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李果 《中国药业》2007,16(19):63-64
综述了细菌生物被膜及其耐药机制研究的新进展,包括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被膜内细菌的特殊生理状态,提出了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性感染的治疗思路,即应用藻酸盐单克隆抗体和裂解酶,或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如今越来越多耐药细菌的出现,对于细菌耐药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而现今的研究已经发现细菌的生物被膜是其耐药作用的一个独特机制。许多中药被发现对于细菌的生物被膜具有抑制作用,是细菌耐药性研究中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通过查阅分析国内外有关中药对细菌生物被膜抗菌作用的文献,从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以及中药对于细菌生物被膜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抗菌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细菌生物被膜是临床常见感染的主要致病原,往往导致感染迁延不愈和反复急性发作。本文介绍了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和耐药机制,并展望了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4.
探讨尿激酶或蚓激酶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MIC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应用银染法快速鉴定细菌生物被膜,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生物被膜中细菌的形态并用MTT法测定生物被膜中细菌数。扫描电镜显示通过尿激酶或蚓激酶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细菌生物被膜有显著改变,生物被膜中的细菌数量比单独应用氟罗沙星显著减少。实验结果表明尿激酶或蚓激酶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表现出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的应用日益增多,如心脏瓣膜置换、人工关节置换、动静脉导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应用愈加普遍,使得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发生率亦升高,导致生物医学材料应用受到限制.在对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和某些慢性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的病因研究中,小林宏行提到了细菌生物被膜病(BacterialBiofilm Disease)的概念[1].由于生物被膜可以保护细菌抵御抗菌药物的杀伤和逃逸宿主的免疫[2],导致临床相关感染的难治性,所以关于生物被膜耐药屏蔽的研究已成为国外医学、药学、微生物学专家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治疗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方面的治疗进展.方法:根据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果:抗菌药物主要在生物被膜形成初期有效;应用藻酸盐单克隆抗体对生物被膜相关感染进行治疗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应用藻酸盐裂解酶治疗细菌生物被膜导致的相关感染具有一定意义;此外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和改进生物医学材料的方法达到对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防治目的.结论: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防治仍是临床上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但是随着对细菌生物被膜研究的不断深入,将开辟对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存而特有的生命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现代医学材料和许多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器官组织表面均发现有细菌生物被膜。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细菌生物被膜与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和某些慢性顽固性感染疾病反复发作有关,尤其是葡萄球菌属细菌生物被膜已成为引起很多严重感染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我们对葡萄球菌属细菌生物被膜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及细菌生物被膜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近年有关细菌生物被膜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研究资料并加以归纳总结。结果:细菌生物被膜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治疗研究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防治有可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克拉霉素和环丙沙星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克拉霉素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法培养细菌生物被膜,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银染法快速鉴定细菌生物被膜,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生物被膜中的活菌数。结果:1/16、1/4MIC克拉霉素可显著增加1/4、1/2MIC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菌活性。结论:克拉霉素与环丙沙星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具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司帕沙星对生物被膜内细菌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体外细菌生物被膜模型观察司帕沙星对生物被膜内细菌的清除作用。方法 以平板培养法建立体外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型。双倍稀释法测定司帕沙星(SPLX)和头孢他啶(ceftazidime,CAZ)的最低杀菌浓度(MBC)和对浮游细菌的杀菌曲线。将附有生物被膜的硅胶片用盐水冲洗后与1-128倍MBC的两种抗生素共同孵育48h。将硅胶片在超声作用下使细菌剥脱于培养基中,细菌计数后换算成每平方厘米硅胶片上细菌数的常用对数(log cfu/cm^2),最后绘出对生物被膜内细菌的杀菌曲线。结果 对浮游细菌的杀菌作用CAZ优于SPLX。对生物被膜内细菌的杀菌活性,两种抗生素在2MBC浓度时均不能清除细菌,SPLX在32MBC浓度下24h即完全清除细菌,而CAZ在128MBC浓度下48h仍有少量细菌未能清除。讨论 由于司帕沙星对生物被膜具有较好的通透性,且其杀菌作用不依赖细菌的生长率,故对生物被膜内细菌具有良好的清除作用,是治疗细菌生物被膜感染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The medical impact of bacterial biofilms has increased with the recognition of biofilms a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chronic wounds such as diabetic foot ulcers, venous leg ulcers and pressure ulcers. Traditional methods of treatment have proven ineffectiv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presents in vitro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use of novel antimicrobials in the treatmen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iofilm. An in vitro biofilm model with a clinical isolate of P. aeruginosa was subjected to treatment with either lactoferrin or xylitol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Combined lactoferrin and xylitol treatment disrupted the structure of the P. aeruginosa biofilm and resulted in a >2log reduction in viability. In situ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while xylitol treatment appeared to disrupt the biofilm structure, lactoferrin treatment resulted in a greater than two-fol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ermeabilised bacterial cells. The findings presented here indicated that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lactoferrin and xylitol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the viability of established P. aeruginosa biofilms in vitro and that the antimicrobial mechanism of this treatment includes both biofilm structural disruption and permeablisation of bacterial membranes.  相似文献   

12.
