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后GVHD和血清Th1 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BALB c小鼠ALL模型建立后 ,接受 11Gy全身照射 ,将昆明小鼠骨髓移植给该ALL模型小鼠。随机将BALB c小鼠分A、B两组 ,A组移植后 0天至 7天皮下注射HGF ,B组皮下注射PBS。移植后观察A、B两组的GVHD症状和肝、小肠、皮肤的病理学变化 ;移植后第 8天取血检测IFN γ和IL 4水平。结果表明 :A组的GVHD症状积分低于B组 (P <0 .0 5 ) ;A、B两组的IFN γ均高于正常组 (P值分别 <0 0 5和0 0 0 1) ,但A组低于B组 (P <0 .0 1) ;A、B两组的IL 4均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而A组的IL 4高于B组 (P <0 .0 5 )。结论 :HGF可减轻GVHD的严重程度 ,与HGF有调节Th1 Th2相关细胞因子趋于平衡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与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毒素诱导的肺损伤与Th1/Th2平衡的关系。方法 采用颈静脉注入 ,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用ELISA法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产生IFN γ、IL 4水平及IFN γ/IL 4比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急性肺损伤组外周血PBMC产生IFN γ水平和IFN γ/IL 4比值明显升高 (P<0 0 5 ;P <0 0 0 1) ,而IL 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大鼠发生ALI。结论 LPS诱导的肺损伤 ,体内存在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失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水平变化的研究,推测Th1/Th2细胞失衡在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研究对象94例(冠心病患者3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6例,健康对照者26例),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水平,分析研究对象外周血中Th1/Th2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Th1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Th2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Th1细胞水平较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Th2细胞水平较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比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更严重的Th1/Th2失衡,合并更严重的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利肝和甘氨酸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2只,随机选择24只术前禁食12 h,不禁水,1%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取上腹部正中切口入腹腔,于胆胰管远端逆行推注5%牛磺胆酸钠溶液0.1 ml/100 g,制造SAP模型.假手术组8只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5%牛磺胆酸钠溶液.24只SAP大鼠中选择8只在造模后0.5 h从尾静脉注射0.2%大黄酸4 mg/kg和0.4%丹参素8 mg/kg(双利肝组),8只在造模后0.5 h从尾静脉注射20%甘氨酸0.6 g/kg(甘氨酸组),余8只为单纯SAP组.32只大鼠分别于造模后24 h采集腹主动脉血,观察造模后24 h血浆内毒素和血清淀粉酶的变化及双利肝和甘氨酸对Th1/Th2比值的影响.结果 单纯SAP组血浆内毒素[(0.67±0.11)EU/ml]、促炎细胞因子[干扰素-γ(8.43±0.86)ng/L,白细胞介素-12(8.26±1.97)ng/L]和Th1/Th2比值(0.36±0.07)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内毒素(0.44±O.07)EU/ml,干扰素-γ(3.80±0.55)ng/L,白细胞介素-12(3.34±1.34)ng/L,Th1/Th2比值(0.24±0.05),P均<0.05];与单纯SAP组相比,双利肝和甘氨酸均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0.57±0.08)、(0.52±0.04)EU/ml,P均<0.05],使Th1/Th2比值[双利肝组:0.29±0.04,甘氨酸组:0.25±0.06;P均<0.05]趋于平衡.结论 在SAP的早期,血浆内毒素的升高使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组织细胞损伤加重;而双利肝和甘氨酸都能抑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形成,减轻或阻止了组织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烫伤大鼠伤后不同时间切痂对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功能性极化的影响。方法:1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制备背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单纯烫伤对照组以及伤后8、24和96h切痂组。在伤后4、12、24、48、96、120和168h活杀动物采集血液和脾脏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脾脏匀浆中的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含量。结果:烫伤4h大鼠上述细胞因子均迅速上升,Th1型细胞因子IFN-γ在伤后24h达峰值,其后逐渐下降;Th2型细胞因子IL-4进行性升高;伤后7d出现明显偏向Th2型反应的现象。切痂组两型Th细胞因子的变化幅度小于单纯烫伤对照组,其中8h切痂组变化最小,24h和96h切痂组次之。结论:休克期切痂有利于抑制严重烧伤后Th2的漂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患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平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7例OSAHS患者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水平分为轻度组(n=16),中度组(n=17),重度组(n=14),1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外周血中Thl细胞因子:干扰素γ (IFN-γ)、白细胞介素2 (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β (TNF-β);Th2的细胞因子:IL-4、IL-10和IL-12的含量.结果:OSAHS各组Thl型细胞因子中IFN-γ高于对照组,随着病情的进展有逐渐升高趋势,但仅在重度组与中度组、轻度组、健康组比较时P均<0.05,其余Th1/Th2细胞因子在进行两两比较时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OSAHS患者IFN-γ与AHI呈正相关,而Th2细胞因子与AHI无相关关系.结论:OSAHS患者Thl/Th2平衡失调,向Thl方向漂移,Th1细胞表型处于优势状态,且与OSAHS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小青龙汤对哮喘小鼠肺组织Th1/Th2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内Th1/Th2比值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9只雌性BALB/cA组)、哮喘组(B组)、小青龙汤小剂量组(C组)、小青龙汤大剂量组(D组)、地塞米松组(E组)、必可酮组(F组)及联合用药组(减半的小剂量小青龙汤加地塞米松,G组),每组7只.卵蛋白致敏复制哮喘模型,激发哮喘前1 h,各组小鼠分别使用相应药物治疗.激发12 d后断头处死小鼠,立即取肺脏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中Th1和Th2表达.结果:①各组哮喘小鼠肺组织内Th1和Th2数量均显著增多(P均<0.01);D组较C组显著减少(P<0.05);D、E、F、G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②B组小鼠肺组织内Th1/Th2±<0.01),肺内细胞因子呈明显的Th2表型变化;各治疗组较B组均呈非常显著性升高(P均<0.01),肺内细胞因子呈明显的Th1表型变化;各治疗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且接近A组.