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科学哲学与生命伦理——沈铭贤文集》一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08年6月出版。沈铭贤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和医学伦理学专家,尤其对我国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的建设贡献卓著,深受国内外同行的好评。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学部主任,著有《新科学观》等著作多部。  相似文献   

2.
国内只有少数院校开设了生命伦理学课程,为普及生命伦理学教学,吉林医药学院于2009~ 2011年开设了三轮生命伦理学选修课程,通过精选教材、合理安排课时和授课内容,以PBL教学法为主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每轮学习结束后,调查学生选修该课程的初衷、对课程内容、上课形式、考核形式的评价等.经过三轮的教学实践,发现开设生命伦理学选修课可以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其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增强其爱心与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宣传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暨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系列活动,收集30年来中国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历史、资料及成果,动员投身于医学伦理学的广大学者积极参与到这项对我国生命伦理学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中来,《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辑李恩昌、王哲钰于2010年10月先后在上海、浙江等地,与从事生命伦理学的专家、教授、学者进行座谈交流,征询建议,推广杂志,得到两地同仁们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恩昌等著的《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一书于日前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分公司出版。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应医学科学、生命科学的需要而诞生,因解决人民健康的“问题”而发展壮大。我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年来,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其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越来越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并获得迅速的发展。该书以“矢志伦理为健康”为引言,首先,从理论上多角度、深入全面地阐述了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中的六个问题:论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基础性与战略性地位;综合、分化与集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医学伦理学;打造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优质课程群;医学伦理学研究的若干原则与方法;提高医学伦理学对卫生事业的贡献率。这些论述视角新颖、观点明确、论证严密。其次,涉及了健康道德、儒家家庭决定思想、道家哲学、器官捐献等与哲学、伦理学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对医学伦理学论文的写作及医学期刊编辑所具备的的素养和能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伍天章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6):712-716,719
在庆祝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研究30周年之际,回顾并展望广东省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广州医学院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历程,其主要经验是:提高认识,把医学伦理学作为重点课程、学科来建设;建立研究机构进行专题研究与学术交流,举办骨干培训班;关注热点问题,开展生命伦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研究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伦理学在我国有近20多年的发展历史.虽然它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生命伦理学在我国的茁壮成长.分析我国生命伦理学研究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生命伦理学发展的对策,是我国的生命伦理学研究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慧艳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0):367-369
多年以来,为了增强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充分重视,同仁们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但教育对象——医学生并未认同教育者的观点和付出,他们对这一课程的轻视从他们对待本课程的态度上可见一斑:上课迟到、缺勤、睡觉等,不只我国的医学伦理学教学面临这样的尴尬,其他国家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亦是如此。2006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世界生命伦理大会上,来自印度、泰国等国家的从事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同行们都提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卫生法学与伦理学课程设置现状与社会需求,探索如何科学设置该课程;方法:选择浙江省内外开设护理专业的学院共18所,调查其培养计划中有关卫生法学、护理伦理学课程开设情况。设计并发放政治法律类课程开设意向调查表,征求护理学生和实习医院的意见,提出最愿意学或最希望加强的政治法律类课程,对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卫生法学课程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率高于综合性大学(P〈0.01)。一年级学生最愿意学的三门政治法律类课程是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卫生法学与伦理学,三年级则为卫生法学与伦理学、法律基础、哲学。三年级学生学习卫生法学与伦理学的意向明显提高于一年级(P〈0.01)。医院最希望加强的课程是卫生法学与伦理学、法律基础和思想品德。结论:鉴于医疗护理工作的需要,为减少因护理因素导致的医疗纠纷,高职护理专业应进一步加强卫生法学与伦理学教学,可考虑整合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护理伦理学或法律基础知识等课程,新开《卫生法学与伦理学》课程,总课时40~50学时。  相似文献   

9.
资本逻辑与生命伦理学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在当今全球走向市场、走向世界、走向世界不同文明对接的时代,资本、利益已成为现代的关键词。生命伦理学应当把握现代伦理学的特殊性和个性。在当代,资本与生命伦理学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生命伦理学的对手是资本,生命伦理学困局难解的焦点也在于资本。生命伦理学面临的种种问题,正是资本逻辑演绎的结果。因此生命伦理学应当研究超越资本逻辑的伦理课题。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12月 2~ 5日 ,以“多元文化空间中的生命伦理学 :价值定位与对话”为主题的国际生命伦理学研讨会在古城长沙召开 ,这是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与美国乔治城大学临床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合作以来的又一成果。5名国外学者和来自上海、广东、重庆、湖北、陕西等省市的 2 7名国内学者参加了会议 ,并就 4个专题的 8个报告开展了热烈而深入地讨论。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杨君武博士主持了开幕式。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伦理学研究》主编、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唐凯麟先生和Georgetown大学临床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主…  相似文献   

