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于当前报告文学创作现状的分析;二是对于创建报告文学独立的话语方式及理论体系的思考;三是关于报告文学边缘化与中心化问题的论争;四是对于报告文学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责任承担的期待。  相似文献   

2.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I0001-I0002
由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主办,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承办的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8日-11日在美丽的塞上“青城”呼和浩特市隆重举行。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3.
2014年11月19日~25日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福州市凤凰假日酒店举行,来自全国七省一市的报告文学评论家、理论家、作家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中国报告文学如何面对日益多元的写实分解局面、在坚持与创新中走向新的辉煌;"中国梦"的理想实践过程与报告文学创作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关系;海峡两岸报告文学、报导文学比较研究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  相似文献   

4.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2010广西报告文学作家高级研修班于2010年11月20—22日在广西防城港市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和广西自治区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共青团防城港市委承办。来自中国作家协会、广西文联、广西作协、南昌大学、湖北大学、福州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  相似文献   

5.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2010广西报告文学作家高级研修班于2010年11月20-22日在广西防城港市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和广西自治区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共青团防城港市委承办。来自中国作家协会、广西文联、广西作协、南昌大学、湖北大学、福州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单位和相关高校的50余名学者、作家、编辑及媒体记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6.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2002年12月在山东济宁成立后,为进一步共同交流、探讨报告文学理论问题,促进报告文学理论队伍的形成,加强报告文学理论家与作家的联谊,推动报告文学理论的发展,进而繁荣报告文学的创作,由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共同主办的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暨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  相似文献   

7.
报告文学理论的"拿来主义",一方面是指中国报告文学理论对于国外有关这一文体理论文章或著述的翻译和介绍,另一方面也是指报告文学理论对于小说等其他类型文体理论的借鉴。这主要集中在对于20世纪30年代欧美和日本等国报告文学理论、50年代苏联的特写理论以及80年代的美国非虚构文学理论的译介与借鉴。报告文学理论的"拿来"体现出中国学者主动选择的意志,但此后的理论建构呈现本土性缺失和系统性缺乏。而实现理论话语的本土性和体系性,才能从根本上真正确立中国报告文学理论的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8.
报告文学创作理论是建立在违反逻辑思维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演绎发展形成的,其创作理论的根基在逻辑推理上是站不住脚的。本文指出了其创作理论的逻辑悖谬性,得出了重建报告文学创作理论的必然性,力图恢复“Reportage”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各位教授、各位学者、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十三大改革开放的方针,带来了理论学术界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一九八八年即将到来、万象更新之际,武汉召开了“中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发展态势探讨会”,并宣布“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降,报告文学创作迎来了一次新的高潮,报告文学理论创作也出现了新的特质.与此相对应的,新世纪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在综合研究的系统性和前沿性,个案研究的剖析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发展.新世纪报告文学理论研究,还应该在理论研究方面有新的发展,创建报告文学独立的话语方式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1992年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了“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八个大型奖项,近期又启动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大奖”,为中国报告文学创作鼓劲助威,使新中国报告文学成为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史诗,为繁荣报告文学事业作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学中,作为边缘体的报告学的写作始终处在新变之中,但随着体意识的强化,作为学的“一族”,其本身也有着某些相对稳定的“积淀”因素。从新时期报告学在内容上表现出的理性化思维、社会学意识、学术化倾向,对报告学写作主潮形成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学理性思考,从一个角度对新时期报告学给予了界定。  相似文献   

13.
当代报告文学写作中存在着一种女性主义写作道路:自觉的性别意识,积极的介入姿态,合理的想象,别样的笔致,注重情感真实,关注偶然事件;她们营造“在路上”的现场感,读者会随作者的游走与沉思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这类由女性作家创作的人性化、体验型、介入式的报告文学,可称之为“柔性报告文学”,它打破了男性写作的英雄化、灌输型、预言式的“刚性报告文学”的单调模式。“柔性报告文学”与“刚性报告文学”优势互补,并从一个侧面显现出20世纪中国女性解放的道路,因而具有文学史与社会学史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报告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已久,怎样振兴报告文学,本文汇总了若干篇对八十年代生产过轰动效应的报告文学作品进行解析的文章的观点,从文本解读、理论探析两个方面详尽地分析了报告文学产生轰动效应的诸多因素.最后总结出了几条带有普通性的规律作为启示,以期对报告文学创作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的报告文学基本形成三大模块,即根据地报告文学、国统区报告文学和孤岛报告文学。全面叙写了国统区抗战报告文学,重点介绍了范长江、子岗、芜言、蒋经国等人的作品,并专节书写了长期被人遗忘的胡兰畦和她的报告文学佳作。同时回顾了日寇的狂轰滥炸,使中国所有城市几乎都不能幸免,并由此产生的一批报道各个城市被炸情景的报告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我国报告学有长足发展,但优秀之作不多。这与报告学作缺乏独立的思想意识有一定的关系。本通过美国优秀报告学作品,从学性、政论性、献性三方面,分析了美国报告学作家的独立思想意识传统,以期对我国报告学的创作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报告文学在传达社会主流信息、关注民生和弱势群体、报道社会热点焦点方面,发表了一批优秀作品,发挥了报告文学凝聚民心的作用,疏导社情民意的作用,预警社会危情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合适的想象不会给报告文学的真实性造成伤害.报告文学叙事的眼光明显不同于新闻叙事和历史叙事,主要表现为:一,对人物性格的关注;二,对场景、细节及人物话语的兴趣.报告文学的真实不同于自然的真实,它离不开人的理解,离不开主观的想象和建构.  相似文献   

19.
报告文学是“行走的文学”。调查采访是报告文学写作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来源有三种:新闻学的采访理论与方法;社会学的“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文学的生活积累与体验论。报告文学的采访和调查与新闻采访、田野调查,因各自的目的差异、文本规范要求的不同,呈现出的相对特点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