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了138例60岁以上冠心病及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左房及左右心室内径。其中79例伴有心律失常,房早26例、房颤23例、室早24例,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房颤病人左房内径明显大于房早及窦性心律组;室早与左右心室内径大小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2.
左室舒张功能及左房内径与老年人房颤的关系张昌玉,高华安,顾法霖,接连利(日照市人民医院)关键词左室舒张功能;左房内径;房颤,老年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我院自1992~1995年收治200例,就其左室舒张功能及左房内径与老年人房颤的关系研究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性冠心病,高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与房室大小的关系。方法:采用M型超声心动图对51例心律失常患者和41例窦性心律患者进行房室内径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径超过室心律患者。结论:左房内径〈30mm者多数为窦性心律或房早;30 ̄40mm之间者多数为房早或阵发性房颤,〉40mm者几乎均为持续性房颤。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原发笥高血压病214例患者的心律失常与房、室内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经超声心动图测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者164例,其中房性心律失常127例,占59.3%,室性心律失常48例,占22.4%,结果发现,房颤组左房内径〉房早及窦性心律组。  相似文献   

5.
分析l986年6月至1987年l2月住院的冠心病人176例。B超检查左房内径增大组52例,左房内径正常组124例。结果显示左房增大组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内径增大、心功能不金、房颤、PTFV;异常的发生事明显高于左房内径正常组。说明冠心病左房内径增大有发生房颤、心功能不、垒的可能,结合PTFV1负值可对冠心病人的预后,治疗等作出估测。  相似文献   

6.
122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测量心电图(ECG)平均房颤波振幅,了解其与病因诊断和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房内径(LAD)大小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慢性房颤和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房颤的平均房颤波振相及左房大小比阵发性房颤及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房颤大得多(P<0.01),平均房颤波振幅与UCG测量的左房内径大小呈正相关(r=0.482,P<0.01)。且风心病以粗房颤波为主,多数呈慢性房颤伴左房大;冠心病及其他疾患以细房颤波及阵发性房颤居多,并且左房大小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TAPSE)及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D)在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右心室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入选 67例孤立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房颤组,另选取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M型超声测量患者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MAD、TAPSE值;采用二维超声测量患者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PCA);采用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右心室E值;采用QTVI测量左、右心室Vs、Ve值。分析房颤组患者左、右心室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患者的左、右心室LVEDD、LVESD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心室Vs、Ve、MAD和TAPSE值明显降低,E值及E/ Ve明显升高(P<0.05)。 结论:孤立性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右心室功能下降,在传统的心功能指标未能发现异常时,QTVI联合TAPSE和MAD能够早期和快速地反映房颤患者左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对15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测量左房内径。结果在房内径增大64例,左房内径正常88例。左房内径增大者心功能不全,左室增大,室壁运动异常房颤,ptfV1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内径正常组。提示冠心病左房内径增大有发生房颤,心功能不全的可能。结合ptfV1负值可对冠心病的治疗,预后等作出了评估。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以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常见心脏病130例患者的左房内径,分析其与房颤的关系及预测转律治疗后效果。风心病所致的持续性房颤(占风心病房颤的96.3%)患者,左房内径大于40mm者42例,大于50mm者29例,仅1例小于40mm,与国外Henry等报道的因二尖瓣、主动脉瓣疾患及主动脉瓣下狭窄引致房颤左房内径多大于40mm的结论相符。而风心病组窦性心率亦近一半(16/34)左房内径大于40mm,说明左房内径增大不是风心病房颤的唯一原因。扩张型  相似文献   

