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000kV特高压变电构架高度大、频率低,其风荷载及风致响应对结构设计起控制作用。本文通过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验获得1000kV特高压变电构架塔架节段(A~D节段)、横梁和整体模型的基底剪力和弯矩,分析地貌类型和风向角对体型系数的影响规律,并与国内外相关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构风致响应并详细考察不同地貌下结构位移响应及风振系数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0o风向时,模型节段A~D三类风场(均匀流、A类和B类)体型系数之比分别为1:0.93:0.42、1:0.86:0.36、1:0.84:0.41和1:0.60:0.23。90o风向时,整体模型在三类风场下的体型系数均取得最大值3.40、2.42和0.97,比DL/T 5154-2012和ASCE7-16规范值大24%~40%。此外,结构塔顶位置X和Y方向位移响应均方根值分别在90o和0o达到最大值69.66mm和61.51mm,塔顶典型节点X和Y方向风振系数分别在0o和90o风向取得最大值2.61和3.27。  相似文献   

2.
门架式交通标志的风振系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格构式门架为例,提出跨径较大的梁柱式门架的风振系数计算方法。首先进行模态分析,确定风荷载计算是否需要考虑风振系数,根据门架结构的特点,结合风振系数基本理论,推导出梁柱式门架风振系数的简化计算公式。对示例门架的计算结果表明:不考虑风振系数使风荷载取值减小约50%,不能保证门架结构的抗风安全;门架设计规范中风荷载取值不考虑风振系数只适用于传统的跨越半幅路基的小跨径门架。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全联合变电构架风荷载设计提供依据,以华中地区某500kV变电站联合构架为工程背景,运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500kV变电站全联合构架的实体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全联合构架划分网格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全联合构架前20阶模态频率以及模态振型图。通过分析找到了500kV全联合构架前20阶模态频率分布特点以及模态振型规律,发现该联合构架为风荷载的敏感结构,水平方向的脉动风速容易激起构架的低阶振型。  相似文献   

4.
角钢输电塔杆件风压及体型系数的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20 kV角钢输电塔为研究对象,设计制作了1:2.5的大比例刚性节段模型,在均匀湍流场中进行同步测压风洞试验,获得了输电塔主材、斜材和辅材杆件的风压分布规律和体型系数沿杆件展长的分布.归纳了风荷载对塔身各杆件的作用特点以及体型系数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对于角钢杆件,当角钢内角迎风时,阻力系数与升力系数均较大,杆件处于双向受力状态.对整塔段的体型系数进行了试验值和国内外规范取值的对比.结果表明:按我国规范取值偏小,试验值与国外规范取值接近.  相似文献   

5.
对《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文中尚称《线路规程》)和《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以及《高耸结构设计规范》的风荷载取值作了简单的比较,对规范的适用性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200 m级特大型冷却塔风振系数取值问题,以国内在建的某特大型冷却塔(200 m)为例,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获得该冷却塔表面三维气动力时程,并与国内外大型冷却塔实测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有限元方法和风振时程分析理论对该冷却塔的动力特性、风振响应与风振系数进行了系统分析,提炼出此类特大型冷却塔二维风振系数的分布规律,最终给出了以正迎风面子午向轴力为目标的整体风振系数取值.所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可为此类200 m级超规范特大型冷却塔的风荷载设计取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西王母像为工程背景,对非规则高耸佛像进行了测压风洞试验,建立了复杂的三维钢骨架有限元模型,计算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并利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编制了能够精确求解非规则高耸佛像风振响应的程序.在此基础上,通过风洞试验所得的风压系数,计算得到254个测点的荷载时程向量,并加载至有限元模型,计算了30个风向角下佛像各关键测点处的风振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风洞实验所得的风压系数时程数据的精度较高,可以满足佛像风振系数的计算要求;对于非规则高耸佛像,其自振频率分布密集,基阶振型不是主控振型,不能直接采用《规范》所建议的风振系数,而应重新计算;风向角的变化对佛像风振系数的影响十分显著,应对最不利的风向角进行抗风验算.  相似文献   

