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比较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对64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应及24 小时血压的影响。方法:64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培哚普利(4 - 8mg/d) 和卡托普利(37 .5 - 75 .0mg/d)( 各32 例) 治疗4 周,运用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培哚普利和卡托普利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彼此之间降低偶测血压的幅度无显著差异。培哚普利能显著降低夜间舒张压和清晨醒后的高峰期血压。结论:培哚普利可每日服1 次,控制24 小时血压及清晨醒后的高峰期血压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 I,CTn-I)水平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相关性和培哚普利对它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1)6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42例,女22例,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Ⅲ级45例,心功能Ⅳ级19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2例和培哚普利组32例。选择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2)常规治疗组接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培哚普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2~6 mg,治疗随访6周。(3)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CTn-I水平,应用彩色心脏超声仪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组比较、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并进行组间均数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 血清CTn-I水平心力衰竭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升高的程度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明显,常规治疗组及培哚普利组治疗后血清CTn-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培哚普利降低更明显(P〈0.01),左室射血分数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以培哚普利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0.01)。结论 血清CTn-I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培哚普利可降低血清CTn-I水平,改善心功能,培哚普利有抑制心肌损伤,改善心室重塑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缬沙坦、螺内酯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与培哚普利、缬沙坦、螺内酯联合组。在治疗后3个月测定心功能与左室内径等指标。结果:培哚普利、缬沙坦、螺内酯联合组LVEDD、LVESD显著下降,LVEF增加显著,与培哚普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培哚普利、缬沙坦、螺内酯联合组治疗老年性CHF较单独应用培哚普利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心衰,预防左室重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及培哚普利联合左卡尼汀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 86例CHF患者给予培哚普利4 mg/d口服,左卡尼汀3 g/d静滴疗程两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BNP含量的变化及6 min步行距离,同时选择21例同期入院心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 CHF患者血浆BNP水平(482±320)pg/ml较对照组(32±8)pg/ml明显增高(P〈0.01),CHF组BNP水平升高与心力衰竭程度呈正相关,不同心功能患者血浆BNP水平差异显著,依次为Ⅳ级〉Ⅲ级〉Ⅱ级(P〈0.01),培哚普利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后BNP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min步行距离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心力衰竭时血浆BNP水平明显增高,培哚普利联合左卡尼汀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璟  熊龙根 《广西医学》2009,31(4):493-494
目的比较培哚普利和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74例AMI患者(心功能Killp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n=40例)和卡维地洛组(n=34例),分别给予培哚普利4-8 mg/d或卡维地洛12.5-25 mg/d。测定其治疗前、治疗后4周、3个月和6个月时的血浆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测LVEDVI和LVEF。结果治疗4周、3个月及6个月时,两组BNP水平均显著降低,并且随时间推移呈直线下降趋势。两组BNP浓度均在4周时下降最为明显,而且培哚普利组比卡维地洛组降低更为显著。培哚普利组治疗4周、3个月及6个月时LVEF和LVEDVI均明显改善。卡维地洛组治疗4周、3个月和6个月时LVEF显著提高;而LVEDVI则在治疗4周时改善不明显,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明显降低。结论培哚普利和卡维地洛均可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及改善心室重构,培哚普利治疗4周后即可显著改善心室重构,而卡维地洛则在治疗3个月后改善了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心力衰竭(HF)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2例HF患者随机分成培哚普利组31例,接受治疗培哚普利。对照组31例,接受卡托普利治疗,两组均同时给予地高辛和利尿剂,结果:培哚普利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卡托普利组(P〈0.01),各项超声心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卡托普利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化指标均有改善,但以培哚普利组为明显(P〈0.05)。结论:培哚普利对高龄HF的治疗优于卡托普利,且培哚普利治疗HF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覃俊安  张施明  林小刚 《西部医学》2009,21(9):1512-1514
目的观察比较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扫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4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46例,卡托普利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36例。治疗1周~12个月后,观察三组临床疗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CUG)检查,分别测定计算并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DVI)、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乙VPWT)的变化。结果培哚普利治疗组和卡托普利治疗组CUG各指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12个月后培哚普利组LEDVI、LESVI均显著低于卡托普利组(P〈0.05),而LVEF显著高于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D能有效防止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的发生。培垛普利与卡托普利比较,疗效更高、安全性更大、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黄玉宇 《广州医药》2001,32(6):26-2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对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30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洋地黄和利尿剂)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2~4mg口服,每日1次,4~6周后观察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根据心功能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观察射血分数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前后对比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培哚普利是治疗老年人CHF的一线选择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30例冠心病合并轻度CHF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安慰剂平行对照法进行分组,并前瞻性观察经培哚普利治疗8、16 周后,其心率变异性(HRV)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经培哚普利治疗8 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收缩功能无显著变化,而HRV已有显著升高,尤以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为著,如rMSSD从(30±17)ms升高至(35±13) ms(P<0.01)、pNN50从(8±5)%提高至(11±6)%(P<0.01)、HF从(9±2)ms升高至(14±3)ms(P<0.01);而反映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活动均衡性的指标LH/HF从1.5±0.2下降至1.2±0.4 (P<0.05) 。培哚普利治疗16 周时,随着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善,HRV进一步升高。结论 研究表明,ACEI可提高CHF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其早期效应不依赖于心功能的改善,提示应用ACEI治疗CHF,有可能减少心律失常性死亡。  相似文献   

10.
