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分析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体力活动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为抑郁症状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了依据。方法 本研究在2019年11至12月抽取了安徽2所医学专科院校一、二年级在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有7 534名医学专科生纳入研究。使用儿童期虐待问卷、国际体力活动简版问卷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对医学专科生童年期虐待经历、体力活动以及抑郁症状资料收集。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体力活动的不同水平与抑郁症状的关联。结果 医学专科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6.1%,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9.6%,高于女生的14.9%(P值<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有童年期虐待经历(OR = 4.01,95%CI:3.17~5.08)和低体力活动水平(OR = 1.44,95%CI:1.20~1.74)均与医学专科生抑郁症状风险增加有关(P值均<0.05)。与无童年期虐待经历和高体力活动水平相比,无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低体力活动水平(OR = 2.08,95%CI:1.03~4.20),有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低体力活动水平(OR = 7.18,95%CI:4.05~12.71)、有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中体力活动水平(OR = 5.22,95%CI:2.97~9.18)、有童年期虐待经历和高体力活动水平(OR = 5.11,95%CI:2.88~9.08)均与医学专科生抑郁症状风险增加有关(P值均<0.05)。结论 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低体力活动水平均与医学专科生抑郁症状存在正向关联,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可能有利于缓解童年期虐待经历对医学专科生抑郁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实现积极老龄化提供行为干预的理论基础。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以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6.0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Mplus 8.3进行潜在类别分析,探索中老年人健康危险行为聚集的潜在类别数,采用多项无序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潜在类别分组影响。结果 中老年人健康危险行为可分为低风险组(16.2%)、中风险组(50%)和高风险组(33.8%)3个潜在类别。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男性(OR = 1.747,95%CI:1.578~1.934)、农村(OR = 1.677,95%CI:1.506~1.868)、自评健康较差(OR = 1.830,95%CI:1.605~2.086)、无残疾史(OR = 1.262,95%CI:1.087~1.464)、文化程度较低等是进入中风险组的危险因素。未患有慢性病(OR = 1.375,95%CI:1.191~1.589)是进入高风险组的危险因素。结论 我国中老年人普遍存在多种健康危险行为的聚集,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自评健康、残疾史、慢性病种类是健康危险行为潜在类别分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结合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暴露类型和时相探索ACEs暴露模式,探索ACEs暴露模式与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关联及关联的性别差异。方法 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广东省阳江市和河南省郑州市部分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6 853份。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童年期不良经历问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international questionnaire, ACE-IQ)调查ACEs暴露情况,通过潜类别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 LCA)探索ACEs暴露模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露模式与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关联及性别差异。结果 根据LCA可将ACEs暴露模式分为高ACEs(10.0%)、高虐待忽视(20.3%)、中等ACEs(26.7%)和低ACEs(43.0%)4组。与低ACEs暴露相比,其余ACEs暴露模式均能增加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发生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ACEs组:OR=5.37,95%CI:4.74~6.08;高忽视虐待组:OR=2.30,95%CI:2.06~2.60;中等ACEs组:OR=1.53,95%CI:1.37~1.70);暴露于同等水平ACEs时,女生发生心理亚健康的风险均高于男生(高ACEs组:ROR=1.96,95%CI:1.52~2.52,P<0.001;高忽视虐待组:ROR=1.60,95%CI:1.27~2.00;中等ACEs组:ROR=1.31,95%CI:1.06~1.63)。结论 ACEs暴露与中学生心理亚健康有关,女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减少ACEs暴露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母亲年龄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由河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确诊的CH患儿作为病例组,按照1∶1比例匹配同性别、出生日期不超过30 d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及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CH的风险因素。