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研究荷负电气溶胶(aerosol bioelectricity, ABE)对大鼠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β1整合素表达的影响,探讨荷负电气溶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SD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将40只鼠随机分为治疗组(n1=20)和对照组(n2=20).治疗组应用荷负电气溶胶治疗,每次1.5 h,每天2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不作荷负电气溶胶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EGF和β1整合素表达水平.结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为(7±1.15) d,对照组为(9±1.34) 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提前(P<0.01).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伤后第2天可见EGF、β1整合素开始表达于基底细胞和毛囊细胞,第5天表达显著,第6~9天持续高水平表达;对照组于第3天开始表达,第7天表达显著,第8~10天持续高水平表达.治疗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创面愈合后两组表达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过上调EGF和β1整合素的表达而促进细胞增殖可能是荷负电气溶胶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磨痂术对大鼠浅Ⅱ°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检测磨痂术对于促进大鼠浅Ⅱ°烫伤创面愈合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于每组大鼠背部制作1个创面,实验组创面致伤后立即在无菌条件下行磨痂术;对照组创面致伤后在无菌条件下行保守换药治疗.标本制备后第3、7、10天观察各组大鼠创面大体愈合情况及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的差别.并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变化的情况.[结果]第3、10天,实验组创面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第3、7、10天,实验组bFGF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0天,EGF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磨痂术对于大鼠浅Ⅱ°烫伤创面具有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五谷麒麟膏对SD大鼠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取60只SD大鼠建立皮肤创伤模型。实验分为模型组、五谷麒麟膏组、京万红膏组,每组各20只。在模型建立后的3、7、10、14天对各组的创面愈合情况进行观测,并比较各组的创面愈合率;在实验第1周、第2周后对创面肉芽组织采取常规HE染色,测量肉芽组织厚度,并检测肉芽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录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蛋白I(Collagen-I)的表达。结果五谷麒麟膏组和京万红膏组在第7、10、14天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率均优于模型组;五谷麒麟膏组在第7、10、14天大鼠皮肤创伤的愈合率均优于京万红膏组(P0.05);在肉芽组织生长方面,建模后第7、10、14天,五谷麒麟膏组、京万红膏组肉芽组织厚度较模型组厚(P0.05),在建模后第14天,五谷麒麟膏组、京万红膏组在肉芽组织厚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第2周测定五谷麒麟膏组肉芽组织中EGF、TGF-β1、Collagen-I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京万红膏组(P0.05)。结论五谷麒麟膏有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其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组织中EGF、TGF-β1、Collagen-I含量,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发挥促进创面愈合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痔疾洗液联合红光治疗大鼠肛周创面模型的疗效及其病理机制。方法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痔疾洗液组、红光治疗组和痔疾洗液+红光治疗组。制备大鼠肛周创面模型,各组分别予以对应治疗。2周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测定各组创面愈合率以及创面上皮化的动物数量;使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检测大鼠血清IL-8、TNFα、TGF-β1、EGF的表达及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皮肤组织IL-8、TNFα、TGF-β1、EGF表达及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痔疾洗液组和红光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明显改善(P0.05),创面上皮化动物数量明显增多(P0.05);痔疾洗液+红光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则进一步改善(P0.01),创面上皮化的动物数量进一步增多(P0.01)。模型对照组中的IL-8、TNFα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TGF-β1、EGF/p-EGFR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痔疾洗液组和红光治疗组的IL-8、TNFα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TGF-β1、EGF/p-EGFR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痔疾洗液+红光治疗组的IL-8、TNFα、TGF-β1、EGF/p-EGFR趋势则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痔疾洗液联合红光治疗对大鼠肛周创面模型术后有较好的治疗和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皮肤愈合、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乌头半夏混剂对大鼠创面愈合速率的影响,探讨该混剂促进创面修复的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为模型组、对照组云南白药组、治疗组乌头半夏混剂,每组20只。大鼠背部左右侧各切取直径2 cm大小的皮肤,造成创面模型。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创面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云南白药和乌头半夏混剂。伤后3 d、7 d、11 d计算伤口愈合速率,real-time PCR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F—β1)、表皮细胞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 FG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创面愈合速率明显加快,TGF-β1mRNA水平在第3 d和7 d分别升高114.3%(P0.01),72.3%(P0.01);EGF mRNA第7d和11d分别升高了57.9%(P0.01)和37.4%(P0.05)。b FGF mRNA第3d治疗组升高了74.7%(P0.01)。结论:乌头半夏混剂具有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TGFF—β1、EGF和b 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EGF和bFGF联合应用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早期创面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深Ⅱ度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四肢烧伤患者136例,随机分为4组,联合用药组39例,EGF组34例,bFGF组37例,对照组26例,分别观察比较各组的创面愈合率、完全闭合时间及肉芽组织成熟度.结果 伤后7,11,14,17 d联合用药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他组(P<0.05);伤后7,11,14 d EGF组和bFGF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创面比EGF组、bFGF组和对照组提前闭合,差异均非常显著(P<0.05),EGF组和bFGF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提前愈合(P<0.05).