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前APF主要采用PID控制的方式,但是其中的PID参数如何整定是一个难点。工程整定基于系统指标特性可以避免被控对象的精确建模,具有很大的优势,Cohen—Coon整定方法就是一种常用的PID工程整定法。本文提出采用Cohen—Coon工程整定法对其控制系统进行参数整定,在PSCAD下进行了仿真验证,并且分析比较了各种PID方式下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首先从浸出机理环节展开,维持浸出液pH值在3.5~5范围内则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稀土原料的损失,运用数学方法建立了浸出和除杂过程相应的pH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模型的特性分析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方案;最后为了实现对工艺pH值的控制,采用模糊控制结合增量数字PID的方式对系统进行控制,并对该参数自整定模糊PID进行Matlab仿真实验.仿真结果显示系统稳态误差小,响应时间也较普通控制方式短,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首先从浸出机理环节展开,维持浸出液pH值在3.5~5范围内则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稀土原料的损失,运用数学方法建立了浸出和除杂过程相应的pH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模型的特性分析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方案;最后为了实现对工艺pH值的控制,采用模糊控制结合增量数字PID的方式对系统进行控制,并对该参数自整定模糊PID进行Matlab仿真实验.仿真结果显示系统稳态误差小,响应时间也较普通控制方式短,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烧结竖炉燃烧室温度模糊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该系统将模糊控制技术和PID控制方法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燃烧室温度的控制问题,实际生产表明该系统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伊朗L.M.I.公司42m卧式连续退火炉结构特点及退火工艺要求,以西门子S7-400PLC为核心控制设备,实现球墨铸铁管退火过程的全程自动控制。介绍了退火工艺曲线的设定机理、系统构成和控温系统。该炉在炉长方向上分为加热、保温、急冷和缓冷四个炉段。文章针对不同炉段的控温特性,重点分析了各炉段的控温方式。加热段采取连续燃烧控制方式;急冷段通过间接水冷方式实现铸管的迅速冷却;保温段和缓冷段采用脉冲燃烧控制方式,该方式可使铸管受热均匀,提高加热效率,本系统脉冲控制完全通过自主开发的PLC程序实现。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整个系统性能稳定,温度控制精度高,很好地满足了工艺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采用电液伺服阀控制的液压摩擦负载系统,此系统利用液压缸作为执行机构时制动盘提供摩擦转矩.为了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通过对电液伺服阀进行调节,来控制液压缸的跟随性能.在两种不同的控制算法下,对QDJ2815起动机进行恒转矩控制试验,得到相应的控制响应曲线,并分析了该闭环控制系统的实现情况,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算法比常规PID控制算法具有更小的超调量,整个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
将智能称量系统和带死区时间的PID控制算法应用于烧结配料系统的控制。采用智能称量系统和带死区PID控制算法,完成了莱钢型钢烧结配料系统的精准配料控制。通过实践证明,该技术的采用获得了十分明显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原阳极炉燃烧系统存在的燃料消耗高、风机系统电耗高的问题,采用纯氧取代常温助燃风,研发出独特的稀氧卷吸式“JL”烧嘴,利用PLC为控制核心,采用PID控制方式实现了对模拟量的实时干预和环境变量模型的构建。实践证明,基于PID控制的稀氧燃烧技术使燃烧控制效果更加精准,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被控对象。  相似文献   

9.
郑光伟 《有色矿冶》2009,25(2):39-42
分析了疲劳试验机系统结构、控制要求及疲劳试验过程中的控制特点,结合PID控制器理论和疲劳试验的实践,对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和实际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系统在不同工作点时的PID控制器最佳参数。以各工作点的最佳参数为参照点,用线性拟合与中间插值的方法对不同试验条件下PID控制器参数进行动态整定。  相似文献   