8.
对钢管-角钢组合输电塔一类的风敏感结构,其各杆件的体型系数及折减系数是该结构抗风设计中重要的风荷载参数.以500 kV和110 kV输电塔为工程背景,首先设计缩尺比分别为1:8.5的塔身和1:2.5横担刚性节段模型,然后在3个不同均匀来流风速及不同风向角下进行同步测压风洞试验,得到角钢及钢管杆件的体型系数与背风面风荷载折减系数的变化规律.并以此归纳了塔身和横担各杆件的体型系数分布及不同风向角下节段模型整体体型系数,最后将试验确定的结果与国内外相关规范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来流风速对塔身和横担中的角钢体型系数几乎无影响.在0°风向角下,塔身角钢体型系数沿塔身节段呈上小下大的变化趋势.塔身杆件中的角钢折减系数与日本规范较吻合.在不同雷诺数下的塔身(3.10×104~4.34×104)或横担(5.57×104~8.00×104)节段模型折减系数的差值很小.塔身和横担节段模型阻力系数与日本规范较吻合,中国规范取值分别偏小7.2%和4.5%.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耸建筑物风振系数的复杂性,在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2号环环境风洞中,采用高频动态天平技术,对缩尺比为1:400的英利大厦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获得了作用于该建筑物上的静、动态风荷载,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直接求出了该建筑物的风振系数值,从而为复杂高耸建筑物的风振系数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该文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1000 k V设备支架风振系数进行研究,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计算设备支架的风振系数,并与基于准定常理论以及Davenport谱的有限元分析所得的设备支架风振系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计算的结果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一系列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研究了矩形截面高层建筑立面面风压极值的变化特征,并与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受压面的面积、水平尺度及竖向尺度的影响,给出了更合理的尺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随受压面尺度的增加,面风压极值逐渐减小,当足尺面积达到50 m2时,面风压正极值的尺度折减系数在0.9左右,而负极值的尺度折减系数在0.8左右。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对围护结构风荷载的尺度折减方法将导致面风压极值的低估,尤其是面风压正极值。以作用面面积、对角线长度和宽度作为尺度参数描述面风压极值折减系数的变化规律都不合理,建议采用以受压面的水平尺度b、竖向尺度h和整个建筑迎风面宽度B确定的综合尺度参数(b0.85h0.15/B)来描述建筑立面上面风压极值的尺度折减系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李凌哲  陈猛  罗大虎  张增军 《河南科学》2010,28(9):1146-1148
以株洲体育中心大跨屋盖结构为背景,基于刚性模型测压试验的脉动风荷载时程,通过有限元方法在时域内对大跨屋盖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情况下结构的位移风振系数及其变化规律,并与荷载风振系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荷载风振系数不同,大跨屋盖结构位移风振系数对位置以及阻尼比的变化不敏感,且结构整体的几何非线性对结构的荷载风振系数和位移风振系数影响相对均较小.在计算风振系数时,可以荷载风振系数为主,位移风振系数作为前者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大跨屋盖结构荷载风振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株洲体育中心大跨屋盖为背景,基于刚性模型测压试验的脉动风荷载时程,通过有限元方法在时域内对大跨屋盖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情况下结构的荷载风振系数和位移风振系数及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同一风向角下,大跨屋盖结构的荷载风振系数对位置变化较敏感,偏于安全可以取荷载风振系数较大值,同时屋盖悬挑前缘节点荷载风振系数值较大.  相似文献   

14.
浅谈功率因素校正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功率因数的定义入手,对功率因数和提高和校正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静力等效风荷载是结构抗风设计的重要内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荷载规范不同。比较了我国大陆与香港地区荷载规范中风荷载的计算方法,所得结论为有关研究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非智力因素与英语学习心理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语言学习这一复杂的过程中的作用。并从非智力因素的几个方面探讨了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同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何发挥学生非智力潜能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郭将  张赢 《科技与经济》2023,36(5):101-105
通过测算2011—2020年省级地区的资源错配方向发现,落后地区的资源配置过度,而发达地区处于资源配置不足的状态,因此要素市场一体化意在改善资源错配的现状,提高落后地区边际生产率,并发挥集聚效应促进先进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由此,基于我国2008—2019年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验证该理论假说,结果表明,要素市场一体化在促进先进地区生产率提高的同时,也有助于通过要素的流出对落后地区产生促进作用。作用机制分析显示,促进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提高是要素市场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群S的反模糊商群的概念,讨论了它的基本性质,证明了反模糊群的向态基本定理.还给了环R的反模糊子环和反模糊商环的定义,并讨论了它们的基本性质,最后证明了反模糊环的同态基本定理及反模糊子环的同构定理.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详细论证了相抵的λ矩阵的行列式因子相等这一定理,并由这证明过程推导出求λ矩阵不变因子的算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实验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并论证了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利用“多层感官动态激励教学法”来发展与优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效果,表明此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同时证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