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给予加味寿胎丸结合注射绒促性腺激素、黄体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用注射绒促性腺激素、黄体酮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3.5%,对照组治愈率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孕酮(P)合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寿胎丸联合绒促性腺激素、黄体酮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软胶囊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例给予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软胶囊治疗;对照组16例采用黄体酮软胶囊治疗,15天后对2组治疗前后总体疗效进行比较,同时监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孕激素(P)水平。结果:2组有效率观察组为94.12%,对照组为81.25%,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血清β-HCG及P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软胶囊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红瑜  姚青峰 《光明中医》2013,28(6):1183-1184
目的观察加味寿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黄体酮胶囊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寿胎丸,治疗2周,观察疗效及孕酮(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0.0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P及β-HCG浓度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寿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给予中药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黄体酮肌肉注射合维生素E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5天)后对2组治疗前后总体疗效及症状(出血、腰腹疼痛)消失时间进行比较,同时监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激素(P)水平。结果:2组治愈率治疗组为96.00%,对照组为77.50%,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症状消失时间和血清β-HCG、P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给予中药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黄体酮肌肉注射合维生素E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5天)后对2组治疗前后总体疗效及症状(出血、腰腹疼痛)消失时间进行比较,同时监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激素(P)水平.结果:2组治愈率治疗组为96.00%,对照组为77.50%,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症状消失时间和血清β-HCG、P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寿胎丸加味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先兆流产肾虚证患者给予加减寿胎丸联合黄体酮胶囊对血清相关激素水平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66例确诊为先兆流产属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仅给予口服黄体酮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减寿胎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清β-HCG、孕酮P水平、证候积分及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清β-HCG、孕酮P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加减寿胎丸联合黄体酮胶囊对先兆流产肾虚证疗效确切,明显改善中医症候,促进血清β-HCG、孕酮P的增长有助于妊娠的继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寿胎丸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注射液,40 mg,隔日1次,肌肉注射;绒促性素注射液,2 000 u,隔日1次,肌肉注射,两药交替使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寿胎丸。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49%,治疗组有效率为95.1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寿胎丸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固胎汤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对照组予口服寿胎丸加党参、白术,安胎散敷脐,加黄体酮肌注治疗;治疗组予口服补肾固胎汤,安胎散敷脐加黄体酮肌注治疗。治疗7天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先兆流产都能有效提高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雌二醇(E2)水平,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固胎汤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9.
保胎灵片结合西医治疗早期先兆流产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彩云  闫秋燕 《河北中医》2011,33(6):909-910
目的 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保胎灵片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早期先兆流产80例随机2组.对照组40例予维生素E胶丸100 mg,每日1次口服;注射用绒促性素根据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孕周酌情增减剂量,隔日1次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20 mg,隔日1次与注射用绒促性素交替肌肉注射.治疗组40例...  相似文献   

10.
武淑慧  张瑞青  张越 《新中医》2023,55(17):147-150
目的:观察黄芪寿胎丸加减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脾肾气虚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脾肾气虚型先兆流产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予地屈孕酮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黄芪寿胎丸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孕酮(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2)水平,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7.74%,低于治疗组90.32%(P<0.05)。治疗后,2组血清P、β-HCG、E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β-HCG、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寿胎丸加减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脾肾气虚型先兆流产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给予安奠二天汤口服,同时肌注黄体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照组30例给黄体酮及HC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中IL-12、IL-10浓度。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73.3%,没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IL-10升高,IL-12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IL-10有升高,血IL-12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结论:安奠二天汤配合激素疗法从"健脾补肾论治"有效治疗URSA,可能是通过增强母胎免疫保护而安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人参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合并先兆流产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人参煎剂,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黄体酮针20 mg,每日肌肉注射1次。对照组予黄体酮针20mg,每日肌肉注射1次。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孕6周两组β-HCG和P(孕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多,孕9周时治疗组β-HCG、P(孕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从妊娠激素变化情况来看,治疗组更能促进妊娠激素的分泌;同时观察血清TNF-α治疗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增加甾体激素的分泌,及抑制血清TNF-α的表达,在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症合并先兆流产方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周立军 《河北中医》2012,34(5):729-731
目的观察妇科养荣胶囊联合黄体酮胶丸治疗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采用妇科养荣胶囊联合黄体酮胶丸进行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44例单用黄体酮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4%,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黄体期、月经周期较治疗前延长(P<0.05),经期缩短(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率63.64%,流产率15.91%,对照组妊娠率45.45%,流产率38.6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妇科养荣胶囊联合黄体酮胶丸治疗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寿胎丸治疗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郜洁  罗颂平 《新中医》2011,(8):81-83
[摘要]目的:观察寿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早孕先兆流产患者作为治疗组,2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治疗组中A组30例予中药治疗,运用寿胎丸;B组30例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寿胎丸、黄体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C组20例予西药治疗.运用黄体酮和HCG。疗程为2周,观察疗效及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结果:有效率A组为93.33%,B组为90.00%,C组为70.00%,C组显著低于其余2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前A组、B组、C组P、β—HCG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A组的P浓度、C组的P、β—HCG浓度仍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而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B组、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寿胎丸治疗早孕先兆流产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在于促进旱孕期胎盘分泌HCG.提高孕激素水平从而改善黄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方法:14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及对照组70例,两组均采用黄体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加用固肾安胎丸,治疗2周,观察疗效及孕酮(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结果:有效率观察组为92.86%,对照组为71.4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P及β-HCG浓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冯卫东  徐辉 《河北中医》2010,32(3):331-332,343
目的观察中药清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30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mg,日1次口服;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清晕汤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2组均4周为1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椎动脉平均流速、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血流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P0.01),红细胞变形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其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清晕汤联合西药治疗VBI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钱艳清  徐道芬 《山西中医》2011,27(7):26-26,28
目的:观察加味寿胎丸联合艾灸三阴交穴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先兆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黄体酮针、HCG针、维生素E治疗,治疗组加服加味寿胎丸联合艾灸三阴交穴。结果:治疗组治愈4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愈39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味寿胎丸联合艾灸三阴交穴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孔令新 《河北中医》2009,31(5):707-70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8例PN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24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12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当归合剂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脂、肾功能及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副作用和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胆固醇、肌酐及尿FDP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治疗组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率(19.4%)低于对照组(61.3%)(P〈0.01) 治疗组复发率4.0%,完全缓解率64.5%,对照组复发率11.3%,完全缓解率23.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法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张华新  代永红 《河北中医》2011,33(11):1661-166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低碘肾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5例低碘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左甲状腺素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五苓散加减方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FT3、FT4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TsH、BUN、Cr及mAlb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BUN、Cr及mAlb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基础上加用五苓散加减方能有效地降低低碘肾损伤患者BUN、Cr及mAlb水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