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瓜多糖的提取及纯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南瓜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食品,实验用热水浸提、醇析、Severge法除蛋白,水相透析得到南瓜粗多糖,通过DEAE-Sepharose和SephadexG-100柱的分离纯化得到2种水溶性多糖,经酸解,纸色谱分析得组分1的单糖组成为D-葡萄糖、L-阿拉伯糖、D-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组分2的单糖组成为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和葡萄糖醛酸。  相似文献   

2.
无花果果实皮薄多汁,采后易受微生物侵染。分离筛选采后贮藏期间无花果发病部位的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观察、真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进行研究,并将分离得到的病原真菌回接至健康果实,发现健康果实出现与发病果实相同的病症。最终从无花果叶子和果实上分别分离到4株丝状病原真菌,其中179#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180#为气味镰刀菌(Fusarium odoratissimum)、181#为内生炭疽杆菌(Colletotrichum endophyticum)和182#为总枝状毛霉(Mucor racemosus),其中气味镰刀菌、内生炭疽杆菌和总枝状毛霉为无花果中未见报道的病原真菌。利用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对4株病原真菌进行碳源代谢指纹谱分析,发现它们对60种碳源具有相似的代谢特征,包括L-阿拉伯糖、D-纤维二糖和α-环式糊精等56种可利用碳源以及N-乙酰-D-半乳糖胺、N-乙酰-β-D-甘露糖胺、L-海藻糖和D-乳酸甲酯4种不可利用碳源。研究结果旨在为无花果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征以及采后病害防治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Bacillus cereus CZ生产亮氨酸氨肽酶(LAP)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最利于LAP生产,D-半乳糖和乳糖也有较好效果,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或碳酸氢钠则强烈抑制LAP产生。L-阿拉伯糖和单糖混合、乳糖或半乳糖与葡萄糖混合均大大降低LAP产量。乳糖、葡萄糖有利于细胞生长。2%的乳糖、半乳糖或阿拉伯糖作为碳源,发酵48 h时LAP产量并没有达到最高。对于三种糖代谢酶,β-半乳糖苷酶受乳糖强烈诱导,D-半乳糖则强烈抑制该酶的活性,半乳糖激酶受D-半乳糖强烈诱导。L-阿拉伯糖异构酶受L-阿拉伯糖强烈诱导。当L-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的浓度为4%时,LAP产量达到最高。胞外半乳糖激酶随D-半乳糖增加而降低,而胞内正好相反。L-阿拉伯糖异构酶活性随L-阿拉伯糖浓度增加而增加。当L-阿拉伯糖为4%时,LAP产量在发酵56 h达到最高,但在半乳糖为4%时,LAP产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Tween-60对出芽短梗霉合成普鲁兰多糖的影响。在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添加4 g/L的Tween-60,并采用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对实验组和空白组40 h的胞内代谢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普鲁兰多糖产量由78.35 g/L提高至92.5 g/L;同时确定出包括L-阿拉伯糖醇、D-核酮糖等6种代谢物表达量上调,α-D-葡萄糖、D-半乳糖等6种代谢物表达量下调。进一步分析表明,添加Tween-60可以增强胞内TCA循环以及戊糖、葡萄糖醛酸循环,为出芽短梗霉代谢提供大量能量以及胞内保护性物质。同时,发现添加Tween-60加快胞内半乳糖代谢,进而促进了普鲁兰多糖发酵前体UDPG的合成,因而多糖产量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甲醇解和硅烷衍生化,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样品中的中性糖、糖醛酸、N-乙酰氨基糖和唾液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种标准单糖混合物(包含阿拉伯糖、鼠李糖、岩藻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N-乙酰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5-乙酰唾液酸)和2种多糖样品(豆腐渣多糖DFP、鸡腿菇多糖F32)用1 mol/L盐酸甲醇在85℃反应18~24 h,碳酸银中和,加入乙酸酐室温暗处反应24 h,使氨基糖重新引入N-乙酰基,除银盐,干燥,加入硅烷化试剂[V(吡啶)∶V(六甲基二硅氨烷)∶V(三甲基氯硅烷)=5∶1∶1),室温放置30 min,最后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作者于2012年在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苗期发现茎部腐烂病。经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rDNA-ITS和EF-1α序列分析,该致病菌被鉴定为九州镰孢菌(Fusarium kyushuense)。该病原菌在利马豆培养基上生长温度范围为5~ 41℃,最适30℃;分生孢子产生温度范围为10 ~ 35℃,最适35℃;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5~42℃,最适30~35℃;分生孢子萌发相对湿度范围为70~100%,最适100%;可生长pH值为2~11,最适5~7;光照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没有影响,光暗交替培养菌丝生长变慢,但分生孢子产量增加;在供试的95种碳源中,该病原菌能利用葡萄糖、麦芽糖、反丁烯二酸等89种碳源,不能利用N-乙酰基D-半乳糖胺、N-乙酰基-?-D-葡萄糖胺、葡萄醛酰胺、癸二酸、L-丝氨酸和腺苷-5’-磷酸盐6种碳源。   相似文献   

