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解决在软岩隧洞掘进爆破中乳化炸药发生拒爆的问题,通过分析乳化炸药破乳的原因,发现乳化炸药在爆炸环境中结构成分容易发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段延时爆破作业中,先引爆的炮孔产生的冲击波会对其作用范围内后引爆炮孔中的炸药产生挤压作用,被挤压的部分微小敏化气泡消失,导致乳化炸药破乳失效。盐边县偏路水库泄洪排沙隧洞爆破工程的实验,验证了在不改变爆破器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装药结构,调整布孔参数以及起爆顺序成功克服乳化炸药在软岩隧洞掘进爆破中发生的拒爆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可为类似爆破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工程爆破》2022,(3):27-29
乳化炸药具有良好的抗水、抗冻性能及较强的爆破威力,已广泛应用在煤矿立井冻结段掘进爆破。但由于乳化炸药的压力减敏作用,常出现拒爆现象,严重影响了爆破安全和爆破效果。本文根据立井冻结段爆破施工中的拒爆特点,分析了可能产生拒爆的三个原因,并通过试验证实了拒爆的主要原因是炮孔中水结冰、体积膨胀而引起的乳化炸药的静压减敏作用。因此采用抗压塑料管空气不耦合装药或耦合散装药,先经地面模拟试验,并优化了爆破设计参数,应用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3.
乳化炸药塑料管抗压装药结构在立井冻结段爆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化炸药具有良好的抗水、抗冻性能及较强的爆破威力,已广泛应用在煤矿立井冻结段掘进爆破。但由于乳化炸药的压力减敏作用,常出现拒爆现象,严重影响了爆破安全和爆破效果。本文根据立井冻结段爆破施工中的拒爆特点,分析了可能产生拒爆的三个原因,并通过试验证实了拒爆的主要原因是炮孔中水结冰、体积膨胀而引起的乳化炸药的静压减敏作用。因此采用抗压塑料管空气不耦合装药或耦合散装药,先经地面模拟试验,并优化了爆破设计参数,应用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4.
徐伟杰  蒋楠  赵珂  赵晓明  赵东波 《工程爆破》2023,(4):129-137+148
为确保引水隧洞爆破施工过程高效有序的进行,以秘鲁圣加旺引水隧洞前期开挖段为工程背景,通过LS-DYNA软件建立周边孔简化的双孔引水隧洞爆破损伤模型,研究乳化炸药、铵梯炸药、铵油炸药炮孔周围的损伤范围,并采用EMULEX 80的试验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最后结合引水隧洞现场实际分析不同炸药密度、爆速、爆压对炮孔附近岩体损伤范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值模拟中,乳化炸药能够形成空气连线处裂隙区,且单个炮孔对围岩的损伤范围最小为47.5 cm;乳化炸药的炸药密度、爆速、爆压分别在1.12~1.14 g/cm3、4 500~5 000 m/s、8 000~9 000 MPa区间光面爆破效果最好。对比8次现场试验得到的结果,在EMULEX 65、EMULEX 80乳化炸药的基础上考虑对装药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提高现场施工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对引水隧洞爆破开挖中超欠挖以及损伤控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南泥湖露天钼矿采剥工程中的深孔台阶爆破,出现多起炮孔拒爆事故。通过对现场拒爆孔进行处理分析,以及对孔内残留炸药和雷管进行实验分析,初步总结出可能产生拒爆事故的多种原因。结果表明,引起炮孔拒爆的具体原因主要有爆破器材的质量问题以及炮孔装药技术存在缺陷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避免拒爆事故的再次发生,保证矿山作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在乌干达卡鲁玛尾水隧洞8~#支洞进口段软质岩隧洞开挖中,为了使软质岩隧洞形成平整、规则的开挖轮廓,提出并采用了微量装药软岩光面爆破技术:将导爆索作为炸药单独使用,孔底装入少量加强装药,同时将外圈崩落孔按软岩光面爆破设计,形成双层光面爆破。试验结果及实际应用表明:在软质岩隧洞开挖中采用这种光爆技术能取得较为满意的光爆效果,有效减少超挖,降低成本。介绍了该技术的试验情况、装药结构、设计方法,并根据爆破试验情况提出了微量装药软岩光面爆破参数。  相似文献   

7.
