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pO2评估低龄唇裂患儿整复术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SpO2 评估 3~ 6月先天性唇裂患儿唇裂整复术的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先天性唇裂择期整复术患儿 80例 ,按年龄分为 2组 :Ⅰ组 :3~ 6月。Ⅱ组 :>6月 ,对比观察二组唇裂整复术患儿围麻醉期SpO2 (脉搏血氧饱和度 )的变化 ,从而估算患儿对手术的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 :Ⅰ组和Ⅱ组SpO2 的变化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3~ 6月先天性唇裂患儿接受唇裂整复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侧不对称性唇裂在先天性唇腭裂疾病中的发病比例并评价其目前的整复方法。方法:对自2007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所有唇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对纳入研究标准的双侧不对称性唇裂患者通过3dMDpatient软件及SPSS17.0软件进行指标测量分析来评价双侧不对称性唇裂的各种整复方法。结果:在4467个唇腭裂患者中,双侧唇裂964人,其中双侧不对称性唇裂患者294人,约占先天性双侧唇裂的30.4%;采用单侧分期修复的患者有3项测量指标(除唇峰一人中点外)统计结果均为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采用双侧唇裂修复方法同期整复及单侧唇裂的修复方法同期整复的患者,其4项测量指标的统计结果均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不对称唇裂在先天性双侧唇裂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且采用单侧唇裂的修复方法同期整复获得的手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口轮匝肌复位在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唇裂为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手术整复是惟一的治疗手段。学者们在为如何使唇裂整复达到尽善尽美而不断地改进手术方法。近10多年来,唇口轮匝肌解剖复位的功能性唇裂整复达到了最大限度的生理功能恢复,极大地改进了术后的美学效果。贵阳市口腔医院2001年10月~2002年12月对收治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全部采用Millard法配合口轮匝肌解剖复位的方法进行手术整复,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唇裂整复理论与技术的现代走势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将现行的先天性唇裂整复理论与技术归纳总结为以功能基质学说为指导的整复理论与技术、以复位解剖标志为指导的整复理论与技术和以几何学解析结果为指导的整复理论与技术,并对各类方法的整复理论与技术要点作了介绍,为认识唇裂畸形的特点和整复方法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唇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目前在唇裂的整复手术方面国内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对伴随的上颌齿槽突裂的整复至今未见报道。作者近期收治了13例唇裂整复术后残留上颌齿槽突裂病员,采用延期骨髓颗粒松质骨植入(Delayed Autogenous Particulate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唇腭裂同期整复术进行临床总结。方法 31例先天性唇腭裂患者腭裂整复术,并同期行唇裂整复术。单侧唇裂整复采用旋转推进法,双侧唇裂整复采用原长法,腭裂整复采用兰氏法。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3h12min,伤口I期愈合,无术后无并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2岁以上唇腭裂患者进行同期整复术是完全可行的,可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洪泉  刘刚 《北京口腔医学》2006,14(2):142-142,144
先天性唇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据我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1989年资料,唇裂的发生率为1.82‰.先天性唇裂畸形不仅影响容貌,还影响吸吮、呼吸、语言等功能,如不适时进行整形手术,不仅会影响颌面部的生长发育,给患儿生活带来不便,同时还给其亲属带来心理及精神压力.我科自1994年以来,对我院及外院转来的出生48小时以内的98例唇裂患儿及时进行手术整复,均获成功.经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双侧唇裂手术方法的探讨(200例手术治疗的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双侧唇裂较单侧唇裂少见,根据我科1955年至1978年,24年间住院病例的统计,单侧唇裂2006例,双侧唇裂304例,二者之比约为6.6:1。 双侧唇裂的手术整复效果一直不够理想,除鼻部畸形外,主要是红唇部分的修复比较困难,易于出现红唇中份口哨畸形、侧唇过分突出、上下唇宽度比例失调以及红唇弧度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唇腭裂是口腔外科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唇裂常与腭裂相伴发,愈早修复,可恢复患儿正常生理功能。同期整复,可减少对患儿及家属的多次打击,恢复信心,对患儿日后颜面部的美容也十分重要。我院自1994~2006年,成功为27例先天性唇腭裂患儿进行早期同期整复术,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尽管双侧唇裂修复的术式很多 ,但一般只能达到关闭裂隙 ,取得静止状态下的协调与对称。近年来 ,国内外相继开展了唇裂的功能性整复手术 ,但主要用于单侧唇裂。本文作者利用改良的 Black法修复双侧唇裂 1 8例 ,获得了功能较好的口轮匝肌环及满意的外形。1 一般资料我院自 1 996年以来共收治小儿先天性双侧唇裂 1 8例 (男 1 2例 ,女 6例 ) ,年龄 7个月~ 1 0岁 ( 2岁以下占 1 1例 )。其中合并先天性腭裂 1 6例 ,无其它先天性畸形及心脑肺肾系统疾病。 1 8例均施行 期唇裂修复术。2 手术方法2 .1 麻醉方法由于双侧唇裂修复需要时间相对较…  相似文献   