结果 CH和对照人群共843对;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生育年龄高[以21~<26岁组为参照,26~<31岁组、31~<35岁组、≥35岁组的OR调整(95%CI)分别为2.724(1.868~3.928)、6.845(4.136~11.372)、7.713(4.168~14.274)]、居住在农村[OR调整(95%CI) = 1.577(1.090~2.281)]、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OR调整(95%CI) = 9.574(3.462~26.750)]、有甲醛接触史[OR调整(95%CI) = 7.322(2.967~18.066)]、有射线接触史[OR调整(95%CI) = 7.663(2.521~23.293)]、有孕期用药史(抗生素、解热镇痛、非甾体)[OR调整(95%CI) = 8.837(4.325~18.203)]、母亲学历低[OR调整(95%CI) = 3.658(2.464~5.431)]、母亲孕期使用孕酮类保胎药[OR调整(95%CI) = 0.159(0.076~0.333)]与CH存在一定关联,均P<0.05。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加,新生儿发生CH的风险也在增加。结论 母亲甲醛接触史、射线接触史、用药史、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居住在农村、学历低、生育年龄高是CH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人童年期居住社区质量与中老年认知功能的关联。方法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调查数据, 纳入符合标准的≥45岁人群10 940名, 采用标准化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个人疾病史、社区质量和认知功能等信息。社区质量包括社区安全、社区热情及邻里关系, 认知功能评价包括认知完整性和情景记忆能力。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居住社区质量与中老年期认知功能的关联。结果 10 940名研究对象年龄为(58.3±9.1)岁, 女性占51.5%(5 635名), 认知功能良好者占47.3%(5 174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与童年期居住社区很不安全、童年期居住社区很不热情、童年期居住社区邻里关系很不融洽者相比, 童年期居住社区比较安全(OR=0.75, 95%CI:0.57~1.00)和非常安全(OR=0.72, 95%CI:0.55~0.95)、居住社区比较热情(OR=0.69, 95%CI:0.56~0.85)和非常热情(OR=0.70, 95%CI:0.57~0.87)、邻里关系不太融洽(OR=0.57...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大学生生活方式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并探究不同生活方式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某高校4 830名大学生,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学习投入等量表进行调查,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特征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社会适应类型的相关人口学因素,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生活方式类型对学习投入的影响。结果 潜在剖面分析将生活方式显示分为4个类别效果最佳,分别定义为“不良生活方式组”(27.9%)、“次健康-稳定组”(25.1%)、“次健康-低责任少运动组”(36.7%)和“健康生活方式组”(10.3%)。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0,95%CI:1.044~1.120)、家庭居住地为农村(OR=1.964,95%CI:1.562~2.470)、高年级(OR=1.388,95%CI:1.076~1.791)和就读专业非医科(OR=1.513,95%CI:1.193~1.918)是不良生活方式组的危险因素;女性(OR=0.638,95%CI:0.496~0.822)是次健康-稳定组的保护因素;年龄(OR=1.037,95%CI:1.001~1.074...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基于某省“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基本信息,对患者个体因素与服药依从性进行单因素分析,再以患者水平和市州水平建立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省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92 099名,其中服药依从性良好患者有61 656名,依从率为32.10%。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较大(46~<65岁组OR=0.78, 95%CI:0.76~0.80;65~100岁组OR=0.57, 95%CI:0.55~0.59)、男性(OR=0.85, 95%CI:0.83~0.87)、少数民族(OR=0.71, 95%CI:0.63~0.79)、贫困(OR=0.79, 95%CI:0.78~0.81)、病程较长(5~<10年组:OR=0.73, 95%CI:0.70~0.75;10~<20年组:OR=0.72, 95%CI:0.69~0.74;20~<30年组:OR=0.70, 95%CI:0.68~0.73;30~80年组:OR=...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青少年不良饮食行为情况和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学年的追踪数据共10 750名八年级学生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选择χ2 检验,不良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青少年经常或总是饮用含糖/碳酸饮料的报告率为21.36%,而经常或总是食用油炸/烧烤食品的报告率为14.