7.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与366#在一个大的分支上,而菌株233#在一个分支上。菌株138#鉴定结果与Botrytis cinerea(KJ937044.1)在同一分支上亲缘性达100%,且与366#亲缘性达99%;菌株233#鉴定结果与Botrytis elliptica(EU519207.1)在同一分支上且亲缘性达100%。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3株葡萄孢属病原菌对吐温80、N-乙酰-D-半乳糖胺、N-乙酰-D-葡萄糖胺和苦杏仁苷等67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6种最适碳源、1种可利用碳源和10种不可利用碳源,Biolog系统中鉴定出3株丝状真菌均与B.cinerea Pers.BGA相近,其中菌株233#与B.cinerea的代谢指纹图谱最为相近。  相似文献   

8.
南瓜功能成分研究的进展及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瓜营养丰富,为低脂、低钠、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E、高β-胡萝卜素、高钾、高钙食品。南瓜多糖纯品由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木糖和D-葡萄糖醛酸组成。南瓜子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胡萝卜素、维生素和铬、铜、铁、锰、锌等微量元素。南瓜可以辅助治疗糖尿病,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南瓜籽可以驱除寄生虫,用于治疗血吸虫病及晚期血吸虫腹水等均有一定的疗效。南瓜籽及南瓜籽油对治疗前列腺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同时测定八月瓜果皮中6 种单糖组分的色谱分离方法,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PMP) 柱前衍生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八月瓜果皮中6 种单糖组分。色谱柱为SHIMADZU-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05 mol/L 甲酸铵溶液(B)梯度洗脱(0~10 min:18% A;10~20 min:18%~20% A;20~40 min:20%~23% A;40~60 min:23% A),柱温30 ℃,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45 nm。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MP-HPLC 柱前衍生化法可准确地测定八月瓜果皮中的D-甘露糖、L-鼠李糖、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D-半乳糖和D-阿拉伯糖含量,6 种单糖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3),加样回收率为92.58%~100.02%。10 批八月瓜果皮样品中均检出6 种单糖,D-甘露糖、L-鼠李糖、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D-半乳糖和D-阿拉伯糖平均物质的量比为1.18 ∶1.00 ∶23.25 ∶11.73 ∶3.51 ∶5.88,其中D-半乳糖醛酸含量为51.84~212.84 mg/g,D-葡萄糖含量为22.44~73.23 mg/g,D-阿拉伯糖含量为6.14~60.01 mg/g,是八月瓜果皮中的单糖主要成分。该试验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和准确度高,适用于八月瓜果皮多糖中单糖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蒲公英根为原料,采用硝酸-亚硒酸钠法制备硒化蒲公英多糖(selenized dandelion root polysaccharide,Se-DRP),研究其理化性质、结构、对益生菌增殖的促进作用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Se-DRP是一种分子质量为8 102 Da的杂多糖,由半乳糖醛酸、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6 种单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0.64∶0.73∶19.36∶0.84∶1.00∶27.41;核磁共振结果表明,组成Se-DRP的主要糖残基为→6)-β-D-葡萄糖-(1→、→5)-α-L-阿拉伯糖-(1→、→3)-β-D-半乳糖-(1→和→4)-α-D-半乳糖醛酸-(1→;Se-DRP能促进益生菌的增殖,植物乳杆菌10665和嗜酸乳杆菌可将Se-DRP作为碳源利用;同时,Se-DRP对α-淀粉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质量浓度为4.0 mg/mL时,抑制率为(52.34±1.45)%。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e-DRP及蒲公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南瓜果胶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果胶是以原果胶、果胶、果胶酸的形态广泛分布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叶中的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是细胞壁的一种组成成分,伴随纤维素而存在,构成相邻细胞中间层黏结物,把植物组织紧紧的黏结在一起,果胶的结合单元为D-吡喃半乳糖醛酸,以1,4-糖苷键等连接成长链状,通常以甲酪化状态存在,其主链上还有其它糖,包括L-阿拉伯糖、D-半乳糖、D-山梨糖、L-鼠李糖、分子量为1~40万。  相似文献   

12.