培哚普利治疗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解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衰的治疗作用和可能的机理。方法:将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用利尿剂和洋地黄治疗。培哚普利治疗组,在前者基础上加服培哚普利治疗约一一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症状,NYHA,心功能和心脏结构,心钠素,内皮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各成分的改变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培哚普利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状况,抑制心肌重构发生发展,血液RAAS受到抑制,ANF合成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变化及培哚普利对血浆ET、CGRP浓度的影响。方法:对高血压病(EH)患者69例(轻中度分别为33、36例)应用放免法测定培哚普利治疗前后血浆ET、CGRP浓度变化,并与健康人做对照。结果:EH患者血浆E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CG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培哚普利治疗后二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都有显著下阵(P<0.01)。随着血压的下降,血浆ET显著下降,而CGRP显著升高(P<0.01)。结论:在培哚普利的降压作用中,有ET水平下降及CGRP升高因素参与,早期应用培哚普利可能有较好的血管内皮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衰(以下简称慢性心衰)的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作用。方法对25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培哚普利的治疗,并随访6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指数(WMI);心排血量(CO);总运动时间(TT);运动负荷(METS)指标。结果所有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P<0.001)。结论培哚普利对心衰具有改变其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 患者QT 离散度(QTd) 与心率变异性( HRV) 的时晨变化及相关性。方法:CHD 患者28 例,采取自身对照方法进行每4h 时段的QTd 比较与HRV 时晨变化的相关性研究。结果:CHD 患者QTd 平均值59-76 ±10-53 ms,各时段无显著差异,F= 1-73 ,P> 0-05 ,但8∶00(53-57 ±18-2ms) 比20∶00(65-18 ±18-08 ms) ,P< 0-05 。心率(HR) 与HRVI比,P< 0-01 ,有显著负相关性,HR 与能谱密度(PSD) 比,r = 0-62 ,P< 0-1 ,正相关。HR、HRVI、PSD 和R- R 间期标准差(SD) 与QTd 比,P> 0-05 ,无相关性。结论:QTd 有明显时晨节律变化,与HR、HRV 无统计学相关性。提示自主神经影响并非主要原因,QTd 变化与其它因素,尤其缺血心肌局部电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丘佩青 《海南医学》2010,21(10):29-30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和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符合入选条件(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9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99例和治疗组100例。所有心衰患者均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与培哚普利;治疗量使患者心率不低于60次/min,收缩压〉90mmHg;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下降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可靠,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LVEF,改善左室功能,延缓、阻滞心力衰竭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商品名:雅施达)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结果。方法心力衰竭患者32例连用4周,出院后坚持口服药治疗,为期半年的治疗,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结果培哚普利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明显,患者心率,血压下降,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培哚普利对治疗心率衰竭效果显著,服药方便,可使心率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HIR得到明显改善,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在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过程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12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和美托洛尔,均从小剂量开始,两组对照比较治疗前后静息心率、6m in步行试验、LVEF等临床指标变化,评价培哚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培哚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在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上较对照组明显有效。结论:培哚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杨艳秋  喻卓 《当代医学》2010,16(6):36-37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两组基础治疗用药情况相似,治疗组加服培哚普利、螺内酯,治疗8周后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6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更为有效(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哚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能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培哚普利对糖尿病肾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观测了培哚普利对DN患者RAS影响。44例无高血压,持续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排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培哚产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培哚普利治疗8周后DN患者增高的RAS活性被抑制,表现为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降低35.8%,PRA增加,较常规治疗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CEI)干预慢性心功能不全对心肌肌浆网(SR)Ca^2+泵活性和Ca^2+摄取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80只大鼠分为心功能不全组(F组),培哚普利组(P组),对照组(C组)。通过结扎大鼠左冠脉建立慢性心功能不全模型,以培哚普利进行干预,对照观察血流动力学,左室心肌SR Ca^2+泵活性,SR Ca^2+摄取Vmax、Kd值和最大摄取量。结果 F组左室舒张末压(L  相似文献   

20.
培哚普利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右心室肌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防治慢性低氧性右心室肥大中的作用。方法 在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右室肥大的动物模型上,观察培哚普利对低氧4、8周大鼠的右室重量、心肌胶原含量及血浆与右心室肌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变化。结果 显示慢性低氧时右心室明显肥厚,右心室肌组织胶原含量增加,血浆与组织的AngⅡ升高,培哚普利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相应的低氧对照组。结论 培哚普利有显著抑制右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