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含糖/碳酸饮料消费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家庭经济情况(富裕:OR = 1.538,95%CI: 1.258~1.882,P<0.001)、父亲经常醉酒(OR = 1.530,95%CI: 1.308~1.789,P<0.001)、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初中或高中:OR = 1.237,95%CI: 1.076~1.422,P<0.01)、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初中或高中:OR = 1.189,95%CI: 1.011~1.397,P<0.05)、与朋友外出运动、看电影(一年或半年一次:OR = 1.146,95%CI: 1.016~1.294,P<0.05; 每月或每周一次:OR = 1.786,95%CI: 1.562~2.043,P<0.001;每周一次以上:OR = 2.327,95%CI: 1.791~3.024,P<0.001);保护因素包括女性(OR = 0.746,95%CI: 0.672~0.829,P<0.001)、与父母吃晚饭(一年或半年一次:OR = 0.601,95%CI: 0.412~0.878,P<0.01;每周一次以上:OR = 0.696,95%CI: 0.495~0.979,P<0.05)、自评整体健康情况(一般:OR = 0.783,95%CI: 0.641~0.956,P<0.05;比较好/很好:OR = 0.652,95%CI: 0.539~0.790,P<0.001)。青少年油炸/烧烤食品消费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OR = 1.187,95%CI: 1.054~1.335,P<0.01)、家庭经济情况(富裕:OR = 1.377,95%CI: 1.093~1.735,P<0.01)、父亲经常醉酒(OR = 1.684,95%CI: 1.417~2.001,P<0.001)、与朋友外出运动、看电影(每月或每周一次:OR = 1.706, 95%CI: 1.454~2.001, P<0.001;每周一次以上:OR = 2.783,95%CI: 2.126~3.644,P<0.001);保护因素包括与父母吃晚饭(每周一次以上:OR = 0.673,95%CI: 0.461~0.981,P<0.05)、自评整体健康情况(一般:OR = 0.788,95%CI: 0.634~0.980,P<0.05,比较好/很好:OR = 0.579,95%CI: 0.469~0.714,P<0.001)。结论 青少年不良饮食行为不仅受到个体因素影响,还与一系列家庭或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家庭、学校以及青少年本人应该多方合作,实施综合干预,提高青少年健康素养并促进其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当地居民骨密度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黔东南侗族居民5792名进行问卷调查、身高、体重测量,并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使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密度影响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5322人,黔东南侗族人群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33.84%、2.76%,男性均高于女性。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职业的居民骨质情况检出率不同(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OR=1.746,95%CI=1.635~1.864)、男性(OR=2.213,95%CI=1.829~2.679)、初中(OR=1.395,95%CI=1.069~1.798)和高中文化(OR=1.292,95%CI=1.066~1.565)检出骨量减少的风险高,离退休(OR=0.681,95%CI=0.508~0.911)、体力劳动人员(OR=0.702,95%CI=0.595~0.828)、超重者(OR=0.782,95%CI=0.681~0.898)、戒烟者(OR=0.695,95%CI=0.494~0.977)检出骨量减少风险低;高龄(OR=1.903,95%CI=1.567~2.311)、男性(OR=8.744,95%CI=5.290~14.451)、体重过低(OR=3.046,95%CI=1.622~5.718)、体重肥胖(OR=3.285,95%CI=1.975~5.464)检出骨质疏松风险高,初中文化(OR=0.511,95%CI=0.287~0.910)骨质疏松检出风险低。结论 贵州省黔东南侗族人群的骨量减少检出率较高,年龄、BMI、性别、文化程度可能是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老年人轻度行为损害(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MBI)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精神健康和预防认知功能下降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1 298名≥60岁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使用轻度行为损害量表(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 checklist, MBI-C)评估研究对象MBI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BI的影响因素。结果贵州省部分农村地区老年人MBI患病率为32.97%(95%CI:30.41%~35.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慢性病(OR=1.32,95%CI:1.01~1.72)、日常生活功能受损(OR=1.61,95%CI:1.24~2.09)和自评不健康(OR=1.81,95%CI:1.40~2.35)的老年人MBI患病风险较高,参加体育锻炼(1~30 min:OR=0.74, 95%CI:0.55~0.99;>30 min:OR=0.65, 95%CI:0.48~0.89)、睡眠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防治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MHS-CA)、DSM-5一级跨界症状量表(DSM5-L1CCSM)、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儿童期创伤问卷(CTQ)对深圳市某学校914名初中生进行相关评估,进一步分析结果。结果 该校18.9%的初中学生两周内存在自杀企图,20.9%曾有过自杀经历。