以硬溶质型桃‘晚湖景’为试材,研究细胞壁多糖降解以及细胞壁多糖降解相关酶对硬溶质型桃果实成熟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硬溶质型桃果实成熟过程中,CDTA-1果胶含量上升,两种Na2CO3溶性果胶含量在成熟末期减少率分别为22.5%和27.4%。KOH溶性果胶含量在整个成熟过程中变化不明显。果实CDTA、Na2CO3组分中果胶多糖主链的断裂、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组分中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的降解主要发生在成熟末期;β-半乳糖苷酶(β-Gal)与桃果实成熟软化启动密切相关,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Cx)对桃果实成熟后期快速软化起重要作用。Na2CO3-1溶性果胶多糖的降解与硬溶质型果实采后软化密切相关,KOH-1、KOH-2半纤维素多糖的降解可能促进硬溶质型桃果实成熟软化进程,富含半乳糖醛酸的果胶多糖主链的断裂以及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中阿拉伯糖、半乳糖等中性糖的降解都可能是果肉软化的重要因素,并有多种多糖降解酶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3.
沙枣多糖EAP-2的提取纯化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枣果肉干粉经脱脂,热水提取,醇析,三氯乙酸结合四次Sevag法脱蛋白,活性炭脱色得到沙枣多糖(EAP)粗品,再经DEAE-纤维素柱层析、透析得到纯化的3个级分EAP-1、EAP-2和EAP-3。对糖含量较高的精多糖EAP-2进行定性化学反应和紫外光谱鉴定表明,EAP-2不含蛋白质、核酸和淀粉,D-半乳糖醛酸的含量为2.3%。经高效液相色谱对EPA-2的单糖基分析表明,EAP-2中含有L-鼠李糖、D-木糖、L-阿拉伯糖、D-果糖、D-甘露糖、D-葡萄糖及D-半乳糖7种中性糖。红外光谱鉴定表明,EPA-2具有多糖类物质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青 《食品与药品》2012,(3):146-147
软骨素,硫酸氢,钠盐[9082-07-9]。硫酸软骨素钠是从牛、猪、禽等家畜软骨组织中提取制得的硫酸化线形糖胺聚糖钠盐。主要由N-乙酰半乳糖胺(2-乙酰胺-2-脱氧-β-D-吡喃半乳糖)和D-葡糖醛酸的共聚物的硫酸酯钠盐组成,共聚物内己糖通过β-1,4及β-1,3糖苷键交替连接。在普遍的糖胺聚糖中,半乳糖胺部分主要为4-位单硫酸盐,较少为6-位。按干燥品计算,含硫酸软骨素  相似文献   

15.
