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测试内蒙、甘肃、新疆、宁夏、延安产乌拉尔甘草及延安产乌拉尔甘草茎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结果显示延安产乌拉尔甘草的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最高,分别为6.6277%和2.4939%,其次为内蒙产乌拉尔甘草,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分别为3.5143%和1.1794%.2个产区的野生乌拉尔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远高于《中药药典》的规定,属于一等品.但延安产乌拉尔甘草茎中的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分别为0.2465%和0.0269%,远远低于规定的最低值,故甘草茎不可代替根作为药材使用.该结果证实了延安产野生乌拉尔甘草的优良品质,也为准确评价延安产野生乌拉尔甘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乌拉尔甘草的产量、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方法:田间观察记录甘草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特性,刻度尺测量甘草根长和根粗,称重法测量甘草干物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结果:--年生甘肃民勤栽培乌拉尔甘草的产量最高,其次是内蒙古杭锦旗乌拉尔甘草,民勤野生乌拉尔甘草的干重最低,仅为栽培甘草的80%多;甘草酸含量也是甘肃民勤栽培乌拉尔甘草的最高,达到1.79%;甘草苷含量则是民勤野生乌拉尔甘草最高为O.8%多。结论:甘肃民勤栽培乌拉尔甘草产量和甘草酸含量较高,可以作为选育高产、高甘草酸含量甘草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3.
侯嘉  郭鸿儒  杨扶德  邵士俊 《中草药》2019,50(16):3923-3929
目的选取甘肃代表性区域(河西、陇中、陇东地区)野生和栽培甘草进行多指标成分测定并结合化学计量学综合分析甘肃产甘草质量,为评价适宜生产区域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了多波长检测HPLC测定甘草样品中7种三萜类和黄酮类成分(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芹糖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含量的方法,结合因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甘肃代表性区域产甘草样品的质量。结果因子分析中,第1公因子与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有较强的相关性,第2公因子与甘草素、异甘草素有较强的相关性,2个公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84.28%,能较全面地反映甘草的质量;聚类分析结果将25批不同区域甘草质量分为3类:I类甘草质量最好,主要是野生甘草及产自内蒙古杭锦旗的甘草;II类甘草质量较好,主要产自甘肃河西地区及甘肃陇西;III类甘草质量较差,主要产自甘肃陇中地区(白银)。结论甘肃河西地区及陇西较适宜大力发展甘草产业。通过多指标成分结合化学计量法可用于进一步评价甘草质量,判别适宜甘草生产的产地区划。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乌拉尔甘草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遗传规律。方法:称重法测量甘草干物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结果:具有高干重、高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F0代,其F1代表现高干重、高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比例远高于低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F0代的F1代,几乎是后者的2倍。结论:乌拉尔甘草的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具有较好的遗传性,能够较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乌拉尔甘草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遗传规律.方法:称重法测量甘草干物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结果:具有高干重、高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F0代,其F1代表现高干重、高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比例远高于低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F0代的F1代,几乎是后者的2倍.结论:乌拉尔甘草的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具有较好的遗传性,能够较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相似文献   

6.
采集了3个不同主产区32批种植或野生乌拉尔甘草药材,采用指纹图谱、LC-TOF/MS及HPLC多指标成分分析结合模式识别(PCA和OPLS-DA)对不同主产地甘草样品水溶性特征组分进行差异性分析。32批次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 903~0. 999,相似度较高;采用模式识别可以将甘肃、新疆种植药材与内蒙古种植药材及野生药材进行区分,进一步以LCTOF/MS及对照品对照鉴定了指纹图谱中31个共有峰成分,并对其中4个黄酮苷及5个三萜皂苷特征组分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产区种植甘草药材中5个三萜皂苷总含量差异不明显,但4个黄酮苷总含量呈现出内蒙古甘肃≈新疆的趋势(P0. 05),而野生药材与种植药材相比4个黄酮苷及5个三萜皂苷总含量均有显著提升(P0. 01);其中,甘肃与新疆种植药材在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皂苷A_3、22β-乙酰甘草酸及乌拉尔皂苷B上的含量均要低于内蒙古地区种植药材,但主要指标性成分甘草酸在3个产区药材中含量差异并不明显,而在内蒙古产区内的野生药材比种植药材在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皂苷A_3、甘草皂苷G_2及甘草酸含量上均有显著升高。多指标成分定性/定量分析结合模式识别能有效评价不同区域种植及野生甘草的质量,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区域甘草的现状,可为甘草的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市售不同来源的甘草饮片有效成分含量,为开展人工种植甘草药材质量调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河北安国和安徽亳州两个药材交易市场收集48份甘草饮片,依据国家药典标准,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分析评价不同来源的甘草饮片质量。结果:市面上流通的甘草饮片大多来源于甘肃栽培,其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均值符合国家药典标准,但距离野生药材质量差距较大,且不稳定。结论:人工种植甘草是市售中药甘草的主要来源,其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才能替代野生药材。  相似文献   

8.