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志行为(OR=0.923,95%CI:0.868~0.981)、儿童期躯体虐待(OR=1.977,95%CI:1.076~3.630)、物质滥用(OR=4.148,95%CI:2.898~5.939)可能是初中生自杀企图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意志行为(OR=0.898,95%CI:0.844~0.955)、童年期躯体虐待(OR=2.409,95%CI:1.313~4.421)、物质滥用(OR=4.991,95%CI:3.475~7.170)也是初中生自杀经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该校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发生率较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精神行为症状、童年创伤经历、生活事件等因素影响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研究女大学生经前综合征的现状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6—8月采用基本情况量表,采用John Bancroft编制的PMS诊断量表对新疆某医科院校女生进行随机抽样,随机抽取包括临床,中医,公卫,护理等专业510名女大学生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回466份有效问卷,其中符合PMS诊断标准者264例,患病率为56.7%,其中轻度症状有110例(23.6%)、中度症状有 127例(27.3%)、重度症状有 27例(5.8%)。PMS女大学生生活压力较大者占15.9%,高于非PMS女大学生的10.9%,(Z=-2.599,P=0.001);PMS女大学生情绪变化较大者占16.3%,高于非PMS女大学生的11.4%,(Z=-4.176,P<0.001);PMS女大学生月经量偏少和偏多者分别占23.1%、14.0%,高于非PMS女大学生的13.9%、8.9%,(Z=-2.565,P=0.010)。根据Logistics回归模型得出饮食习惯(OR=0.623,95%CI:0.401~0.967)、睡眠质量(OR=0.644,95%CI:0.431~0.963)是女大学生PMS发生的保护因素;学习压力(OR=1.846,95%CI:1.065~3.201)和痛经情况(OR=2.474,95%CI:1.812~3.377)是女大学生PMS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女大学生发生经前期综合征主要与生活习惯和月经情况相关,应加强女大学生相关的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缓解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四川省某医学院校低年级大学生HIV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教育措施,提高HIV检测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3月,在四川省泸州市某医学院校对4门选修课共11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艾滋病自评感染风险、性态度、HIV检测情况、恋爱及性行为经历等。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纳入大一、大二学生862例。6.4%(55/853)的调查对象有过HIV检测史。89.8%(767/854)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在每次高危行为后都主动进行HIV检测。年龄>18岁(OR=1.990,95%CI:1.021~3.878)、自评有HIV感染风险(OR=1.940,95%CI:1.073~3.509)、知道HIV检测可快速实现(OR=2.401,95%CI:1.329~4.337)、发生过性行为(OR=2.591,95%CI:1.208~5.560)是HIV检测的促进因素。结论 应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强HIV检测知识和可及性的宣传,同时加强艾滋病防控教育,提高大学生的HIV感染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调查济宁市某高校在校生对待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态度,分析影响接种态度的因素,为降低HPV感染率、推广HPV疫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全部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1 736份问卷导入SPSS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6.9%(987/1 736)的调查对象愿意接种HPV疫苗, 43.1%(749/1 736)不愿意接种HPV疫苗。经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女生相对于男生(OR=1.875,95%CI=1.524~2.306)、对国家免疫规划内疫苗完全信赖的学生相对于不信赖的学生(OR=6.037,95%CI=2.330~15.646)、专升本的学生比中专生(OR=2.535,95%CI=1.065~6.039)、处于稳定的恋爱但没有住在一起的学生比没有谈恋爱的学生(OR=1.505,95%CI=1.157~1.929)更愿意接种HPV疫苗。结论 大学生关于接种HPV疫苗的态度仍有待提升,应加强对HPV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对HPV疫苗接种的正向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BMI(body mass index)通过体形不满、抑郁、负性情绪对进食障碍的影响路径,为不同民族大学生进食障碍筛查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的3 482名成都市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进食相关问卷调查。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进行1:1匹配以平衡两组样本间基本人口学特征的差异,并采用路径模型分析方法检验各变量的中介效应。结果 进食障碍得分显示13.9%的大学生可能有进食障碍问题,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中可能患进食障碍的人群占比相近,其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968)。少数民族大学生BMI可正向预测进食障碍(β=0.12,95%CI:0.05~0.18),其中体形不满和抑郁的中介效应占33.3%。汉族大学生体形不满和抑郁在BMI与进食障碍间起完全中介作用(β=0.06,95%CI:0.04~0.09),且负性情绪可以直接影响进食障碍(β=0.07,95%CI:0.01~0.12)。