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建平 《中国海事》2010,(11):75-75
10月9日,由交通运输部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远洋船舶压载水净化和水上溢油应急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在山东省威海市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同日,交通运输部在中国海事局烟台溢油应急中心成功举行海上溢油应急技术演练。  相似文献   

2.
<正>5月13日,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与阿里云达成"互联网+航运"合作。同日,运行在阿里云上的宝船网2.0系统正式发布。该系统数据覆盖全球超过30万艘船舶,借助该系统,公众可查询任一船舶实时位置和历史轨迹。宝船网同时宣布加入阿里云"云合计划",向全社会开放数据接口。据悉,宝船网是由交通运输部下属单位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自主研发、运营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与阿里云展开深入合作,通过船上装的AIS系统和国际海事局数据,可以获取  相似文献   

3.
信息公告     
《中国海事》2012,(5):79-80
交通运输部公布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为实施"兴内河"战略,加快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提高我国内河运输船队整体技术水平,交通运输部组织编制了《内河运输  相似文献   

4.
<正>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信息服务平台近日正式上线运行。今后,公众可通过该平台,免费了解和掌握航行于我国沿海和内河水域船舶的实时动态数据。AIS由陆基岸台和船载电台构成,在船—船、船—岸之间采集和交换船舶实时位置、航向、航速等船舶航行动态信息,船舶尺度、所载货物等船舶静态信息和相关的安全信息。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介绍,AIS平台可提供我国及全球部分水域的船舶交通实况的综合服务。按照国际公约及相关标准要求,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已在我国建设了402座AIS岸基台站,覆盖全国沿  相似文献   

5.
<正>9月8日上午,"2015年大型客船遇险联合搜救演习"在山东烟台港北部海域成功举办。本次演习的主题是"关注客运安全,共建平安海区",由交通运输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山东省海上搜救中心、烟台市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和山东省副省长王书坚共同担任演习总指挥。本次演习分为船舶内部自救、海上大规模人员撤离和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洋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如何避免大型船舶之间的碰撞事关整个海域航运的安全。目前船舶依靠导航系统定位航行,在传统的基于导航的船舶避免碰撞机制中,主要由船员进行船舶碰撞的危险性估计、避免碰撞的决策及具体操作实施,很难避免由人为错误估计、决策而造成的灾难。本文在研究现有船舶导航系统、避免碰撞的决策机制基础上,利用AIS(自动识别系统)为平台,设计一种基于导航控制算法的自动化船舶碰撞避免机制。  相似文献   

7.
信息公告     
正交通运输部履行渔业船舶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4月18日,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原农业部的渔业船舶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自2018年4月20日起,交通运输部正式履行渔业船舶检验和监督管理职责。拟订渔业船舶检验政策法规及标准,监督管理、行业指导等行政职能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承担;渔业船舶和船用产品法定检验等职责由中国船级社承担。除检验业务和监督管理实施主体按改革要求进行调整外,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前,船舶无线电导航单纯依赖卫星导航系统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沿海航行安全,国际海事组织(IMO)制订的世界无线电导航计划中号召世界各成员国研究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测距定位的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并在多次技术会议中提议将强制船舶安装天基和陆基双备份定位导航系统。本文基于中国沿海已经布设完善的AIS岸站,通过测量岸站的无线电信号实现自主定位,不仅能够满足IMO未来将强制使用天基和陆基双备份定位系统的履约需求,而且利用现有AIS系统和设备就能够达到陆基定位系统的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获悉,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江内河水运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将面临更多潜在的安全风险。目前,旨在为长江水运安全保驾护航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长江水运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与示范"正式实施。该项目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组织,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长江海事局信息中心、武汉理工大学和民51453  相似文献   

10.
CCSC看台     
《中国船检》2013,(1):77
CCSC获得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第三方审核机构资格继2011年12月,CCSC获得2012年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营运船舶和施工船舶节能技术应用"类申请项目)第三方审核机构的资质后,2013年1月9日,CCSC再次获得由交通运输部认定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第三方审核机构资质。  相似文献   

