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分析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AL)的临床与生物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38例MAL患者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类型,运用一组系列相关单抗和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进行免疫分型,同时采用短期细胞培养胰酶消化吉姆萨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融合基因检测。治疗方案采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兼顾疗法。结果全部MAL患者均有相应的急性白血病相关的临床表现。FAB分型:11例(28.9%)形态学怀疑为MAL,但不能确诊。免疫分型:26例(6814%)髓系与B系抗原共表达;10例(26-3%)髓系、T系抗原共表达;2例(5.3%)B系、T系与髓系抗原共表达。15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正常染色体8例(53.3%);异常染色体7例(46.7%),其中以Ph染色体较多见,占33-3%(5/15),且免疫分型均为B—M混合;复合染色体2例,且均为T—M混合。1例Ph^+ MAL患者,融合基因bcr-abl190(+),其免疫分型为B—M混合。32例接受化疗的MAL患者,完全缓解(CR)者9例,占28.1%。染色体核型异常组疗效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L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化疗效果不佳,预后明显较差。  相似文献   

3.
Shen YM  Li JY  Xue YQ  Gu QL 《癌症》2002,21(5):544-546
背景与目的:自1995年白血病免疫分型欧洲协作组(EGIL)推荐了一套积分系统用于白血病免疫分型以来,关于急性双表型白血病(BA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国内外均有报道,但病例数较少,本文研究了一组BAL的细胞遗传学分型特征。方法:56例BAL患者骨髓标本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亚型;运用一组系列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进行免疫分型;采用热变性姬姆萨R显带法(reverse heating giemsa,RHG)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揭示BAL患者细胞遗传学改变具有异质性,正常核型占44.4%,克隆性异常占55.6%。在克隆异常中Ph染色体改变占23.2%高于对照组AML组(0%),且在B淋系、髓系共表达患者组中(39.3%)高于T淋系、髓系共表达患者组(0%)。其它相关性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有t(8;21)、t(15;17)、t(9;22)、inv(16)、非相关性染色体异常有t(12;17)、t(14;15)、t(3;6)、 21、复合异常等。结论:BAL患者Ph染色体改变具有普遍性,说明它起源于比较早期的造血干/祖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10种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酶标技术ABC-AP染色对76例白血病患者骨髓涂片进行免疫表型测定。结果 各型白血病主要表达该系列特异抗原,形态学与免疫学检查符合率为97.6 %(74/76),1例形态学误诊被免疫分型纠正,1例形态学诊断不明经免疫分型确诊;淋系可见髓系抗原表达,髓系也可见淋系抗原表达,T-ALL与M3不表达HLA-DR。结论 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具有高度异质性;FAB与免疫分型同时结合可互相补充,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双表型急性白血病(BAL)的免疫表型。方法 采用四色FCM检测23例BA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 23例BAL患者中有10例(43.4 %)表达cCD3,16例(69.6 %)表达cCD79a,20例(87.0 %)表达cMPO,14例(60.9 %)表达TdT,19例(82.6 %)表达CD34,20例(87.0 %)表达CD117,同时表达髓系和B系抗原者13例(56.5 %),均共同表达cCD79a和cMPO;同时表达髓系和T 系抗原者7 例(30.4 %),均共同表达cCD3和cMPO;同时表达T系和B系抗原者3例(13.04 %),均共同表达cCD3和cCD79a。结论 cCD3、cCD79a、cMPO为系列特异性抗原标志,对诊断及鉴别BAL具有重要意义,FCM是目前诊断BAL特异可靠的方法,在临床白血病治疗和预后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白血病是最常见的恶性血液病,是生物学特征和临床异质性很大的疾病,准确的诊断是认识疾病的第一步。20世纪70年代之前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是唯一的诊断工具,此后逐渐发展为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常规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分子细胞遗传学[荧光原位杂交(FISH)、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子遗传学[大多数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技术和测序]等。目前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形态学诊断沿用的仍是法国、美国、英国(FAB)协作组标准。  相似文献   

8.
12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以及疗效和预后。方法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化学染色和免疫表型结果诊断HAL,评价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12例HAL临床表现可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肝大、睾丸浸润等,所有患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近半数患者属高白细胞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者11例,B—Ly^+/My^+双表型8例、T—Lv^+/My^+双表型2例、B+T—Ly^+/My^+型1例。诱导化疗的总CR率64%,6例以兼顾粒、淋二系的方案治疗后全部CR,有4例巩固强化治疗后持续缓解,平均无病生存已19(16~24)个月。结论HAL属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其诊断有赖于对细胞形态学、化学染色和免疫分型的综合判断。对HAL的治疗应该给予兼顾粒、淋二系的诱导和巩固化疗方案。但长期疗效的评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酶标染色法检测了5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结果表明,CD2,CD5,CD7,CD10,CD19,CD22淋系抗原的表达率分别为16.9%,11.9%,16.9%,15.3%,10.2%和6.8%。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M3病例细胞中,CE2,CD10和CD19抗原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M5组,而CD7抗原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M5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分型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骨髓涂片染色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采用单克隆抗体(McAb)和流式细胞术(FCM)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参照白血病协作方案进行诱导化疗及强化、巩固维持治疗。结果 形态学符合ALL诊断后行免疫分型检查,21例儿童ALL患者中,15例为B系表达,4例为T系表达,1例为B系、髓系混合表达,1例为T系、B系混合表达。9例成年人ALL患者中,5例为B系表达,2例为T系表达,1例为T系、B系混合表达,1例为B系、髓系混合表达。儿童初治ALL的平均完全缓解(CR)率是85.71 %,显著高于成年人(66.67 %);随访儿童ALL复发率16.67 %,成年人为50.00 %。结论 结合免疫分型与细胞形态学分型,确定ALL类型,对其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维奈克拉的应用是近年来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重要突破。诱导凋亡药物联合去甲基化药物这一非化疗手段应用于AML的治疗,给老年或不能耐受强化疗的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但目前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对含维奈克拉的方案出现耐药。