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英 《中国保健》2010,(8):73-74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临床上冶疗梗阻性脑积水的常见一种手术,它能将脑脊液通过分流装置引流到腹腔,以降低颅内压,降低或防止脑损害。我院1997年1月-2000年12月为76例梗阻性脑积水病人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通过对7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总结出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孙健 《现代医院》2006,6(12):54-54
患者,男。48岁,2004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记忆力下降、伴头痛、头昏、小便失禁,无恶心、呕吐,发热。抽捕等症状。5月经头部CT检查提示:脑积水。在当地医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上述症状消失,能正常上班。9月再次出现行走不稳等症状,经检查提示分流管腹腔端堵塞,调整分流管腹腔端至右侧麦氏点,患者症状叉缓解。2005年1月又出现行走不稳、记忆力下降、头痛、头昏等症状,到省三甲级医院就诊为“脑积水”。遂拔除右侧分流管,经左侧额角穿刺行脑室镜三脑室底部造瘘术,术后症状改善不明硅,又行左侧侧脑窜-右心房分流术,术后一个月再次出现行走不稳等症状,在市级医院拔除左侧侧脑室-右心房分流管,左侧脑审三角区穿刺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是目前治疗脑积水最常用的方法,但其存在如分流管梗塞、过度分流、感染等并发症,国内报告脑脊液分流术后并发症为25%[1]。分析总结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有积极意义,其中,分流管堵塞是v-p分流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腹腔端堵塞多于腹腔结构有关。因此,术后体位护理与腹腔端堵塞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脑室镜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50例脑积水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实验组行脑室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照组行常规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实验组术后感染1例(4%),分流管阻塞1例(4%)。对照组术后感染3例(12%),分流管阻塞4例(16%),脑室损伤1例(4%)。结论脑室镜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是一项安全可靠的治疗措施,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同期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40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均在全麻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中引流出脑脊液,待颅内压下降、颅骨缺损窗无脑膨出时行颅骨修补术.结果 38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2例出现皮下积液,经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治疗痊愈;仅1例分流管阻塞;半年后复查CT证实原有脑室扩大37例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同期手术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患者经济负担轻,精神压力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213例患者,其中22例发生术后感染,分析感染的原因,采取拔除分流管,抗感染等治疗.结果 治愈20例,死亡2例,其中20例均为确诊后立即拔除分流管,感染很快得到控制而痊愈,另2例因感染未能控制而死亡.结论 感染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最常见并发症,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分流管及分流阀的安置切莫过浅,应做到无张力缝合.一旦发生感染,立即拔除分流管,予抗炎治疗2~3周,中毒严重者,行脑室外引流并脑室内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2017年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先采取改良脑室外引流术,脑室段穿刺后连接直线型连接器、腹腔段分流管从腹部皮下切口穿出,并持续脑脊液引流净化,待病情稳定后去除脑脊液引流装置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Evan’s指数、GCS评分及GOS预后评分。结果 共收治15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患者,年龄19~64岁。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Evan’s指数、GCS评分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例炎症控制后拔除脑室外引流管,余14例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GOS分级,恢复良好(4~5分)13例(86.7%),恢复较差(3分)2例(13.3%)。引流时间59~335 d,平均173.3 d。引流期间无颅内感染及分流管堵塞并发症。出院随访2~5年,平均4.5年,1例因分流管脑室段置于透明隔间隙导致脑室再次扩张,经透明隔造瘘并再次分流后治愈,余病例无并发症。结论 改良脑室外引流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最终分流成功率,尤其适用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经反复治疗失败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21例脑积水患者实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颅内压的变化,加强术后体位护理,定时按压分流管,保持分流管通畅,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合理地应用抗生素,保持手术切口不受污染,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分流效果确切,21例患者均治愈。结论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治疗成功与否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神经导航系统使神经外科手术定位更为精确,手术并发症减少,是神经外科微侵袭手术的发展方向之一.在脑积水的治疗中,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已被临床广泛采用,但并发症较多,如分流管的堵塞、脑室出血等,为了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我们在神经导航下对10例脑积水患者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7,(7):1040-1043
目的通过对疗效及并发症的分析,评估脑室-腹腔分流术在小儿脑积水治疗中的作用并为并发症应对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方法复习本组136例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先天性脑积水及颅内出血、神经系统感染和颅脑外伤所致的继发性脑积水病例资料,对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136例患儿均在术后1~12个月内经CT或MRI扫描完成首次复查,此后定期复查至随诊截止,侧脑室均较术前明显缩小甚至恢复正常大小,且侧脑室角均较术前锐利。共3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23.53%),其中细菌性感染12例(8.82%),脑室端(近端)阻塞7例(5.15%),腹腔端(远端)阻塞5例(3.68%),分流阀阻塞3例(2.21%),硬膜下积液1例(0.74%),分流管远端退出腹腔2例(1.47%),分流管脱出体表1例(0.74%),脑脊液漏1例(0.74%),无术后死亡病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小儿先天性及继发性脑积水的成熟可靠的方法,疗效显著,脑积水情况术后均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须正确施行手术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积极预防及处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儿后对脑功能恢复的研究。