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难处理复杂金矿循环流态化焙烧提金技术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300 t/d循环流态化焙烧提金示范工程投产运行状况及提金结果表明,采用循环流态化焙烧含金物料时,气固混合剧烈,物料温度分布均匀、停留时间长,碳燃烧充分完全。对含金平均品位在4~8 g/t的复杂含砷低硫精矿尾渣,通过循环流态化焙烧——氰化浸出后,渣金品位下降至平均1.5~2.5 g/t,金回收率75%~85%,焙烧温度750℃,煤耗3.5%左右。  相似文献   

2.
循环流态化焙烧技术处理低硫精矿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循环流态化焙烧技术预处理低硫金精矿与低硫铜精矿,再进行氰化提金或酸浸提铜。结果表明,对含铜含砷低硫金精矿,铜的浸出率达89%,金的浸出率达93%,对低硫铜精矿,焙烧温度为580~630℃,铜的酸浸出率能达98%以上,焙砂固硫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3.
难处理复杂金精矿采用两段焙烧提金工艺流程中,一段炉采用流化床沸腾焙烧脱砷,二段炉采用循环流态化焙烧脱硫。生产实践表明,该组合形式生产出的焙砂的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的第二段氧化焙烧采用沸腾流化床焙烧炉,同时焙砂的金氰化浸出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提高难浸金精矿两段焙烧工艺金氰化浸出率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寇文胜  陈国民 《黄金》2012,33(5):47-49
结合生产实践,通过对两段焙烧工艺处理高砷高硫金精矿的研究,提出了控制一段焙烧焙砂中硫质量分数在8%以上,强化二段炉内的硫酸化焙烧,保证燃烧室的供风控制及在焙砂酸浸工序后增加碱浸等措施,可有效地提高金氰化浸出率,降低氰化尾渣的金品位。  相似文献   

5.
难处理金矿二次包裹现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难处理高砷金精矿回转窑、沸腾炉两段焙烧、氰化提金工业试验,金浸出率只有80%左右,氰化尾渣含金高达20g.t-1。对回砖窑焙烧矿分粒级后进行二次焙烧和氰化,结果表明金浸出率与焙烧矿的团聚粒度密切相关,直径大于5mm的粗颗粒焙烧矿浸出率达到90%,小于5mm焙烧矿浸出率只有72%。细分粒级研究表明,粒度越小,金浸出率越低。氰化渣金物相分析表明,未浸出的金主要是氧化铁包裹金。电子显微镜形貌研究表明,较细回砖窑焙烧矿存在严重的过烧,氧化铁包裹金主要发生在细团聚颗粒矿物上。回砖窑补热方式不合理是造成过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某含砷金精矿含金52.80 g/t、砷6.31%、硫21.50%,是典型的难处理复杂金精矿,采用直接氰化,以及氧化焙烧、两段焙烧预处理后氰化,金回收效果不理想。试验采用三级工艺,即一级还原焙烧、二级酸浸、三级氧化焙烧进行处理,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经还原焙烧—酸浸—氧化焙烧—氰化工艺处理,金浸出率达93.60%,较两段焙烧—氰化工艺提高6.80百分点,实现了资源的高值化利用,为含砷金精矿中金的高效回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内金精矿氰化提金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邝金才  姚香 《有色矿冶》2003,19(2):16-21
金精矿氰化提金技术是我国黄金工业主要直接产金的手段,它包括简单含金银矿物的精矿二浸二洗工艺,还包括一些富含铜、铅等金属需要添加某种助浸剂的氰化技术,小秦岭一带矿山生产金银铜铅锌与硫多金属精矿,即需要焙烧后酸浸除去硫铜铅再氰化,而湖南湘西金矿所产金锑钨精矿也需焙烧后处理,若含砷金精矿需要经过焙烧、热压及细菌氧化后再氰化提金,并已逐步进行工业化生产。总之,随着社会进步与科研工作不断深入发展,我国金精矿氰化提金工艺技术日臻完善,并将会在今后工业生产中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提高含砷金精矿二段焙烧-氰化工艺金浸出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光  王永新  薛元昕 《黄金》2011,32(6):48-49
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提高含砷金精矿二段焙烧-氰化浸出工艺金浸出率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含砷金精矿经一段焙烧(450~500℃)除砷后,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SR,再进行二段焙烧(630~650℃),然后经稀硫酸除铜后进行氰化浸出,可使金的氰化浸出率提高4.65%.该方法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沸腾焙烧预氧化处理含砷金精矿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焙烧气氛、焙烧预处理剂等因素对焙砂表面形貌、金银浸出率及氰化尾渣中金银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砷难处理金精矿在富氧焙烧气氛下所得焙砂表面出现气孔较为均匀的形貌;对氰原(氰化原料,酸浸渣)与氰化尾渣中金银进行化学物相分析发现,硅酸盐包裹是影响金银氰化浸出的主要因素。富氧焙烧气氛下,采用NaOH︰Na2CO3=1︰2复合添加剂所得氰原中硅酸盐包裹金银占比明显下降,焙烧效果大幅改善,金、银浸出率分别提高7.27与13.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薛光  于永江 《黄金》2008,29(1):40-41
进行了从含砷金精矿二段焙烧酸浸渣中氰化浸出金银的工艺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RMD对含砷金精矿的二段焙烧酸浸渣进行预处理,可除去大部分砷和部分铅,使金、银的氰化浸出率比常规工艺分别提高4.51%和51.30%,其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根据青海某金矿矿床深部原生矿石性质,对其进行了选冶工艺流程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采用浮选—金精矿焙烧—氰化炭浸工艺提金较为适宜。在磨矿细度-200目占70%的条件下,得到产率8.50%,金品位43.07 g/t,金回收率86.27%的金精矿;金精矿焙烧—氰化浸出提取金,金的作业浸出率大于85%。  相似文献   