11.
提升复杂通航环境下船舶航行安全性,提出复杂环境中高可用船舶AIS大数据信息处理方法.选取分布式架构作为船舶AIS大数据的信息处理架构,采集船舶AIS数据,对数据实施报文解析处理,利用云计算节点将完成AIS大数据传送至Oracle数据库.Oracle数据库采用同步复制技术,利用Markov链建立可用性评估模型,依据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
正3月7日,随着与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首艘1万标准箱集装箱船"中海之春"轮实现成功连接和并网送电,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高—低—高"集装箱船舶岸基供电系统在天津港联盟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正式投入使用。以此为标志,天津港集团公司全面启动船舶岸基供电系统建设,计划在2020年底前实现交通运输部和天津市要求的50%以上已建集装箱、  相似文献   

13.
<正>船舶证书"一次通办",是指申请人对同一船舶提出两个及以2019年10月30日,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在广州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和特邀专家对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工程(珠江航务管理局)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现场核查,通过现场查验工程建设成果,听取项目相关建设、设计、实施、监理和审计等单位的工作汇报,审阅档案资料,并经专家质询和讨论,验收核查委员会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14.
王明世  张仁颐 《中国港口》2007,(6):50-51,53
<正>一、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介绍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是以自控时分多址为核心技术的,可以用于水上交通联络和指挥的岸-船、船-岸,以及船-船之间的通讯、导航系统。AIS是用船舶的MMSI码识别的(MMSI码又叫船舶识别号,每一艘船舶从开始建造到使用结束解体,给予一个全球唯一的MMSI码)。  相似文献   

15.
AIS系统不但能够提供与船舶数据相关的静态信息,而且还能提供与船舶航行相关的动态信息,为了利用AIS的优势,本文将AIS技术与船舶导航技术进行集成,给出一种基于AIS数据处理技术的船舶综合导航系统设计。实现结果表明,AIS提供的数据能够有效帮助导航系统进行航线的规划,减少船舶避碰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利用AIS数据库实现船舶状态数据监测与挖掘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在现有海上船舶监控系统中,无论是基于雷达信号数据还是视频监控数据,由于信号传输机制及最终信号处理都需要一定时间,其实效性并不高,应用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AIS(自动识别系统)是一种工作在高频段的自主广播系统,能够实现岸基与船舶、船舶与船舶之间实施交换航行状态、位置坐标以及气象变换等信息。本文在研究现有AIS原理及结构的基础上,基于AIS数据交互提出一种实现船舶状态数据监控的控制平台,并给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4月26日,"连云港港节能减排主题性项目"正式通过交通运输部考核验收。在最终出具的考核评审意见中,以96.17分的"优异"成绩单,一举奠定了全国低碳港口建设排头兵的位次。交通运输部指出,项目作为全国首个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紧扣"低碳港口"主题,创新实施了船舶岸电、绿色照明、港口能源自动化管理系统等13项节能减排项目,形成了岸电技术、LNG动力装载机及LED灯具研发等几十项专利,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对  相似文献   

18.
<正>2月4日,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自主研发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简称AIS)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这是中国首个免费对外开放的实时查询船舶动态的官方平台,也是海事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发挥专业优势,便民惠民的一项新的成果。那么,该平台主要提供了哪些功能和服务,具有哪些特色,如何最大程度地便民惠民,给用  相似文献   

19.
<正>交通运输部制定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了明确的"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总体目标。为实现"十二五"水运节能减排总体目标,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组织科研、设计单位的专家,沿着完善政策法规、制定标准规范、实施准入控制、应用先进技术、推动技术创先、加强监督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的整体思路,设计具体项目落  相似文献   

20.
6月10日从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获悉,我国沿海AIS岸基网络系统,经部海事局十多年建设,已实现AIS信号无缝对接,重点港口、水域实现多重覆盖;内河AIS岸基网络系统,从2010年开始建设,已实现与沿海AIS岸基网络系统互通互联,覆盖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长江、京杭运河-淮河、珠江、黑龙江-松花江等水系,可有效实现船舶监管、避碰等多项功能,规模全球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