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分析鉴定了凡纳滨对虾0℃与20℃贮藏条件下的菌相组成与优势腐败菌,并对优势腐败菌16SrDNA、生长动力学、致腐能力与菌落数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与20℃贮藏条件下,对虾优势腐败菌分别是希瓦氏菌(30%)、不动杆菌(16.7%)与希瓦氏菌(46.5%)、发光杆菌(17.7%)。7℃条件下,将一定浓度的希瓦氏菌与不动杆菌菌悬液接种到无菌对虾上,结果显示接种希瓦氏菌的样品其腐败代谢产物产量因子YTVB-N/CFU、YTMA/CFU分别为12.44×10-9、6.193×10-10,而接种不动杆菌的样品其YTVB-N/CFU、YTMA/CFU分别为8.937×10-9、5.548×10-10。结果表明,7℃条件下,希瓦氏菌的致腐能力强于不动杆菌,希瓦氏菌在对虾腐败过程中占主导作用,其分析结果与对虾菌相组成的鉴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冷藏鲤鱼和罗非鱼优势腐败菌腐败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接种腐败菌的鲤鱼和罗非鱼无菌鱼块贮藏中感官、腐败代谢产物和腐败菌的变化,以腐败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和腐败代谢产物的产量因子(YTVBN/CFU)为指标,探讨冷藏鲤鱼和罗非鱼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和腐败希瓦氏菌的腐败能力。结果表明: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鲤鱼无菌鱼块的货架期分别为132h和162h,此时的TVBN值为27.12mg/100g和22.51mg/100g,腐败希瓦氏菌和恶臭假单胞菌菌数为8.96 lg(CFU/g)和9.07 lg(CFU/g),产量因子YTVBN/CFU为9.28×10-9mg TVBN/CFU和1.81×10-8mg TVBN/CFU。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和腐败希瓦氏菌的罗非鱼无菌鱼块的货架期分别为132h和144h,此时的TVBN值为23.46mg/100g和24.30mg/100g,荧光假单胞菌和腐败希瓦氏菌菌数为8.83 lg(CFU/g)和9.12 lg(CFU/g),产量因子YTVBN/CFU为1.67×10-8mg TVBN/CFU和9.10×10-9mg TVBN/CFU。结合两种养殖鱼冷藏过程中的菌相变化和腐败菌在腐败过程中的作用,初步得出冷藏罗非鱼和鲤鱼的特定腐败菌是假单胞菌,两种腐败菌都具有较强的腐败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大黄鱼和大菱鲆无菌鱼块接种优势腐败菌后5℃贮藏中的感官、腐败产物和腐败菌的变化,以生长动力学参数和腐败产物的产量因子(YTVBN/CFU和YTMA/CFU)为指标,探讨两种冷藏海水鱼优势腐败菌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的腐败能力。结果表明,大菱鲆鱼块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和恶臭假单胞菌的货架期分别为60,72h,货架期终点时的TVBN含量分别为35.48,37.56mg/100g,腐败菌菌数分别为8.14,8.32lg(CFU/g),产量因子YTVBN/CFU分别为1.86×10-7,1.35×10-7 mg TVBN/CFU。大黄鱼鱼块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货架期分别为162,174h,货架期终点时的TVBN含量分别为31.74,39.01mg/100g,腐败菌菌数分别为8.71,8.91lg(CFU/g),产量因子YTVBN/CFU分别为4.49×10-8,3.72×10-8 mg TVBN/CFU。大黄鱼鱼块的货架期比大菱鲆的明显长,接种假单胞菌的两种鱼块的货架期比接种希瓦氏菌的稍长。两种海水鱼低温有氧贮藏优势腐败菌希瓦氏菌和假单胞菌都有很强的腐败能力。  相似文献   

4.