10.
在锅炉自动控制系统中,锅炉在蒸汽流量、给水流量及水位扰动下对锅炉的正常运行造成较为频繁的影响,传统控制难以达到理性效果,遂提出了基于PLC专家PID智能控制方案,先后对汽包水位及汽包压力进行控制。在实际工程中,采用西门子S7-300系列PLC对锅炉实现控制,应用效果理想,结果表明专家PID智能控制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1.
佟欣  李伯群  姜辉 《冶金能源》2023,(3):58-60+64
文章在传统PID焦炉炉温控制的基础上,针对该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控制方式进行改进,提出温度与煤气流量控制构成串级PID控制系统,并应用于实际。试验焦炉温度控制效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适应外界因素对温度的干扰,控制效果较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水处理系统的工艺特点及控制要求。以水处理控制系统中煤气冷却器供水泵、蒸发冷却器供水泵和中速过滤器为研究对象,详细论述了水处理控制系统,利用PLC和变频技术实现了恒压供水的目的。实际使用表明,在对超调量和响应时间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数字式PID在参数整定后能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能满足现场使用要求。为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研究了模糊PID控制方法,现场实际应用表明,模糊PID控制方法较常规PID控制方法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神经元PID与传统PID控制相互结合的方法,探索高效电加热过程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并利用Simulink软件对传统PID控制和单神经元PID控制下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单神经元PID模型控制下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能够实时调整控制参数,使得控制参数和温度控制系统较为匹配,可以实现系统在最稳定的状态运行,该系统对干扰的抵抗性更好,鲁棒性更强。而实际试验中,单神经元PID控制下的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在温度响应阶段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时在稳态阶段也拥有较高的控制精度,但是在初始温升过程中的响应速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工况变化频繁的焙烧炉焙烧过程,提出了采用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NN)在线辨识的自适应PID控制策略。该方法通过RBF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在线辨识系统模型,进而获得被控对象的Jacobian信息,实现对PID参数的在线调整。在对算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预焙阳极焙烧炉温度过程控制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达到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奇 《山东冶金》2009,31(1):50-52
针对磨机出人口温度控制过程非线性、大滞后等特点以及模糊控制理论,利用VB6.0语言编程进行硬件描述,通过模糊自整定参数的方式来整定PID控制器的3个参数,利用PID控制器进行控制输出,设计出了多通道模糊PID温度控制器。应用表明,该模糊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自学习功能,磨机出入口温度误差被控制在±5℃之内,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建立广泛使用的二自由度1/4车辆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在常规PID控制器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控制推理对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进行在线自整定,构成Fuzzy-PID控制器;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利用所设计控制器对所建立主动悬架模型进行控制效果仿真,并与采用常规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B级路面输入和正弦输入两种情况下,所设计的Fuzzy-PID控制器在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和鲁棒性方面要明显优于常规PID控制方式的主动悬架系统。  相似文献   

17.
崔桂梅  郭强  李利 《包钢科技》2009,35(6):47-50
文章针对加热炉燃烧系统的大惯性特性、参数不确定性和非线性,探讨了采用PLC为控制核心,运用模糊控制策略,采用"串级双交叉PID燃烧控制"方式,使燃烧控制效果得到很大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控制效果差,无法满足实际工程需要问题,开展对RBF神经网络结合PID控制系统优化方案及应用实现研究。通过基于RBF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系统参数优化、PID控制系统结构优化和变尺度混沌策略优化,使得在实际应用中的PID控制系统具备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胡玲艳 《工业炉》2016,(1):53-56
针对渡桥式加热炉工艺特性及创新性设计结构,采用独立式烧嘴分区控制,并对传统脉冲燃烧控制进行优化设计,对PID输出值进行分段,在不同区间段内设定烧嘴不同的大小火燃烧状态,以解决加热过程中工件局部受热不均现象。分析了分段脉冲燃烧的改进思路,给出了烧嘴工作时序的控制,借助带位置反馈空气电动蝶阀实现了烧嘴的限位输出。整个控温系统采用分布式、冗余化设计结构,节约硬件成本、运行可靠。实际运行效果表明系统性能稳定,控温精度高,很好的满足了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介绍采用西门子PLC为控制核心,以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实现稻壳焙烧炉的温度控制,比较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两种结合方式各自的特点,并针对焙烧炉的自身特性以及生产的技术要求,给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利用MATLAB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得到了比较理想的仿真曲线.实际应用表明,以西门子S7-300为核心构成的模糊自整定PID温度控制系统具有通用性强、可靠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