12.
某企业原难处理金精矿两段焙烧烟尘残硫、残砷高,是影响金浸出的主要原因。将焙烧烟尘采用气流稀相输送至第二段沸腾焙烧炉中进行再次焙烧,充分脱除烟尘中的残硫与砷,然后进行氰化浸出。生产实践表明,烟尘再焙烧后提金,金的氰化浸出率由88.40%提高到92.64%。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Arsenic can cau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also affect mineral processing efficiency. To determine the mechanism of separating arsenic from minerals, microwave roast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using Hunan arsenic sulfide gold concentrate as a raw material. The heating behaviour of gold concentrates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was analysed. The effects of roasting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oxygen content on arsenic removal were investigated. Temperature has the greatest effect on arsenic removal, followed by reaction time and oxygen content. The optimum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 The removal rate of arsenic was 93.16% (gas supply: 4?L min?1, reaction temperature: 650°C, duration: 15?mi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of the minerals after microwave roasting and conventional roasting showed that there are more cracks on the surface of minerals after microwave roasting,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is larger.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arsenic separation from gold concentrate during microwave roasting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杨凤  高玉玺  胡春融  范晓峰  王宁 《黄金》2013,34(4):56-59
阐述了极难处理金精矿的特点以及提金难点。对含砷、高碳型金矿石进行了提金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生物氧化—氰化提金工艺,金回收效果并不理想,金浸出率为80.26%;而采用生物氧化—焙烧—氰化联合工艺提金,能获得较佳的金回收指标,金浸出率可提高到91.94%。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主研发的700m3新型生物反应器开展金精矿预氧化平行对比工业试验,在给与金精矿一致、控制硫化物氧化程度基本一致的条件下,新型生物反应器比传统生物反应器气耗降低17.8%,效率提高20%。  相似文献   

16.
某金矿石浸渣浮选精矿预氧化及氰化提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金矿石氰化尾渣浮选精矿难浸,在<37μm占99.5%的磨矿细度下氰化浸出24h,金的浸出率仅有3.95%。采用常温常压碱性强化预氧化工艺处理后,金的浸出回收率提高到85.85%,炭吸附率99.62%。  相似文献   

17.
某低品位含砷金矿石选冶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益林  陈晓青  杨进忠 《黄金》2011,32(11):56-60
某低品位含砷金矿石,通过浮选,金精矿品位达到12.80 g/t,回收率84.99%;浮选精矿经过焙烧、氰化浸出,金浸出率达到89.94%;金选冶总回收率为76.44%.  相似文献   

18.
难处理金精矿生物氧化-氰化炭浸法提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难处理金精矿含砷、高碳的特点,采用生物氧化-氰化炭浸提金工艺,考察了矿浆浓度、氧化时间、溶氧量、搅拌速度、培养基用量等因素对Fe、As、S脱除率、硫化物氧化率及金浸出率的影响。氰化炭浸试验结果表明,金的浸出率由直接氰化炭浸时的15.53%提高到95.82%,同时分析了氧化过程Eh、pH变化及Fe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提高珲春金铜矿含铜金精矿氰化浸出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世杰  仲崇波 《黄金》1999,20(4):38-40
通过对珲春含铜金精矿的氰化浸出试验研究,分析了铜矿物及浮选药剂对金浸出的不良影响,指出了采用氨-氰浸出体系有利于金浸出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焙烧—酸浸—氰化工艺从高硫多金属金精矿中提取金、银、铜。其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金、银、铜的平均浸出率分别可达到96.56%、79.12%、91.33%。通过对比金精矿、焙砂、氰化渣中金、银的化学物相可知,硅酸盐包裹金、银不易被氰化浸出,而加入复合添加剂焙烧,硅酸盐包裹的金、银品位大幅度下降,由直接焙烧的2.05 g/t、163.35 g/t分别降到0.81 g/t、25.24 g/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