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与其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与其生长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HPLC测定新疆不同产地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酸及甘草苷的含量,并以二者为参数,对不同产地甘草药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对甘草生长土壤中养分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利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各土壤养分及微量元素与甘草中甘草酸及甘草苷的含量进行偏相关分析,计算其偏相关系数,建立甘草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养分因子及微量元素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结论:揭示甘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与其生长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全面评价甘草质量及其规范化种植与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2种丛枝菌根真菌复合与独立接种对田间栽培多年生乌拉尔甘草生长与有效成分积累的长短期效应。方法:选取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与根内根孢囊霉Rhiaophagus intraradices 2种丛枝菌根真菌菌种,在大田条件下对乌拉尔甘草进行单菌种与复合菌种接种处理,分别于栽培的第1年和第2年采集乌拉尔甘草样品,分析其形态指标和有效成分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接种和摩西斗管囊霉单接种均对乌拉尔甘草中甘草酸与甘草苷含量有提升作用,其中复合接种提升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摩西斗管囊霉单接种,根内根孢囊霉单接种处理无显著提升作用。接种处理组乌拉尔甘草种苗的生长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甘草苷含量与甘草酸含量的比值,接种组甘草苷、甘草酸的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且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揭示了大田条件下复合丛枝菌根真菌接种的长期效应,发现摩西斗管囊霉与根内根孢囊霉复合接种可以提高大田栽培乌拉尔甘草的品质,并对甘草苷与甘草酸的含量比例有调节作用,为人工栽培乌拉尔甘草过程中丛枝菌根真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甘肃酒泉地区分布的3种甘草进行品质研究。方法:文献考证、信访调查、实地采样;性状鉴定、显微特征对比、有效成分质量评价、市场前景分析。结果:甘肃酒泉地区分布的3种野生甘草中,乌拉尔甘草和黄甘草在原植物和药材性状上较相似,而胀果甘草与二者差别较大;三者显微特征有明显差异;以甘草酸、甘草苷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得出:不同品种间有效成分含量不尽相同,同一品种不同产地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研究为甘草品质的规范化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为酒泉地区和甘肃省甘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建立高品质甘草林下规范化生态种植技术体系为指导,探索甘草林下生态种植的技术体系核心问题与关键技术,并进一步探讨了甘草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实地调研对甘草生态种植的问题与现状进行归纳整理,对不同产地甘草种子种苗进行质量评价,对甘草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传统大田种植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国甘1号”“蒙种2代”和新疆北屯的甘草可作为科尔沁地区的优质种源。推进甘草种植过程机械化可缓解甘草规模化产业生产劳动力缺乏,提升产地加工水平。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处理下,甘草适宜种植密度为20~25 cm,适宜底肥为有机肥,可追施一定量的钾肥和磷肥。甘草林下规范化生态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甘草种植侵占农田、与退耕还林政策冲突等问题,是甘草增产增效的有效手段。同时,推动甘草产地初加工的发展,对打造甘草产业生态化、信息化和品牌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小儿增食灵口服液,并制定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苍术及茯苓进行鉴别,HPLC法测定甘草酸含量。结果:建立的薄层色谱法能够对方中苍术及茯苓准确定性,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方中甘草定量测定,加样回收率为99.09%,RSD为0.87%。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小儿增食灵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评价商品甘草药材质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依据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评价商品甘草质量。方法:收集甘草代表产区甘肃、内蒙、新疆等地的商品甘草30份,依据传统外观性状结合市场现状进行等级划分,对收集的样品进行主要成分浸出物、总多糖、甘草酸、甘草苷含量测定,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以定义的相对关联度为测度,构建商品甘草质量评价模型。