结论:①哮喘小鼠肺组织内Th1/Th2比值明显降低,支持哮喘发病中存在Th1/Th2比值失衡学说.②小青龙汤选择性降低肺组织内Th1、Th2数量,逆转失衡的Th1/Th2比值是其治疗哮喘的重要机制之一.③小青龙汤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有药效相加作用.④小青龙汤逆转Th1/Th2比值的作用与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后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及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变化,评价己酮可可碱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免疫异常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05-09/2006-0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38例。①实验分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包括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己酮可可碱治疗组1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己酮可可碱400mg,3次/d,饭时口服。两组治疗时间为1周,且均禁用免疫抑制剂。另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②实验评估: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各组患者进行CD4 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水平进行检测,从而测出相应Th1,Th2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参与常规治疗组实验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参与己酮可可碱治疗组患者18例,脱落3例,余1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D4 干扰素γ表达水平和Th1/Th2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 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己酮可可碱治疗组治疗1周后,CD4 干扰素γ水平和Th1/Th2值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CD4 白细胞介素10水平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存在Th1/Th2失衡,己酮可可碱调节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h1/Th2的失衡,该效应可能是己酮可可碱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60-2661
探讨口腔扁平苔藓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价值。从收治的充血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中抽取22例作为A组,光滑型口腔扁平苔藓22例作为B组,并选取2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组别IL-4mRNA与IFN-gamma mRNA的表达水平、IL-4与IFN-gamma的表达水平、IFN-gamma/IL-4 mRNA与蛋白表达量比值。A、B组IL-4mRNA表达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IFN-mRNA表达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口腔扁平苔藓患者IL-4表达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IFN-gamma表达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口腔扁平苔藓患者IFN-gamma/IL-4 mRNA与蛋白表达量比值及IFN-gamma/IL-4蛋白表达量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Th1/Th2与口腔扁平苔藓发病机制有关,可作治疗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的漂移状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胃癌患者23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8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法检测和分析外周血中的Th1/Th2状态。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Th1、Th2和Th1/Th2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68、2.38、5.35,P均<0.05)。同时,机体的Th1和Th2状态出现失衡,发生"Th1向Th2"漂移,形成Th2型状态。此外,分期越晚的胃癌患者,其Th2在Th细胞中所占的比重越大。结论胃癌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明显受损,且受损程度与胃癌患者的分期存在相关性,Th1/Th2比值可能与胃癌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NF-α、IL-6和IL-10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的动态变化及意义,并观察吡格列酮的干预性作用。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C组)、SAP组、吡格列酮组(P组)。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建立SAP模型;P组大鼠在造模前2h腹腔内注射吡格列酮溶液50mg/kg。于造模后3h、6h、12h分批处死大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0的含量;并常规HE染色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SAP组与C组比较,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TNF-α及IL-6含量在各时间点均升高(P〈0.01),IL-10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性使用吡格列酮后,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淀粉酶、TNF-α及IL-6水平与SAP组相比均有降低(P〈0.05),IL-10水平高于SAP组(P〈0.05)。结论在SAP早期阶段细胞因子的变化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吡格列酮可通过调节促炎与抗炎因子的平衡,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HBLF)患者辅助性T细胞1/2(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ACHBLF中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33例ACHBLF、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及15名健康志愿者血清,CBA检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Th1/Th2细胞因子在ACHBLF患者血清中的变化。