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储集层伤害因素的地质分析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王新建邓素萍川东石炭系气藏储层是典型的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储层伤害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地质模型与伤害模拟试验川东石炭系储层孔隙、喉道、裂缝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2.
用毛细管压力曲线确定储集层孔隙喉道半径下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细管压力曲线是研究储集层孔隙喉道结构的基础,是油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毛细管压力曲线进行处理即对孔隙喉道半径与进汞饱和度作对数与累计概率图,可以给出类似于粒度概率累计曲线悬浮段的直线段的油藏含义。该段代表的是难流动和不流动孔隙群,可直接读取主要流动孔隙喉道半径的下限值。这一下限值得到了传统求流动孔隙喉道方法和现代核磁研究的验证。另外,将毛细管压力曲线和核磁共振t2 谱相结合可以求出含油孔隙喉道半径下限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岩心隙类型为基础,结构各种孔隙类型的测井曲线特征,研究得出了判别川东石炭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类型的方法,该方法有助于提高测井定性判别气,水层的符合率和定量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喉道半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与孔隙度的相关性差,与喉道半径的相关性较好,但喉道半径的分布范围通常较大,究竟哪一种喉道半径对渗透率起主要的控制作用,对此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为此,有必要探讨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与喉道半径之间深层次的关系,建立渗透率、孔隙度、喉道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差异较大的特点,利用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参数对研究样品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孔隙结构的样品分别研究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避免了把所有样品放在一起研究而掩盖掉非均质性影响的情况。通过对压汞实验基本原理的深入分析,认为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拐点所对应的喉道半径对渗透率起主要的控制作用,并首次提出了拐点喉道半径的概念。将各种喉道半径与渗透率进行相关性分析,证实了拐点喉道半径与渗透率的相关性最好,最终建立了拐点喉道半径与渗透率、孔隙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的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渗透率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79。  相似文献   

5.
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微观孔隙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恒速压汞、核磁共振技术对合水-华池地区长6储层样品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合水-华池地区长6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喉道主要为片状或弯片状喉道和缩颈型喉道;储层为大孔隙-细喉道、微细喉道组合的配置关系;合水-华池地区长6储层9块样品T2谱频率曲线可以分为单峰态和双峰态两类;可动流体主要赋存在大孔隙中,其次是大喉道中;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喉道半径和有效孔隙空间对可动流体饱和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次采用恒速压汞技术,结合常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恒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超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3储层孔隙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为主,发育低排驱压力—粗喉道型、较低排驱压力—较粗喉道型、中排驱压力—中喉道型、较高排驱压力—较细喉道型、高排驱压力—细喉道型5种孔隙结构类型。恒速压汞测试结果表明:储层的平均孔隙半径为100~200μm,为中孔—小孔型,个别为大孔型,孔隙分布曲线偏粗态;平均喉道半径为0.2~0.7μm,主要为微细喉道,喉道分布曲线偏细态。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半径关联性较差,主要受平均喉道半径及其分布形态的控制,并进而影响特低—超低渗透储层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明月峡构造带石炭系储集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不同沉积古构造、古地貌对明月峡构造带石炭系储层的控制,提出了黄龙期的沉积模式为“膏湖→咸化泻湖→正常海湾海平面升降蒸发岩-碳酸盐岩沉积模式”;明确了储集空间以沉积期和同生期孔隙为主,表生期风化孔洞为次,不能称为“风化壳储层”;利用不同空隙类型有孔渗关系多曲线的特点提出了储层有效下限确定及分类的新方法;提明月峡石炭系的成藏机制为“晚期多圈闭各自独立成藏机制”;首次计算了明月峡12口井的地下裂缝渗透率。  相似文献   