钱韻芳  杨胜平  谢晶 《食品科学》2017,38(21):21-29
为研究4-己基间苯二酚(4-hexylresorcinol,4-HR)的抑菌活性及对虾品质的影响,通过体外及接菌实验分别评价了其对来源于凡纳滨对虾的麦芽糖肉食杆菌(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cum)、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和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的抑菌活性及其对凡纳滨对虾冷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牛津杯法和抑菌生长曲线显示4-HR能够显著抑制这3?种腐败菌的生长。通过对比处理前后腐败希瓦氏菌的电导率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其抑菌机理可能与增强细菌膜通透性有关。将0.25?mg/mL的4-HR溶液涂膜于凡纳滨对虾上,发现在冷藏期间(4?℃)凡纳滨对虾的黑变程度较低而白度值较高,表明0.25?mg/mL?4-HR能有效抑制凡纳滨对虾的黑变。但涂膜4-HR的凡纳滨对虾适冷菌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值仅在贮藏的前4?d低于未涂膜的对照组;而到贮藏终点时,涂膜4-HR的凡纳滨对虾适冷菌总数较对照组高0.14(lg(CFU/g))。结果表明尽管4-HR对3?种腐败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活性,但在凡纳滨对虾贮藏过程中4-HR优先作为防黑变剂抑制对虾黑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4-己基间苯二酚(4-hexylresorcinol,4-HR)的抑菌活性及对虾品质的影响,通过体外及接菌实验分别评价了其对来源于凡纳滨对虾的麦芽糖肉食杆菌(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cum)、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和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的抑菌活性及其对凡纳滨对虾冷藏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牛津杯法和抑菌生长曲线显示4-HR能够显著抑制这3种腐败菌的生长。通过对比处理前后腐败希瓦氏菌的电导率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其抑菌机理可能与增强细菌膜通透性有关。将0.25 mg/m L的4-HR溶液涂膜于凡纳滨对虾上,发现在冷藏期间(4℃)凡纳滨对虾的黑变程度较低而白度值较高,表明0.25 mg/m L 4-HR能有效抑制凡纳滨对虾的黑变。但涂膜4-HR的凡纳滨对虾适冷菌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值仅在贮藏的前4 d低于未涂膜的对照组;而到贮藏终点时,涂膜4-HR的凡纳滨对虾适冷菌总数较对照组高0.14(lg(CFU/g))。结果表明尽管4-HR对3种腐败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活性,但在凡纳滨对虾贮藏过程中4-HR优先作为防黑变剂抑制对虾黑变。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比较接种腐败菌的大黄鱼无菌鱼块和灭菌鱼汁,在贮藏中感官、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和腐败菌的变化,以及腐败菌生长动力学参数和腐败代谢产物的产量因子(YTVBN/CFU 和YTMA/CFU),探讨无菌鱼块和灭菌鱼汁两种腐败能力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接种腐败希瓦氏菌的无菌鱼块和灭菌鱼汁的货架期分别为162h 和132h,此时的TVBN 含量分别为32.16mg/100g 和29.64mg/100mL,TMA含量为9.31mg/100g 和0.99mg/100mL,腐败希瓦氏菌菌数为8.67 lg(CFU/g)和8.56 lg(CFU/mL),产量因子YTVBN/CFU为2.58 × 10-10mg TVBN/CFU 和1.98 × 10-10mL TVBN/CFU,产量因子YTMA/CFU 为2.12 × 10-10mg TMA/CFU 和1.27× 10-11mL TMA/CFU。TMA 作为接种鱼汁的理化指标是不可靠的,而TVBN 可以作为接种鱼汁的理化指标。接种腐败希瓦氏菌的无菌鱼块和灭菌鱼汁产量因子YTVBN/CFU 的相对误差为23.64%,因此灭菌鱼汁作为腐败菌腐败能力测定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腐败希瓦氏菌对凡纳滨对虾氨基酸及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接种腐败希瓦氏菌的对虾在30℃和4℃贮藏条件下微生物生长情况、感官品质、氨基酸及生物胺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温度下腐败希瓦氏菌生长代谢活性及凡纳滨对虾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30℃条件相比,4℃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感官品质下降趋势较缓,且腐胺和尸胺含量都较低,腐败希瓦氏菌在低温下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感官不可接受点时,4℃条件下接菌组样品中总氨基酸含量却较30℃条件下的低,分别为(168.25±1.86)mg/g和(174.16±0.89)mg/g,其中以总赖氨酸、总精氨酸和总酪氨酸下降幅度最为显著,同时游离氨基酸含量也明显较低。凡纳滨对虾贮藏期间,腐败希瓦氏菌在对数生长期时,对虾的总赖氨酸含量下降最快。低温虽然能够抑制腐败希瓦氏菌菌落数的增长和生物胺的累积,但是腐败希瓦氏菌在低温环境下生长代谢需要更多的氨基酸,以促进凡纳滨对虾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降解,降低对虾的风味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8.