10.
高白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19-119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评价阵发性房颤(PAF)患者心脏左房及左室结构及功能改变。方法应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房颤患者35例,分别测定左房舒末缩末内径及左室舒末缩末内径,左房收缩末期面积,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运动峰速度Em比值,并与正常患者35例进行对比。结果房颤组心脏左房舒末缩末内径及左室舒末缩末内径,左房收缩末期面积大小均大于正常组(P〈0.05),而左室及左房功能却小于正常组(P〈0.05),E峰增高,Em值降低,E/Em增高(P〈0.05)。结论房颤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导致心脏左房室结构及血流发生改变,左房与左室功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NT-pro-BNP和术前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对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房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以提高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70例行环肺静脉消融术的房颤患者,在术前检测血浆NT-pro-BNP,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了解有无左房内血栓形成。15例有左房内血栓形成者未行环肺静脉消融术,余下55例均成功行环肺静脉消融术。术后随诊,每月复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了解有无房颤的复发。3月后仍有房颤发生则认为手术失败。成功组39例、失败组16例。结果69%患者NT-pro-BNP高于正常范围。消融失败组NT-pro-BNP明显高于成功组,失败组左房内径明显大于成功组。结论对于NT-pro-BNP明显增高且左房内径又明显增大者行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房颤则复发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可将术前NT-pro-BNP及左房内径作为房颤术前筛选患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阵发性房颤、高血压及阵发性房颤合并高血压患,在房颤非发作用,了解左室流出道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左房机能情况,方法:房颤患在房颤非发作期38例(其中单纯房颤23例,房颤合并高血压15例),单例高血压15例及对照组4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应用频谱多普勒录得左室流入道血流频谱及左房内径进行分析。结果:左房短轴缩短率(LAFS)在房颤组及高血压合并房颤组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房颤时心房肌受损是LAFS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冠心病房颤与左房内径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心病病人100例,根据临床症状分为3组:冠心病窦性心律组、冠心病阵发房颤组和冠心病持续房颤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3组患者的左房内径与二尖瓣返流。结果显示窦性心律组的左房内径与房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左房内径的增大,二尖瓣返流的发生率不断增加。结果提示,临床上应积极控制阵发房颤的发作,以防止心肌缺血缺氧的加重。超声心动图是监测左房内径及二尖瓣返流动态改变的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及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在房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孝感市中心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AF患者69例,其中阵发性AF组39例,持续性AF组3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无AF病史的69例。测定患者唾液酸、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及左房内径。结果 阵发性、持续性组唾液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左房内径高于对照组,且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研究对象外周血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与左房内径呈正相关性(r=0.685、0.403, P<0.001)。结论 唾液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是房颤发病的影响因素,与左房内径的大小相关,其可能通过炎症反应参与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150例心房颤动病人左房大小的超声心动图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150例心房颤动病人的左房大小。结果表明:(1)左房内径<40mm,大多为窦性心律;40—55mm,呈发作性或持久性房颤;>55mm,常呈持久性房颤。然而,孤立性房颤病人多呈发作性,其左房内径均在正常范围。(2)左房内径>45mm,房颤持续1年以上者,除颤难以奏效,但还须考虑到房颤的病因和病人的年龄,某些左房内径正常者,即使房颤持续时间较长,仍可试以电击复律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78例风心病并发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径大小与房颤的关系,结果表明:78例皆有二尖瓣狭窄的基础病变;房颤的发生率随左房内径的扩大而增高,本组左房内径60毫米以上者房颤率达100%;房颤转复成功率随左房扩大而降低,转复后复发率则随左房的扩大而升高。有效地控制瓣膜的损害,解除血液动力学障碍,能阻止左房的进一步扩大,减少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与左房内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维心动超声图测定100例经心电图证实的心房颤动左房内径。结果显示,左房内径持续性房颤组为53.56±8.83mm,阵发性房颤组为41.30±5.96mm,对照组为31±4.5mm。结果表明,持续性房颤组左房内径显著大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而阵发性房颤组的也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左房内径与房颤呈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水平变化及其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探讨房颤的炎症机制。【方法】收集房颤组与窦律组临床资料,采血检测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水平,同时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结果】纳入房颤组85例,年龄37~82岁,男性35例,女性50例,包括阵发性房颤36例,持续性房颤26例,永久性房颤23例;窦律组57例,年龄35~78岁,男性21例,女性36例。房颤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高于窦律组(P<0.01);左房内径大于窦律组(P<0.01);心脏瓣膜病、中性粒细胞CD11b及左房内径是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阵发性房颤发作时及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上调,提示炎症与房颤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CD11b水平与左房内径相关,炎症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心房结构重构;房颤血栓栓塞高危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上调,炎症水平可能对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分层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性对两组共30例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后心房纤颤转复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房颤类型、心功能指数、瓣口面积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差异不显著。但在失败组,左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和病程均明显大于成功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房颤复发与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大小及病程长短呈显著正相关。左房内径≥50mm,房颤持续时间大于2年、病程≥20年的PBMV后患者,房颤转复成功率低,应避免转复  相似文献   

20.
黄维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19-20,59
目的评价P波离散度及左房内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发生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 4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按是否伴有房颤分为房颤组(n=20)和无房颤组(n=22),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并计算P波离散度,同时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对这些指标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房颤组较无房颤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及左房内径明显增加(P0.01);房颤组与无房颤组患者比较,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140ms、P波离散度40ms、左房直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波最大时限140ms、P波离散度40ms和左房直径增大是预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