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裕琳  万海同  周惠芬  虞立  何昱  李畅  程兰  杨洁红 《中草药》2018,49(16):3875-3881
目的探究丹参与红花有效成分的不同配伍组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通过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丹红注射液2 m L/kg)以及采用正交试验法L9(34)对丹参与红花主要有效成分[丹参素、丹酚酸A、丹酚酸B、羟基红花黄色素A(HYSA)]剂量配伍9组。大鼠尾iv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3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中葡萄糖调控蛋白78(GRP-78)、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内质网源性转录因子(CHO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 RNA表达;HE染色检测大鼠大脑皮层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红注射液、丹参与红花主要有效成分配伍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使大鼠大脑皮层GRP-78 m RNA表达水平升高,NF-κB p65、CHOP、TNF-a、IL-6 m RNA表达水平降低,抑制大脑皮层中NF-κB p65蛋白表达。丹参与红花主要有效成分配伍9组中第4组(丹参素30 mg/kg、丹酚酸A 2.5 mg/kg、丹酚酸B 16mg/kg、HYSA 8 mg/kg)、第6组(丹参素30 mg/kg、丹酚酸A 10 mg/kg、丹酚酸B 8 mg/kg、HYSA 4 mg/k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结论丹参与红花有效成分各配伍组方均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炎症等方面起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丹红注射液是传统中药丹参与红花的复方制剂,临床主适应症为冠心病、缺血性脑病等,疗效确切,已为医学界普遍接受。由于化学成分的复杂性,靶点作用的多样性,特别是系统生物学中,将丹红注射液作为一个整体调节生物学网络的作用机制研究未见报道。研究从TCMGene DIT数据库系统和Agilent Literature Search(ALS)系统中,挖掘丹参,红花各自作用的蛋白质数据,构建丹参、红花、丹红注射液多成分-蛋白网络,在Genecards,BIND,Bio GRID,Int Act,MINT等数据库中挖掘蛋白之间关联,建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发现丹参中10个成分与蛋白有连接,红花中14个成分与蛋白有连接,共有的24个成分与81个蛋白有相互作用,构成无孤立结点的60个结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应用Cluster ONE模块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富集分析,提取显著性差异P<0.05的子网络1个,子网络中含有关键蛋白23个,经KEGG信号通路映射,涉及Nod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上皮细胞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信号转导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RIG-I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共5条信号通路,关联炎症、感染性疾病、胃部疾病、心脏疾病等。研究采用计算机系统生物学方式,初步阐释了丹红注射液主要化合物防治疾病的分子机制,为中药复方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参附注射液是传统中药红参与附子的复方制剂,临床主适应症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等。以缺血性脑卒中为导向,采用系统生物学和实验研究方法,对参附注射液调节生物学网络的分子机制做一阐释。方法:以参附注射液的28个成分出发,分别从TCMGene DIT数据库系统和Agilent literature search系统中挖掘参附注射液中成分作用的蛋白质数据,并辅助以Pharmmapper反向对接靶标,构建参附注射液多成分-蛋白网络,在Genecards,BIND,Bio GRID,Int Act,Mint等数据库中挖掘蛋白之间关联,建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提取显著性差异蛋白子网络一个,并对其中通路以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方法加以验证。结果:参附注射液成分与55个蛋白有连接,构成53个无孤立结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应用Cluster One模块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富集分析,提取显著性差异P0.05的子网络1个,子网络中含有关键蛋白15个,经Biocart信号通路映射,涉及NF-κB信号通路,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采取Western blot方法对富集指数P值最小的NF-κB信号通路进行验证,发现参附注射液在缺血1 h再灌注24 h的MCAO模型上对NF-κB p65和IκB-α的磷酸化表达有明显下调作用。结论:采用计算机系统生物学和实验验证方式初步阐释了参附注射液主要化合物防治疾病的分子机制,并以分子生物学实验方式对所预测的信号通路进行验证,为中药复方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系统生物学方法计算机模拟分析丹参与三七配伍协同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CMGeneDIT数据库系统,文本挖掘丹参、三七各自所能影响的基因或蛋白质数据;从多个分子相互作用数据库以及文献中查询与这些基因或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的信息,构建丹参、三七及其配伍后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以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应用Merge程序比较3个网络的异同;采用IPCA软件分析网络中的高连接区,BiNGO计算机工具进行基因本位论的聚类分析。结果:21个蛋白质与三七和41个与丹参相关,其中9个相同,去除冗余有53个基因应与两药配伍后药理机制相关;构建的3个网络均由数百上千个蛋白质参与组成;丹参、三七相关网络相同蛋白质构成的子网络明显多于直接用重叠基因相互作用信息建立的网络(651:572),模拟配伍后网络与三七、丹参相关网络比较,出现了一个由480新蛋白质相互作用构成的子网络;在丹参、三七相关网络相同蛋白质构成的子网络中,存在4高连接区,基因本位论注释均主要与凋亡、增殖的细胞进程有关,模拟配伍后出现的新子网络功能主要与小G蛋白信号转导通路有关。结论:本研究方法可以更全面模拟药物作用机制,且能模拟分析系统的涌现性;丹参和三七配伍可能主要在凋亡、增殖等以及小G蛋白信号转导通路上发挥协同作用而有效治疗冠心病。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5,(9)
