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杨文选 《未来与发展》2010,33(11):81-84
"美好生活"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什么是美好生活?显然不同社会对其具体内涵的理解存在差异。德尼·古莱教授认为,"维持生命、尊重和自由"是所有个人和社会都在追求的美好生活目标。美好生活必须通过发展"拥有"足够的物品,但物品富足并不等于美好生活。古莱从伦理学视角研究发展的思路及其观点,对于目前正在苦苦反思"发展为了什么"的中国社会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牟海晶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6):331-331,330
"婚活"即"结婚活动"的略称,专指像找工作一样花时间、费精力来寻找人生伴侣的活动。在当今"不景气""就职难"的情况下,很多日本青年不急于"就活(即"就职活动"之略)",却积极开展"婚活"。在他们的推动下,这股强大的"婚活"流行风几乎吹遍了整个日本。本文首先介绍了"婚活"一词的由来,并从社会及个人两方面简单分析了"婚活"在日本流行的理由;其次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婚活"方式;最后给正在"婚活"或即将"婚活"的人们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这些年轻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甄璐璐 《科教文汇》2010,(31):205-206
从本质上讲,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来源于日本人传统的家观念。对日本人而言,家业的继承比血缘的延续重要,纵向的亲子关系比横向的兄弟姐妹关系重要。亲子关系最初形成于家中,却在日本社会普遍存在,在集团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绝大多数日本人不论职业、社会地位都处于这种纵向的、模拟血缘的亲子关系的位置上。深刻理解日本人的"家"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与认知日本人的集团性。  相似文献   

4.
人们可以从经济、社会背景、管理模式等多角度探讨支撑日本发展的原因,但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日本的近代教育所起的重要作用。拟就日本明治维新后施行的第一次国家教育规划——“学制”规划进行考察,探讨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论述其在日本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静文 《科教文汇》2014,(30):226-228
精神病人最终回归社会是指精神病人在正常的环境下康复,并在专业人士和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逐渐恢复社会功能并正常生活和工作。这是西方现在的精神病医疗理念,而这种医疗理念在国际上已获得共识。美国的"非住院化运动"引起的社区模式的实践将精神病人从医院那个"牢笼"里解放出来;日本的"开放管理"模式让病人在自由中自主生活;香港完备的社区康复机构让病人在机构活动中培养了自立能力和互助精神;北京的"温馨家园"使病人迅速融入家庭和社会。鉴于以上实践模式的经验,着重在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机构建设、支持网络建设方面对我国精神病人社会回归的社区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视野下的技术创新实践呈现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表现在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唯经济性与单一性及价值危机的凸显。后现代主义从"关注他者"、"深生态"等角度对技术创新价值取向提出新的诉求,即后现代技术创新应该是追求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活动,并且在"真善美"的统一性中体现着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和谐性。基于此,可以从"经验"的方法、"游戏"模式、社会文化的形塑、程序的民主性等视角对技术创新价值取向进行合理建构。  相似文献   

7.
蔡京春 《科教文汇》2011,(16):206-208
本文梳理了日本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择偶观的变化,借用"三高"、"三低"和"三手"三个概括性词语总结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女性择偶观的特点,并分析相应的观念意识背后的社会背景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王宁寰 《今日科苑》2013,(12):63-65
新闻背景日前,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已成功从日本近海地层蕴藏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这是全球首次通过在海底分解"可燃冰"取得天然气,标志着日本在可燃冰开采的商业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1.特殊环境中储藏的新型能源以往人们谈到能源,首先想到的是能燃烧的煤、石油或天然气。  相似文献   

9.
赵坚 《百科知识》2011,(22):51-52
"菊"与"刀"的统合 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1887~1948年)在其经典名著《菊与刀》中,以"菊"和"刀"概括日本的民族和文化性格。在作者看来,"菊"是日本民族性格"纤细柔美"的象征,"刀"则是日本民族性格"好勇斗狠"的标志,她认为"菊"和"刀"共同构成了日本民族矛盾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0.
杨景文 《金秋科苑》2010,(23):55-55
我国的稀土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开采和储量占世界第一。稀土又是工业的"维生素"。当前世界尖端技术和军事技术离不开稀土。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国家,像海绵吸水那样收购我国稀土资源。更发人深思的是美国稀土储量占世界第二,却早早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钼的生产也已停止,转而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  相似文献   

