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加强科学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推动力度,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以文化科技融合为主题,利用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文献检索,分析了我国目前文化科技融合研究的趋势与现状。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借助于科技力量,而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离不开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概述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必要性,指出财政政策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理论依据,分析北京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北京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文化产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才能获得快速和长期稳定的发展.论文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了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所起的支撑作用,分析了科技创新对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讨论了科技创新对文化科技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管理部门促进文化科技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然而文化产业长期以传统方式发展,未能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文章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开始,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产业政策、文化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链打造以及人才培养五个方面要素为基础,形成民族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并以武汉理工大学与西藏科技信息研究所的合作为例,介绍了如何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民族文化科技融合与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将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增长周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总是依赖科技创新而存在及发展。根据公元607年至今的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得出文化产业发展四个阶段的看法,并进一步对文化产业增长周期进行了论述。以此为背景去发掘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性问题,提出了科技创新加速发展规律、文化产业增长周期规律、科技创新之于文化产业增长的反作用等。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我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所在省份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数据显示有示范基地的省份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优于没有示范基地的省份,基本上体现出了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接着从文化在科技研究活动方面的成果和科技在文化方面的成果统计视角分析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程度,又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对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文化与科技整体融合度不高,且技术融合度要弱于市场融合度。进一步对融合度进行分类,并在测算分析基础上对加强我国文化科技融合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化技术加速发展的基础上,如何处理好文化产业与科技之间融合发展的关系,是文化产业所面临的难题.文章从传统产业数字化融合路径基础之上,通过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应用分析,探索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融合路径,在文化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揭示与科技融合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多角度揭示石家庄市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现状,针对石家庄市的具体情...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不断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宽视野、跨行业的崭新格局。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互促共进的活力正在逐渐展现。依托先进的创新体系,深圳打破原有产业发展格局,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数字内容为主体、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高成长型文化科技企业不断涌现。文化和科技的互动发展逐步展现出其充沛的活力,深圳将进一步加大"文化+科技"融合战略实施力度,双轮驱动发挥"1+12"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概述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的五点不足,之后针对这五点不足,论述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并且建议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在将来制定《网络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税收优惠实施办法》时,将这些对策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10.
依靠文化和科技的有机融合来推动文化事业尤其是文化产业的腾飞势在必行。政策扶持让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如虎添翼,为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科技引擎正强力拉动长三角地区诸多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并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对科技投入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科技投入存在严重浪费,应增强科技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生物计算机时代即将来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计算机是以核酸分子作为"数据",以生物酶及生物操作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一种新颖的计算机模型。生物计算的早期构想始于195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Feynman提出利用分子尺度研制计算机;1994年,图灵奖获得者Adleman提出基于生化反应机理的DNA计算模型;在生物计算机方面突破性工作是北京大学在2007年提出的并行型DNA计算模型,将具有61个顶点的一个3-色图的所有48个3-着色全部求解出来,其算法复杂度为359,而此搜索次数,即使是当今最快的超级电子计算机,也需要13 217年方能完成,该结果似乎预示着生物计算机时代即将来临。文章重点介绍了生物计算机的产生背景及意义;DNA计算机,特别是中州I-型DNA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与步骤;DNA计算机的研究进展,特别指出在密码分析与破译等领域的应用;分析了DNA计算机的能力,指出了研究中的难点、发展趋势,最后对我国生物计算机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科院科技支撑西藏樟木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情况的介绍,以及对协同创新的思考,阐明了在科技驱动地方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从需求中挖掘科学问题,发挥"政产学研用"的综合优势,通过创新成果促发展的链条设计,为发挥科技创新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这种科技创新将渗透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方方面面。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融合有其哲学基础、历史基础、现实基础。探析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融合的源流路径,对于深入实施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战略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通过科技查新可以帮助高校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态势,可以帮助企业纵览相关领域技术发展进程、开拓创新思路,规避侵权风险,可帮助政府为科技成果的评估、验收、奖励等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总之,科技查新已成为整个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对高校创新体系的建设起着日益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技园区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科技园区发展的目的是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创立成果转化市场。而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包括: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日益增大、低碳绿色经济对新能源、新商业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园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中小企业保持创新能力的需求。因此在科技园区的建设中应着重把握这些创新需求。  相似文献   

17.
藉由科技创新推动文化创意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经济转型与创新实力提升,已成为智慧浪潮中国际大都市迎接竞争的选择路径。在智慧时代,信息通讯产业及其价值链的上游——数字内容产业,几乎成为各大都市践行文化科技创新融合的最佳领域。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及台北这六个国际大都市在文化科技创新融合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城市的转型提供了部分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8.
使用DEA-Tobit模型,分析上海49家科创类上市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结果发现在2012-2014年这三年中,企业整体创新发展水平有所下降,而且行业发展不平衡,其中新材料和"互联网+"类企业表现相对突出,智慧医疗和核电类企业相对较弱,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说明对上海科创企业推进分类指导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影响科技效率因素的检验中,发现并非物力和财力投入越多越好,资源之间的匹配度很重要,应防止资源投入错配。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地方国际科技合作呈现出一个新的趋势:地方国际科技合作管理机构不但肩负国际科技合作的职责,同时也承担着对内科技合作的任务。充分认识这种一体化趋势,掌握和利用它的特点,将有利于不断拓宽地方国际科技合作的工作空间,将地方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提高到新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China's capacity for indigenous S&T innovation is believed to have been hampered by its lack of homegrown research facilities. To address the problem, a pilot program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ajor S&T facilities has been launched at CAS. The kick-off meeting was held on 28 March in the CAS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