目的观察丹参联合参附注射液干预对模型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肾脏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的影响,探讨其对SAP肾损害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丹参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重症胰腺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AP模型组、SAP丹参联合参附治疗组),各组24只。建模成功后予以药物干预,分别在术后6、12及24 h将其麻醉,腹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清Cr及BUN,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组织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AP建模后予以药物干预6、12、24 h后,SAP模型组、丹参联合参附治疗组同假手术组比较,NF-κB蛋白的表达增加,血清Cr、BUN升高(P0.01);丹参联合参附治疗组同SAP模型组相比较,NF-κB蛋白的表达以及血清Cr、BUN减少(P0.01);假手术组在不同时间NF-κB蛋白的表达以及血清Cr、BUN基本不变(P0.05);SAP模型组、丹参联合参附治疗组随着时间的推移,NF-κB蛋白的表达增加,血清Cr、BUN升高(P0.01)。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丹参联合参附治疗组的胰腺、肾脏组织炎症较SAP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丹参联合参附注射液能够抑制SAP大鼠肾脏组织的NF-κB的表达,血清Cr、BUN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阻断NF-κB的激活可能是SAP肾损害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网络药理学理念和网络分析技术,拟探讨丹红注射液改善阿司匹林抵抗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可能作用机制。利用TCMSP平台收集丹参和红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信息,就拓扑学特征对丹红注射液的活性成分进一步筛选,选取节点自由度≥9的活性成分作为主要活性成分;从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的基因靶点,采用Cytoscape3. 7. 0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用FunRich 3. 1. 3软件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共获得丹红注射液活性成分110个,经筛选得到主要活性成分共60个,其中丹参成分51个,红花成分11个,丹参、红花共有成分2个;收集到靶点基因159个。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主要通过涉及凝血过程、炎症反应、代谢调节的21条通路改善阿司匹林抵抗。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了丹红注射液从凝血过程、炎症反应、代谢调节等途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改善阿司匹林抵抗的作用,为后续研究开展实验工作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考察丹红注射液与胞磷胆碱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测定配伍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在6 h内含量,并测定其24 h在25℃ pH值.结果 主要成分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酚酸B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丹红注射液与胞磷胆碱钠注射液配伍后24 h内pH基本稳定.结论 丹红注射液与胞磷胆碱钠注射液配伍后pH值和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的质量在6 h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通脉方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SD大鼠胸主动脉VSMC传代培养后分为对照组、Hcy组、丹参通脉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瑞舒伐他汀组。采用MTT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采用Transwell法检测VSMC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NF-κB、CHOP和TRB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y组细胞OD值、细胞迁移面积和穿透细胞数量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Hcy组比较丹参通脉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瑞舒伐他汀组OD值、细胞迁移面积和穿透细胞数量显著下降,且丹参通脉方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丹参通脉方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Hcy组NF-κB、CHOP和TRB3表达水平显著上升,与Hcy组比较丹参通脉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瑞舒伐他汀组NF-κB、CHOP和TRB3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丹参通脉方高剂量组显著低于丹参通脉方低剂量组。结论:丹参通脉方可能是通过ERS/NF-κB发挥抑制Hcy诱导VSMC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结肠癌细胞HCT116进行外培养,分别接种于培养板中,分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8个复孔)。