结果 ACHBLF患者外周血循环中TNF-α、IFN-γ、IL-4及IL-6的水平较CHB患者及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P0.05);ACHBLF患者血清中IL-2及IL-10与CHB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HBLF患者血清中IL-4、IL-6、TNF-α及IFN-γ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BA可同时检测各种细胞因子,适合临床应用;ACHBLF患者TNF-α、IFN-γ、IL-4和IL-6的变化可能参与ACHBLF的发生和发展,未发现上述细胞因子与反映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外周血中Th1、Th2、Th3细胞亚群的表达,探讨其在IgAN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3例IgAN患者(IgAN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h1、Th2、Th3细胞比例,并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其分布变化与IgAN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gAN组外周血中Th1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N组外周血中Th2、Th3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及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变化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40例URSA患者接受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PD-1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h1(IL-2、IFN-γ)/Th2(IL-4、IL-10)型细胞因子水平,同时以102例正常已生育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 (1)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PD-1和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显著下降(P均<0.05)。(2)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含量明显下调(P均<0.05)。(3)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PD-1、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性差别(P均>0.05)。(4)URSA患者外周血PD-1含量和血清中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呈正相关(r=0.67,r=0.81,P均<0.05);与Th1型细胞因子呈负相关(r=-0.55,r=-0.73,P均<0.05)。(5)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后,妊娠成功的妇女P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妊娠失败者(P<0.05)。结论 PD-1可能通过下调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抑制URS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胰腺组织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内皮素(ET-1)mRNA表达状态,以及与血浆中NO、ET-1浓度和肠道损伤的关系及丹参治疗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SAP模型组(A组),SAP丹参治疗组(B组),假手术组(C组),进行不同治疗和观察分析。结果A组血中淀粉酶(AML)、ET-1、NO、内毒素(LPS)含量、^125I-白蛋白累积指数及腹水量均显著高于C组(P〈0.01);与A组比较,B组胰腺ET-1和iNOSmRNA表达较弱,血中AML、ET-1、NO、LPS及腹水量显著下降(P〈0.01),125I-白蛋白累积指数较A组也有下降,但无差异(P〉0.05)。结论SAP时存在肠道损伤,胰腺组织ET-1、iNOSmRNA的过度表达,使血中ET-1、NO浓度升高,造成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通透性增加,引起内毒素血症。丹参注射液通过减轻SAP时胰腺的病理损害程度,下调胰腺ET-1和iNOSmRNA的表达,使血中ET-1、NO浓度下降,对SAP及其肠道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的表达在急性胰腺炎(AP)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09年11月~2013年6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32例轻型胰腺炎(MAP组)与18例重症胰腺炎(SAP组)患者住院第1,4,7天和15例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的IFN γ和IL 4表达水平.结果 MAP组中住院第1,4,7天IFN γ的检测结果(ng/L)分别为31.47±4.35,36.92±4.12,49.09±4.97,IL 4的表达水平(ng/L)为54.72±5.52,45.26±4.89,39.79±3.85.SAP组中住院第1,4,7天IFN γ表达水平(ng/L)为23.97±5.39,26.29±3.47,33.64±4.47;IL-4的表达水平(ng/L)为70.45±5.05,65.99±4.58,56.23±4.23;正常对照组IFN γ和IL 4的检测结果(ng/L)分别为49.26±20.67,35.15±16.3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AP组(除外第7天)和SAP组患者外周血IFN-γ表达降低,IL 4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53~4.288,P<0.05);相同时间点,SAP组各检测值与M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8~11.416,P<0.05).结论 AP的病情进展与患者血清IFN-γ水平降低或者IL 4水平增高有关,检测细胞因子IFN-γ和IL 4有助于判断AP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吴少卿  廖旭东  文道林 《检验医学》2011,26(11):756-758
目的探讨辅助T细胞1(Th1)、辅助T细胞2(Th2)型细胞因子平衡与正常妊娠及先兆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0例先兆流产妇女和42名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L-2、TNF-α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妊娠组相比,先兆流产组血清中IL-2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而2组之间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1型细胞因子与Th2型细胞因子平衡向Th1的方向移动。结论Th1/Th2型细胞因子的病理性失衡可能与先兆流产的发生有-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黄萱  热衣汗  刘健  孙岩 《中国临床康复》2013,(44):7693-7697
背景:单一细胞因子在移植前后两点的变化不具有诊断急性排斥的临床意义,联合监测细胞因子可更好地判断移植患者的体内免疫状态。目的:观察Th1/Th2细胞因子在肾移植前后的动态变化趋势,探讨其在急性排斥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移植前、肾移植后3,7,14 d时急性排斥组和非急性排斥组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进行动态的监测。结果与结论:在肾移植前,急性排斥组Th1(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2)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排斥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Th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细胞因子水平低于非急性排斥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肾移植后,非急性排斥组各时点的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急性排斥组各时点Th1细胞因子迅速升高,在排斥前达峰值,各时点Th1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排斥组;Th2细胞因子水平缓慢升高,在排斥前达高峰,各时点Th2细胞因子水平仍低于非急性排斥组。结果可见,非急性排斥患者肾移植前后体内Th1/Th2细胞因子保持稳态,而急性排斥患者肾移植前后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呈非稳态分布趋势,表现为Th1细胞因子在排斥前迅速升高,Th2细胞因子缓慢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足月妊娠孕妇分娩前后蜕膜组织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并探讨其在分娩发动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孕晚期未临产组(剖宫产组)和临产组蜕膜组织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结果足月妊娠孕妇蜕膜NK细胞胞内IFN—γ的表达率为临产组明显高于剖宫产组,而IL4的表达率为临产组明显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分娩发动时,孕妇蜕膜组织中Th1和Th2型细胞发生变化,其机制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