生防乳酸菌粘附是其在食品表面定植并发挥作用的第一步。为进一步提升乳酸菌Lac 9-3在凡纳滨对虾表面的粘附性,探究其对冷藏凡纳滨对虾腐败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随机质心映射优化法(Random-Centroid Optimization,RCO)优化了乳酸菌Lac 9-3的接种条件(包括接种液浓度、接种菌株生长阶段、浸泡时间与接种液pH)。同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经乳酸菌Lac 9-3处理后的凡纳滨对虾在冷藏第0、8和14 d菌群多样性与组成的差异,探究乳酸菌Lac 9-3对冷藏凡纳滨对虾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菌Lac 9-3的最佳接种条件为:接种液浓度为108 CFU/mL、菌株生长阶段为14.1 h(对应稳定期初期),浸泡时间为17.41 min,接种液pH为6.51。在最佳接种条件下,乳酸菌Lac 9-3在凡纳滨对虾表面的粘附数量达到2.08×109 CFU/g,较同浓度对照组增加72.65%。此外,菌相结果显示,乳酸菌Lac 9-3可通过抑制凡纳滨对虾表面优势腐败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别弧菌属(Aliiv...  相似文献   

9.
以舟山小黄鱼为原料,感官评价显示,冷藏小黄鱼在空气、真空和气调包装下的货架期分别为4、6、10 d,在货架期终点时小黄鱼的菌落总数均在6.5 lg(CFU/g)~7.5 lg(CFU/g)之间。培养基分离法与高通量测序法结果表明,空气包装下冷藏小黄鱼的优势腐败菌为动球菌属Planococcus migula、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glacialipiscicola和变形杆菌属Proteus Hauseri,真空包装和气调(N_2∶CO_2=1∶1)包装下冷藏小黄鱼的优势腐败菌均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glacialipiscicola和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cum。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接种腐败菌的大黄鱼无菌鱼块在贮藏中的感官、腐败代谢产物和腐败菌的变化,以腐败菌生长动力学参数和腐败代谢产物产量因子(YTVB-N/CFU 和YTMA/CFU)为指标,探讨冷藏大黄鱼优势腐败菌(腐败希瓦氏菌、假单胞菌以及这两种菌的复合菌)的腐败能力。结果表明,接种腐败希瓦氏菌、假单胞菌和复合菌的无菌鱼块的货架期分别为168、174、168h,说明接种假单胞菌的货架期较长。腐败希瓦氏菌、假单胞菌和复合菌的YTVB-N/CFU 基本一致,腐败希瓦氏菌的YTMA/CFU 明显大于假单胞菌和复合菌,腐败希瓦氏菌的腐败能力较假单胞菌和复合菌强。假单胞菌对腐败希瓦氏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但仅在较高数量时才有明显作用,腐败希瓦氏菌是有氧冷藏养殖大黄鱼的特定腐败菌。  相似文献   

11.
以冷藏凡纳滨对虾优势腐败菌(希瓦氏菌、沙雷氏菌、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腐胺产量以及外源腐胺对其生长及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单胞菌(Aer)不具有产生腐胺的能力,而希瓦氏菌(She)和沙雷氏菌(Ser)都具有产生腐胺的能力,且希瓦氏菌积累腐胺的能力远高于沙雷氏菌。外源添加低浓度的腐胺(1 mmol/L)显著促进了希瓦氏菌的生长和生物膜的形成,但是高浓度的腐胺失去其促进生长的作用。腐胺对沙雷氏菌(Ser)和气单胞菌(Aer)生长和生物膜均无影响。L--二氟甲基鸟氨酸盐(DFMO,10 mmol/L)可抑制希瓦氏菌腐胺的产生,同时显著抑制希瓦氏菌的生长,而通过回补一定量的腐胺(1 mmol/L)可恢复其生长。结果表明,腐胺与希瓦氏菌成为优势腐败菌有紧密联系,此研究可为深入探究希瓦氏菌的致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接种三文鱼片特定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的无菌三文鱼片和灭菌三文鱼汁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测定其在0℃冷藏过程中腐败菌数、腐败代谢产物及感官的变化情况,并以其产生腐败臭味时的TVB-N产量因子(YTVBN/CFU)作为其腐败能力的定量指标,探究三文鱼片特定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的致腐能力。结果表明:接种荧光假单胞菌的无菌鱼片和灭菌鱼汁的货架期分别为216 h和144 h,此时假单胞菌的菌落数分别为7.54 lg cfu/g和7.03 lg cfu/m L;TVB-N的含量分别为30.82 mg/100 g和29.76 mg/100 m L;产量因子YTVB-N/CFU分别为6.36×10-9 mg TVB-N/CFU和0.22×10-9mg TVB-N/CFU。该研究可为靶向抑制三文鱼腐败优势菌的生长,提高三文鱼的品质及延长其货架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6):140-145