岩塞爆破是开挖隧洞进水口的一种爆破技术,所用炸药应具有良好的抗水性能,通常采用胶质炸药和水胶炸药。贵州印江岩口抢险工程中首次将乳化炸药用于岩塞爆破获得成功,达到了爆通、成型、安全的基本技术要求,为抢险工程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赵宗棣 《工程爆破》1999,5(2):60-62,45
岩塞爆破是开挖隧洞进水口的一种爆破技术,所用炸药应具有良好的抗水性能,通常采用胶质炸药和水胶炸药。贵州印江岩口抢险工程中首次将乳化炸药用于岩塞爆破获得成功,达到了爆通、成型、安全的基本技术要求,为抢险工程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大孔径深孔含水爆破中,混装乳化炸药受到来自炸药本身重压、回填渣的压力以及炮孔中水的侵蚀,炸药爆炸性能发生改变。为了分析压力及水对混装乳化炸药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新型乳化炸药抗压性试验方法,模拟了深孔爆破环境气泡敏化的混装乳化炸药的爆速随孔压变化规律:0.1、0.2 MPa下24 h内爆速较高,随着压力增加及加压时间的延长,爆速下降直至拒爆;同时,通过测试乳胶基质中硝酸铵的溶失值以及乳胶基质的溶胀厚度,分析了乳化剂、油相材料对其抗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1%的基础油,Span80、高分子型乳化剂EPE-1添加质量比达到1:1后,溶失值及溶胀厚度较小;再增加EPE-1的含量,抗水性、稳定性基本不发生变化。提出了提高混装乳化炸药抗水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当前矿山巷道爆破掘进时,炮孔装填炸药多采用人工装填卷状炸药的方式,劳动强度大且作业效率不高,尤其在矿岩条件差和炮孔较深的作业环境,该方式严重影响了巷道掘进的效率,间接制约了矿山的生产能力。为此在非洲某铜矿进行散装炸药的巷道掘进爆破实验,使用井下压缩空气向水平炮孔中装填散状炸药的便携式装药设备,从炮孔布置、炸药种类和装填方式等对现行的巷道掘进工艺进行了改良。考虑巷道周边光面爆破的要求和底板积水的特点,掏槽孔和辅助孔采用散装炸药,周边孔和底孔采用卷装乳化炸药。通过改变风压来调节炮孔内的散装炸药的装药密度,经20余次实验,寻找到了较优的爆破施工方案,使该矿巷道掘进进尺成本每米节约15.4%,炮孔利用率提高到91.31%,平均单循环装药时间缩短了16.7%。同时该工艺在国内的某磷矿巷道掘进中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其中炮孔利用率高达97%,平均单循环装药时间缩短近40%,为实现矿山巷道掘进机械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工程爆破实践中,盲炮产生后未爆炸的炸药在地下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硐室爆破盲炮检测可归结为探测在地下一定范围内硐室爆破盲炮点物理性质异常的问题。高精度磁法即在硐室内预置磁性体建立物理场源,炸药爆炸后磁性体被破坏,物理场源消失。理论上,通过对比硐室爆破前后地面磁场的变化,可实现硐室爆破盲炮的检测。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在现有技术与经济条件下,高精度磁法用于硐室爆破盲炮检测依旧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测定乳化基质和乳化炸药的电导率、NH4NO3的析出量及溶失率,分析对比了不同受压距离对其稳定性的影响。根据界面溶胀理论,提出乳化炸药的界面膜与其稳定性的关系,揭示了乳化炸药敏化前抗压强度优于敏化后。该文的研究工作对解决乳化炸药用于毫秒延时爆破作业时,遇到的炮孔装药不完全爆炸或拒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玉银 《工程爆破》2001,7(2):73-78