处理后第14天,联合用药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局部联合应用EGF和bFGF可通过协同作用加速深Ⅱ度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检测磨痂术对于促进大鼠浅Ⅱ°烫伤创面愈合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于每组大鼠背部制作1个创面,实验组创面致伤后立即在无菌条件下行磨痂术;对照组创面致伤后在无菌条件下行保守换药治疗。标本制备后第3、7、10天观察各组大鼠创面大体愈合情况及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的差别。并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变化的情况。【结果】第3、10天,实验组创面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第3、7、10天,实验组bFGF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0天,EGF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磨痂术对于大鼠浅Ⅱ°烫伤创面具有促进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温肾健脾方对大鼠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温肾健脾中药对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背部开放性创面模型,用肌注氢化可的松的方法造成慢性难愈性创面,以辛葡康为阳性对照药,应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新生上皮宽度、肉芽组织形态学变化、肉芽组织细胞周期、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等指标.结果:温肾健脾方治疗组与辛葡康对照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7.0±1.9)和(18.8±1.9) d,较模型组及空白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新生上皮宽度分别为(3.73±0.19)和(3.21±0.15)mm,较模型组及空白组明显增宽(P<0.05);治疗组新生毛细血管丰富,成纤维细胞数量多,而对照组、模型组及空白组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数量均较治疗组明显减少(P <0.05);治疗组S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模型组及空白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与模型组及空白组比较,EGF、TGF-β1、FN蛋白表达均增强(P<0.05).结论:温肾健脾方有促进大鼠慢性难愈创面修复的作用,其机制与调节细胞周期,上调EGF、TGF-β1细胞因子蛋白表达水平,促进间质F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鼠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ILK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18只,随即选取15只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别于烫伤后第1、5、10、15、20天分别随机选取3只大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动态观察烫伤创面中ILK的表达。另外3只取正常皮肤作为对照。7例人正常皮肤标本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选取第4-6代状态良好的细胞,TGF-β1组给与TGF-β1(5ng/ml)刺激,同一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运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荧光标记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第24、48、72小时各组细胞中ILK的表达。结果 烫伤后第5、10、15天大鼠烫伤创面中ILK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正常皮肤和愈合后(第20天)(P<0.05)。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TGF-β1组细胞中ILK的表达逐渐增加,第48、72小时TGF-β1组ILK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LK在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加,它们可能对创面的愈合起着重要作用。TGF-β1能时间依赖的诱导ILK的表达增加,TGF-β1对皮肤呈纤维细胞中ILK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Fu XB  Fang LJ  Wang YX  Sun TZ  Cheng B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1):920-924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局部移植对提高猪皮肤烫伤创面组织修复质量的作用 ,为临床皮肤损伤后功能性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抽取 6只小型香猪的骨髓 ,经体外培养并纯化MSCs,应用 5 溴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技术进行标记。猪背部皮肤中线两侧各制备 6个面积为 2 5 4cm2 的深Ⅱ0 烫伤创面 ,将已标记的MSCs( 2× 10 6)以注射方式回植到提供骨髓猪的创面下 ,将创面随机分为 6组 ,即空白对照组、MSCs治疗组、MSCs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治疗组、bFGF治疗组、MSCs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治疗组以及EGF治疗组。分别于伤后 7、14、2 1、4 2d采用大体观察、常规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动态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猪皮肤烫伤后 7d开始 ,各组创面逐渐缩小 ,伤后 2 1d ,大部分创面愈合。虽然不同时间点各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但以MSCs bFGF治疗组最为明显 ,伤后第 14天和 2 1天创面缩小的面积比其他 5组大 15 %~ 2 0 %。半定量评价结果显示MSCs bFGF治疗组肉芽组织中血管密度较大 ,为 ,而其他组别仅为 ~ 。再上皮化的新生表皮在MSCs bFGF治疗组较其余 5组厚 ,并有上皮角形成。半定量分析可见神经纤维在MSCs bFGF治疗组较其他 5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流动人员疟疾流行现状,进而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方法收集全区网络直报疫情资料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广西流动人口发热病人平均疟原虫阳性率为0·33%。80·62%的病人为本地居民外出到疟疾流行区务工感染所致。以从事护林/砍伐比例最高,占44·19%。结论加强返乡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是巩固广西疟疾防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李剑  甄洪清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578-1578
为确保消费的饮食安全,更好地了解饮食业餐具消毒效果卫生状况,从而为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于2004年4~7月对邹城市所属中小型饮食业进行餐具消毒效果检测,共检测876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汕头市登革热定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通过定点监测为汕头市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汕头市无登革热疫情,抗登革热病毒IgG、IgM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6、8、9、10月份,低谷在4、7、11月份,孳生情况随着月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变化而变化;孳生场所以农村、暂时性容器为主。结论汕头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10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相似文献   

14.
