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中国革命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唯一正确道路,它的形成过程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毛泽东同志进行了艰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寻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哲学依据,奠定了这一道路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与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余伯流中国革命是沿着一条有别于苏俄模式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取得胜利的。这条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创,既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独特创造,又是中国共产党集体奋斗的结...  相似文献   

3.
“以农村包围城市 ,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 ,摸索出的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革命正是沿着这一正确道路走向胜利的。孤悬海外的琼崖革命 ,之所以能坚持“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笔者认为 ,最重要的一条 ,就是琼崖共产党人在斗争实践中 ,坚持不懈地探索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积蓄、壮大革命力量 ,使革命力量最终从劣势转变为优势 ,从而为夺取城市 ,最终夺取政权准备了条件。以 192 6…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也是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先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也是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先驱刘焱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奋斗经验的宝贵结晶。在开辟这一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作出了贡献。毛泽东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巨大贡献已是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小舫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成功地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继而在理论上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上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在八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革命史上 ,我们党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和最重要的贡献 ,就是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从而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指导思想 ,开辟了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道路。在纪念毛泽东诞生 110周年的时候 ,我们结合新的实际颂扬他的这一历史功绩和贡献 ,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逐…  相似文献   

7.
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性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依据,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性理论的形成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问题,以前有若干论文发表.他们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虽在对具体问题上并不一致,但对一些基本问题已趋向统一.下面笔者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党史研究》曾发表一篇文章:《“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问题》文中讲:“我认为毛泽东同志1936年12月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才是这条道路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但现在多数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这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应是1930年前后,形成这一基本理论的标志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笔者同意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 ,实现两次历史性飞跃中的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中国国情的最基本特性 ,农民问题的理论是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的主体内容。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 ,走了“三次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之路 ,透视出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内在规律的正确把握和遵循。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上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冲破“城市中心论”的束缚 ,提出并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苏维埃运动时期.中共中央个别负责人,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机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搞"中心城市暴动",使革命蒙受巨大损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建立了农村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成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精神:理想、首创、奉献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李国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取得胜利的伟大起点。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引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一道路创立、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全党同志在实践上继续坚持这条道路,并对这条道路作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30-34
毛泽东同志作为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代表,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革命和建设之路,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提供了重要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是以毛泽东向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而开辟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的成功之路。这条道路的理论,是在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创立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思想基础张葆文,李继准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是走“城市中心”的道路,还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个问题从本质上说,是由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但是,为什么在中国共产党内不是别人,而是毛泽东发现和创立了农村包围...  相似文献   

17.
罗亦农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当中比较早的重视农民问题的领导人之一。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领导权问题、武装暴动问题等方面有独特的观点和主张,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行了开创性探索,他的探索形成的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对以后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和土地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创立的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和邓小平开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产物,但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的联系。两者都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束缚,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0.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观念束缚,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