在赵山渡引水工程许岙隧洞的开挖中 ,由于现场难以得到光爆专用炸药 ,只能利用直径 2 5mm的乳化炸药卷 ,或者将直径 32mm的药卷劈成条进行连续装药。在这种条件下 ,存在着线装药密度大、临界直径和管道效应等问题 ,不能取得良好的光爆效果。采用间隔装药并依靠导爆索传爆 ,又有成本高的问题。为此 ,进行了只用一发雷管起爆并使孔内间隔装药全部传爆的试验 ,现场试验已经取得成功。这一技术已在隧洞开挖中得到应用。本文概述了这项技术的试验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鹧鸪山隧道爆破成型,根据其地层特性,结合新奥法开挖方案,综合考虑现场实验及工程经验,设计出该里程段的爆破方案及装药参数。采用掏槽式光面爆破技术,在V级围岩爆破施工中采用低密度、低爆速乳化炸药可有效地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损伤和超挖量,同时充分利用毫秒差形成的临空面,加大对爆破能量的利用率,使得每次单循环炸药用量从224.4 kg减少到120.3 kg,节省了工程成本,满足了施工进度要求。对该隧道地层爆破施工中采取的方案和具体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为软弱围岩隧道、矿井等地下工程爆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鑫  查正清 《工程爆破》2012,18(2):86-88
立足于地下矿山工程爆破实际,首次将井下乳化炸药现场混装车进行了分体式设计,解决了由于地下矿山巷道狭窄而导致井下混装车难以到达爆破作业面的技术难题。重点阐述了分体式井下乳化炸药现场混装车的结构、工作流程及其装药主要参数,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应用实例,论述了该分体式混装车的特点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工程爆破》2022,(2):86-88
对露天矿山爆破工程项目进行安全评估,是为了确保爆破工程施工安全和完善公安机关现场监管执法管理依据。针对露天矿山爆破工程的特点,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结合浙江省露天矿山周边环境及施工工艺特点,制定出露天矿山爆破安全评估程序,对爆破施工现场安全评估的基本要素逐个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和建议,编制符合项目管理及法律法规要求的文件资料,为公安部门依法审批,监理单位现场监督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临近边坡毫秒延时爆破时需综合考虑岩体爆破效果及保留岩体稳定两方面因素,结合数码电子雷管开展毫秒延时爆破相似模型试验,采用动态应变测试仪及高速相机分别对边坡应力场和岩体裂缝扩展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减振沟作用下,边坡表面径向应力峰值由2.26MPa降低为0.84MPa,切向应力峰值由1.16MPa降低为0.95MPa,径向与切向应变平均减振率分别为49.4%和35.2%;孔间延时时间为15ms或25ms时,可降低延时时间对应变峰值影响;孔间延时时间为11ms时,裂缝宽度平均值为11.79mm,可形成新自由面,孔间延时时间大于15ms,后孔爆破时,前序药包残余应力场几近消失。试验条件下,最优孔间延时时间为15ms。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隧道掘进中光面爆破采用传统乳化炸药存在装药不便及爆破效果差的问题,改变现有装药方式,生产了新型25 mm乳化炸药,研究了该乳化炸药的爆炸性能、隧道掘进装药情况及爆破效果。结果表明,新型小直径乳化炸药爆炸性能符合GB18095—2000要求,储存期6个月以上;采用新型装药方式,经现场爆破施工,开挖面平整稳定,光面爆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近距离爆破产生的振动对隧道的安全有着不良的影响,根据现场监测的爆破振动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和HHT变换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的爆破药量作用下,采石场的爆破作业不会对在建和已建隧道产生影响,瞬时能量能够很好地表征结构在瞬时受到的冲击情况,同时比单一速度分析更能直观地反映爆破振动对结构的影响,对相关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