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以离子液体1-甲基-3-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 IM][PF6])作膜溶剂,利用支撑液膜分离技术,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作萃取溶液将三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辛基酚和双酚A进行分离。研究结果显示该支撑液膜分离技术对双酚A的萃取效果最好,其次是辛基酚,而壬基酚不被萃取。利用该技术能将三种混合物选择性地进行萃取分离,但萃取时间不宜超过46小时。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雌激素及烷基酚类化合物由于其对水生生物的内分泌干扰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沉积物作为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储存库,研究目标物在其中的浓度分布对于探明此类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沉积物中基质组成复杂而雌激素又痕量存在,这增加了前处理的难度.本研究从雌激素及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入手,采用碱液提取、液液萃取和LC-MS/MS分析测定沉积物样品中的雌激素及壬基酚、辛基酚、双酚A.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方法对7种目标物的回收率介于61.9%~93.7%之间.该方法能有效去除沉积物中那些不溶于强碱和既溶于酸又溶于碱的有机污染物,同时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回收率高、检出限低,可广泛适用于河流沉积物样品及土壤样品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3.
再生水无计划间接补充饮用水的雌激素健康风险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吴乾元  邵一如  王超  孙艳  胡洪营 《环境科学》2014,35(3):1041-1050
以城市污水为水源的再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类内分泌干扰物,其在无计划间接补充饮用水过程中存在潜在健康风险.针对再生水经河流补给湖库型水源地的典型场景,研究了再生水中雌酮、雌二醇、17α-乙炔基雌二醇、双酚A、壬基酚和辛基酚在水体中的变化规律,评价了雌激素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再生水(二级出水)中雌激素类物质的质量浓度多分布在0.1~100 ng·L-1水平;双酚A和壬基酚的浓度较高,可达到1~10μg·L-1水平.再生水间接补充饮用水过程中,雌激素的浓度受到上游来水稀释、河道湖库自然降解和饮用水处理工艺去除等作用的影响.雌酮、雌二醇、双酚A、壬基酚和辛基酚的非致癌风险较小,都低于规定值1.当湖库型水源地的水力停留时间大于30 d时,再生水中17α-乙炔基雌二醇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值大多小于1;当停留时间小于10 d且再生水占饮用水比例达50%以上时,16%~47%样品的17α-乙炔基雌二醇的非致癌风险值大于1,其健康风险需优先关注.  相似文献   

4.
活性污泥中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代表烷基酚类的典型内分泌干扰物(EDCs)叔辛基酚、辛基酚、壬基酚、双酚A,和代表类固醇的典型内分泌干扰物17α-乙炔基雌二醇和雌三醇等6种物质,建立了活性污泥水相与固相中的SPE-GC/MS的同时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三种不同的固相萃取浓缩小柱的效果,发现具有梯度极性的Bond Elut-Plexa小柱对所选6种内分泌干扰物萃取回收效果较好。通过所建立的方法对6种EDCs在污水和污泥中的浓度进行了分析,检测回收率达80.5%和84.8%以上。并通过该分析方法对上海某污水净化水厂曝气池中污水和污泥浓度进行了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固相萃取-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方法,研究了江苏省某城市河流中雌激素活性物质的浓度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河水中的雌激素活性物质浓度处于ng/L水平,其中双酚A浓度为100~900 ng/L,雌酮和雌三醇浓度为ND~200 ng/L,辛基酚、17α-雌二醇和17β-雌二醇浓度为ND~20 ng/L。受纳未处理污水的河流中雌激素活性物质浓度高于其他河流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雌激素活性物质的生态风险顺序为雌酮>17α-雌二醇≈17β-雌二醇>雌三醇>双酚A、辛基酚和壬基酚。其中,雌酮的风险商约为1~64,约有20%~30%的样品17α-雌二醇和17β-雌二醇的风险商为1~20。因此,该城区河流中应优先控制雌酮、雌二醇等类固醇雌激素。  相似文献   

6.
