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电缆敷设与二次接线是变电站施工中的一大关键要素,电缆敷设与二次接线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可以被看作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变电站电缆敷设与二次接线的现状入手,对电缆敷设与二次接线的工艺改进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变电站内二次电缆敷设过程中电缆芯对线的需要,基于SOPC技术,设计了一套无需参考地的全数字手持式对准仪.该系统主、从检测器通过数字信号的收发,结合无线通信完成检测.为在兼顾电缆芯对准速度的同时节省芯片资源,系统采用树状搜索算法完成电缆芯对准.  相似文献   

3.
成宜高铁天府站枢纽牵引变配电所是220 k V牵引变电所和110/10 kV变配电所合建所。所内高低压电缆众多,为合理布置电缆,方便电缆运维,采用BIM技术对所内高压电缆的布置进行辅助设计,优化电缆敷设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CADDS5软件电气专业模块在消磁系统应用中存在的电缆敷设无法进行的问题,在分析了消磁系统三维设计中敷设电缆、通道的特殊性以及软件本身功能的限制之后,根据其电缆敷设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和具体解决方法.通过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在保证了消磁系统三维设计能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减小了三维设计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以后舰船消磁系统三维生产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电力监控系统为“发输电变配电”等电力环节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电力监控系统中统一身份鉴别与校验服务技术极其关键和重要,也是最直观有效的网络防护手段。因此,本文研究了电力监控系统身份鉴别与验证统一服务的关键技术途径和应用,有效降低电力监控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的综掘工作面监测系统采用敷设专用电缆信道为主、无线通信方式为辅的通信方法存在维护难度大、通信距离和可靠性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的煤矿井下综掘工作面监测系统。该系统利用煤矿现有电力电缆进行通信,不需要敷设专用通信电缆,大大降低了系统成本,减少了因通信链路故障而导致的通信中断问题,实现了对综掘工作面的稳定、可靠监测。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在薄膜、薄板、细丝等生产过程中张力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阐述了海底敷缆过程中缆线张力状态可能带来对电缆性能的影响。本文从建立敷设过程中电缆开矿人模型入手,对其张力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介绍了张力的实际测量方法,为力自动调整的测控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电力设计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并调查分析其管理效能。具体使用BIM系统对CAD系统和CAE系统的内置接口,GIS系统对BIM系统的内置接口,实现4套电力设计项目常用软件的数据动态融合,解决BIM系统在电力设计阶段的管理工具兼容性问题,从而实现了对电力设计项目的全面信息化管理。这个设计使得管理效率得到提升,从业者对工薪和管理体系的满意度增加,对企业的依从度和认同度也增加,对提升设计院电力设计项目管理效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核电厂仪控系统的电缆数量庞大,托盘超容问题严重。电缆敷设难度大、周期长。为了减少核电厂电缆总量、提高经济性、缩短施工周期,对在建核电厂的仪控电缆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设计角度提出优化方案。采用优化仪控系统架构的方案,将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设备分散布置,缩短就地仪表和设备至控制系统的距离,以减少电缆长度。采用跨系统合并汇线箱的方案,打破系统的边界,减少跨厂房的长距离电缆的根数。采用控制电缆和测量电缆混合敷设的方案,可以减少控制托盘数量,降低电缆托盘施工成本。该优化方案大规模减少了电缆总量,降低了核电厂建设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维护的难度。该研究为信号监测方式拓展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巷道人力牵引敷设电缆方式劳动强度大、电缆易磨损及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依据井下巷道环境以及井下电缆安装车的结构,设计并开发了井下巷道电缆安装车自适应挂缆控制系统,以机械化、自动化技术解放工人的繁重劳动;系统以C8051F020单片机为主控单元,采用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结合、手动控制优先的控制策略,融入记忆学习的智能思想,实现井下巷道电缆自动悬挂;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软硬件设计及实现;实验室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位移测量误差±2%以内,挂缆机械手能够按照手动、自动的要求正确动作并准确挂缆,实现电缆的自适应悬挂。  相似文献   

