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根据“三软”厚煤层条带开采试验中的地表移动实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三软”厚煤层条带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特征、条带的合理采留尺寸以及地表移动变形参数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以新峰矿区“三软”厚煤层条带开采试验地表移动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三软”厚煤层条带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特征、条带的合理采留尺寸以及地表移动变形参数的求取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新峰矿区“三软”厚煤层条带开采试验的地表移动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三软”厚煤层条带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特征、条带的合理采留尺寸以及地表移动变形参数的求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倾斜多煤层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条带开采是控制地表沉陷及采动损害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目前对多煤层条带开采时地表移动规律研究不足,尤其是倾斜多煤层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较少。对此进行研究,对控制地表沉陷,减轻采动损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为此采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系统研究了倾斜多煤层条带开采中不同采深、不同采宽、不同层间距和上下煤柱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地表下沉和水平移动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地表最大下沉和最大水平移动值与采深和错开程度、采宽和错开程度、层间距和错开程度的综合影响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探索了“三软”不稳定煤层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特征、条带的合理采留尺寸、建筑物变形与地表移动的关系、地表移动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6.
探索了浅埋深多煤层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特征、条带的合理采留尺寸、地表移动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浅埋多煤层条带开采地表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了浅埋深多煤层带开采的地表移动特征,条带的合理采尺寸,地表移动参数与地质采矿条件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大采深厚煤层条带开采的采动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机制,结合鹤壁九矿二五采区条带开采实例,通过相似材料试验模拟,揭示了大采深厚煤层条带开采上覆岩层的破坏过程及移动变形规律,研究了煤柱压缩量和地表下沉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基于厚冲积层及薄基岩条件下条带开采观测数据,分析了表征空间形态的地表移动角量参数;优化了常规条带开采采动影响预测的地表移动计算参数;拟合了采用窄工作面计算方法计算的地表移动参数,用于计算非充分宽条带短壁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计算。通过实践,只要采用合理技术与设备,即使是在条带开采条件下,也能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0.
刘明 《矿山测量》2021,49(6):6-9
文中采用UDEC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对相同留宽、不同采宽条件下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确定了"建下"压煤开采的最佳条带方案,并得出了地表移动变形随采宽变化的规律,为今后类似条件下条带开采设计和条带开采岩移预计参数的选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条带开采合理采留宽确定的FLAC~(3D)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FLAC3D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于分析采矿工程岩体受采动影响发生破坏稳定情况的优势。用FLAC3D软件建立了某煤矿不同采宽条带开采的模型,得到了稳定后剖面位移场图。根据数据,描绘了条带开采地表移动曲线并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了地表变形在Ⅰ级破坏范围内的合理采留宽度,为研究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和“三下”压煤条带开采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安阳局积善煤矿工业场地下厚煤层分层冒落条带式开采的实践为基础,分析探讨了冒落条带式开采的采留比、条带煤柱稳定性、地表移动特征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地控制地表移动变形以保护地表建筑物,保证煤炭资源的采出率,最大限度地减小开采损害的影响,应用宽条带开采方案,以彬长矿区的采矿地质条件为工程背景,研究厚黄土层下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通过在开采区域地表布设监测点的方法,结合亭南煤矿现场观测实测数据并对其进行理论分析,描述了深部大采深宽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给出了彬长矿区地表移动变形的重要参数,主要影响半径为295 m,主要影响范围角正切值为1.93,地表沉陷范围343 m,边界角为58.96°。运用概率积分和威尔逊理论得出该矿区多个条带工作面开采时,煤柱宽度和采出宽度的最佳匹配计算方法,基于协调开采原则得出了合理的条带开采参数。结果表明,将研究得到的地表移动参数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所得的地表移动参数对该矿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林南仓矿某采区原有的条带开采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对该采区条带开采方案进行参数设计,并预计其地表移动变形的最大值;应用FLAC3D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法分别对各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地表移动和变形各参数的最大值,分析条带开采中不同采留宽度对地表移动和变形的影响,研究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同时收集该采区地表观测站的现场观测数据,对预计的地表移动及变形值进行验证,得出林南仓矿该采区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适用于该采区的更优的条带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城子河矿区域埋深大、地表采动影响较小的特点,在工作面设计上按上层煤全采和下层煤条带开采布置,并以条带开采时空控制技术为基础,利用跳采减少地表移动与变形,使采出煤量最大化并提高煤炭采出率。通过3年多的实践表明,推荐方案实施后,地表移动与变形值均处于地表水平变形Ⅱ级范围内,全部房屋安全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杨伟峰 《采矿技术》2006,6(3):244-246
采用工程地质力学模型实验、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薄基岩条件下条带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及破坏的工程地质机理,揭示了薄基岩条带开采的移动变形规律,岩土层内波浪沉降发育规律及与条采尺寸、采出率、覆岩特征的相互关系等,提出了薄基岩条带开采煤柱的留设方法,为薄基岩条件下条带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的工程地质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多煤层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系统地研究了多煤层条带开采中不同采深、不同采宽、不同层间距和上下煤柱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地表下沉和水平移动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地表最大下沉、最大水平移动与采深、采宽、层间距及上下煤柱位置的函数关系式,建立了地表最大下沉和最大水平移动的综合影响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条带煤柱炮采工艺效率低、人员多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机械化充填开采技术研究,形成了平行条带布置工作面机采充填技术,对地表移动变形进行了采前预估,地表在Ⅰ级损坏范围内,可以实现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9.
条带开采保留煤柱宽度和采出宽度与地表变形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条带开采进行建筑物下压煤开采,除保证留设煤柱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开采宽度不超过上覆岩属所形成稳定结构(托板、平衡拱、粱等)极限宽度外,条带开采还应保证地表不出现波浪型下沉盆地.以概率密度函数法为基础,从开采沉陷的角度分析了条带开采煤柱宽度、采出宽度和地表变形的关系,得出了条带开采煤柱宽度和采出宽度的最佳匹配计算方法,对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图6,参10.  相似文献   

20.
多煤层条带开采实验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层间距的3层煤条带开采进行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研究,揭示了多煤层条带开采覆岩破坏和地表移动变形规律,探讨了层间距和条带尺寸的关系与确定方法,阐明了条带开采地表沉降与条带采宽成正比,在一定条件下与采厚关系不明显的特点,为解决实际工程总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