何金庆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77-1878
目的评价辖区内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督促各医疗单位提高消毒灭菌效果,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对辖区内的医疗单位已消毒或灭菌的用品进行抽样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这次采集使用中消毒液、无菌器械、物体表面、手术室空气和医务人员手共3556份,检测达卫生标准2955份,符合率为83、10%,不同样品检测达卫生标准百分率依次为97.37%、95.56%、86.25%、75.41%和62、49%。结论高州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用卫生指标评价,卫生站的符合卫生标准率低于医院,手术室空气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合格率低于使用中消毒液和无菌器械。  相似文献   

15.
韦华  袁孔现  李国忠 《安徽医学》2010,31(8):968-969
目的了解产科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以加强临床使用的管理。方法随机抽查铜陵市人民医院2007~2009年产科出院患者病历中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率达67%,头孢类药物是主要种类,以单独用药情况最多;多数品种DUI接近1。结论该院产科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尚须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控制过度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湛江市2007年登革热监测结果,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的登革热疫情、布雷图指数、人群抗体水平和媒介伊蚊等监测资料,用EPI200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湛江市暴发2起登革热疫情,发病205例,男97例,女108例;抗登革热病毒IgG阳性率低,伊蚊幼虫孳生密度高峰在9月份,低谷在6-8月份,阳性容器以永久性容器为主。结论湛江市有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人群普遍对登革热易感,8-9月是发动爱国卫生运动,清除伊蚊孳生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适当时机。  相似文献   

17.
陈炼红  朱利利 《中国热带医学》2006,6(3):533-533,541
为及时了解宁波市预防接种点的疫苗使用情况,科学地制定疫苗使用计划,我们于今年4-10月在镇海区开展常规接种疫苗(卡介苗BCG、脊灰三价糖丸TOPV、百白破三联疫苗DPT、麻疹减毒活疫苗MV)的损耗监测,现将监测结果评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惠州市电子、五金、电镀等企业生产车间中有毒物污染情况,以便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对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进行检测。结果2003~2004年共检测车间空气样品3625份,舍格3511份,总合格率为96.8%。其中锰尘舍格率最低,为82.2%;其次是三氯乙烯91.0%,氰化氢93.4%,甲苯97.1%,硫酸97.2%,铅烟98.2%,正己烷99.2%。苯99.3%,二甲苯99.6%,其他合格率为100%。结论惠州市部分电子、五金、电镀企业车间空气中有毒物的浓度较高,应改善生产车间的通风设施,做好工人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9.
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是壳聚糖(Chitosan)经羧甲基化而得的一种水溶性多糖。与壳聚糖相比,羧甲基壳聚糖的水溶性提高,且安全、无毒、无害,具有成膜性、保湿性、生物相容性好的特点,是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本文就对羧甲基壳聚糖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做综述:  相似文献   

20.
柳其芳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772-1774
目的探讨ELISA检测法检测食品中氯霉素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国际上先进的ELISA检测法和酶标读数仪定量检测,并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HPLC—MS/MS)比较。结果氯霉素含量为0.05~0.20ug/kg之间,CV%为2.5%~5%,回收率为85.0%~110.0%,标准曲线r=-0.992~-0.999。结论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测定步骤简便、快速。操作安全,设备投资少,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