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隋翔宇 《山西建筑》2011,37(1):40-41
针对目前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并作了详细介绍,以期提高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2.
吴明海 《山西建筑》2009,35(29):73-74
结合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经验,从多层砌体房屋结构设计时纵横墙的布置、防震缝的设置等方面出发,就进行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时结构体系应考虑的几方面作了探讨,以达到提高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王俊特 《福建建筑》2009,(7):52-53,56
根据汶川地区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特点以及在震害中的破坏情况,对我省闽南农村地区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进行分析。分析表明,目前我省闽南农村地区常见的砖石砌体房屋及底层构造柱(或局部框架)一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较弱,很多砌体结构房屋都未采用抗震构造措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应该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4.
砌体房屋是我国城乡建筑中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多层砌体房屋由于自重较大,地震时地层作用亦大,所用材料具有脆性性质,抗剪、抗拉和抗弯能力都很低,房屋的整体延性较差,因此抗震能力较差.本文对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上海地区中小学砌体结构校舍进行抗震安全调查与鉴定分析,主要抗震性能缺陷为房屋整体性、抗震性能较差、材料强度偏低,达不到抗震规范要求、部分墙体裂缝及地基沉降,竖向承载力不足、缺少必要抗震构造柱,不满足抗震承载力的要求。分别按当多层砌体结高度、层数超过规定限值时、抗震承载力,结构整体性不足及房屋中存在易倒塌部分情况介绍了相应的加固措施。并结合综合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的上海一在役中学多层砌体结构校舍为例,进行加固设计包括新增构造柱和圈梁、新增构件与原砌体结构连接、新增叠合层及局部墙体加固。通过对多层砌体结构校舍进行的科学合理抗震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及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1 概述目前 ,住宅的结构形式 ,砖混结构最为广泛 ,这类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继续普遍采用。由于砖砌体材料的脆性性质 ,其抗拉、抗弯、抗剪强度很低 ,结构的变形耗能较差 ,所以砖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也相当差 ,在国内外历次地震中 ,砌体结构的破坏率相当高 ,为了解决此类结构形式在工程中抗御地震等水平力作用和防止房屋倒塌的问题 ,在多层房屋墙体中设置钢筋砼构造柱 ,加强房屋整体刚度 ,增大结构的延性 ,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是砖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国内外有关设置钢筋砼构造柱的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 ,有许多种计算方法 ,本…  相似文献   

7.
刘志强 《山西建筑》2007,33(10):94-95
介绍了底部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并从底部抗震墙砌体房屋侧移刚度比的控制、底层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各层抗震能力的匹配、过渡楼层的抗震能力的适当加强等方面阐述了竖向不规则的解决问题,以保证底部抗震墙砌体房屋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详细比较了我国不同时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关于多层砌体房屋的相关规定——包括地震作用的计算、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和主要抗震构造措施,分析了多层砌体房屋基准面积率的由来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而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研究了我国既有多层砌体房屋的综合抗震能力,最后针对我国不同时期建造的多层砌体房屋的特点提出了有计划分步骤的抗震加固建议,供有关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震区大量民用建筑多为砌体结构房屋,整体性较差,抗拉及抗剪强度较低,延性较差,材料脆性性质明显,抗震能力较差。分析主要震害现象,并结合规范提出提出整改措施,以提高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孙小燕 《山西建筑》2011,37(17):54-55
综述了地震震级、烈度和抗震设防目标,分析了工程结构破坏的主要情形和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点,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减少建筑物由于地震而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谢占宇 《建造师》2010,(3):23-25
我国是地震灾害频繁的国家,多层砖砌体结构目前仍是房屋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建筑总高度在18米以内的四——六层居多。从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这类结构形式将继续大量使用而且近期内还有发展趋势,尤其是住宅工程(约占90名以上)。 提高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不仅仅涉及到建筑材料、抗震设计、建筑施工等诸多部门,而且与工程选址、投资、建设单位的防震意识因素有关。笔者根据规范要求和设计体会,浅谈一下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有大量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砌体结构住宅,这类住宅材料强度较低,抗震性能较差,大都有抗震加固、增设电梯等结构安全性与建筑功能提升的需求。为避免两项需求单独实施引起的资源浪费,减少入室施工等对房屋正常使用与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既有多层砌体住宅增设电梯与抗震加固综合改造技术,并制作了一组多层砌体结构缩尺(1∶4)模型,即模型A(未加固的五层无筋砌体结构模型)和模型B(增设电梯、抗震加固综合改造模型),进行了振动台模型对比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砌体住宅采用综合改造技术加固后,刚度、基底剪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结构整体抗震能力明显提高,其脆性破坏的特征亦有显著改善;此外,由于增设的电梯井剪力墙显著增强了结构横向的抗震能力,使得房屋纵、横两个方向的抗震性能趋于均衡,有效地改善了多层砌体结构住宅存在明显抗震强、弱向的自身缺陷。  相似文献   