11.
绪论课“问题导入式”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伦理学绪论课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对医学伦理学的学科性质,任务的认知程度,它决定着学生对医学伦理学课程的重视程度,本文选择了“谈谈你对医学伦理学课程的直观感觉”这一核心问题作为解决学生认知问题的关键来导入绪论课教学。通过这种“问题导入式”教学实践,促使学生明确了学习医学伦理学的目的及意义,最终解决了学生的思想认知偏差,增强了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2.
疼痛是生命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话题。疼痛——这一看似简单的身体症状却蕴涵着沉重而深厚的生命价值承载。西方生命伦理学对疼痛已有数十年的研究和讨论,但在我国相关的研究却很薄弱。从对于疼痛的理解,关于疼痛的生命伦理学争论,关于疼痛与疾病的叙事,以及疼痛——生命伦理学深层研究的一个进路四个方面展开对于疼痛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级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教学认知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年级医学对医学伦理学教学的认知差异,为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在已完成医学伦理学课程学习的三个年级中各随机抽查100名学生,对答卷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内容:对医学伦理学学科性质的认知;对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及方式的认知;对医学伦理学教学效果的认知。结果:三组(三个年级)学生对大多数问题的认知非常接近。结论:目前的医学伦理学教学环境和质量相对稳定,教学方式和手段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
探讨爱在生命伦理中的重要性,生命伦理学是一种对生命的爱。生命伦理学是一种爱的伦理。通过这三个部分来讨论:爱是生命伦理学产生的基础、存在的核心和发展的动力。在宽容生命伦理环境下,爱能指导具体伦理选择;在发展医疗行善过程中,爱能推动生命伦理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亚太地区生命伦理学教育会议于2006年7月26—28日在首都举行,来自13个国家的学者集中讨论了四个问题:生命伦理学教育的目标;生命伦理学教育的方法;跨文化的生命伦理学教育,以及生命伦理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发生在高校学生社区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从伦理学角度分析高校学生社区自杀事件的起因,根据生命伦理学的学科特点与高校学生社区的属性,从生命伦理学的视角提出预防与干预高校学生社区自杀的措施: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根据学生特点,结合生命伦理的内容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开展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命观;以伦理道德教育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1 2月 2 - 5日 ,以“多元文化空间中的生命伦理学 :价值定位与对话”为主题的国际生命伦理学研讨会在古城长沙召开 ,这是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与美国乔治城大学临床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合作以来的又一成果。 5名国外学者和来自上海、广东、重庆、湖北、陕西等省市的 2 7名国内学者参加了会议 ,并就四个专题的 8个报告开展了热烈而深入地讨论。中南大学及其三所附属医院和护理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大学、湖南省中医学院等周边院校从事生命伦理学研究的 50余名教师和研究生旁听了会议。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杨君武博士主持…  相似文献   

18.
生命伦理学在全世界已经被公认为最有意义的人类文化之一。它已确立了医疗保健政策的性质,它已经成为勘察人类研究和医疗实践的中枢。现在,生命伦理学已是医院生活、医疗实践和医疗保健行为规范这个整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生命伦理学已经成为对公共道德进行反思的一个主要依凭。所有这一切的发生不过半个世纪。生命伦理学显著、快速地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2月15-17日,2012北京国际生命伦理学高级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得到了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的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邱仁宗教授,前世界卫生组织副总干事、上海交通大学胡庆澧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翟晓梅教授,美国哈佛大学Daniel Wikler教授,美国南加州大学Alexander Capron教授,英国卡迪夫大学RuthChadwick教授等生命伦理学学者参加此次会议并作学术演讲。会议围绕着干细胞研究及其临床转化、移植器官的获得和捐献的伦理和管理问题、生物样本数据库和表观基因组的伦理和管理问题、知情同意的当前挑战、科研伦理等五个主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20.
生命伦理学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科学给人类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带来的诸多后果与负面影响.本文综述了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现状,有关遗传学和克隆技术争论的一些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对国内外相关政策制定情况做了简要比较,并提出我国政府在考虑生命伦理学问题和制定公共政策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正视争论存在、立足本国国情、加强中外交流、重视公众参与以及增加决策过程透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