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现代社会中,媒介在形塑社会现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媒介营造的拟态环境建构了公众对于社会的认知。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导致了传统的信任机制与时代脱节,并诱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拟结合"彭宇案"分析拟态环境对社会信任的影响,进而提供可行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
弘扬主旋律与民生时代的新闻坐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新闻又兼具时政和社会新闻双重特性的新电视新闻,其产生和发展体现了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民生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传媒业的集体自省。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民生新闻要想避免内容低俗化、导向偏差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的出现,就要保证新闻报道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民生传媒与民生新闻的管理和创新,一靠理念,二靠机制。因此,要审时度势,以适应媒体经营理念、传播理念和发展理念的新闻管理模式来创建民生新闻的品牌模式。  相似文献   

3.
"公民新闻"的崛起对传统新闻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其迥异的新闻个人趣味取向和主观化报道的价值流变已吸纳传统新闻的大部分受众",网络民意"是传统媒体为社会设置议题的"酵母"",公民新闻"与传统新闻的对决,改变了传媒生态",公民新闻"促进了新闻的再开放。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新闻舆论位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新闻工作党性原则,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必须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弘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必须大力发展传媒产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精神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5.
首先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河北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地区间区域协调发展程度的地域性比较明显;各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呈不严格的正相关关系;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因素对区域协调发展同等重要,资源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河北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DHR架构中的拟态括号安全性构建问题,基于编码信道理论,根据工程实现的具体场景,给出了面向不同应用领域的拟态括号的构建方式,并以拟态交换机的实际应用为例完成了拟态括号的构建。经测试证明,所提的拟态括号构建方法满足拟态防御理论白盒测试的攻击抵御需求。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适应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环境,提高传媒人才的培养质量,是传媒学界和业界关注的课题.分析新媒体发展给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带来的新挑战,剖析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路径提出建议:结合新媒体的发展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分模块教学;探索多元化主体办学,培养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传媒产业市场占有率作为横轴和年增长率作为纵轴,构建产业转移过程中传媒产业选择的逻辑关系以及形成机理.利用行业吸引力矩阵,从多维角度详细分析传媒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社会黏性.根据行业竞争状态子因素架构行业类别模型.同时,依据该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转移原因,完成实证分析,并对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传媒产业集群选择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SDN的“控制大脑”,控制器承载着SDN网络的诸多控制功能,通过对SDN网络安全威胁的分析,将应用程序、控制器、操作系统以及处理器纳入拟态界,构建了面向SDN的拟态化架构。该架构的设计引入了新问题,通过分析问题的根源,设计了拟态代理以及异构执行体之间的同步方法,创建了以多数一致表决为裁决算法的拟态架构抗攻击性模型。最后,在搭建的仿真和测试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拟态架构的安全性以及性能。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拟态架构具备高安全性,并在吞吐量和延迟等方面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视域下社会利益错综复杂,弱势群体借助媒体维权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然而,媒体在充当"安全阀"的同时,却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非理性行为——媒体站队。新闻媒体自我角色认知偏差、公众意见虚拟场域的舆论逼迫和媒体先验经验原始积淀对媒体站队这一现象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风险社会视域下,媒体妖魔化形象构建、情绪化选择报道以及模式化定性导致传媒塑造风险认知功能的异化和公众风险应对行为的极端化。因此,媒体应该注重"理性把握"的体验式报道方式以进行自我矫正,以此逐渐消解传媒站队行为,消除风险社会中的隐患。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新闻传播已成为一股强势,根据问卷调查展开的关于大学生网络新闻媒体接触现状结果显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媒介,但这一群体在网络新闻媒体以及网络新闻信息内容选择方面存在一定偏向性。提高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处理能力,应引起网络媒体和学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诸多影响,上海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推进"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通过电话咨询部分企业家、查阅媒体相关文献、对比SARS疫情、政策分析等方式,研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从"短期-中期-长期"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而对社会发展影响则可从"个人-社区-城市-社会"空间序列进行探讨,在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媒体融合发展是高校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针对高校学生记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以“选修课+线上学习资源+校内培训”为抓手,学习相关专业学科知识;以学校融媒体中心为基础,为学生记者提供实践平台;深化学生记者对媒体融合传播理念的认识,不断提升互联网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新闻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一些新闻娱乐化现象以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构成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新闻娱乐化又使得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本文界定了新闻娱乐化,归纳了新闻娱乐化的特点,并探讨了大众媒介新闻娱乐化潮流出现的系统原因。尝试从经济层面、受众层面以及政治层面这三个层面,来解读中国新闻娱乐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负面新闻作为社会新闻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现今中国各类媒体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但是,中国媒体在报道有关负面新闻的过程中,由于新闻体制、新闻发展背景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对负面新闻的报道依旧存在着许多误区。缺失人文关怀是负面新闻中最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因为人文关怀的缺乏,使得负面新闻原本拥有的一系列引导作用并没有被及时地体现出来,甚至歪曲了报道的原意,走向了负面新闻报道的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网络媒体发展迅猛,并开始在社会传播中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除传统媒体外,网络媒体已经是大众话语表达的重要媒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日趋频繁,并不断走向成熟。从议程设置理论着手,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对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在相关新闻事件中报道内容的比较分析,阐明二者议程设置互动的形成、互动的方式、二者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评判二者在议程设置中的所出现的问题,以期能够更好的实现议程互动,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视已经开始从一种垄断行业向有限开放的社会行业变化,从一种单纯的新闻媒体观念向综合功能的大众媒体观念转型,从一种完全的社会政治主体向具有意识形态特殊性的市场主体移位,从一种单一的喉舌媒体向服务大众的公众媒体过度。正是因为如此,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主要话题,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电视媒体的竞争已上升到白热化境地,文章围绕中国电视产业化的进程,详细分析了电视媒介自身及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状况。主要从中国电视媒体发展状况,全国性市场竞争现状和竞争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闻侵权是民事侵权行为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民主法治建设的步伐也日益加快 ,公民法治意识和人格尊严意识不断增强 ,由新闻侵权引发的民事诉讼呈现出日渐增多的趋势。由于新闻侵权对新闻事业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 ,正逐渐成为新闻界和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目前我国新闻侵权的界定、特征、原因和形式等加以分析 ,并着重提出防范新闻侵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新闻理论界掀起了一场有关新闻策划的大讨论,学者们各抒己见,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出现了一派新闻民主的景象。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新闻策划作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已在新闻界颇为流行。本文探讨了新闻策划的内涵、特性、传播价值的实现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高等院校重要的新闻舆论工具,以其党委喉舌的权威性,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传播的广泛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担任重要角色。本文以近五年《吉林化工学院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作的实践探索为案例,采用演绎与实证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述了校报有效利用新闻评论、深度报道和文艺副刊的形式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引导、启迪和熏陶作用时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