8.
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埋藏深,应力状态复杂,非均质性极强,应力变化前后孔喉结构的变化规律尚不明确。选取高石梯-磨溪区块台内灯四气藏储层岩心,通过CT扫描得到应力实验和压裂实验前后不同类型储层的孔喉尺寸分布、缝洞占比和连通性等,研究应力和压裂对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孔喉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受压恢复后,孔洞型和缝洞型岩心的孔隙和喉道个数均大幅度下降且主要集中在半径在1 mm以下的微孔、中孔和0.04mm以下的微喉,孔隙平均半径、喉道平均半径和喉道平均长度均大幅度增加,缝洞比例大幅度增加,孔隙和喉道总体积趋于减小;孔洞型岩心连通孔喉体积占比大幅下降,而缝洞型岩心由于裂缝发育,其连通孔喉体积占比维持原有水平。压裂后,孔洞型岩心孔隙个数大幅度下降,减少的孔隙半径主要集中在0.5 mm以下的微孔和中孔,孔隙平均半径大幅度上升,增加的孔隙半径主要集中在0.5~0.8 mm,孔隙体积总体呈上升趋势,喉道个数、喉道平均半径、喉道平均长度和喉道总体积均趋于增加,缝洞比例大幅度增加,连通孔喉体积大幅度提高。实验表明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受压恢复后,渗流能力不降反而大幅度提升,压裂主要通过提高孔喉空间中裂缝占比来...  相似文献   

9.
储层结构及地质剖面图像处理技术的实质,是根据沉积结构的灰度(颜色)对孔隙、喉道、岩石颗粒粒度,以及现代及古代沉积剖面等,作宏观与微观定量计算与分类识别。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高新技术,实现精确的定量计算与自动分类识别。该系统能对现代及古代沉积剖面进行层序分析,绘制柱状剖面图;能对疏松沉积物及岩石薄片进行粒度分析,并绘制概率曲线及CM图;能自动寻找岩石薄片的孔隙和喉道,并给出孔隙喉道分布规律的真彩色图像。  相似文献   

10.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储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Berg的毛细管压力公式,结合油藏的基本数据,导出两个能够限定毛细管作用范围上、下限公式,从而确定出封闭层的喉道半径下限和有效孔喉喉道半径下限。应用孔隙群的概念,综合压汞毛细管压力数据和多重介质分析数据,对砾岩储层进行了分类,并讨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E32)至上油砂山组(N22)广泛发育湖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其分布及储层发育特征,开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湖相碳酸盐岩具有岩石类型多、相变快、陆源碎屑发育、普遍白云石化等特点;主要岩石类型有块状碳酸盐岩、纹层状碳酸盐岩、藻灰岩、颗粒...  相似文献   