11.
网络组织负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协同效应的追求是企业跨边界合作的直接动因,然而事与愿违的负协同现象在实践中并不鲜见,因而对企业网络组织负效应的研究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通过文献分析从关系嵌入与结构嵌入两方面探讨负效应的来源,从锁定效应、多米诺效应与创新乏力效应三方面归纳负效应的表现,并利用问卷调查方法与社会统计分析工具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适度嵌入"的规避负效应观,进而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余璐  谢丁龙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06+221-306,22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逐步迈向小康生活阶段的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能生活在一种至美的环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理想追求。随着人们购房心态的理智和成熟,居民对住宅需求已逐渐从"居者有其屋"普通住宅转向了"居者优其屋"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居住区园林已成为园林设计的一个重要类型,国内的园林设计思想也进入了新的活跃期,并随着国外景观设计思想的进入,中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交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称之为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13.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德经》中"道"的范畴,与老子的"道"都是对传统天命观的批判。我们认为庄子对"道"的认识层次的划分是理解庄子"齐物"与"无待"的钥匙,他对"道"的认识层次的划分与他对无待的逍遥的追求在致思路径上紧密相连。我们就是围绕这一核心关系,来审视庄子对人的认知以及人生和社会是如何认识的。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苑》2015,(12):20-21
创新驱动发展就是我当年下海的追求可能在许多人的头脑中,联想就是一个"做电脑、做手机的"。然而,更多人不知道的是,联想目前的全称为"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一它已经从单一的IT领域,历经了跨越式成长,构建起"投资+实业"的创新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本土社会工作视角对社会救助政策实践进行了考察。首先提出社会救助对象是被建构与自我建构的。其次,从传统文化层面分析了"社会救助"与"人际—社区救助"的内涵和差异,提出了目前社会救助政策文本的局限。最后认为,要构建新型社会救助系统必须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输入社会工作元素,采取整合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丽娜 《科教文汇》2013,(20):66-67
《大乘起信论》是佛教的经典著作,它以"一心"和"真如门""生灭门"为支架,构筑了"一心开二门"学说,这个理论肯定了人在本真中存在着善的因子,即使被后天蒙蔽,但只要潜心追求,就会达到升华的境界。唐代著名传奇《李娃传》通过一个倡女从有心为恶到醒悟弥补最终得到善果的经历,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7.
吴萍  胡迪  谢霜 《科教文汇》2009,(32):247-247
汉代出现的"羽人"形象为追求长生不死、生命永恒及羽化升仙思想的物态化形式,当时社会浓厚的道家思想为其发展、繁荣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羽衣"与羽化升仙的诸种文化关系和审美关系,又是道家思想服饰审美文化感性显现的,在汉代各区域画像石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科学哲学正在走向"语境论",这种走向与Science Studies有关。文章首先分析了"社会建构"所理解的"语境",这种"语境"用"社会重构"取代了"理性重建",从而走向了社会本体论意义上的相对主义。其次考察了"科学实践"视野中的"语境",这种语境把科学置于自然-仪器-社会机遇性聚集的空间或场所,从生成论的视角,为科学哲学重新思考客观性、合理性等一系列概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9.
刘茂斌 《科教文汇》2012,(17):203-204
18世纪以"盐商"为主体的新兴商人阶级在思想、文化方面对18世纪的中国起到里程碑式的影响。盐商的"从儒"现象客观上促进了18世纪中国社会"官、商、儒"的联系、拉近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距离,导致社会"贾而好儒、儒而尚贾"风气的繁荣。本文将从"贾而好儒"的角度为切入点,从教育和文化活动两方面剖析18世纪扬州盐商的"从儒"现象。  相似文献   

20.
邓高 《科教文汇》2010,(11):205-206
无论在日语还是在汉语中,都有大量的"年轻人用语","年轻人用语"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汉语和日语中"年轻人用语"的词形、特征以及产生背景方面作了比较,探讨日本"年轻人用语"对中国年轻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