文章结合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道对维奈克拉治疗AML的新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伴有5号染色体长臂缺失(5q-)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 报道1例伴有5q-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因腹痛、骨痛就诊。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经骨髓穿刺、过氧化物酶染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测,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T细胞型)。染色体及荧光免疫杂交检测均发现5q-。应用hyper-CVAD方案化疗曾短暂缓解,复发后应用MEA和hyper-CVAD方案,均无效。通过文献复习发现,5q-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十分罕见,此类患者5q缺失序列的最小重叠范围位于DNA标记D5S410和D5S436之间,即5q31-33区域。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5q-相当罕见,对该类疾病特点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混合型白血病(MAL)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四色FCM对52例AML和7例MA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52 例AML患者以系列专一表达为主,主要表达 CD13(94.2 %),CD117(90.4 %),cMPO(90.4 %)CD33(86.5 %),CD34(57.7 %),HLA-DR(53.8 %)。7例MAL中髓系/B系(M/B)混合3例,均表达CD13,CD34,CD117,CD10,CD19,cMPO,cCD79a;髓系/T系(M/T)混合2例,均表达CD13,CD117,CD33,CD34,CD5,CD7,cMPO;B系/T系(B/T)混合2例,均表达CD5,CD7,CD10,CD19,CD20,CD34。且与形态学和组织化学诊断具有高符合率。结论 FCM能够提高AML和MAL的确诊率,对该类白血病的明确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双克隆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分析该科自199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例双克隆型MM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59~76岁,中位年龄72岁。其中IgG+IgA型3例,IgM+IgG/A型2例。结果 本组患者中诊断时均为DS分期Ⅲ期,治疗效果为2/4达到部分缓解(PR),1/4为稳定(SD),1/4为进展(PD),无达到完全缓解(CR)的病例。结论 双克隆型MM较为罕见,目前对此型MM的诊断和治疗尚缺乏更深刻的认识,需要更多病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11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按是否使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分为试验组(81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给予标准化疗方案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缓解情况、化疗后骨髓抑制情况、骨髓总体恢复时间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中完全缓解(CR) 39例(48.15%),部分缓解(PR)31例(38.27%),未缓解(NR)11例(13.58%),对照组中CR、PR和NR例数分别为10(31.25%)、10(31.25%)和12例(37.50%),试验组总体缓解率高于对照组(x2=8.270,P=0.016).按年龄分层比较,试验组的中、老年患者缓解率较对照组高(x2=6.360,P=0.042;x2 =6.432,p=0.040),而青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29,P=0.401).按疾病分类,试验组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型)缓解率较对照组高(x2=11.411,P=0.00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39,P=0.419).试验组化疗后粒系及血小板的抑制程度均轻于对照组(Z=-2.142,P=0.032;Z=-2.490,P=0.013),而红系抑制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83,P=0.629).试验组总体骨髓恢复时间为(6.26±1.34)d,短于对照组的(11.33±2.18) d(t=-14.186,P=0.000).结论 标准化疗方案联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能提高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且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60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和临床特点,分析亚型M5a和M5b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骨髓直接法和24 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G显带技术对60例成年人初发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进行核型分析,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及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同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正常核型29例,异常核型31例,其中,正常核型在M5b中出现率高于M5a(P<0.01),异常核型中11q23异常和+8染色体在M5a中均较M5b常见(P<0.01);单核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D68和CD11b在M5a中的表达高于M5b(P<0.01);然而,M5a和M5b患者的髓外浸润、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出现、完全缓解率以及无病生存期(>1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两亚型之间具有各自的细胞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6q-异常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点。方法 报道2例伴有6号染色体长臂缺失(6q-)的AML,并对伴有6q-异常AML的有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AML-M1和AML-M2,均表达髓系抗原,不表达淋巴细胞抗原。染色体核型分别为:46,XX, del(6)(q21q25),t(4;7)(q10;q10)[3]/46,XX,del(6)(q21q25)[2]/46,XX[25]以及46,XX,del(6)(q23),t(7;11)(p15;p15)[5]/46,XX,t(7;11)(p15;p15)[9]/46,XX[6]。现有文献共报道了伴有6q-异常AML 28例(包括该组报道的2例)。大部分患者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6q-的断裂点广泛分布于q12-q27,但主要累及6q21-q23区域。总体看来,伴有6q-异常的AML对化疗效果差、生存期短。6q-异常克隆本身可能导致了AML的临床恶性过程。AML患者出现6q-,可能与6号染色体长臂上myb以外癌基因的激活或抗癌基因的丢失有关。结论 AML伴有6q-异常很少见,具有自身的生物学特点,临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新疆地区急性白血病(AL)患者免疫表型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450例A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10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3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0例为FAB不能分类的急性白血病(UAL);ALL中髓系抗原的表达15 %,AML中淋系抗原的表达25 %,表达最频繁的是CD7;研究了295例AL患者MPO mRNA基因表达,81例ALL中有1例表达MPO基因;所有髓系均不同程度地表达MPO基因,9例UAL有6例表达MPO基因;ALL免疫分型特点在汉族和维吾尔族(简称维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ML中,汉族髓系抗原的表达率依次为CD33>CD13>CD15,维族髓系抗原的表达率依次为CD15>CD33>CD14。结论 免疫表型的检测对AL更精确地诊断和分型有重要意义。联合分析AL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学及MPO mRNA表达等特点,对于AL的诊断和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