结果:30份商品甘草药材样品的质量评价结果与商品等级划分的基本内涵相符合,不同等级甘草样品质量均按一等、二等、三等为先后次序进行排序,不同产地同一等级的商品甘草以甘肃庆阳、内蒙伊盟最佳,其次为甘肃金塔、甘肃民勤、内蒙杭锦旗、甘肃酒泉、新疆库尔勒、宁夏中宁,青海、陕西的样品一等甘草较甘肃、内蒙个别产地二等甘草质量稍差。结论:该方法及模型可用于商品甘草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模型综合评价不同产地锁阳药材质量,为锁阳的综合质量评价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集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5个省份13个市/地区/州/旗的60批锁阳样品,从指标性成分、氨基酸、无机元素三方面测定39个评价指标的含量,构建锁阳药材的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39个评价指标从高到低划分为4个...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评价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成分定量结合用于麻黄汤主要成分的定量和质量。方法:采用线性范围试验和加样回收率实验考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严谨性,由2个厂家各提供6个不同批次麻黄汤药材,共12批次,以盐酸麻黄碱对照品、桂皮醛对照品、苦杏仁苷对照品、甘草酸对照品,多指标成分定量HPLC测定,分别计算各批次麻黄汤中这4种成分的含量;同时进行指纹图谱HPLC分析评价麻黄汤的质量。结果:麻黄汤中的有效成分盐酸麻黄碱、桂皮醛、苦杏仁苷、甘草酸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且这4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100.0%、100.1%、99.39%、99.04%,RSD分别是1.7%、1.3%、1.1%、0.99%。D厂中的麻黄汤药材样品质量波动较大,相似度较低,而B厂中麻黄汤药材质量波动较小,相似度较高,一致性较好。结论:麻黄汤的主要成分是盐酸麻黄碱、桂皮醛、苦杏仁苷和甘草酸,B厂麻黄汤的药材质量优于D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色差仪对甘草的颜色性状测定,对颜色特性与甘草质量评价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通过色差仪对甘草根皮和断面颜色进行测定,并应用HPLC测定甘草中指标性成分——甘草苷、甘草酸含量.结果:色差仪测定甘草颜色各色度值的RSD均<2%,结果表明色度值数据稳定性良好,方法可以使甘草性状评价指标中颜色性状指标得到量化,克服了不同人对颜色识别的主观个体差异和个体对于颜色细微差异所引起识别的不敏感性,并且数据经统计相关性分析,发现色度值与野生甘草的指标性成分成含量呈显著性相关.而色度值与栽培甘草中指标性成分含量无明显性相关性.结论:采用色差仪测定中药材及其饮片色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规范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炙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 HPL C法 )测定炙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 ,考察甘草炮制前后甘草酸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 C1 8柱 ,流动相为甲醇 - 0 .2 mol/L醋酸铵溶液 -冰醋酸 ( 6 7∶ 33∶ 1) ,流速为 1.0 ml/L ,检测波长为 2 5 0 nm。结果 甘草酸在 0 .80 16~ 2 .80 5 6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8.6 % ,RSD=1.4 0 % ( n=5 )。结论  HPL C法操作简便、易行 ,可满足定量分析标准要求 ;甘草经炮制加工成炙甘草 ,甘草酸含量降低 2 0 %左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区锁阳中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方法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化RP-HPLC检测,以异硫氰酸苯酯(PITC)为衍生化试剂,采用Wonda Sil C18-WR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A为0.05 mol·L^-1乙酸钠缓冲液(pH 6.5),流动相B为乙腈-甲醇-水(3∶1∶1),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建立主成分分析(PCA)及系统聚类分析(HCA)模型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从锁阳中共分离鉴定了17种氨基酸,含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17种氨基酸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在0.9990~0.9999;平均回收率在98.03%~103.89%,RSD均<3.5%。PCA和HCA结果基本一致,均可将12个市级产区明显区分为6个区域;PCA可根据不同市级或省级产区对锁阳进行聚类,而HCA可根据省级产区对锁阳进行归类,说明不同市级、省级产区锁阳的氨基酸含量具有产区差异性,且含量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聚集性特点;PCA表明甘肃、内蒙古所产锁阳氨基酸含量较高,质量较佳。结论:所建方法可用于不同产区锁阳中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为其综合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荣齐仙  刘春生  段天璇 《中药材》2006,29(9):891-892
采用HPLC法测定粉甘草加工过程遗弃的粗皮中甘草酸含量。结果表明,甘草粗皮含有至少3种以上粉甘草中不含的未知成分;且含有甘草酸量高于粉甘草。建议利用遗弃的粗皮,提取甘草酸的原料,用于生产添加剂。此外,应进一步研究,粉甘草和带皮甘草的药效差异,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