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钱有军  高莉 《现代矿业》2018,34(9):20-22
某钨多金属矿尾矿中伴生萤石含量为25.07%,为了有效回收该萤石资源,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对其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油酸钠作捕收剂,酸化水玻璃+六偏磷酸钠作为抑制剂,采用1次粗选、1次扫选、粗精矿再磨后7次精选,中矿1、中矿2返回扫选,其余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可获得CaF2品位为94.89%、SiO2含量为1.55%、CaCO3含量为0.34%、CaF2回收率为68.12%的萤石精矿,达到了综合回收萤石资源的目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某石英型萤石矿CaF2含量45.684%,通过选矿实验确定了选别该矿石的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提供了相关工艺参数和技术指标。磨矿细度为-0.074 mm 90%,用碳酸钠作调整剂,JK-3和水玻璃作组合抑制剂,YP-2作捕收剂,采用一粗五精一扫,精Ⅰ尾和扫Ⅰ精再选,中矿合并返回的闭路工艺,精矿CaF2品位为97.682%,回收率为91.87%。实验结果表明矿石中的主要有价矿物萤石得到了充分的回收,产品质量较高,指标较为理想,为选矿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遂昌碳酸盐型萤石矿选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高效利用浙江遂昌碳酸盐型萤石矿,重点从抑制剂和捕收剂入手,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自主开发的新型捕收剂KY-110和水玻璃+腐植酸钠组合抑制剂,可成功实现萤石与方解石的浮选分离,经1次粗选、1次扫选、7次精选闭路试验,获得的萤石精矿CaF2品位达97.11%,CaO含量为0.96%,CaF2回收率为69.90%。  相似文献   

4.
湖南某选厂生产的萤石精矿CaF2品位低、杂质含量高,产品附加值低,采用研发的低品位萤石精矿深度提质降杂制备酸级萤石新技术,当给矿CaF2品位80.68%、CaCO3含量6.51%、SiO2含量5.77%时,全流程闭路试验可获得产率69.76%、CaF2品位98.37%、CaCO3含量0.36%、SiO2含量0.59%、萤石回收率85.13%的高度萤石精矿以及产率7.56%、CaF2品位76.42%、CaCO3含量14.91%、SiO2含量5.65%、萤石回收率7.17%的低度萤石精矿,萤石总回收率达92.30%。获得的高度萤石精矿及低度萤石精矿分别达到了国家酸级萤石质量标准和冶金级萤石质量标准,实现了萤石资源最大限度的高附加值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湖南某矽卡岩型含硫钨矿资源,矿物组成复杂,有用矿物主要为白钨矿和萤石。为了高效开发利用该资源,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4 000 g/t模数为2.8的水玻璃对矿浆浓度为50%白钨精矿1调浆1.5 h,然后进行连续4次常温空白精选,可有效提高白钨精矿WO3品位;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的情况下1次开路浮选脱硫,脱硫产品1粗2扫5精、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选白钨矿,选钨尾矿1粗2扫5精、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选萤石,最终获得了WO3品位为58.26 %、回收率为92.89%的白钨精矿,以及CaF2品位为98.36%、回收率为89.85%的萤石精矿。闭路试验流程是该矿石低耗、高效开发利用流程。  相似文献   

6.
为高效利用内蒙古某铁矿选矿厂尾矿中的萤石资源,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分析和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磁选除铁后,采用硫酸为pH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L-1001为捕收剂,通过一次粗选九次精选二次扫选的闭路浮选流程,可获得CaF2品位97.12%、回收率85.73%的浮选精矿,再经强磁选可获得CaF2品位97.78%、全流程回收率78.25%的萤石精矿。   相似文献   

7.
王延松  薛亮 《现代矿业》2016,32(10):64-66
浙江某萤石矿CaF2品位61.71%,SiO2含量27.79%,属石英-萤石型萤石矿。为开发利用该萤石矿资源,对其进行选矿试验。条件试验确定最佳浮选条件为磨矿细度-0.074 mm 70%、调整剂碳酸钠1 000 g/t、抑制剂水玻璃1 000 g/t、捕收剂油酸500 g/t,经过1粗1扫6精、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浮选试验选别,可获得产率61.62%、CaF2品位97.39%、回收率96.96%的萤石精矿,杂质含量合格,试验结果可为该萤石矿选矿工艺的最终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湖南某铅锌矿尾砂CaF2含量为18.58%,杂质成分主要为高梯度SiO2、CaCO3等。为给从该尾砂中回收萤石提供依据,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CDG100 mm×100 mm周期式脉动高梯度强磁选机预先除铁,非磁性产品以Na2CO3为调整剂、Na2S和水玻璃为抑制剂、酸化水玻璃(硫酸与水玻璃配比为2∶1)为精选抑制剂、Z-202为捕收剂,经1粗7精1扫闭路浮选,可获得CaF2品位为94.76%、回收率为53.83%的萤石精矿。试验结果可以为含萤石类铅锌尾砂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湖南某尾砂中主要矿物为萤石、石英、云母与方解石, 为了综合回收该尾砂中的萤石, 以盐化水玻璃与酸化水玻璃为组合抑制剂, 以ZNS为捕收剂, 在粗选pH=9、精选pH=6的矿浆环境下, 通过1次粗选、6次精选闭路浮选, 最终获得CaF2品位为93.14%、CaCO3含量为1.39%、CaF2回收率达76.39%的酸级萤石精矿, 实现了该尾矿中萤石的富集。  相似文献   