12.
??The Carboniferous gas pools in East Sichuan belong to fracture-pore type reservoirs and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permeability with core,which influences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fracture permeability. In this paper,the chart of artificial fracture width versus permeability and its relation are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experiment of artificially fracturing in the rocks and the fracture width is quantitatively led in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as well as combined with the chart of pore structure versus permeability of this reservoir rocks, the Carboniferous fracture-pore type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East Sichuan are classified.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岩石人工裂缝造缝试验、建立了人工裂缝宽度与渗透率关系图版及其关系式,定量地将裂缝宽度引入碳酸盐岩储集层分类,并结合储集岩孔隙结构与渗透率关系图对川东石炭系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集层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4.
利用岩心、岩矿薄片、扫描电镜、孔渗和地化等多种资料,对滨里海盆地肯基亚克地区A井取心段中、下石炭统碳酸盐岩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揭示:中、下石炭统碳酸盐岩为纵向上非均质性强的开阔台地相颗粒灰岩和泥晶灰岩储层,可划分为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的Ⅰ类好储层和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的Ⅱ类中等或差储层。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控制两类储层形成的主要成岩作用,前者主要包括正常海水叶片状-纤维状方解石胶结作用、埋藏期镶嵌状、粒状、半自形方解石胶结作用,后者主要包括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和埋藏期溶蚀作用。其中,埋藏期溶蚀作用是形成Ⅰ类储层的关键,Ⅱ类储层则具胶结作用发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物性下限是储层有效性评价及资源量计算的重要参数。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致密湖相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在高压压汞测试及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确定纳米级白云石晶间孔孔喉分布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确定储层物性下限的实验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通过核磁共振多次离心测试来达到分离可动流体与束缚流体的目的,将可动流体与束缚流体分离点对应的孔喉半径作为可动流体分布孔喉下限,通过孔喉半径与物性的拟合关系确定储层物性下限,此外,通过毛细管曲线法、分布函数法及测井解释结论对核磁共振离心方法确定的物性下限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压汞及扫描电镜确定的白云石晶间孔孔喉分布范围为40~300 nm,蒸馏水饱和后核磁共振测试确定的样品孔径分布范围为50~300 nm;可动流体分离点对应的可动流体分布孔喉下限为47 nm,通过核磁共振离心测试确定的孔隙度下限为3.29%,渗透率下限为0.02 mD,该结果相对压汞曲线法确定的物性下限偏小,这是由于两种方法采用的测试流体不同造成的,该结果与分布函数法确定的物性下限一致,与测井解释结论的符合程度达85%,确定的物性下限可作为一种评价低渗储层有效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质综合研究和勘探实践表明,塔河油田是在长期发育的古隆起基础上形成的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大型油气田。该油田主力产层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发育孔、洞、缝3类储集空间,组成裂缝型、孔洞-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和生物礁(滩)相孔隙型4类储层。长期生烃、多期构造运动和多期岩溶作用使塔河油田不同区块原油性质有一定差异。下奥陶统油气聚集成藏主要受阿克库勒凸起、碳酸盐岩溶蚀孔洞缝发育程度和石炭系巴楚组泥岩覆盖等多种因素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延长组)6段和长7段富含大量致密油,但由于对其微观特征与成因缺乏深入了解,阻碍了该区致密油的有效开采。为此,根据岩石孔隙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技术,对研究区长6段和长7段致密油储层微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油储层形成于三角洲前缘远端远砂坝-席状砂及半深湖-深湖重力流沉积环境,岩石粒度细(主要为极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杂基含量高(8%~10%),几种储集岩的孔隙均极不发育,面孔率低,平均1.8%,孔径小(平均30 μm),喉道细(平均0.08 μm),平均孔隙度9%,渗透率基本上都低于0.3×10-3 μm2,物性差。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杂基微孔、长石及岩屑溶孔、胶结物晶间微孔。不同岩石类型其微观特征存在差异。沉积环境决定了其粒度细、粘土杂基高,细粒高粘土杂基岩石抗压性差,强烈的压实作用导致大量的原生孔隙损失,孔喉变得更加细小;孔喉细小的岩石由于孔隙中各种流体离子的半渗透膜效应引起强烈的碳酸盐和粘土矿物胶结,尤其是伊利石搭桥状和丝网状胶结,使岩石孔隙度渗透率进一步变差,后期酸性流体也难以进入发生溶蚀作用;云母与水云母杂基及碳酸盐胶结物对石英的强烈交代导致岩石抗压性变差以及固体体积增加,最终导致岩石的致密化。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岩石应力敏感的微观力学机理,加深对应力敏感性的理解,基于可以真实描述岩石内部结构特征的CT扫描技术,结合数字岩心和孔隙网络模型理论进行了几何拓扑结构分析,获得了有效应力与孔隙结构的关系及有效应力与渗透率的关系,对比了有效应力升高、降低2个过程中的孔隙结构参数和渗流能力。结果表明:随着有效应力升高,孔隙半径分布曲线向左偏移,形状因子概率曲线向右偏移,孔喉连通性变差,渗透率降低;随着有效应力降低,孔隙半径分布曲线、形状因子概率曲线、孔喉连通性和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均与有效应力升高时相反。孔隙结构变形存在应力敏感滞后性,且有效应力降低后渗透率不能恢复。这说明应力敏感对于岩石孔隙的变形以及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佳木河组发育良好的火山岩储层,明确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分布是进行火山岩储层勘探和开发的关键。本文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高压压汞分析,结合物性资料,分析火山岩储层岩石学及物性特征,并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分布。结果表明,佳木河组火山岩类储层包括火山熔岩类、火山碎屑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和沉火山碎屑岩类4种。火山岩储层物性总体上具有中-低孔和低-特低渗的特征。储集空间类型根据形态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根据成因都包括原生和次生两类,其中收缩孔、缝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不同的火山岩性和岩相表现出不同的压汞曲线类型,包括双峰正偏态细孔喉型、单峰正偏态细-微孔喉型和单峰负偏态微孔-极细微孔喉型3类,总体以微细-细孔喉为主,分选差-中等。岩性上火山角砾岩、玄武岩和安山岩是工区内最好的储层,岩相上火山爆发相和喷溢相上部储层物性最好,平面上最好储集相带位于研究区中部呈北西-南东的条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