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益肾助孕颗粒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益肾助孕颗粒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益肾助孕颗粒治疗组30例,克罗米芬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的变化,同时B超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生长发育、测定血清内分泌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催乳激素(PRL)、睾酮(T)水平。结果治疗组受孕率56.7%,对照组33.3%,两组卵泡及内膜均显著增长,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FSH、LH、E2、P含量升高,PRL含量降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助孕颗粒促进卵泡发育内膜增厚,调节内分泌,提高妊娠率,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133-135+143
目的探讨补肾助孕颗粒对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96例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将其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用西药克罗米芬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中药制剂补肾助孕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排卵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研究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2、P、LH和FSH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补肾助孕颗粒及克罗米芬对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均有显著疗效,有利于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改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且补肾助孕颗粒治疗后妊娠率较高、流产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毓麟助孕方对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就诊的10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治疗,治疗组采用克罗米芬加用毓麟助孕方治疗,均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卵泡大小、子宫内膜形态、厚度。结果治疗组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均匀增厚,并且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的排卵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毓麟助孕方能明显改善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肾促排卵汤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5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进行分析,应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西药组和研究组,各26例。其中西药组给予患者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补肾促排卵汤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卵泡数量、主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及催乳素(PRL)、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卵泡数量、主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和妊娠率明显高于西药组,而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PRL、T、FSH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治疗中应用补肾促排卵汤治疗效果较佳,能明显提高妊娠率,减少PRL、T、FSH水平,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米芬联合小剂量戊酸雌二醇片对高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受孕率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高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氯米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排卵率、受孕率、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E2、FSH、LH水平及受孕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氯米芬相比,氯米芬联合小剂量戊酸雌二醇片治疗高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可更明显提高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增大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受孕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助孕Ⅰ号方治疗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辨证为肾虚型的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用克罗米芬治疗,治疗组用助孕Ⅰ号方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妊娠率、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主卵泡大小及排卵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0.5%,对照组68.3%;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主卵泡直径均大于对照组;2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助孕Ⅰ号方治疗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血补肾方加减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确诊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而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予以来曲唑单一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活血补肾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卵泡直径、血清性激素指标、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有所增厚,卵泡直径有了一定的增大,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雌激素(E_2)含量升高,睾酮(T)与黄体生成素(LH)则不断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排卵率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补肾方加减联合来曲唑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适合一定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基础体温、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排卵、妊娠情况,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的水平。结果12组治疗前基础体温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2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厚(均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3治疗后,观察组E2、LH和FSH水平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观察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有利于成熟卵泡的发育及子宫内膜生长,改善患者激素水平,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运用补肾活血方与克罗米芬联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9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仅给予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方联合克罗米芬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优势卵泡直径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仅优势卵泡直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子宫内膜厚度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妊娠率为41.30%,对照组为21.74%;观察组流产率为8.70%,对照组为15.22%,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运用补肾活血方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促排卵效果好,对子宫内膜的作用佳,能促进妊娠,值得在临床被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促排卵验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片辨治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就诊的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9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观察组则加用促排卵验方内服。对比两组治疗的妊娠率;记录基础体温BBT及激素水平变化;于排卵期监测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直径及成熟卵泡个数。结果观察组的妊娠率高达68.9%,与对照组37.8%的妊娠率相比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BBT改善优于对照组,其BBT正常率高达8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7%(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_2)、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其子宫内膜厚于对照组,优势卵泡直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成熟卵泡个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促排卵验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肯定,其能显著改善BBT,提高激素水平,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及卵子的成熟、排出,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益肾填精助孕方结合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习惯性流产(HA)封闭抗体(BA)阴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9例BA阴性的H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与对照组6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治疗组给予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结合益肾填精助孕方(仙芪益真胶囊和仙子益真胶囊)治疗。观察2组BA转阳率及安胎疗效。【结果】(1)BA转阳率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BA转阳率为82.86%,优于对照组的6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安胎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14%,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BA阴性的HA患者用益肾填精助孕方结合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较单纯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蓉黄益肾解毒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非透析CRF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及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蓉黄益肾解毒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SCr、BUN、CysC、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CysC、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Cr、BUN、CysC、Hcy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蓉黄益肾解毒颗粒能明显改善非透析CRF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益肾蠲痹丸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抗CCP抗体、AKA抗体、临床指标、关节损害程度等的影响,为其治疗早期RA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来我院风湿科就诊的早期RA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益肾蠲痹丸加抗RA西药与对照组单纯抗RA西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改善8例,有效34例,显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改善13例,有效24例,显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7%。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严重骨侵蚀, 抗CCP抗体、AKA抗体及ESR、CRP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自身对照显示:两组临床指标及严重骨侵蚀均有改善,但仅观察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CCP抗体、AKA抗体及ESR、CRP治疗后自身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益肾蠲痹丸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严重骨侵蚀,降低抗CCP抗体、AKA抗体及ESR、CR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术胃康灵颗粒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2010年我院门诊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服用我院生产的参术胃康灵颗粒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 9,P=0.044 9);治疗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7例不良反应。结论:我院生产的中药制剂参术胃康灵颗粒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未发现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肾降糖丸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肾降糖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血糖和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的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治疗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改善情况(均P〈0.05)。结论:益肾降糖丸可降低DN患者血糖,减轻蛋白尿。  相似文献   

16.
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6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另一组为治疗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用强心通脉颗粒。观察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心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与6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功能变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强心通脉颗粒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补肺益肾化瘀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气道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83例。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气雾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肺益肾化瘀汤治疗。治疗后,统计2组临床症候积分、肺功能[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FEV1/FV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分析补肺益肾化瘀汤对COPD稳定期患者气道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1%(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EV%、FEV1/FVC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补肺益肾化瘀汤治疗COPD稳定期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肺通气功能,其干预气道重塑的内在机制可能与减轻气道炎症、降低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方联合甲地孕酮对消化系肿瘤恶病质30例患者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治疗的功能性评价量表(FAACT)的影响,明确中医健脾益肾方在治疗癌症恶病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消化系肿瘤恶病质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健脾益肾方联合甲地孕酮组)30例、对照组(单纯甲地孕酮组)30例。治疗前后分别观察2组FAACT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见FAACT总分明显提高,对照组治疗后总分也有所提高。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方联合甲地孕酮能增加消化系肿瘤恶病质综合征患者的食量,增加体力,改善食欲不振恶病质综合征,提高生活质量,表明癌症恶病质患者加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软坚清脉颗粒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软坚清脉颗粒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0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软坚清脉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通脉颗粒口服治疗,疗程均为28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81.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皮肤发凉、肢体酸胀、烧灼感、溃疡、肢体麻木、皮温降低、肤色均显著改善(P0.01,P0.05);对照组患者的皮肤发凉、肢体酸胀、烧灼感、皮温降低、肤色、溃疡亦显著改善(P0.01,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皮肤发凉、烧灼感、肢体酸胀、肤色、溃疡表现较对照组亦明显减轻(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组内及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坚清脉颗粒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脑梗死后并发抑郁患者应用舒肝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在心理干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肝颗粒1袋/次,2次/日;对照组只给予心理干预治疗。治疗时间均为60 d。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0 d进行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应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r index,BI)评定,同时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C-反应蛋白含量(C-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0%和3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0 d后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60 d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60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AMD评分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和C-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在2组均不明显。结论 舒肝颗粒治疗脑梗死后并发抑郁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不明显,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