实验组加入PDTC+顺铂处理,阳性对照组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顺铂处理,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检测并对比三组增殖指数(PI)、凋亡指数(AI),NF-κB p65、SMYD3蛋白及NF-κB p65 m RNA、SMYD3 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实验组PI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而AI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NF-κB p65、SMYD3蛋白及NF-κB p65 m RNA、SMYD3 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TC能够增强顺铂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凋亡的促进作用,推测与降低NF-κB p65m RNA、SMYD3 m RNA与NF-κB p65、SMYD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康玉  刘先华  王斌 《中草药》2018,49(14):3292-3297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建立桂枝茯苓胶囊(GFC)中29种无机元素(Li、Be、B、Na、Mg、Al、Ca、Ti、V、Cr、Mn、Fe、Co、Ni、Cu、Zn、Ga、As、Se、Sr、Mo、Cd、Sn、Sb、Ba、Hg、Tl、Pb、Bi)的测定方法。方法 GFC样品以浓硝酸为消解试剂经微波消解后,以Ge、In元素为内标,以灌木枝叶标准物质作为质控标准物质,采用ICP-MS法测定其中29种无机元素含量。结果待检测的29种无机元素在各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012~4.105μg/L,定量限在0.045~14.500μg/L,平均加样回收率在79.88%~105.76%,RSD≤4.55%。测定的12批样品中Ca、Na、Mg含量较高,均超过300μg/g;Fe、Mn、Sr含量也相对较高,而有害元素Be、As、Cd、Sb、Hg、Tl、Bi含量相对较低,均在0.030μg/g以下。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适用于GFC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In 2002, an already available shock wave device was modified according to my suggestions to enable its use for the stimulation of acupuncture points. Since then, the device has been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more than 1 000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丁华永  彭华毅  林绥 《中草药》2018,49(4):847-852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建立麝香保心丸中26种无机元素(Li、Na、Mg、Al、Ca、Ti、V、Cr、Mn、Fe、Co、Ni、Cu、Zn、Ga、As、Se、Sr、Mo、Cd、Sb、Ba、Hg、Tl、Pb、Bi)的测定方法。方法麝香保心丸样品以浓硝酸为消解试剂经微波消解后,以Ge、In元素为内标,以灌木枝叶标准物质作为质控标准物质,采用ICP-MS法测定其中26种无机元素的量。结果待检测的26种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4,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010~2.987μg/L,定量限在0.035~10.000μg/L,回收率在79.88%~105.76%,RSD≤4.55%。测定的12批样品中Ca、Mg、Na、Fe量较高,均超过1.000 mg/g;Mn、Cu、Zn、Al、Ga量也相对较高,而Sb、Hg、Tl、Bi量相对较低,均在0.050μg/g以下。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适用于麝香保心丸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基于ICP-MS法分析九味熄风颗粒中25种重金属及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娟  张海弢  杨素德  李家春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5,46(21):3185-3189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建立九味熄风颗粒中25种重金属及微量元素(Li、Mg、Cd、Sn、Al、Mn、Fe、Ti、V、Co、Zn、Ga、Cr、Ni、Tl、Pb、Cu、As、Be、B、Sb、Ba、Sr、Hg、Bi)的测定方法。方法九味熄风颗粒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以Ge、In元素为内标,以灌木枝叶标准物质作为质控标准物质,采用ICP-MS法进行测定。结果检测的25种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 2,各元素的检出限在0.009~16.051μg/L,回收率在70.75%~107.66%,RSD≤6.44%。测定的6批样品中Cr、Sn、Hg、Pb均未检出,Tl、Cd、As、Cu的量均较低或未检出,Cd≤0.011μg/g,Cu≤0.373μg/g,Tl≤0.021μg/g,As≤0.571μg/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适用于九味熄风颗粒中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汤卫国  王奇志  印敏  王鸣  陈雨  张建华  冯煦 《中草药》2014,45(15):2172-2177
目的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直接稀释测定脉络宁注射液中25种矿物质元素(Mg、Ca、Fe、Cu、Zn、Mn、Al、B、Ba、Co、Cr、K、Li、Mo、Na、Ni、P、Pb、Sr、Th、Ti、V、As、Cd和Hg)的方法。方法分别对微波消解条件和测试条件进行考察;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质谱仪测定25种矿物质元素,并对测定方法学进行考察。结果确定最佳消解条件为3步缓慢升温:400 W 80℃升温10 min,保留5 min;600 W 120℃升温10 min,保留5 min;900 W 200℃升温20 min,保留20 min;25种矿物质元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均符合定量分析要求;加标回收率为94.7%~106.1%,RSD在0.34%~2.79%。脉络宁注射液中检测出Mg、Ca、Fe、Cu、Zn、Mn、Al、B、Ba、Co、Cr、K、Li、Mo、Na、Ni、P、Pb、Sr、Th、Ti、V,未检出As、Cd和Hg。结论该方法简便、迅速、准确,适用于脉络宁注射液中25种矿物质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6.
