对应。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较对照慢,而且,与对照比较,多酚氧化酶的峰值稍稍延迟了。未发现l‘5%和2.5%处理间有明显差别。因此,Pro-long涂胶对荔枝的应用可以部分地降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影响果皮花色素苷的降解、类黄酮和总酚的变化,延迟了褐变过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含有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微生物已从各种自然环境中分离得到,以L—苯丙氨酸和t—苯丙烯酸盐为底物对丙氨酸解氨酸双向酶活性初步筛选出最好的21株,其中的12株对细胞总产量和来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进行了比较,并选出7株来作了在各种培养基中的PAL诱导程度的试验.根据上述的筛选,对分离株SPA10(已鉴定为Rh-odotorula rudra)的最适条件进行了筛选,在28℃和pH5.0是最适的生长条件,但细胞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已表明在亚适生长温度(36℃)和pH(8.0)时较高。当机体在有各种糖和铵离子的条件下生长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合成受到抑制,控制发酵条件能使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合成发生在最大生物量水平,在糖耗尽时出现.到达最大合成之后,短时间内细胞内苯丙氨酸解氨酶迅速失活,若补充D.L—异亮氨酸和低浓度D.L—本丙氨酸,改变发酵温度,能使酶催化发酵稳定在100小时以上.上述结果证明了SPA10分离株从反式来丙烯酸生产L—苯丙氨酸进行商业化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4种真菌诱导子诱导新疆紫草悬浮培养细胞对细胞紫草素的合成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以黑曲霉诱导子效果最高,而且促进细胞紫草素的外排,约30%的紫草素存在于培养液中;诱导促使细胞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显著提高,培养液中紫草素的含量变化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桃树体不同部位果实着色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树体冠层不同部位桃果实着色机制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晚熟桃品种‘霞晖8号’为试材,研究了果实3个典型发育时期(硬核期、膨大期、成熟期)树体冠层上部、中部外围、中部内膛和下部的温度、光照环境因子变化动态,并就其对果皮色泽、色素含量的影响及与果实着色相关的基因表达特点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与冠层下部果实相比,‘霞晖8号’冠层上部、中部外围和中部内膛成熟果实果皮a~*/b~*(红色饱和度/黄色饱和度)显著较高。(2)冠层下部成熟果实的果皮花色素苷含量最低而叶绿素含量最高,且与其他部位间差异显著。(3)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差异表明,果皮花色素苷合成是多基因协同调控的过程。(4)果实转色前,低光照强度抑制了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对UFGT、DFR、CHS基因的调控作用最明显;果实成熟期,与高光照条件相比,低光照条件下果皮花色素苷合成相关基因上调表达。研究认为,树体冠层不同部位光照条件差异可能是导致果实着色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它通过调节与果皮花色素苷积累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控制果皮的着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