为探究鲢鱼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腐败希瓦氏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对冷藏鲢鱼的致腐能力,以接种鲢鱼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腐败希瓦氏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的无菌鲢鱼块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测定其在4℃贮藏过程中的感官、TVB-N值、TMA值、电导率等新鲜度指标以及腐败菌的变化情况,并以腐败菌生长动力学参数和腐败代谢产物产量因子(YTVB-N/CFU和YTMA/CFU)为指标,探讨冷藏过程中鲢鱼腐败菌的腐败能力。研究表明,接种3种腐败菌的无菌鱼块腐败速度明显优于无菌对照组;腐败希瓦氏菌的腐败能力最强,荧光假单胞菌的YTMA/CFU较低。3种腐败菌都有一定的腐败能力,但在较高数量时才会出现明显的致腐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凡纳滨对虾(4±1)℃条件下贮藏过程中菌群结构的变化规律,为其贮运保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冷藏期凡纳滨对虾中的细菌种类及其丰度迚行分析。结果凡纳滨对虾初始菌群以鞘脂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和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为主;冷藏过程中,Sphingobacterium、Chryseobacterium、Stenotrophomonas比例迅速减少,系统迚化关系上比较接近的交替假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和别弧菌属(Aliivibrio)成为优势菌,其中Aliivibrio的比例相对稳定,Shewanella比例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Pseudoalteromonas比例不断增加,可能在凡纳滨对虾腐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结论高通量测序可以更加全面反映凡纳滨对虾中菌群的组成及其丰度信息,Pseudoalteromonas是凡纳滨对虾冷藏过程的优势腐败菌。  相似文献   

15.
大黄鱼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接种腐败希瓦氏菌菌株的大黄鱼无菌鱼块,在5℃贮藏中的感官、TVBN、TMA和腐败希瓦氏菌变化,把产生异臭味时的菌数和影响三甲胺产物的TMA产量因子(YTMA/cfu)作为腐败菌腐败能力的定量分析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腐败希瓦氏菌的大黄鱼鱼块在5℃贮藏,157h后达到感官腐败点,此时TVBN、TMA值和腐败希瓦氏菌数分别为27.82mg/100g、18.01mg/100g和3.09×109cfu/g,腐败希瓦氏菌最大菌数超过腐败点菌数,可见大黄鱼鱼块的腐败是由该菌引起的,接种在鱼块上腐败希瓦氏菌的TMA产量因子为3.59×10-9 mg-N TMA/cfu,揭示了腐败希瓦氏菌具有很强的腐败潜力,但腐败活性低,需要较高浓度才能引起腐败.  相似文献   

16.
从凡纳滨对虾中分离和鉴定腐败优势菌,并对其进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和AI-2的测定。通过细菌自动生化鉴定系统和16S rDNA序列鉴定优势腐败菌;利用生物检测菌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JZA-1测定其AHLs、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BB170检测其AI-2,并探究其动态生成规律。最终分离得到10 株腐败优势菌,有4 株菌均为变形杆菌属(Proteus),其他分别为Oceanisphaera profunda、溶血性葡萄球菌(Stapylococcushaemolyticus)、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Bacillus siamensis、Exiguobacterium aaestuarii。分离腐败优势菌中的6 株革兰氏阴性菌均产生AHLs信号分子;变形杆菌属、腐败希瓦氏菌、短杆菌属、Bacillus siamensis产生AI-2信号分子。优势腐败菌的AHLs活性与菌体生长密度呈正相关,AI-2产生量在菌体生长对数期累积,在菌体生长24 h后活性迅速减弱。  相似文献   

17.