蜂蜜炼制前后黄酮类成分种类和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辅料蜂蜜炼制前后黄酮类成分变化。方法参考《中药药剂学》,对不同来源的6种蜂蜜进行炼制。供试品经固相萃取法富集黄酮类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HPLC-TQ-MS)法测定,Thermo Accucore RP-MS色谱柱(100 mm×2.1 mm,2.6μm),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 L/min,柱温30℃。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检测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扫描分析。结果蜂蜜中共检测到12种黄酮类成分,包括黄酮苷元、二氢黄酮苷元和异黄酮苷元。黄酮苷元有8种:槲皮素、桑黄素、木犀草素、山柰酚、芹菜素、汉黄芩素、高良姜素和白杨素;二氢黄酮苷元有3种:短叶松素、柚皮素和乔松素;异黄酮苷元染料木素。不同蜜源蜂蜜所含黄酮类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6个蜂蜜样品炼制后,都发现了蜂蜜中没有报道过的芦丁和芸香柚皮苷,12种检测到的蜂蜜黄酮类成分在炼制后其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椴树蜜的槲皮素、桑黄素、木犀草素、山柰酚、芹菜素、汉黄芩素、乔松素和白杨素量均有增加,短叶松素、柚皮素和高良姜素量没增加反而还有下降的;洋槐蜜中除芹菜素量增加不明显外,其余均有所增加,尤其是槲皮素和桑黄素增加的较为明显;百花蜜和枣花蜜12种黄酮类成分量均显著增加。结论炼制可造成蜂蜜中黄酮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赵一懿  郭洪祝  傅欣彤  陈有根 《中草药》2017,48(10):1991-1997
目的建立银杏叶制剂中25种无机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方法,并对不同剂型银杏叶制剂中无机元素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ICP-MS法测定25种无机元素量,绘制无机元素指纹谱图,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 25种无机元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50 0,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值均符合定量分析要求;加样回收率为91.35%~108.86%,RSD在0.05%~4.45%。银杏叶制剂中检测了25种无机元素量,并绘制无机元素指纹图谱,发现其谱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银杏叶片中元素Hg、Al、Cr的量较高,有害无机元素的量超标应引起关注。结论通过无机元素在银杏叶制剂中的组成分布及其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为银杏叶制剂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使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正The 5th Asia Pacific ISSX Meeting was organized by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tudy of Xenobiotics(ISSX)and Chinese Society for Study of Xenobiotics(CSSX)and co-organized by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Committee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CPECPA).Professor Changxiao Liu was a co-Chair of  相似文献   

20.
正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Quality Research in Chinese Medicine(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as fbrmally established on January 25,2011 upon approval from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It is so far the only State Key Laboratory(SKL)specifically ill the field of TteditiMial Chinese Medicine(TCM)over the country.It is It also is also thejoined-laboratory the joined-labo]partner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atural and Biomimetic Drugs at the Pe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