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在核素迁移试验现场进行的黄土包气带水分运移研究的方法和主要结果。包气带水分运移试验场建有一座 9.0 m深的负压计观测竖井和二个 2 8.0 m深的中子仪测管。分别采用 WM- 1型负压计系统和 IHiii型土壤中子水分仪测量黄土剖面的基质势和含水量。一组负压计和中子仪测管在天然条件下测量 ,连续观测 2年多 ,用于水分运移特征研究 ;另一组测量停止淹灌后的水分再分配过程 ,连续观测 7个月 ,用于非饱和渗透系数测定。结果表明 :(1)降雨入渗主要影响深度、蒸发影响深度在 1.0 m以上 ;(2 )水分运移可分为 4个带 :1.0 m深度以上为强交替带 ,含水量、水势和水势梯度随时间变化快、变幅大 ,液态水的运移比较明显 ;1.0~ 7.2 m深度上为含水量和水势随时间变化小的弱交替带 ,除黄土颗粒大小变化较大的深度处 ,一般来说 ,水势梯度方向单向向下 ,其中 :含水量和水势在 1.0~ 1.6 m深度上随时间变化较大 ,液态水的运移也比较明显 ;在 5.0~ 7.2 m深度上 ,水分变化很小 ,基本趋于稳定状态 ,液态水的运移很不明显 ,微弱的热水汽扩散显现出来 ;在 7.2~ 2 3.0 m深度上 ,含水量除在黄土 -古土壤 -钙质结核层组合交界处有变化外 ,其余则基本保持与黄土颗粒大小变化相对应的稳定状态 ,为水分运移的传递带 ;2 3.  相似文献   

2.
黄土包气带水分运移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核素迁移试验现场进行的黄土包气带水分运移研究的方法和主要结果。包气带水分运移试验建有一座9.0m深的负压计观测竖井和二个28.0m深的中子仪测算。  相似文献   

3.
中子土壤水分探测仪在农田建设和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快中子与土壤中的氢发生弹性碰撞时,快中子慢化成热速度,中子仪是根据中子的特性制造的,以便测定土壤的水分含量。在农田建设和土壤改良中经常需了解土壤的含水量和它随深度和时间的变化。 根据上述数据,人们可以计算土壤剖面的水量平衡和储量以及水分的亏损。因此决定灌溉淋洗盐碱土的需水量和作物的需水量。 中子仪可以提供一种快速非破坏的监测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和土壤水分随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黄土介质特有的垂直节理和大孔隙发育性质,使黄土包气带水分入渗过程具有与其它均匀土壤的非饱和水分运动不同的特征.通过试验场黄土包气带水分入渗试验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分析,说明非饱和条件下黄土介质中的垂直节理对水分入渗几乎不起作用,而大孔隙对水分入渗起着显著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土介质特有的垂直节理和大孔隙发育性质 ,使黄土包气带水分入渗过程具有与其它均匀土壤的非饱和水分运动不同的特征。通过试验场黄土包气带水分入渗试验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分析 ,说明非饱和条件下黄土介质中的垂直节理对水分入渗几乎不起作用 ,而大孔隙对水分入渗起着显著的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场示踪试验笔实验室模拟实验的分析和拟合发现,^85Sr在非饱和黄土介质中的延迟系数Rd并非常数,它随土壤含水量θ的增加而增大;而且,Rd随θ的变化趋势也与常用公式计算的结果相反。这表明:对于非饱和黄土,由实验室测量的分配系数Kd直接导出用于现场评价的Rd是不可行的,公式的应用范围以及kd的测量方法和取值亦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中子水分仪校正曲线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类型、质地、容重及土层深度等。当土壤容积含水量为15~45%时,校正曲线近似为一直线,其他因素只改变直线的截距或斜率。土壤中有否植物生长对校正曲线也稍有影响。测量表土层(<20cm)水分时测量误差较大。中子法与取土称重法的相对误差小于8%,但中子法具有不扰动土壤、快速简便及无滞后现象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中子水分仪校正曲线的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类型、质地、容重及土层深度等。当土壤容积含水量为15~45%时,校正曲线近似为一直线,其他因素只改变直线的截距或斜率。土壤中有否植物生长对校正曲线也稍有影响。测量表土层(<20cm)水分时测量误差较大。中子法与取土称重法的相对误差小于8%,但中子法具有不扰动土壤、快速简便及无滞后现象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赵经武  刘圣康  张治平 《同位素》2011,24(2):124-128
按测量方式(插入型、表层型、取样式中子水分计)分类,介绍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中子测水技术从单纯的农业土壤水分测量发展到农田水分管理和节水灌溉,从高炉上料系统水分测量发展到焦炭水分、粉煤和块煤水分的测量,从单纯的中子水分计到带密度修正和微机化的高精度中子水分计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85Sr 在黄土包气带中的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场示踪试验和环境模拟实验是核素在地质介质迁移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本文同时使用上述两种方法对85Sr在黄土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场示踪试验在A、B坑(天然降水条件)和D、E坑(喷淋条件)中进行,模拟实验用2号和4号土柱作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非饱和条件下,黄土对85Sr有较强的吸附能力,85Sr的扩散参数随时间增加而增大.试验还发现,85Sr在同一黄土介质中的延迟系数Rd并不是一个常数.由试验数据经拟合后可以看出,85Sr的延迟系数Rd随水流速度u(亦即随土壤含水量θ)的增加而增大,但小于由分配系数Kd按Rd=(1+ρKd/θ)导出的Rd计算值,并且,由Kd推导出的Rd值随土壤含水量θ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也与实测结果相反.这说明,在黄土包气带条件下,如果将Kd当作一个常数,则由Kd推导出的Rd值以及由Kd推导Rd值的常用方法都是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