植物乳杆菌DL3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传统东北酸菜中分离的植物乳杆菌DL3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拮抗作用。通过分析腐败希瓦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紫外吸收物质、蛋白质合成等指标,探究植物乳杆菌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DL3上清液对腐败希瓦氏菌的MIC为8.0 mg/mL。在腐败希瓦氏菌培养6 h后加入植物乳杆菌DL3上清液,受试菌稳定期的细胞量仅为对照组的一半,细胞数量下降1.16 lg(CFU/mL);培养20 h,添加植物乳杆菌DL3上清液的腐败希瓦氏菌电导率为34.3 ms/cm,对照组为33.1 ms/cm,且试验组OD260nm值比对照组高出11.95%,表明胞内核酸物质泄出。SDS-PAGE结果表明:经植物乳杆菌处理的腐败希瓦氏菌中蛋白质条带数量减少,颜色变浅。扫描电镜显示腐败希瓦氏菌细胞壁被破坏,细胞质泄露。植物乳杆菌DL3通过影响受试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细胞的完整性,导致胞内核酸外泄,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最终腐败希瓦氏菌菌体细胞破裂、死亡。  相似文献   

18.
以新鲜和4℃条件下贮藏4 d腐败后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技术研究对虾微生物菌群组成。结果显示:微生物在门、纲、目、科和属的分类水平上,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出新鲜对虾和腐败对虾分别有18和19门、33和46纲、60和89目、93和150科、191和304属;而DGGE法对新鲜对虾和腐败对虾均仅检测到1门、1纲,分别检测到4和5目,3和4科,6和7属。高通量测序检测到新鲜和腐败凡纳滨对虾微生物的4个优势门类群分别为变形菌门(87.54%和91.17%)、拟杆菌门(8.93%和1.05%)、厚壁菌门(1.01%和4.54%)和梭杆菌门(1.01%和0.2%),而DGGE法检测到的门水平优势类群仅变形菌门,表明高通量测序法与DGGE法在反映样本微生物群落规模上具有较大差异。通过DGGE法和高通量测序法发现贮藏期间腐败凡纳滨对虾中弧菌属微生物的相对丰度较新鲜对虾明显降低,而以腐败希瓦氏菌和波罗的海希瓦氏菌为主的希瓦氏菌属微生物相对丰度上升,说明这两种方法在反映优势菌群演替变化规律上结果一致,其中,高通量测序法检测灵敏度和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三文鱼在冷链贮运4 ℃条件下的细菌腐败机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传统鉴定技术以及PCR技术分析了4 ℃冷链贮运条件下的三文鱼中腐败菌菌相变化规律,并通过产量因子测得各优势菌株致腐能力,从而确定特定腐败菌。DGGE指纹图谱显示,贮藏期间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假单胞菌属和希瓦氏菌属条带亮度却逐渐提高。这表明这两个属的微生物在三文鱼冷藏期间逐渐成为优势菌。通过分离和鉴定贮藏末期腐败三文鱼的优势腐败菌,本实验得到5 株优势腐败菌,分别为麦芽糖肉食杆菌(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cum LMA28)、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 B728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SBW25)、肉食杆菌(Carnobacterium sp. WN1359)和波罗的海希瓦氏菌(Shewanella baltica OS678)。将这5 株纯培养的腐败菌分别接种到无菌三文鱼中并冷藏一定时间后,各腐败菌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产量因子分别为1.26×10-7、1.25×10-7、1.36×10-7、1.08×10-7 mg TVB-N/CFU和1.03×10-7 mg TVB-N/CFU。这5 株腐败菌对三文鱼致腐败能力的顺序依次为荧光假单胞菌SBW25>麦芽糖肉食杆菌LMA28>丁香假单胞菌B728a>肉食杆菌WN1359>波罗的海希瓦氏菌OS678。  相似文献   

20.
鲐鱼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腐败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晓娜  孟璐  冯俊丽  戴志远   《中国食品学报》2019,19(10):197-205
以感官评价、pH、TVB-V、组胺和微生物作为评价指标,检测鲐鱼在气调、真空包装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及其腐败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气调包装和真空包装的鲐鱼货架期终点分别为16 d和12 d。利用Miseq平台Illumina第二代高通量测序鲐鱼样品中细菌16S rRNA基因V4区域,发现真空包装鲐鱼样品的货架终期主要的腐败菌是发光杆菌、希瓦氏菌和弧菌,气调包装鲐鱼样品的货架终期主要的腐败菌是远洋杆菌、盐单胞菌和嗜冷杆菌。本研究确定了不同贮藏条件下的优势腐败菌群,为鲐鱼贮藏过程中的抑菌提供了理论参考,并为气调包装中鲐鱼保鲜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