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从绝对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以及常住人口与GDP的视角区位熵探讨江苏省体育产业集聚问题。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分析法等。结果体育产业产值主要集中于苏南地区,该地区集聚程度最高;3个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体育产业相对于苏南地区人口数量有显著优势,苏中地区有明显优势、苏北地区存在劣势。现阶段政府行为和产业政策是影响产业集聚空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地区综合实力和人口、生产要素与区位优势是诱导性因素。结论加强苏南地区“区域增长极”的形成,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培育体育产业空间载体,保障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体育文化宣传;加强交通网建设,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2.
基于竞争力经济学理论,体育产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比较生产力.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是:通过制度创新有效的发掘和配置资源条件,引发产业空间群聚和产业结构优化,形成竞争优势,最终形成产业发展政策,为体育产业竞争力提供外部持续支持.制度创新夯实基础、强化产业空间聚集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是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文献研究、逻辑分析、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基于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理论视角,结合演化经济学理论思路,从体育用品业和体育服务业的分类出发,分析中国体育产业集聚与集群演化的实际状况与典型案例,对体育产业集聚与集群演化提供实证支撑。研究表明:体育用品业和体育服务业的集聚进展与集群演化存在差异性;体育产业集群演化存在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别;以体育产业基地、体育圈等为外在形式的体育产业集群演化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根据上述情况和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区域产业竞争力生成机制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目前体育经济数据的非连续性,采用了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方法,对浙江、江苏、上海体育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市场需求因素,产业规模,生产要素因素,区位优势因素对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力依次变弱;此外,江苏体育产业竞争优势最强,其次为上海.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及产业政策三个维度对湖北省体育产业现状进行剖析。认为湖北省体育产业开发比较优势的内部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围绕创新平台的产业集聚、强势品牌是实现比较优势的主要途径和延伸体育产业链、融合发展是趋势;其外部实现机制则主要包括:市场化是比较优势实现的前提、制度是比较优势实现的保障和大力促成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6.
中国体育产业的集聚进展与集群演化探论(1994—201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献研究、逻辑分析和比较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基于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理论视角,结合演化经济学理论思路,探讨1994年至今的体育职业化、市场化进程中体育产业集聚与集群演化的理论基础与逻辑框架,为体育企业发展和体育品牌建设、城市和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国家体育产业实力提升提供最新的理论支持,对体育产业集群领域的相关研究将起到促进和借鉴作用。研究表明:体育产业的集聚发展与集群演化既是区域体育产业优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又将促进区域体育产业乃至整个国家体育产业的转型发展。对中国体育产业集聚发展与集群演进的理论探析将开启实证研究的大门。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构建闽台体育产业经济区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闽台具有建立体育产业经济区的区位、人文、产业、政策等优势条件。闽台育产业经济区可以根据区域体育发展的实际现状,进行区域梯次战略布局:共建体育用品产业基地,共办海峡西岸体育会展,共建体育竞赛联动市场,联合开发体育旅游市场。研究认为,建立和完善制度环境是经济区实施的保障;培育大型企业,组建体育产业集团是经济区实施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是经济区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为我国城乡结合部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主要结论:我国城乡结合部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及政策优势三大要素条件;体育休闲产业将得到体育产业、金融业等相关和辅助产业的支持;我国城乡结合部休闲体育产业有促进经济和谐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两大国内需求.建议:相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我国城乡结合部休闲体育产业.  相似文献   

9.