10.
萤石浮选的新药剂和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性捕收剂6RO-12 为捕收剂、具有R-PO3 结构的药剂TXD为抑制剂, 采用具有特色的浮选工艺流程, 浮选萤石纯矿物和天然萤石矿石。结果表明, 对于含CaF2 30.25%, CaCO3 2.12 %, SiO2 36.20 %, Fe2O3 10.18%的原矿, 可获得含CaF2 97.35%, SiO2 1.58%, Ca-CO3 0.43%的萤石精矿CaF2 回收率为68.60 %。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某细粒嵌布萤石矿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某细粒嵌布萤石矿的浮选试验研究,确定了合理的药剂制度和工艺流程。以自行研制的改性脂肪酸盐YSB-2为捕收剂,在常温(24 ℃)下,采用弱碱性(pH=9.0)1次粗选,弱酸性(pH=6.0)7次精选,精Ⅰ尾矿作为最终尾矿丢弃,其余中矿集中返回到精Ⅰ的碱酸工艺流程,获得了品位为98.70%、回收率为89.20%、SiO2含量为0.93%、CaCO3含量小于0.37%的高品级萤石精矿。  相似文献   

12.
河南某石英脉型萤石矿SiO2含量为46.47%,CaCO3含量为2.09%,采用常规浮选药剂较难获得高品质精矿。采用新型耐低温捕收剂FX6A和组合抑制剂ZY401-1组成的药剂体系对该矿进行了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经"磨矿—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六次精选—中矿集中处理"的选矿工艺流程可获得产率为41.99%、CaF2含量98.91%、回收率94.82%、有害组分SiO2和CaCO3含量分别为0.23%和0.80%的精矿产品,选别指标优良。浮选试验表明:该药剂体系的捕收剂FX6A具有耐低温、高选择性等优点;组合抑制剂ZY401-1具有选择性抑制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CaF2品位30.32%、CaCO3品位35.42%的某高钙萤石矿,以油酸钠为萤石捕收剂、新型药剂SS-1为抑制剂,通过单矿物试验研究了抑制剂SS-1对萤石和方解石浮选性能的影响,采用接触角和吸附测试对抑制剂SS-1的抑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SS-1大量吸附在方解石表面,抑制了方解石的上浮,方解石回收率从66.93%降低到9.88%;同时,抑制剂SS-1少量吸附在萤石表面,对萤石浮选起到了促进作用,萤石回收率从96.03%提高到96.56%。根据单矿物试验分析结果,对高钙萤石实际矿进行了多段浮选试验研究,确定了粗精矿再磨、一粗八精一扫、中矿顺序返回闭路工艺流程,最终获得了CaF2品位97.86%、回收率89.59%的萤石精矿。  相似文献   

14.
江西某白钨浮选尾矿萤石、方解石含量均较高,CaF_2、CaCO_3含量分别为12.33%和9.79%,属于复杂难选伴生萤石二次资源。为从该二次资源中高效回收萤石,进行了详细的选矿试验。结果表明,酸性水玻璃+腐植酸钠组合使用可在浮选萤石时有效抑制方解石等脉石矿物。在氧化石蜡皂731总用量为1 150 g/t,酸性水玻璃+腐植酸钠总用量为(2 750+275)g/t的条件下,采用1次粗选、粗精矿再磨后6次精选、粗选尾矿和精选1尾矿各2次扫选流程处理试样,最终获得CaF_2品位95.26%、回收率85.37%的萤石精矿,较好地实现了从白钨尾矿中综合回收萤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萤石、方解石等含钙矿物表面吸附位点同为钙质点, 导致脂肪酸、羟肟酸等常用氧化矿捕收剂对它们的选择性较差, 针对该问题提出利用含钙矿物阴离子的差异性来设计金属离子配合物捕收剂的思路。利用Ce-BHA配合物对萤石与方解石质量比1 GA6FA 1的人工混合矿进行一次粗选浮选试验, 最终可得萤石精矿CaF2品位78.92%、回收率74.77%, CaCO3品位11.08%、回收率24.23%, 分离效果良好。与单独使用BHA作捕收剂相比, 浮选精矿CaF2品位提高约26百分点, 回收率提高约50百分点, 表明该配合物捕收剂对萤石的选择性好。通过量子化学计算了多种镧系金属离子与苯甲羟肟酸(BHA)的作用情况及其在萤石、方解石表面的吸附行为, 结果显示最佳的配合物捕收剂组合为Ce-BHA, 与纯矿物浮选试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