结论 大学生进食障碍问题较为严峻,在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学生群体中,BMI均可正向预测进食障碍,且体形不满、抑郁在两者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佛山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小学生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佛山市抽取三个行政区共11 725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对象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佛山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人数为6 158人(5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住校(OR=1.13,95%CI:1.00~1.28),电子屏幕使用时间>2 h/d (OR=1.44,95%CI:1.33~1.56),体力活动≤2 h/d(OR=1.43,95%CI:1.28~1.59),父母近视(OR=1.76,95%CI:1.62~1.91)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读写时胸距桌距离一拳(OR=0.58,95%CI:0.53~0.63)为视力的保护因素。联合效应分析显示,体力活动>2 h/d 且电子屏幕时间≤2 h/d组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风险最低(OR=0.40,95%CI:0.35~0.47)。结论 佛山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学校和家长应从运动、合理用眼等方面综合干预,加强青少年视力不良的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探讨母亲养育实践与婴幼儿饮食行为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徐州市2所医院及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 ~ 24月龄婴幼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母亲完成婴幼儿喂养类型和饮食行为问卷。根据儿童身长和体重,计算年龄别体质指数Z值(body mass index - for age z - score,BMIZ),BMIZ + 2为儿童超重肥胖。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养育实践与婴幼儿饮食行为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882份有效问卷,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为15.6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敏感型养育(OR = 0.234,95%CI:0.159 ~ 0.344),饱腹反应(OR = 0.467,95%CI:0.336 ~ 0.649)和进食缓慢的饮食行为(OR = 0.737,95%CI:0.552 ~ 0.984)是儿童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食物反应的饮食行为(OR = 2.369,95%CI:1.797 ~ 3.122),限制(OR = 2.359,95%CI:1.530 ~ 3.640)和纵容型养育(OR = 1.743,95%CI:1.250 ~ 2.431)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敏感型养育,饱腹反应和进食缓慢的饮食行为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食物反应的饮食行为,限制和纵容型养育增加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大学生不确定心理压力现状以及童年期经历与不确定心理压力的关联, 为大学生不确定心理压力的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2021年3—5月,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选取江苏与湖北省1 816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电子结构化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童年期积极经历、童年期不良经历以及不确定心理压力。运用Logistic回归探究童年期积极经历及不良经历与不确定心理压力的关联。  结果  大学生不确定心理压力的报告率为27.5%(500名)。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 存在儿童虐待者的不确定心理压力发生风险是不存在组的2.10倍(OR=2.10, 95%CI=1.64~2.70), 有自我意识的青少年的不确定心理压力发生风险是没有自我意识组的37%(OR=0.37, 95%CI=0.24~0.57), 有积极的可预测生活的大学生不确定心理压力的发生风险是没有组的32%(OR=0.32, 95%CI=0.13~0.77)(P值均 < 0.05)。  结论  大学生是不确定心理压力影响的敏感人群, 积极童年期经历的缺乏和高度不良的童年期经历都是不确定心理压力发生的相关因素。建议尽早筛查遭受高度不良童年期经历伤害与缺少积极童年期经历的青少年, 以保护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女生童年期性虐待特征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关系,为干预大学生NSSI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2所本科和2所专科医学院校,对一至三年级所有在校护理专业的2 549名女生使用自编"安徽省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童年期性虐待、NSSI等。结果护理专业女生在最近6个月内NSSI报告率为8.2%。童年期任一时期有性虐待经历均会增加高校护理专业女生发生NSSI的风险(P值均<0.05);小学阶段及更早时期、初中时期、高中时期3个时期均遭受性虐待的高校护理专业女生NSSI发生风险是童年期未遭受性虐待者的5.04倍(95%CI=1.73~14.62,P<0.01)。童年仅遭受接触性性虐待和既遭受接触性又遭受非接触性性虐待经历均会增加高校护理专业女生NSSI发生的风险[OR值(95%CI)分别为2.21(1.48~3.29),3.56(2.13~5.96),P值均<0.05]。童年期性虐待经历发生模式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持续遭受性虐待者(占3.1%),另一类为偶发遭受性虐待者(占96.9%)。童年期持续遭受性虐待相比偶发遭受性虐待会增加高校护理女生NSSI发生的风险(OR=2.61,95%CI=1.35~5.05,P<0.01)。结论童年期性虐待发生时期、种类和发生模式均与护理专业女生NSSI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