11.
室内地图构建属于一项基础性研究,可为导航、疏散等建筑室内智能化应用提供 数据与技术支持。室内环境的复杂性,存在信息提取耗时且成本高,提取的室内信息不完整等 问题,而已有的室内地图模型通常体量庞大,数据复杂且冗余严重,实用性较低。为此,将 BIM 技术与室内地图研究相结合,以 BIM 通用交互格式工业基础类(IFC)文件为数据源,提取几何 与语义信息,提出一种室内地图模型的构建方法。内分类定义地图节点,完成对建筑室内信息 的抽象表达;通过设置阈值来简化地图中节点数量以达到模型的优化。该模型中可导入经典寻 路算法生成最短路径,并且设计路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上空间的利用率逐渐饱满,人们不得不将目光移向地下空间,深基坑工程也因为这种趋势而变得越来越重要,深基坑的深度与面积逐渐增大。相较于浅基坑,深基坑工程更为系统、复杂,其所需要的知识学科也更多。如果深基坑系统出现坍塌或者损坏,将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深基坑工程的事故频发,促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新兴技术的诞生:BIM技术。本文旨在在地下空间深基坑工程中应用BIM技术,首先阐述了什么是基坑工程,又分析了现阶段深基坑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潜在问题与其形成的原因,接着介绍BIM技术,并分析BIM技术在深基坑工程中的优势,最后探讨BIM技术如何解决深基坑工程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河北南网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现状,分析集控中心模式下智能变电站站端设备安全稳定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论述了在河北南网建设关键服务器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并以河北南网500kV集控中心模式下关键服务器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为例,整体论述了此类系统的总体设计、数据通讯、数据采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变电站室内人工巡检方式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巡检精度低等问题,更好的促进数字化、智能化电网的发展,本文设计了一套适用于变电站室内巡检作业的机器人系统,该机器人系统包含巡检机器人终端、巡检专网、数据库、远程管理终端四部分,同时对机器人室内定位算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机器人硬件结构,开发了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并对机器人的定位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进行了模拟仿真实验和现场运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本文设计的巡检机器人可以很好的适应变电站室内环境,并且该机器人可以实现精确的定位与导航,对变电站室内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精确巡检与故障预警,满足变电站室内巡检作业要求。最后对本次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下一步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5.
结合嘉兴电力局多年电力基建施工管理经验,研究开发变电站基建施工智能辅助系统,用各类信息化科技手段管理变电站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标准工艺,提升变电站基建施工水平.  相似文献   

16.
变电站是电网中输配电系统的重要环节,针对集通信、保护、监控、网络技术于一体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过分析系统的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技术的分层分布式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本文分析了各个Agent的工作原理及特点,通过Agent之间的通信和协作完成系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力系统技术的发展,电力企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使电力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一体化的监视、控制系统,为提高供电企业的生产率和降低变电所成本,迫切需要全面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本文就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力竣工管道铺设电缆时回拖力测试的需要,设计了一种铺缆回拖力测试仪,仪器由机械结构、数据处理电路及上位机软件组成。仪器随电缆从管道始端至终端拖行,期间将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回拖力采集并存储起来,施工完毕后通过上位机软件将仪器内存储的数据读出,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及显示。仪器加工完成后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外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仪器符合实际施工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贵州电网公司大规模建设数字变电站的背景下,对IEC61850的理解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电能计量方面,更是可以减小计量信号传输引起的计量误差。对数字接口电子式电能表的检定更是新的技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对这些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和描述。  相似文献   

20.
可穿戴式计算机技术属于用户的个人空间技术,是一类可穿戴的个人移动计算系统,在电网现场巡检巡视工作中的科学的应用可穿戴计算机系统,能够有效的高作业效率。本文针对智能变电站巡检巡视作业环境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了一套基于头戴式双目相机技术的智能变电站巡检巡视系统,提出了一种抽象概要地图构建方法,实现了基于环境概要地图的智能变电站巡检巡视作业人员的全局定位和稳定的前后台通信并对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