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国中央财政对森林保险实行保费补贴政策的目的是增加林农的付费能力,提高林农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但是实践中却存在林农投保意愿不强的问题.在对我国森林保险中央财政补贴政策实施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湖南省林农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森林保险财政补贴对林农购买森林保险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政策的推动下森林保险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森林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仍有待完善;保费补贴对林农保险购买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在现有保费水平下,政府对森林保险保费财政补贴每提高1%,林农购买森林保险的概率增加7.6%.  相似文献   

2.
张惠莲 《农技服务》2009,26(8):134-135
阐述了森林资源面临的主要灾害风险源及种类,分析和探讨了森林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森林保险发展的若干建议:加强森林火灾保险;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建的森林保险制度;建立分类保险制度;完善配套森林保险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中国森林保险理论与实践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文电子资源信息检索库森林保险研究文献专业检索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①中国森林保险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以开展森林保险重要性及试点工作为主的森林保险起步阶段、以少量理论研究为主的森林保险研究缓慢发展阶段、以高水平博硕论文为主体的森林保险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②森林保险的主要研究观点:对森林保险的内涵特点的研究已基本趋向一致;对开展森林保险作用的认识逐渐被挖掘、深化;对我国森林保险发展现状与问题的研究普遍担忧;对发展森林保险的制约因素的研究观点各异,即一种观点认为影响森林保险的是制度等外在因素,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思想意识等内在因素;对发展森林保险的对策研究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4.
森林时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功用,而森林保险对于我国森林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森林保险正处于起步阶段,向发达国家借鉴学习非常必要.通过研究日本、美国、芬兰等发达国家的森林保险产业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政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设计的险种众多且机制灵活,对于我国的森林保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森林资源极度宝贵,无可替代。森林保险属于金融工具,又具有政策性的显著特点,是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简述了北欧、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森林保险制度,分析了我国政策性森林保险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于全国来说,加强森林保险立法是森林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林改后对现行"面积"森林保险制度的适度调整完善成为需要;湖南省扩大其森林保险的财政补贴规模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生态理念不断推行,我国森林建设也有了较大发展。一方面森林产权得到规范,同时森林保险政策在各地也逐步得到了落实。河北省作为拥有世界级森林公园的大省,自2013年推出森林保险政策以来,森林参保面积不断增加,但占森林总面积的比重仍然较小。通过分析森林保险政策发展现状,主要存在参与主体主动性不高、意愿不强,保险公司单一、保费标准有待规范,以及国家投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包括创新森林保险投保方案、做好森林保险宣传工作、提高保险双方主体的意愿、适当调节国家资金的投入、保险补偿标准因地制宜等,以期对河北省森林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政府的介入对森林保险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比中国部分地区森林保险政府介入模式的不同以及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介入模式,得出中国适合有限的政府介入模式配合保险技术发展,以解决森林保险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首批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省份湖南、福建、江西三省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界二分选择文件方式的条件评估法(CVM)共获取364份有效问卷,计算出湖南、福建和江西三省农户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支付意愿值分别为3.61元/亩、2.18元/亩、1元/亩;在此基础上,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支付意愿值的因素.研究发现:已接受森林保险的农户对目前的支付价格基本满意;其次,家庭规模越大、土壤产量状况越低、林地面积越大、对森林保险的重视程度越高,农户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支付意愿就越高,且男性比女性的支付意愿高.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加大政策性森林保险宣传力度;结合各省的实际情况,改善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制度设计;同时提高保险公司服务水平,加强保险市场的监管工作;加强推进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森林保险作为一种提高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最近几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国家也就此出台了不少的政策和方针对此进行引导,在2009年森林保险作为国家政策性保险的一部分被纳入国家补贴体系中来。文章分析了内蒙古发展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必要性以及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的重要意义,并对完善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森林保险是应对森林灾害、维护林农利益、巩固林权改革的有效手段。大通县政策性森林保险开展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本文结合大通县自然地理条件及森林资源状况,从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发展现状谈起,总结了大通县森林保险理赔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大通县今后开展政策性森林保险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万千  潘焕学  秦涛  陈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85-18887
以江西省吉安市为例,阐述了该市政策性森林保险开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森林保险宣传力度不够,林农保险意识低下,森林保险有效需求不足,森林保险技术人才匮乏,经营成本较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到位。针对这些不足与问题,提出了推动吉安市政策性森林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福建建阳、永安两市进行实地调研,研究评价林农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的满意度。分析表明:半数林农对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开展状况满意度评价不高,其原因涉及到林农对保险了解程度、保险金额、赔偿标准和理赔服务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该文从坚持政府引导,加大森林保险宣传力度、实施差别性的森林保险金额、赔偿标准和补贴制度、建立森林保险多部门协作机制和探索创新森林保险服务方式等方面提高林农的满意度,促进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森林保险市场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创新供给乏力、地方政府参与积极性低的供需双冷局面,财政补贴政策低效运行。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独立的适应其特殊性的森林保险制度体系作为保障,致使现有运行机制不协同,产品体系不科学,补贴机制不合理,导致市场发展缓慢。为此,通过林业风险与林业生产的属性特征分析,确定我国森林保险属性定位应是有政府支持的商业性森林保险,在此基础上围绕运行模式、产品体系、财政补贴体系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从而构建一套独立综合的森林保险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以改善供需双冷市场僵局,保障财政补贴政策有效发挥,推动森林保险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集体林权抵押的法律涵义、集体林权抵押的主体、集体林权抵押的客体、集体林权抵押的权利义务关系几个方面分析了集体林权抵押的法律概念。总结了集体林权抵押的实践困境、法律制度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集体林权抵押的具体建议,强调从法律上明确扩大林权抵押物范围,通过法律规定合理延长林地承包期,完善集体林权确权登记、流转抵押登记和评估登记制度,建立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互补的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五位。当前,由于法律的缺位、体制的不健全、监管的缺失和资金短缺等因素造成了我国森林保险体制停滞不前甚至萎缩的现象。建议完善林权流转体系,出台专门法律法规,建立林区数据检测共享制度,设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等措施,促进我国的森林保险体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森林保险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永波  杨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67-17270
通过对森林保险相关文献的研读,总结出我国森林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以期为国内更深入地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就我国森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