方法分析该院在2008—2011年期间接收的28例儿童脑积水患儿,都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治疗方法,分流管以分流管以P.S.、9003、B.C.E.三种为优。对接受治疗的患儿进行手术前后的头颅CT/MRI、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以及术后对患儿在追踪随访,测定患儿的智能(DQ),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这28例儿童脑积水患儿中,其中有5例先天性脑积水,5例为颅内损伤患儿(其中3例为产伤,2例为摔伤),脑室端阻塞8例,腹腔端阻塞2例,并发细菌性感染6例,分流管进入阴囊2例,通过治疗有20例预后效果良好,4例无明显变化,2例因感染死亡。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小儿交通性脑积水及阻塞性脑积水迄今为止最优的方法,越早治疗对治疗效果越好,在手术期对患儿精心照顾,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从而达到患儿脑功能的快速恢复,使小儿基本上可以获得正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有效的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64例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所有患者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 本组64例患者治疗后,相关的临床症状和意识状况均有明显好转,GGS评分有所提高.头颅CT复查所示脑室基本恢复正常,出现分流管堵塞的患者有6例,给予患者再次手术后患者情况改善.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患者各项情况都得到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甚至完全康复.结论 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应予以早期诊断,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其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71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术后CT或MRI复杏示全脑系统或脑室缩小,走路不稳、行为异常智力障碍及记忆力改变均有改善,死亡两例。结论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显著改善脑积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和常见并发症。方法对36例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行了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脑积水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根据Salmon提出的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评分,并对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个月~4年。术后随访时,根据Salmon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分,基本恢复正常22例,明显好转7例,轻度好转4例,无变化3例。7例(19.4%)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3例(8.3%)发生术后分流管堵塞,2例(5.6%)感染,硬膜下血肿1例(2.8%)及硬膜下积液1例(2.8%),经二次手术后恢复。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有效外科方法,通过积极预防有望降低较高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分析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术后发生急性腹痛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9年3月行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术后发生急性腹痛14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患者中原发性脑积水11例,继发性脑积水3例.年龄>50岁和年龄<13岁患者占病例总数的78.6%(11/14);疼痛性质:锐痛、绞痛、隐痛、胀痛或不能描述的疼痛.均排除颅内感染及腹腔器质性疾病;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后11例症状完全消失,3例症状无缓解行手术结扎分流管治愈.结论 行脑室-腹腔脑脊液分流术后腹痛原因为脑脊液中特殊蛋白成分对腹腔产生免疫刺激所致.腹痛特点为症状重,体征轻,压痛部位多变、不明确;腹膜刺激征多不肯定;疼痛性质不典型,多样化.治疗上给予积极有效的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治疗,多数患者预后理想.  相似文献   

16.
杨枫  是德海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32-233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180例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脑室-腹腔分流,观察两组疗效,并对比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Kamofsky评分、术后分流管梗阻、腹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双侧脑室额角、颞角宽度均不同程度缩小;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流管梗阻及腹腔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51例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51例脑积水病人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结果:51例患者经过悉心的治疗和护理均得到良好康复出院。结论: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的一般护理,病情观察,保持分流管的通畅,切口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均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病历摘要 男,10岁.1a前因颅脑损伤后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恢复顺利.2h前大便时分流管自肛门脱出收住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腹平,上腹部叮见手术切口,无移动性杂音,肠鸣音正常,肛门内有分流管突出,局部无红肿渗出,管口末端见有脑脊液流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对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施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观察组则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免疫功能和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术后7d,观察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高于对照组,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超敏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患者能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王楠 《药物与人》2014,(9):227-228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常压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25例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泉。对这些患者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治疗。结果:25例患者均无感染、手术死亡、堵管、迟发性脑内血肿等情况,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结论:对于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来说,只要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尽快实行脑室-腹腔风流术,是可以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