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运用SPSS软件中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北京动物园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因子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通过模型分析可以确定在水质改善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个时期、阶段影响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从而为下一阶段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水质改善工程提供了依据。在水质改善工程实施的几个不同阶段,分别有不同的关键因子影响湖泊富营养化,依次分别是叶绿素a、溶解氧、透明度及氨氮;个别阶段则是多个因子共同影响湖泊富营养化,没有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
长荡湖水质变化分析及污染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杰 《人民长江》2009,40(9):20-22
长荡湖位于太湖上游,1997~2007年11 a间,湖水水质由Ⅲ类变为劣Ⅴ类,已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长荡湖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作了分析评价:长荡湖现状水质为劣Ⅴ类,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污染指标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总氮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对长荡湖水质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水质改善和保护对策:提高上游来水水质,控制污染物入湖量;调整围网养殖布局和规模;进行湖泊生态恢复工程。  相似文献   

3.
北京动物园湖水体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水质较差,透明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景观;采用MBR(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工艺系统、曝气推流、人工湿地及水生植物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MBR主要出水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动物园湖水质改善效果明显,对SS、NH3-N、BOD5、CODMn、TN、TP等的去除率较高,实施效果基本达到要求的湖区水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基本不发生水华现象。  相似文献   

4.
吴忠  朱明成  王津  徐蛟  吕玲玲 《人民长江》2018,49(19):33-38
为应对太湖流域水污染问题,我国2005年开始实施了引江济太工程,提高了太湖湖区和引排干流的水体自净能力和水环境容量,而对于太湖流域众多分支河网水质的直接改善作用有限,该部分相关研究与关注也较少。以引江济太工程主要通道新沟河为例,选取典型支沟(湖)开展多种生态环境因子的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支沟(湖)均为Ⅳ类以下水质,其中大部分为劣Ⅴ类,主要特征污染因子为氮磷营养盐等;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相对较高的河段出现在北阳湖、西横河西段等区域。总体上支沟(湖)生态环境情况空间分布特征明显,环境质量健康程度如水质级别、富营养化程度、生物物种多样化和均匀化等指标,均与不同区域的水体交换能力和环境容量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从污染源的角度来看,支沟(湖)的生态环境威胁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排放与富营养化等陆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大淀湖是一个小型、浅水、吞吐型的半人工湖泊。本文通过大淀湖及周边水系的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重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使大淀湖主水体水质等级在2006年底达到标准的Ⅳ~Ⅴ类.1~2年(2007~2008年)后水质达到Ⅲ~Ⅳ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6.
双龙湖是浅水型城市湖泊,一度为重富营养化湖泊。综合治理后水体仍处于中-富营养化。探求富营养化限制性因素对于防治双龙湖富营养化、维护双龙湖水质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双龙湖藻类增长潜力试验研究,确定双龙湖富营养化限制性因素是磷,这对于采取适宜管理措施修复水体、保持水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湖泊治理、水环境保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武汉东湖水污染控制TMDL计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改善武汉市东湖的水环境,对东湖污染最大日负荷总量(TMDL)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有关资料,东湖的主要污染为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最大的污染因素是总磷、总氮、COD,因此,选择这3个因素对东湖进行TMDL分析。根据规划,东湖的水质控制目标为Ⅲ类水。分析结果为:东湖所有子湖的总磷污染已经大大超过其承载能力,水果湖、郭郑湖、庙湖和后湖的总氮污染,水果湖、庙湖的COD污染超过了其承载力。针对东湖水质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治理东湖水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长江流域片河流、湖泊、水库及省界水体2003~2017年15 a间的水质监测评价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了流域片水资源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①长江流域片河流水质总体较好,以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为主,长江干流水质以Ⅲ类为主且总体趋好。②金沙江石鼓以上、雅鲁藏布江等水资源二级区水质良好,但湖口以下干流水系、太湖水系等水域水质相对较差。③流域片近年来废污水排放总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同时,污水处理率也得到了快速提高,对流域水资源质量改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流域片湖泊水质总体较差且有恶化的趋势。④水库水质相对较好,以Ⅱ类~Ⅲ类为主,但近年来也存在恶化的风险。⑤湖泊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水库富营养化程度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流域片湖库均呈现出营养水平从低营养状态向高营养状态变化的趋势。⑥长江流域片省界水体水质以符合Ⅰ~Ⅲ类标准为主。⑦纳入评价范围的水功能区总体达标率在60%左右,其中纳入国务院批复的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相对稍高。⑧以目前水功能区达标的水平,要全面达到管理目标、实现流域片水质的根本性好转和全面改善,尚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水环境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水质安全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本文通过收集湖区主要水质监测断面2003-2008年逐月监测资料,采用单因子评价、湖泊富营养化评价、季节性肯达尔检验等分析主要河流、湖泊水环境演变特征。研究表明,鄱阳湖区现状水质较好,全年、汛期、非汛期的I-Ⅲ类水面积比例分别为63.9%、99.3%、40.8%,水体处于中营养一轻度富营养化状态。赣江、抚河、修河等人湖控制断面I一Ⅲ类水比例高于90%,乐安河、长江等控制断面I-Ⅲ类水质比例高于70%,湖口断面现状水质较差,Ⅳ类及以下水质比例高于30%。随着鄱阳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水质断面污染物浓度增加,湖泊I-Ⅱ类水面积比例呈下降趋势,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流域污染物排放量和人湖量,实现一湖清水的目标,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提供良好的水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水质安全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随着鄱阳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江西省提出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鄱阳湖水环境是影响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通过收集湖区主要水质监测断面2003~2008年逐月监测资料,采用单因子评价、湖泊富营养化评价、季节性肯达尔检验等分析主要河流、湖泊水环境演变特征。研究表明,鄱阳湖区现状水质较好,全年、汛期、非汛期的Ⅰ~Ⅲ类水面积比例分别为63.9%、99.3%、40.8%,水体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化状态。赣江、抚河、修河等入湖控制断面Ⅰ~Ⅲ类水比例高于90%,乐安河、长江等控制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高于70%,湖口断面现状水质较差,IV类及以下水质比例高于30%。随着鄱阳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水质断面污染物浓度增加,湖泊Ⅰ~Ⅱ类水面积比例呈下降趋势,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流域污染物排放量和入湖量,实现一湖清水的目标,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提供良好的水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