鲍曼不动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由于其易产生耐药性及植入性医疗操作的增加,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导致的院内感染成为临床医师的极大挑战。因此,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其生物膜对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此文从细菌生物膜的角度归纳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讨论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调节因素以及对耐药性的影响,概述了亚致死剂量抗生素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成的影响,为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所致感染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和防控耐药菌株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赶黄草水煎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MRSA)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赶黄草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根据MIC和MBC绘制杀菌曲线,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观察赶黄草水煎液对SA和MRS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通过测定胞外多糖和胞外DNA的含量研究赶黄草水煎液破坏SA和MRSA生物膜的作用方式。结果 赶黄草水煎液对SA的MIC和MBC分别为1.36和2.71 mg/mL,对MRSA的MIC和MBC为2.71和5.73 mg/mL;赶黄草水煎液可使SA和MRSA均生长受到抑制,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减少胞外多糖和胞外DNA的释放。结论 赶黄草水煎液对SA和MRSA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可通过抑制胞外多糖和DNA的分泌破坏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孙永  周新社 《安徽医药》2017,21(9):1570-1573
随着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人数的增多,人工关节的感染率也随之增高.由致病细菌形成的细菌生物膜是人工关节感染的重要原因.人工关节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后,其对相应抗生素的耐药性会提高10~1 000倍.针对生物膜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其所致感染的诊断至今仍然很棘手.传统常规的诊断方法 敏感性及特异性相对较低,不仅延误时机影响治疗,还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该文主要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关节假体感染细菌生物膜的诊断技术及方法 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或蚓激酶与氟罗沙星联合应用对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王睿  陈迁  方向群  刘又宁 《药学学报》1999,34(9):662-665
目的:研究尿激酶(UK) 或蚓激酶(EK) 与氟罗沙星(FLRX) 联合应用对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最低抑菌浓度测定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以银染法快速鉴定细菌生物被膜(BBF) ;扫描电镜(SEM) 观察BBF形态;用甲基四氮唑蓝(MTT) 比色法测定BBF中活菌数。结果:经FLRX处理BBF的SEM图像示细菌形态仍保持短杆状,但细菌数量及菌体间纤维样黏液物质显著减少;经UK或EK与FLRX合用处理后的BBF图像显示细菌破碎、形态不一,菌数和菌体间粘液丝均比单用FLRX时明显减少。对活菌数影响与电镜图像结果一致。结论: UK或EK与FLRX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BBF的抑制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物被膜(biofilm,BF)菌的耐药机制及阿奇霉素对BF菌产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建立大肠埃希菌BF模型,扫描电镜鉴定细菌BF。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测ESBLS及AmpC酶。结果浮游大肠埃希菌(A组)单产AmpC,单产ESBLS酶及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菌株分别占总菌株的5.0%(2/40)、20.0%(8/40)、5.0%(2/40);BF大肠埃希菌(B组)产酶菌株分别占总菌株的15.0%(6/40)、47.5%(19/40)、22.5%(9/40);阿奇霉素诱导BF菌(C组)产酶菌株分别占总菌株的7.5%(3/40)、25%(10/40)、12.5%(5/40)。对A组和B组、B组和C组的检出率两两分别进行χ2检验,结果均为P<0.05。结论阿奇霉素能够明显抑制BF大肠埃希菌产生ESBLS及AmpC酶。  相似文献   

17.
摘要:细菌生物被膜的产生使传统抗菌药物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清除,进而导致严重感染的复发和持续性感染, 是人类目 前面临的又一新的挑战。生物被膜细菌中由于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积累,促使药物主动外排系统相关基因表达明显增加, 使 外排泵转运多种不同类型的化合物能力增强,从而产生多重耐药表型,是引起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外排泵基因的表达对 生物被膜细菌的生长和耐药性增强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生物被膜耐药的影响因素、药物主动外排系统参与生物被膜形成 及其影响、外排泵抑制剂对生物被膜耐药的影响几个方面对细菌药物主动外排系统在生物被膜耐药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细菌耐药日益严重,单一抗菌药物难以完全杀灭耐药菌。应用低频超声技术联合抗菌药物,无论是对于浮游态菌还是生物被膜态菌,都能增强抗菌药物的杀菌或抑菌作用。其机制主要为空化效应。目前,低频超声技术已探索性应用于人体局部感染治疗中。作为一种可靶向治疗的非侵入性疗法,低频超声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能。此外,低频超声技术在基因转染上具有优势,并可通过改变基因来影响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物被膜(BF)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建立肺炎克雷伯杆菌BF模型,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AmpC酶。结果:浮游肺炎克雷伯杆菌单产AmpC酶,单产ESBLs酶及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菌株分别为2.5%(1/40)、20.0%(8/40)、2.5%(1/40);BF肺炎克雷伯杆菌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及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菌株分别为20.0%(8/40)、45.0%(18/40)、22.5%(9/40)。对浮游组和BF组的检出率两两分别进行χ2检验,BF组各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普通浮游组各酶的检出率(P〈0.05)。产酶BF肺炎克雷伯杆菌对8种抗生素(除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外)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BF的形成和产生ESBL及AmpC酶的协同作用是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