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阐述了抗震概念设计的概念,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和要求,从建筑场地、建筑结构形体及规则性、结构体系、建筑结构非结构构件等方面分析总结了抗震概念设计的要点和实现方法,从而达到消除建筑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深圳某建筑为形体不规则超限高层建筑。运用盈建科、ETABS和ABAQUS等软件,对项目进行了整体计算、弹性时程分析以及楼板应力分析,对结构的关键构件和部位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抗震性能化设计。通过以上分析,对结构的薄弱部位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分析结果表明此项目结构体系选择恰当,结构布置合理,能够满足相应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转换结构设计可实现抗连续倒塌的概念,节点受力满足设计要求,结构冗余度较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襄阳科技馆项目建筑外表面为空间不规则曲面,平面布置呈椭圆环形。主体为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上部为交叉网格钢结构屋盖。项目存在空间形体复杂、屋盖结构异形、北侧结构整体外挑、东侧入口处大跨度空间等结构设计难点。进行了设防地震下的弹性分析以及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并进行了相应抗震性能目标下结构整体和局部的抗震性能验算,以确保结构安全可靠,使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地震灾害的发生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会造成非常巨大的威胁,对于建筑结构的用户也会产生致命性的影响,做好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抗震设计是设计单位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好的工作内容,设计单位应该在工业和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加强对其抗震性能的设计,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能够具备相应等级的抗震性能,提升建筑工程用户在地震灾害来临时的安全程度。本文将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在设计过程中的抗震设计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而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过程中应该采取的优化措施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张波 《江西建材》2014,(13):26-26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所以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非常重视。随着结构抗震性能的不断研究,抗震设计思路和理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增强建筑钢筋混凝土抗震性能,很多抗震地区的高层建筑都把结构设计成延性结构。本文将针对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分析其抗震延性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对建筑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结构日益成为社会关注重方向,而抗震结构作为建筑结构中极为重要的类型,在面对突发性的强震有着保障房屋不受破坏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建设工程抗震结构设计、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建筑抗震设计的思想与方法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工作人员提高注意力,文章提出了开展设计和处理工作所要依照的原则,并且提出了建筑结构对于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影响,通过后续措施的提出旨在改善设计的现状,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推动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和规范程度。  相似文献   

8.
郭华 《山西建筑》2012,(36):30-31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填充墙和框架各自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合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提出了对于该结构的抗震设计建议,从而提高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地震灾害频发,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强,破坏力高,伤亡程度大,不仅会损坏城市建筑及基础设施建设,还给受众人身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务必要重视建筑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故主要从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念的主要特征着手,进一步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工作开展的有效方法,以对未来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工作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的高度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超限建筑。根据工程特点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最新要求,运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详细叙述了结构抗震性能目标、针对超限的措施。对工程进行了小震弹性分析以及大震弹塑性分析。从而确保结构符合: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是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引导业主和设计人员主动加强建筑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有重要意义。基于《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 38591—2020)开发了配套的建筑抗震韧性评价软件,并采用该软件对6栋钢筋混凝土建筑进行了韧性评价。结果显示:相对于抗震结构和消能减震建筑,隔震建筑更容易获得较高的抗震韧性等级;上部结构不进行降度设计的隔震建筑可以达到抗震韧性三星级,采用降度设计的隔震建筑基本可以达到抗震韧性二星级,消能减震建筑和抗震性能较好的抗震建筑可以达到抗震韧性一星级;按照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下限进行设计的抗震建筑不能满足抗震韧性一星级的要求。对于抗震和消能减震建筑,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对建筑物抗震韧性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对泸定县、汉源县、石棉县、康定市、荥经县等地造成严重灾害。为了分析此次地震对当地医疗建筑的影响,对灾区60余栋医疗建筑进行了震害调查,分析了医疗建筑结构、非结构构件及关键设备等的地震损伤情况,对其典型震害特征进行了总结。调查结果表明:未经过正规抗震设计的木结构、砌体结构医疗建筑震害严重,而经抗震设计的医疗建筑结构构件大多基本完好或轻微破坏;非结构构件及关键设备的震害较为严重,影响了医院震后正常运行;而采用隔震技术的医疗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良好,能够实现对结构、非结构和设备的三重保护。根据震害调查结果,针对医疗建筑结构、非结构构件及设备的防震保护,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于位于高烈度抗震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医疗建筑结构可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减轻地震损伤,对于非结构构件及关键医疗设备可根据其特征采用抗震支架、可靠锚固、隔震技术等实现震后正常使用。研究成果可促进我国医疗建筑抗震性能及震后功能保全能力提升,推动韧性城乡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佟洁 《门窗》2013,(8):22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犹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众所周知,建筑越高,越需要其质量得到保证。再加上近几年来我国频繁发生地震,所以,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尤其是建筑的抗震性能。本文就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的设计理念进行主要分析,并主要阐述了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施工方法,以供分析。  相似文献   

14.
现有研究对抗震性能评估主要集中在工程需求参数、构件的耗能和损伤指数等,这些对建筑的利益相关者如业主、住户等来说是抽象的,且难于理解。另外,单一的损伤指数模型也已不能满足工程师对建筑抗震性能全面评估的需求。基于此,为分析RC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结构损伤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FEMA P-58性能评估方法,以某6层RC框架为例,对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出结构的工程需求参数和倒塌易损性。基于PACT中考虑地震动强度的评估方法,分析得出结构的修复费用、修复时间、人员伤亡和建筑物评定为不安全的概率,以此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单次和两次地震作用下得出结构的各性能指标,各相应性能指标之间的差异表征累积损伤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可为可能经受多次地震影响的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陆国华 《工程质量》2014,32(9):39-42
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实现不仅需要科学的抗震设计,还需为确保施工质量而具体落实各项计算假定和构造措施。但施工中存在很多容易忽视或有误区的因素对建筑抗震影响较大,对这些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有利于通过确保施工质量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5,(1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随之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着这几年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传统的建筑设计往往在设计上稍显不足,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业对于建筑的各项性能尤其是抗震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来说,建筑美观性和舒适性固然是建筑的一大要求,然而建筑的抗震性能却是直接决定着建筑的安全和保证着国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害。本文将立足于当前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现状,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抗震设计做出深入的探讨,以供广大业内人士参考交流使用。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的抗震等级,分一、二、三、四四个等级。其次探讨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分别是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考虑不够合理、对于建筑平面的设计不足、对于施工的场地没有进行合适的筛选。最后给出了完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措施,分别是加强建筑的承载性能设计,增强建筑内部对于内力的分配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抗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其整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抗震设计.通常在设计地下建筑设施和建筑结构时,都需要考虑结构抗震、地下结构抗震以及综合性因素,以此确保地下结构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基于此,文章主要围绕抗震功能,分析结构抗震与地下结构抗震.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刺激了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而塔楼结构作为一种优势结构被不断的在城市中应用。而结构的抗震性能是衡量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抗震分析的结果对塔楼的刚度进行调整,使建筑的质量承载力不断的提升。充分的考虑塔楼结构的自身优势,这对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本文对塔楼建筑结构进行抗震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建筑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人们对于建筑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同时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日俱增,对于建筑层数也开始逐渐加高,而对于高层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进行抗震设计。对于建构结构抗震进行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设计;二是结构设计,同时在设计时也要保证建筑的抗震性能。本文对建筑结构的抗震优化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的发展,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已有诸多变化,因此,论文简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流程与参考标准数据,主要对当前普通高层建筑与装配式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和结构体系的创新进行了分析,以不断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