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复苏与心肺复苏开始时间、早期除颤、病发场所、年龄、通气方式等相关因素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2月-2010年12月因心跳骤停行心肺复苏(CPR)28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3例中心肺脑复苏成功41例,心肺脑复苏成功率与心跳骤停发生场所(院内、院外),CPR开始时间、早期电除颤、气道通气方式、年龄等因素相关.结论:开始心肺复苏时间越早,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愈快,GCS评分愈高.  相似文献   

2.
资料选自2012年8月~2014年4月我院急诊科室接诊的院内和院外急救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80例,将院内急救的40例心脏骤停患者当作院内组,院外急救的40例心脏骤停患者当作院外组,给予所有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和静脉通道、心电除颤等心肺复苏的急救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的复苏效果。结果院内组的复苏到位时间为(3±0.6)min,院外组的复苏到位时间为(30±1.8)min。院内组的心电除颤、气管插管、复苏用药和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的比率明显比院外组高;院内组和院外组的心肺复苏总有效率分别为55%、1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肺复苏患者及早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通气和静脉通道、心电除颤等心肺复苏的急救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中心脏骤停患者影响其心肺复苏(CPR)的相关因素,探索如何提高CPR的成功率.方法:将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计6年间在院前急救时心脏骤停患者436例进行分析,分析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心脏骤停的病因,心脏停博时间,心脏复律时间,心脏电击除颤,人工机械通气等与CPR成功率的关系.结果:到达现场的时间越早CPR成功率越高,各种终末性疾病发生心脏骤停时很难复苏成功,无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复苏成功率相对较高,年龄越大复苏成功率越低,心脏骤停时间长短与复苏成功率成反比,心脏电击除颤和人工机械通气可提高CPR成功率;各年度间CPR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在各病因中;中毒组,外伤组CPR成功率相对较高;呼吸病组,心血管病组,脑血管病组CPR成功率相对较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尽可能地去除影响CPR的相关因素,以提高CPR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心肺复苏4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院内发生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CPR)情况,规范操作,提高CPR水平。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心且匣/呼吸骤停患者423例,对CPR的开始时间、操作方法、电除颤的使用、气管插管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CPR成功率为9.7%(41例),成活出院率3.3%(14例);复苏开始时间(2.8±0.9)分钟;电除颤22.9%(97例),复苏成功24.7%(24例);气管插管15.4%(65例)。结论早期电除颤能提高CPR成功率,基层医院需要加强CPR的规范化培训,建立完善的急救体系,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院前心肺复苏(CPR)病例的抢救经过,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途径。方法:回顾分析188例院前CPR病列的复苏开始时间,临床急救措施,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等方面的资料。结果:188例患者中,31例心肺复苏成功,4例心肺脑复苏成功,心肺复苏成功率16.49%,心肺脑复苏成功率2.13%。CPR开始时间越早,除颤时间越早,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越高。结论:良好齐全的急救设备,专业的院前急救水平,普及急救知识,加快CPR及除颤开始时间,及时给予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是提高院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体外自动除颤仪在抢救心脏骤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自动除颤仪在抢救心脏骤停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经心电监护或心电图证实室颤或室速的心脏骤停患者470例,分为两组,自动除颤组235例,人工除颤组235例,观察除颤成功率和存活率(复苏成功率)。结果:自动除颤组自动识别与除颤时间均明显短于人工识别与除颤时间(均P<0.001)。自动除颤组首次除颤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显著高于人工除颤组[86.0%vs27.2%(P<0.001)和92.8%vs68.9%(P<0.001)]。自动除颤组院内存活率亦显著高于人工除颤组[60.4%vs38.3%(P<0.001)]。结论:使用体外自动除颤仪能够快速早期识别室颤和室速、除颤实施早、成功率高,可提高住院危重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255例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丽  郑华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9):793-795
目的了解6年来心肺复苏(CPR)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如何提高CPR水平。方法对本院2001-01~2007-01院前发生的255例心搏骤停(cardiacarrest,CA)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组和失败组的CPR开始时间、CPR持续时间、除颤次数、肾上腺素用量等。结果全部病例ROSC成功率为38.03%,脑复苏成功率仅为2.74%。两组CPR开始时间(从心脏停搏至CPR开始时间)、人工气道开始建立时间、是否安装临时起搏器、肾上腺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PR持续时间、除颤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R成功率与CPR开始时间和急救水平高低有密切关系。结论CA患者CPR成功率较低,与"生命链"未彻底落实及急救水平低有关。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加强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早期气管插管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患者早期气管插管对其心肺复苏 (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发生在院内心脏骤停患者 5 5例 ,根据CPR电除颤前或药物复苏前对患者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将其分为 2组 ,一组为气管插管加胸外心脏按压 ,称气管插管组 ;一组为单纯胸外心脏按压 ,称非气管插管组。结果 气管插管组复苏成功 8例 ,成功率为 38 1% ,出院存活5例 (存活率为 2 3 8% ) ;非气管插管组复苏成功 2 3例 ,成功率为 6 7 7% ,出院存活 18例 ,出院存活率为 5 2 9% ;2组复苏成功率和出院率相比 ,P <0 0 5 ,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早期气管插管不能提高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床旁超声心动图分析心肺复苏(CPR)及电除颤成功后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06月期间在我院顺利完成CPR与电除颤治疗的82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复苏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复苏时间<6min, n=51)与B组(复苏时间≥6min, n=31),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以及各时期的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心率监测结果。结果:A组复苏成功率为84.31%,明显高于B组的41.94%(P<0.05),A组各时期的LVEDD、LVESD均低于B组(P<0.05),LVEF、LVSV均高于B组(P<0.05)。复苏后72h, A组患者心率低于B组患者(P<0.05),其他时期两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苏时间可对复苏成功率及心功能变化情况产生显著影响,复苏时间<6min的患者,存活率相对较高,复苏后心功能变化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10.
院前心肺复苏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琼湘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8):2911-2912
目的:分析27例院前心肺复苏(CPR)的救治过程,为进一步提高CPR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2年内收集的27例院前CPR的病例资料,观察心脏骤停的基础病、复苏前心脏骤停的时间、有无群众性现场CPR、有无电除颤等指标.结果: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低于非心脑血管疾病组(P<0.05);成功组复苏前心脏骤停时间明显短于非成功组(P<0.05);群众性现场CPR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无群众性现场CPR组(P<0.05);电除颤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非除颤组(P<0.05).结论:影响院前CPR成功率的基本因素包括引发心脏骤停的基础病、心脏骤停的时间、早期的群众性CPR和心脏电除颤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