螺旋藻多糖提取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双酶法提取螺旋藻多糖,脱蛋白效果接近100% .通过DEAE-Sepharose和Sephadex-G50纯化粗多糖,得到2个多糖组分.经测定组分1的单糖组成为D-葡葡糖、D-木糖、D-半乳糖、葡萄糖醛酸;组分2的单糖组成为:D-葡萄糖、D-甘露糖、L -鼠李糖、D-半乳糖、葡萄糖醛酸.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温度对鱼源腐败希瓦氏菌碳源利用的影响,利用多孔平板技术获得5、15、25?℃和33?℃条件下其生长动态,采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构建动力学模型,获取动力学参数,结合孔平均颜色变化率及利用面积,探究其碳源利用效果。结果表明,25?℃时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最大,迟滞期(λ)最小,总体碳源利用能力和活性最强,15?℃时次之,5?℃时活性降至约25?℃的1/6,33?℃时最弱;5~25?℃范围内,温度和、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5~33?℃时糖类和羧酸类利用率较高,比例分别为30%、29%。糖类(糊精、D-麦芽糖、α-D-葡萄糖、D-阿拉伯醇、水苏糖)、羧酸类(L-苹果酸、L-乳酸、乙酰乙酸)、氨基酸类(L-丝氨酸、氨基乙酰-L-脯氨酸、L-天冬氨酸和L-谷氨酸)和胺/酰胺类、脂肪酸/脂类和其他类中(明胶、丙酮酸甲酯、吐温40、L-组胺)利用较好。通过对腐败希瓦氏菌碳源利用分析,通过对腐败希瓦氏菌碳源利用和动力学分析,可为深入其代谢活性与水产品营养相关性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芽孢杆菌类生防细菌的碳源代谢表型特征,以5种7株生防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饲料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abuli)及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is)]为对象,采用Biolog代谢表型技术测定了它们的190种碳源代谢表型。结果表明,碳源代谢数量最多的是短小芽孢杆菌,为107种,其他依次为:地衣芽孢杆菌(96种)、解淀粉芽孢杆菌(89种)、饲料类芽孢杆菌菌株4(75种),菌株5(78种)、枯草芽孢杆菌菌株1(74种)、菌株2(70种)。芽孢杆菌菌株在种间和种内的代谢表型间均存在差异,共同代谢的碳源有54种,其中高效代谢的碳源有24种,包括17种多糖类碳源(L-阿拉伯糖、D-海藻糖、D-甘露醇、甘油、D-木糖、D-核糖、D-果糖、D-葡萄糖、蔗糖等)和7种有机酸类碳源(D,L-苹果酸、L-天冬酰胺酸、柠檬酸、延胡索酸、L-苹果酸、丙酮酸和5-酮基-D-葡萄糖酸)。研究结果为芽孢杆菌类生防菌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库车小白杏仁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挖掘其中潜在的功能微生物资源,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结合传统分离培养法,对库车小白杏仁内生细菌群落碳源的利用类型进行分析,并对其内生细菌进行筛选与鉴定。同时确定所得菌株的产酶特性和拮抗作用。结果显示,库车小白杏仁内生细菌群落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为碳水化合物类和氨基酸类,约占总体的77%。其中,D-半乳糖醛酸、D-甘露醇和N-乙酰-D-葡萄糖胺为主要的碳水化合物类型;L-天门冬酰胺为主要的氨基酸类型。试验获得的47株内生细菌,分别归属于变形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4个门的13个属,发现潜在新种1个。多数菌株可产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果胶酶,以及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上述研究表明,库车小白杏仁内生细菌群落存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相关菌株的功能特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D-葡萄糖酸-δ-内酯和脂肪胺(正辛胺、癸胺、十二胺、十四胺、十六胺、十八胺)为原料,合成了N-烷基葡萄糖酰胺.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n(D-葡萄糖酸-δ-内酯)∶n(脂肪胺)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法确定了合成N-烷基葡萄糖酰胺的较佳工艺:n(D-葡萄糖酸-δ-内酯)∶n(脂肪胺)=1∶1.1,甲醇作溶剂,60℃下反应3 h,收率均在90%以上.产物用IR、1H-NMR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N-烷基葡萄糖酰胺的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3):231-236
探讨超声波辅助对苦荞茶多糖(tartary buckwheat tea polysaccharide,TBTP)提取时间、液固比、温度和提取率的影响。文中采用中心组合实验(box-behnken design,BBD)优化TBTP提取工艺;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TBTP单糖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300 W时,提取3次,TBTP最优提取条件为温度59.21℃、液固比24.72∶1(m L∶g)、提取时间74.30 min,且此时TBTP提取率为8.26%。HPLC结果表明,TBTP单糖组成分别为D-甘露糖、D-核糖、L-鼠李糖、D-葡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D-葡萄糖、D-木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相对摩尔百分比分别为4.47%、3.09%、8.55%、2.52%、6.28%、22.08%、12.49%、26.88%、13.64%。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作为TBTP提取改良技术,显著提高TBTP提取率、降低工艺成本,是一种良好的TBTP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