山东半岛典型海湾中烷基酚及双酚A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烷基酚和双酚A是环境中最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本研究对烟台四十里湾和套子湾以及青岛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的壬/辛基酚(NP/OP)、壬/辛基酚单聚氧乙烯醚(NP1EO/OP1EO)以及双酚A(BPA)的浓度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NP和NP1EO是最主要的污染物,河口和港口是海湾中污染物浓度最高的区域。总体而言,四十里湾中各污染物的浓度最高,其次为胶州湾,套子湾最低,与国内其他海湾区域相比,污染状况处于中等水平。相对于2005年,胶州湾水体中的烷基酚浓度明显降低。文章同时分析了几个湾的主要入海河流河水样品以及烟台污水处理厂出厂水样,发现污水处理厂出水是烟台四十里湾烷基酚的主要来源。在三个海湾中,烷基酚的分布主要受河流输入、生活污水排放和港口经济活动影响,同时,洋流和潮汐的稀释作用对污染物分布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渤海表层沉积物中壬基酚和双酚A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壬基酚的含量介于(3.16~13.6)×10-9(dw),高值区出现在渤海湾近岸,其次为辽东半岛近岸和莱州湾近岸,其它海区的含量均低于7.50×10-9(dw),且变化幅度较小。渤海沉积物中的双酚A含量普遍较低,介于(ND~1.44)×10-9(dw),高值区出现在辽东湾近岸。壬基酚和双酚A的含量分布受到陆源输入、环流体系及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本文还讨论了渤海中壬基酚和双酚A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深圳居民膳食壬基酚和辛基酚暴露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深圳市居民壬基酚和辛基酚的膳食暴露水平并预测其风险,利用深圳总膳食研究采集的膳食调查数据及代表性膳食样品进行暴露评估: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城市区和农村区的244户居民、853人进行家庭膳食调查,利用3d 24h回顾法和称重记账法采集食物消费量数据;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手段检测膳食样品中的壬基酚和辛基酚含量;并用风险指数评估人群暴露风险.结果表明,深圳城市区、农村区、深圳市居民的壬基酚膳食暴露水平分别为89.7,128.9,116.2ng/(kg×bw);辛基酚的暴露水平分别为42.7,35.3,39.3ng/(kg×bw).深圳城市区、农村区、深圳市居民壬基酚膳食暴露的风险指数分别为0.02、0.03、0.02,辛基酚的风险指数均为0.0004.深圳市居民壬基酚的膳食暴露水平高于辛基酚,但两者的风险指数均远低于1,暴露风险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壬基酚和辛基酚对大鼠体内(5-HT)代谢的影响,为壬基酚和辛基酚暴露标志物的鉴定提供依据.选取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壬基酚、辛基酚及其联合染毒低剂量组(50 mg·kg-1·d-1),壬基酚、辛基酚及其联合染毒高剂量组(150 mg·kg-1·d-1),每组5只,连续7d灌胃染毒,建立染毒动物模型.灌胃次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各组大鼠尿液中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表明,染毒组大鼠尿液中5-HT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剂量染毒组大鼠尿液中5-HT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低剂量染毒组(p<0.01);染毒第7天大鼠尿液中5-HT浓度均显著高于其染毒第3天(p<0 01)尿液中5-HT浓度随染毒剂量和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升高,有剂量-毒性效应和时间-毒性效应关系;尿液5-HT可作为评估壬基酚和辛基酚暴露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应用于大规模人群暴露风险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苏州河底泥3种内分泌干扰物的空间分布及环境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苏州河及其支流底泥中3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NP)、辛基酚(4-t-OP)和双酚A(BPA)的含量进行检测和调查,结果表明,这3种物质在河流底泥中的浓度变幅分别为<1.0~5 800、<0.10~39和0.90~180μg.kg-1,空间分异显著.总体上看,底泥污染物浓度与河流周边人为活动密集程度有关:在苏州河上海市区段底泥的含量显著地高于上海远郊和江苏省内河段底泥含量;苏州河支流底泥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苏州河干流底泥含量.苏州河及其支流底泥中这3种内分泌干扰物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其有相似的物源.以含量较高的壬基酚为例,进行底泥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除苏州河江苏省内吴家港桥段外,其它河段均存在潜在的生态毒害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Fenton法处理水中4,4’-二溴联苯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溴联苯是一类具有持久性有机物特性的难降解物质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应用H2O2/Fe2+对水中的4,4’-二溴联苯(4,4’-DBB)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值对4,4’-DBB的去除率的影响很大,反应时间、起始质量浓度以及H2O2/Fe2+的摩尔比对DBB的去除率的影响也较大。当H2O2和Fe2+的摩尔比为10:1,pH=1.4 ̄2.4时,处理初始浓度为2mg/L 4,4’-DBB的水溶液2h,4,4’-DBB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9%以上,说明Fenton试剂可将4,4’-DBB基本完全去除。研究还发现4mg/L绝对去除率>2mg/L,说明该方法有利于处理较高浓度的4,4’-DBB,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经拟合发现4,4’-DBB的降解符合拟一级反应规律,并推导出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KIO_4光催化脱色甲基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KIO4为催化剂,对甲基橙进行了光催化脱色研究。结果表明甲基橙的脱色率随着催化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没有一个最佳的量。当甲基橙浓度低于16mg/L时,反应为拟一级动力学反应,但是反应不符合Langmuir-Hinshewood动力学模型。脱色率在酸性条件下比碱性条件较高。高碘酸钾光催化脱色甲基橙的机理不完全是羟基自由基进攻。  相似文献   

13.