13.
对多层砌体结构教学楼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根据汶川地震中此类结构的震害特点,着重探讨了纵墙承重结构体系教学楼的抗震性能,指出了纵墙承重砌体结构体系教学楼在抗震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此类房屋抗震鉴定、加固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和关键点,并探讨了抗...  相似文献   

14.
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表现为建筑布置决定结构墙体的数量及面积。在地震作用下,地震力由地震方向的墙体承担,墙体数量越多,墙体面积越大,房屋抗震能力就越强,所以墙体面积对砌体结构抗震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从地震震害中找出墙体面积与结构破坏之间的规律,通过对2008年汶川地震中大量震损房屋震害的分析,研究墙体面积与结构破坏程度之间的关系,并在现有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墙体面积大小的指标即墙率来评估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将墙率指标应用于一幢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评估中,并通过与现场震害的对比说明该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墙率可以用于评估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房屋的整体刚度,提高多层砖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GBJ11—89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多层砖砌体结构中的应用,是根据唐山地震的经验和大量试验研究,得到比较一致的结论。构造柱能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10%—30%左右,提高幅度于墙体的高厚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具有较高的变形承受能力。构造柱应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应力易于集中的部位。圈梁能增强房屋的整体性,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是抗震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多  相似文献   

16.
震前对现有砖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判别是对该类房屋采取有效抗震减灾措施的重要依据,对减少该类房屋在地震中的破坏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我国现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2009)给出的砖砌体房屋抗震能力指数法的框架下,引入抗震能力系数法,实现与抗震设计规范相对应的砖砌体房屋基于烈度的三水准抗震能力判别方法;将其与地震动参数联系起来,给出地震动参数-破坏状态的对应关系,实现砖砌体房屋基于地震动参数的三水准抗震能力判别方法;对汶川地震中发生震害的一栋砖砌体房屋进行抗震能力判别,与实际震害相比较,吻合得很好,并对其进行了三水准抗震能力的判别,表明该房屋满足抗震设防烈度为VII度时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验证了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对同时进行不同设防水准下房屋抗震能力的判别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17.
窦长揆 《建筑技术》1997,28(12):836-839
砌体结构底层局部框架砖房是底层空旷房屋的一种结构形式,为了解其抗震性能而进行的模型振动台模拟地震试验结果显示,模型房屋整体抗震力较差,震害集中在下部。提高此类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的关键在一层及二层,应通过适当增加底层刚度等措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8.
构造柱、圈梁和现浇楼板可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是砌体结构的主要抗震构造措施,为反映砌体结构整体性的抗震作用,分析构造柱、圈梁和现浇楼板对结构整体性的影响,提出结构整体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基于汶川地震中大量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的分析,建议了考虑砖砌体结构整体性系数和承载力指标的震害程度指标,它可作为结构抗震能力指标之一。建立了不同地震烈度下震害程度指标与结构破坏程度间的定量关系,根据上述的定量关系,获得震害程度判断值,分析烈度和破坏程度的变化对震害程度判断值的影响。最后进行多幢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墙体破坏程度评估的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震害程度指标及震害程度判断值可以准确评估结构不同方向的墙体破坏程度,实现对砌体结构的抗震评估。  相似文献   

19.
构造柱、圈梁和现浇楼板可增强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是砌体结构的主要抗震构造措施,为反映砌体结构整体性的抗震作用,分析构造柱、圈梁和现浇楼板对结构整体性的影响,提出结构整体性系数的计算方法。基于汶川地震中大量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震害的分析,建议了考虑砖砌体结构整体性系数和承载力指标的震害程度指标,它可作为结构抗震能力指标之一。建立了不同地震烈度下震害程度指标与结构破坏程度间的定量关系,根据上述的定量关系,获得震害程度判断值,分析烈度和破坏程度的变化对震害程度判断值的影响。最后进行多幢多层砖砌体结构房屋墙体破坏程度评估的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震害程度指标及震害程度判断值可以准确评估结构不同方向的墙体破坏程度,实现对砌体结构的抗震评估。  相似文献   

20.
主要分析了唐山地区村镇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经常出现的问题,阐明了村镇房屋抗震能力差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村镇砌体房屋抗震能力的应对措施,以减少地震造成的房屋破坏和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