要素投入和效率提升是产业增长的动力源泉,吸聚优质要素、提升产业效率是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2014—2018年上海市16个辖区体育产业相关统计数据,使用索洛增长函数、超效率SBM模型等工具,分别测算区域体育产业增长的要素贡献率和产业效率,并通过回归分析探究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资本是驱动上海市体育产业持续增长的最重要的要素,扩大要素投入对产业增长的效果已较为有限;上海市体育产业技术效率较高,规模效率中等,各辖区产业效率具有异质性;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集聚、消费需求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据此提出提升体育产业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该文基于资源视角提出了我国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实施路径框架。认为政府作用、市场机制和社会文化是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主要动力;我国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实施主要通过构建体育资源的协同体系实现体育资源共享,整合体育产业价值链,发展体育产业集群,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和对接等4种模式;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可以产生资源协同效应,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了全球价值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依据"微笑曲线"理论判断出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低端环节,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体育品牌价值低和经营战略不当以及价值获取失衡的问题。这种国际分工严重阻碍了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的长远发展,为此建议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强化市场发展、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优化产业集群分工结构来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产业基地相关理论,结合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实践,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概念进行了理论界定。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认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是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化形态,是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政府行为。体育产业园区具有明确的边界界定,其经济一定发展程度,演化到体育产业集群后,再经过政府的认定,也可以转化为体育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体育产业的基础——体育用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等科研方法,从国内外发展体育产业经验及我国体育用品业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应将体育用品业作为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基础,同时针对我国体育用品市场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集群的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我国体育服务业集群现象。发现:体育服务业集群的形成有自身的特殊性,形成因素包括体育服务业产品特征、区位优势、政府主导和重大事件的推动。同时在产业集群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体育服务业的具体实际,总结归纳原生性链群式、专业化配套式和外生性产业园区3种体育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SWOT分析法,对辽宁省后疫情时期体育产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阐释,厘清辽宁省体育产业所遇到的危机和发展机遇,探究辽宁省体育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并基于系统学协同发展理论的视角,对辽宁省SWOT战略分析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危机排列组合,提出辽宁省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策略,以期为辽宁省疫情后体育产业的快速复苏和战略决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市场宏观环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结合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市场实际,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及产业市场调查,从近年来的社会人文环境以及宏观经济状况研究和分析我国体育竞赛袁演产业市场的宏观环境。研究表明,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市场处于一个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之中。同时,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市场将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与国际体育潮流一致的项目中获得较大的发展,选择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市场为我国现阶段的体育主导产业市场,通过扶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市场来带动体育产业市场整体持续健康的发展是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江西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具有良好的航空产业发展基础,航空运动产业是江西建设航空强省的重要突破口之一。通过文献资料和调查研究方法分析了江西省航空运动产业发展概况。研究显示:江西省航空运动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社会经济条件成熟,自然条件得天得厚,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具备航空运动赛事经验;规模小经济效益不佳,通用机场设施不足,产业人才流失严重,缺乏系统产业理论体系,这些因素是影响江西省航空运动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借鉴“不平衡增长理论”并在坚持多中心协同发展战略的条件下,优先发展航空运动产业的主体市场,加快航空运动产业+旅游文化的复合型发展,推动航空运动产业的集群化、智能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体育产业的市场结构中市场集中度、产品和服务差别化、行业壁垒状况以及市场容量和未来供给能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结构整体上尚属离散型,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程度较低,体育产业领域的直接行政规制逐步为法律规制所替代,体育消费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但正得到改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体育产业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目标模式,提出了优化我国体育产业市场结构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动态竞争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动态竞争优势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与我国体育产业竞争力提升关系很大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源等要素比较薄弱 ;大众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普遍不高 ;中国体育产业中的大多数行业缺乏产业簇群支持 ;市场结构及管理的合理性较差 ,非价格竞争极为薄弱。体育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直接影响整个体育产业演进层次的提升 ;体育产业核心部分的整体成长性仍处在较低水平 ;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必须通过人力资本及以人力资本为基础形成的技术技能等关键因素的提升创造出动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存在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供给端问题,制约体育产业进一步发展。分析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时代价值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动力,指出当前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存在不平衡与不充分并存、扶持政策不完备与工作体制不完善并存、有效供给不足与有效需求不足并存、市场主体活力不强与市场化配置效率不高并存等困境,应从政府、市场、社会和产业等4个层面完善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逻辑。建议从增强生产要素投入、培育体育市场主体地位、破解体育产业结构性矛盾、完善体育产业体系等方面入手,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供给侧改革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