FeSO_4液相催化氧化烟气脱硫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填料塔中进行了FeSO4 液相催化氧化烟气脱硫的实验。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各因素对脱硫率影响大小 ,得到了实验范围内最有利脱硫的条件。进一步研究了空塔气速、吸收温度和SO2 入口浓度对脱硫率的影响 ,确定了适宜操作条件 ,在此条件下连续运行 ,80min内脱硫率逐渐下降 ,之后脱硫率下降趋缓 ,反应进行到 180min时脱硫率达 5 1.2 % ,吸收液 pH与脱硫率变化几乎同步 ,且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南极法尔兹半岛植被土壤CH4通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密闭箱法首次测定了南极法尔兹半岛苔藓、地衣植被土壤CH4排放通量,并估算了该半岛植被土壤在夏季2个月内CH4的排放总量.结果表明在晴好天气条件下,苔藓土壤CH4排放通量可能呈现双峰型变化特征;而在雨、雪等复杂多变的天气条件下,CH4通量变化无规则,存在较大的时空变化,且与温度的响应关系不明显;苔藓土壤CH4通量夏季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温度,同时还受降水的影响.苔藓土壤吸收CH4总量为0.6653×102kg;地衣土壤吸收CH4总量为0.7603×102kg.由此可见,该半岛苔藓、地衣植被土壤起着大气CH4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北方二氧化硫发生源向南方输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问题是中国的一个环球问题,本研究利用HYSPLIT_4模型模拟了中国北方地区二氧化硫放出后其迁移、扩散、和沉积过程。二氧化硫放出后向周边地区扩散,到达南方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市后产生浓度分布和沉积。2001年9月、10月、11月和12月北方放出的二氧化硫对南方影响较大,二氧化硫气团以华北地区为浓度中心向南方迁移,在上海市9月份出现各月垂直层中浓度和地表沉积的最大值,且地表沉积量与0m-500m层的二氧化硫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CF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降解强温室气体CF4,考察了外加气体氧气(O2)、空气、氩气 (Ar) 对DBD降解CF4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放电时间的延长,CF4降解率升高. 3种外加气体条件下,CF4的降解率依次为Ar>空气>O2. 外施电压1 000 V,Ar条件下放电4 min,CF4降解率可达98.2%,而O2条件下CF4降解率只有36.9%. 水汽对CF4降解有一定抑制作用. 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降解产物主要为CO2,CO和COF2.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纳米Fe3O4降解溶液中的2,4-D,考察了2,4-D初始浓度、纳米Fe3O4的投加量、溶液pH对2,4-D降解效率的影响,并探讨了2,4-D的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Fe3O4对2,4-D有明显的降解作用,纳米Fe3O4的降解效果优于微米级Fe3O4,降解过程中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随着2,4-D的降解而升高,Fe3O4对2,4-D的降解机理是还原脱氯。当2,4-D初始浓度在0~10mg/L、纳米Fe3O4投加量0~300mg/L的范围内,2,4-D降解率随初始浓度和纳米Fe3O4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在2,4-D初始浓度为10mg/L、pH3.0、纳米Fe3O4投加量300mg/L时降解效率最高,48h内2,4-D的降解率可达40%。  相似文献   

18.
选取武汉东湖的2个子湖——郭郑湖和庙湖,分别在冬季和夏季采样,对T4类浮游病毒的g23基因进行PCR扩增,经连接转化后,随机挑选克隆子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共得到46条有效序列,根据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明显分为6个组,显示出较高的多样性且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说明富营养化水平的差异和季节变化将对浮游病毒的种群结构产生影响.仅部分g23序列与海洋T4类浮游病毒同源性较高,另一部分序列则可能代表了淡水富营养化水体中特有的浮游病毒类群.人为干扰会明显影响某些淡水水体中T4类浮游病毒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模拟研究的方法对胶州湾水域春季NH4-N吸附量、硝化效率、平均硝化速率与颗粒物的关系以及硝化作用对NH4-N的周转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硝化作用对NH4-N的周转时间为0.10~3.33 d,平均1.65 d,且存在中西部和湾口附近海域周转时间短.在湾的东北部海域周转时间长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水中挥发酚检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酚类属高毒物质,水中挥发酚的含量直接影响人类健康。近10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对水中挥发酚的测定方法开展了很多研究,特别对于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4-AAP)(GB 7490-1987)测定水中挥发酚的各个环节,如样品的采集、保存、预处理、试剂纯度、反应时间控制等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找到了影响含量准确的因素,为测定水中挥发酚的含量提供了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的方法。对一些非国标法测定水中挥发酚的方法也进行了介绍。文章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类总结。希望能对实验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