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核性脑膜脑炎与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细胞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细胞学的变化特征.方法 检测26例结核性脑膜脑炎(实验组)和40例病毒性脑膜脑炎(对照组)脑脊液细胞学,分析结核性脑膜脑炎在不同病程阶段脑脊液的特点.结果 结核性脑膜脑炎脑脊液多呈混合细胞反应,未经治疗的晚期重症患者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可作为结核性脑膜脑炎与病毒性脑膜脑炎鉴别诊断指标之一,对结核性脑膜脑炎的早期诊断和评判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病毒性脑炎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40例病毒性脑炎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治愈30例,好转8例,治愈好转率达95%。结论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7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病例资料,包括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脑脊液、脑电图、脑CT、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经抗病毒、营养脑细胞、脱水、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87例患者中完全治愈79例,好转8例。结论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呈多样化,脑电图及脑脊液检查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积极早期综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毒性脑炎病情。  相似文献   

4.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简称HSE)是病毒性脑炎中最多见的一种,有急性坏死性脑炎之称,是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主要原因,其病情一般比较危重,病死率高。近年来由于检测手段提高,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总结我院1999年至2003年12月共13例HSE,提高对HSE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积极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对76例病毒性脑炎的患者,比较EEG、脑脊液、头颅MRI检查诊断病毒性脑炎的异常率。发病3个月后复查EEG并随访,EEG有慢波或局限性痫性发作波或临床症状有头痛、抽搐、反应迟钝者、病情恶化者归为未好转组,无临床症状且复查EEG为正常或界限性EEG者归为好转组。结果76例病毒性正常EEG8例,异常68例(轻度异常36例,中度异常27例,重度异常5例),脑脊液检查异常45例,头颅MRj异常20例。EEG诊断病毒性脑炎的异常率高于脑脊液及头颅MRJ。3个月后随访,轻、中、重度异常EEG患者分别有2例、4例、3例患者未好转,且3例临床重症患者均为重度异常EEG患者。随着患者脑电图检查异常程度增高,患者3月后未好转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异常率高于脑脊液和头颅MRI,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病毒性脑炎异常脑电活动改变程度与临床预后有较高的一致性,可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脑炎与自身免疫性脑炎在临床中常难以鉴别,临床表现较为相似,但治疗方案不同,因此早期识别尤为重要。本文报道1例影像学提示边缘叶脑炎,经二代测序技术确诊为EB病毒感染的病毒性脑炎患者,治疗后6个月继发癫痫,自身免疫性抗体抗谷氨酸受体(NMDA型)抗体阳性,诊断为成人病毒性脑炎后自身免疫性脑炎(PVEAE)。结合相关文献,本文描述了二代测序技术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及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应用,讨论病毒性脑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旨在更好地实现二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改良患者诊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7.
动态脑电图24h监测对病毒性脑炎治疗及其预后评估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及预后的评价,回顾分析了2002-11/2004-01资料较完整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38例病毒性脑炎,以期探讨动态脑电图(ambmlitony electroen—cephagraphy,AEEG)在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发病,呈散发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它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及预后都是至关重要的。MRI是诊断病毒性脑炎较敏感的检查方法。本文通过40例病毒性脑炎的MR图像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MR表现的认识及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收集1995年4月至1...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减少其误诊率。方法对误诊为脑梗死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以反应迟钝起病,误诊为脑梗死并予相应治疗,后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及呕吐等表现,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脑脊液、影像学等检查结果,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程中出现癫痫发作,予相应治疗后痊愈。结论临床接诊类似本例患者时需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并发散诊断思维,以防止误诊误治。对重症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应早期予足量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EEG、CT或MRI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红  许佩苓  许豫英 《临床荟萃》2001,16(8):368-369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 ,其大多预后良好 ,但少数重症病毒性脑炎往往留有癫痫、肢体偏瘫或智能落后等后遗症 ,为了早期诊断并正确判断其病情转化及预后 ,我们对6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作了EEG、头颅CT或MRI检查 ,评价了EEG、CT或MRI在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病情转化及预后判断的不同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为我院 1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住院患者 ,其中男 3 8例 ,女 2 2例 ,年龄 8个月至 13岁 ,平均 4.7岁。住院天数为 15~ 3 2天 ,全部患者出院后均在门诊随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 …  相似文献   

11.
急性病毒性脑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我院2005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68例,全部病例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现将临床资料及对该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夏月莲 《护理研究》2005,19(7):1262-1263
[目的]为了解早期干预对小儿重度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4年10月重度病毒性脑炎患儿96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对因对症治疗及应用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和分期干预。[结果]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重度病毒性脑炎患儿尽早实施高压氧治疗和功能训练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被误诊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53例病毒性脑炎误诊情况和临床特点。结果:病毒性脑炎误诊率为30.81%,误诊时间为1~15d。综合治疗后,治愈41例,好转11例,死亡1例。结论:详细采问病史,早期进行包括脑脊液、脑电图、头颅CT或MRI等在内的辅助检查,随病情变化多次复查脑电图,可提高早期确诊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4.
11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特点。方法对113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生化、细胞数及分类均有明显改变,基本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改变。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阳性率高,对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的患儿及早进行脑脊液检查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诊断及对病情控制、疗效观察和预后估计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对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及预后的评价,回顾分析了2002-11/2004-01资料较完整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38例病毒性脑炎,以期探讨动态脑电图(ambmlitonyelectroen-cephagraphy,AEEG)在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以发热(占94.74%)、头痛(占92.11%)、精神症状(占47.37%)为主。脑电图异常率73.68%。结论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脑电图检查、脑脊液检查及头颅CT或MRI检查。一旦考虑病毒性脑炎,宜尽早抗病毒治疗,治疗时间以临床症状改善为标准。  相似文献   

17.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是急性病毒性脑炎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国内有关婴幼儿HSE的报道不多见。本型脑炎常是症状重,预后差,易遗留后遗症,且近年有增多的趋势。但早期诊断,应用有效的抗病毒药,小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现将本院收治的22例HSE患儿临床特征和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性护理措施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9月收治的12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为干预组,在患病早期即采取多项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措施;选取2008年1—9月所收治的105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为对照组,只采取一般性的常规护理。出院时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Glasgow评分、Fugl—Meyer评分、EEG和平均住院日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4,P〈0.01)。出院时干预组患儿的Glasgow评分、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患儿在EEG恢复正常方面较对照组提高,在平均住院日方面缩短。结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即开展多项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患儿的预后,提高其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必净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168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4例。在相同综合治疗及抗病毒[病毒唑10~15 mg/(kg.d)]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治疗[1 ml/(kg.次),2次/d],对照组则给予一般治疗,连用7~10 d。观察患儿用药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预后。结果重症病毒性脑炎在常规应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加用血必净,对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惊厥控制、意识恢复、颅内高压控制、颅神经损害开始恢复及肢体瘫痪开始恢复),缩短病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具有拮抗内毒素、拮抗炎性介质、改善免疫功能、保护组织器官的作用,早期应用可减轻患儿的炎性反应,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8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EEG资料。结果:异常率为89.9%。EEG的异常率与临床病情轻重呈正相关。轻症组、普通组脑电图以中、高波幅弥漫性慢波为主,预后较好;重症组脑电图以局限性异常、低波幅慢波、痫样放电为主,预后较差,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EEG检查是脑细胞功能的最直接反应,不仅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