11.
畸形比较常见,但家族性多发性畸形比较少见,现将我院1982年10月收治的一家族性双侧完全性唇裂、腭裂为主的多发性罕见的畸形报告如下: 其兄:潘冬,男、12岁,以先天性双侧完全性腭裂入院。76年曾于我院做过双侧完全性唇裂整复术。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 ,5岁 ,因先天性左腭部裂开 5年 ,左唇裂术后畸形 3年入院5年前 ,患儿出生时即发现左上唇裂开至鼻底 ,左腭部裂开至牙槽嵴。曾于 1998年 3月到某医院行“左完全唇裂整复术”。因患儿语音不清 ,要求整复腭裂故于 2 0 0 1年 3月9日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入院诊断 :先天性左完全性腭裂、左唇裂术后畸形。个人史 :第二胎 ,足月平产 ,异卵双胞胎 ,同胞姐姐发育正常 ,无畸形。直系、旁系均否认同样及类似畸形史。专科检查 :左上唇可见手术疤痕 ,双鼻底等大 ,鼻小柱偏左 ,左鼻翼塌陷 ,双唇峰不对称 ,左腭部悬雍垂至牙槽…  相似文献   

13.
吴滨 《口腔医学研究》2008,24(2):180-181
目的:评价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整复唇裂的临床效果,提出唇裂显微外科整复术的微创概念.方法:在2.0~3.0X的便携式手术显微镜下,采用现代显微外科技术对165例3个月至6岁唇裂患儿进行唇裂显微外科整复手术,术后1年观察随访,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例数151例,随访率91.5%;2例因患儿术后唇部瘢痕较明显、2例红唇出现复裂,其余患者整复效果理想或整复效果明显改善.结论:唇裂整复手术中的微创理念非常重要,显微外科技术整复唇裂能达到更为精细的手术整复和理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面横裂畸形为胚胎时期上颌突与下颌突部分或完全未融合嘶致的面裂畸形之一。1962~1983年我科收治先天性面横裂畸形共32例,占同期唇裂,面斜裂等各种面裂约3,000余例的1%左右。现将其临床和外科整复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先天性单侧唇裂整复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手术效果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近年来主要采用三角瓣法和旋转推进法。我科对100例 单侧唇裂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术式,对上述两种术式术后患者进行观察测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Dr.Cutting C在微笑列车光盘中推广的手术方法,进行双侧唇裂与鼻畸形同期整复,并探讨其术后的美容效果.方法:2007年12月至2008年7月,收治先天性唇裂患儿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5个月至2岁.双侧完全性唇裂伴双侧完全性腭裂9例;双侧不全性唇裂6例,无腭裂;混合性唇裂3例,均未行术前正畸.应用原长法的原则进行唇裂整复,术中解削171轮m肌;唇珠的形态由侧唇红唇肌肉完成;红唇缘原有自然形态完整保存;并从鼻中隔角做中隔黏膜切口作为手术入路,上提鼻翼软骨的内侧脚,同期初步矫正鼻畸形.结果:18例均随访10 d至3个月,双侧完全性唇裂患儿形成明显的鼻尖形态,双侧鼻孔对称,鼻小柱形态近正常;1例混合性唇裂患儿两侧鼻翼基脚稍不对称.结论:应用Cutting法进行双侧唇裂与鼻畸形同期整复时,改善鼻唇的形态,延长鼻小柱并保存充分的前唇血供,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改进腭裂整复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先天性腭裂整复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腭裂整复对患者口腔颌面功能和形态的利害关系并不被大多数患者所认识,一些临床医师也未予以足够的关注,或者说有些所关注的目标已偏离腭裂整复的根本目的<'[1]>.因为不可能在术后非常短的时间内(如1周左右)评价腭裂术后效果,所以医师对提高整复腭裂手术成功率的紧迫感远不如整复唇裂.  相似文献   

18.
徐伟  张来健  王浩  蒋蕾  陈志 《口腔医学》2012,32(11):663-665
目的 探讨口轮匝肌功能重建在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2011年我科收治的82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其中52例唇裂整复术中同期行口轮匝肌功能重建术,而30例仅行单纯唇裂整复术。2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测量比较2种治疗方法整复后的患者术后鼻唇外形。结果 在唇裂整复术同期应用口轮匝肌功能重建组的患者,术后可获得更好鼻唇对称性,患侧上唇高度及鼻孔高度明显优于未行口轮匝肌重建组(P<0.01),并可获得满意的人中、鼻堤、红唇形态。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裂整复术中同期施行口轮匝肌功能重建能有效地恢复口轮匝肌连续性及其生理功能,有助于提高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鼻石亦称鼻腔结石,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至今由唇裂整复术意外见到鼻石口腔科未见报告,现将我院遇到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15岁。因先天性唇裂(左Ⅲ度)1岁时曾在本院行唇裂整复术。术后患儿哭闹不止伤口有部分感染红唇拆缝线后有复裂。14年后因上唇形态及鼻翼有畸形,故又来本院,门诊以“唇裂畸形见期整复”收住院治疗。体检:一般无特殊。口腔颌面情况;两侧上唇及鼻翼不对称,畸形明显。左侧上唇皮肤有一“Z”形瘢痕至鼻底,左侧鼻翼明显塌陷,鼻尖鼻小柱偏斜,鼻孔较健侧宽约1.5cm,扁平通气差。左侧红唇不丰满有一“A”形复裂…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8例Ⅱ°唇裂功能性整复术术后一月、一年、七年的疗效观察,并与同期所做的10例Ⅱ°唇裂用Millard法修复后的疗效比较,认为前者近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后者。对唇珠、人中嵴、人中凹修复有特别好的效果。并对功能性唇裂整复术的方法进行了阐述,认为该手术方法是一种理想的唇裂整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